'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

來源:人民網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深情言語。

“流動”,好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這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這也是流動。

從“外地人”到“新市民”,身份認同之別,這是流動;從塞班到鴻蒙,科技自立之變,這也是流動。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這是流動;從黑白電視到VR,從1G到5G,這也是流動。

拿起護照說走就走,一票在手天下我有,這是流動;打破藩籬放下包袱,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流動。

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這是流動;全面對外開放、推動全球化,這也是流動。

偌大中國,幅員遼闊、體量龐大、人口眾多,為什麼能成為“流動的中國”?研究這背後的祕密,思考它給予的啟示,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真問題,也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流動夯基壘臺

“山碧千峰競翠,水清百舸爭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迸發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生活的強勁動能,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讓人們告別了被各類票證捆綁的物資匱乏時代;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打破了阻礙流動的藩籬。流動的中國隨之而來。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的綠皮火車趟趟爆滿,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大流動人口大省。

川妹子胡小燕背井離鄉的初衷本是掙些錢回鄉還債,但改革開放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胡小燕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2008年,她高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她進入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繼續為“打工仔”代言。

"

來源:人民網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深情言語。

“流動”,好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這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這也是流動。

從“外地人”到“新市民”,身份認同之別,這是流動;從塞班到鴻蒙,科技自立之變,這也是流動。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這是流動;從黑白電視到VR,從1G到5G,這也是流動。

拿起護照說走就走,一票在手天下我有,這是流動;打破藩籬放下包袱,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流動。

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這是流動;全面對外開放、推動全球化,這也是流動。

偌大中國,幅員遼闊、體量龐大、人口眾多,為什麼能成為“流動的中國”?研究這背後的祕密,思考它給予的啟示,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真問題,也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流動夯基壘臺

“山碧千峰競翠,水清百舸爭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迸發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生活的強勁動能,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讓人們告別了被各類票證捆綁的物資匱乏時代;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打破了阻礙流動的藩籬。流動的中國隨之而來。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的綠皮火車趟趟爆滿,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大流動人口大省。

川妹子胡小燕背井離鄉的初衷本是掙些錢回鄉還債,但改革開放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胡小燕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2008年,她高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她進入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繼續為“打工仔”代言。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2018年12月18日,胡小燕作為“改革開放中湧現的優秀農民工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來源:羊城晚報,作者:張韜遠)

1995年,朱雪芹從徐州農村來到上海。15年後,她憑著一身“硬本領”,從縫紉小妹成長為技術能手,還以全國優秀農民工的身份落戶上海。

圓夢的熱土,不僅在都市,也在農村。

多年來,張明富不僅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奔小康,還一直致力於為返鄉創業鼓與呼。他曾向兩位總理寫信建言並獲批示。2015年《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出臺前,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張明富參加座談並發表意見。

2014年大學畢業後,程夢醒決定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老家湖北應城三結村,成為一名創業者。創業頭一年,因為符合政策,她拿到了2萬元財政補貼,“國家對於鄉村創業有很多好政策,新一輪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也是實實在在的大紅包。”

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斷釋放出扶植返鄉創業的利好。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新創業人員達3100多萬。

流動著的不僅是人才,還有商品、資本等經濟要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同比增長23.9%;全年民間投資394051億元,同比增長8.7%;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同比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為流動增添動能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不斷提速的基礎設施建設,助流動一路暢行、步履鏗鏘。

交通出行舒適便捷。“家在北京,我在杭州,每週五晚10點杭州飛北京的那趟航班上,基本上一半都是工程師。”“過去4年,我一共飛了325次,里程數40萬,飛行時間747小時。”工作在杭州,生活在北京,出差在全球,這是杭派工程師們的常態。

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入境旅遊人數1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194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為1.8萬多公里;2018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3萬公里;高鐵總里程佔世界2/3;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3.7億人次,運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提前一年實現《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宏偉目標。

縱橫的高鐵、航空、橋樑、高速公路,猶如發展的鏈條,推動各生產要素加快交流頻率、提高利用效率,從多個維度助力中國發展。

網絡提速降費成效明顯。“提速降費”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5年前相比,網絡提速方面,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了6倍多;網絡降費方面,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到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4G用戶規模達12.3億戶,手機上網用戶數達13億戶,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732萬個,其中3G/4G基站總數佔比約75%。

隨著中國邁入5G商用元年,數據的高速流動將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發展、就業增長、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普惠大眾。中國的移動支付已毫無懸念地領先世界,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買東西,掃一掃;水電費,網上繳;轉個賬,即刻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18年底發表的實證研究成果稱,中國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給交易總額和購買頻率帶來了積極影響,並由此拉動內需,正向驅動中國消費增長。

體制機制創新 為流動排憂解難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為促進流動高水平發展,我們黨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迭代、擴容增效,使流動肌理健康、筋骨強壯。

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我現在應該算‘新北京人’了吧!”今年37歲的小楊來自吉林,2018年他通過積分落戶申報取得了北京戶口。那一年,同他一樣的幸運兒還有6018名。

"

來源:人民網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深情言語。

“流動”,好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這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這也是流動。

從“外地人”到“新市民”,身份認同之別,這是流動;從塞班到鴻蒙,科技自立之變,這也是流動。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這是流動;從黑白電視到VR,從1G到5G,這也是流動。

拿起護照說走就走,一票在手天下我有,這是流動;打破藩籬放下包袱,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流動。

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這是流動;全面對外開放、推動全球化,這也是流動。

偌大中國,幅員遼闊、體量龐大、人口眾多,為什麼能成為“流動的中國”?研究這背後的祕密,思考它給予的啟示,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真問題,也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流動夯基壘臺

“山碧千峰競翠,水清百舸爭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迸發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生活的強勁動能,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讓人們告別了被各類票證捆綁的物資匱乏時代;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打破了阻礙流動的藩籬。流動的中國隨之而來。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的綠皮火車趟趟爆滿,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大流動人口大省。

川妹子胡小燕背井離鄉的初衷本是掙些錢回鄉還債,但改革開放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胡小燕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2008年,她高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她進入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繼續為“打工仔”代言。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2018年12月18日,胡小燕作為“改革開放中湧現的優秀農民工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來源:羊城晚報,作者:張韜遠)

1995年,朱雪芹從徐州農村來到上海。15年後,她憑著一身“硬本領”,從縫紉小妹成長為技術能手,還以全國優秀農民工的身份落戶上海。

圓夢的熱土,不僅在都市,也在農村。

多年來,張明富不僅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奔小康,還一直致力於為返鄉創業鼓與呼。他曾向兩位總理寫信建言並獲批示。2015年《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出臺前,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張明富參加座談並發表意見。

2014年大學畢業後,程夢醒決定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老家湖北應城三結村,成為一名創業者。創業頭一年,因為符合政策,她拿到了2萬元財政補貼,“國家對於鄉村創業有很多好政策,新一輪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也是實實在在的大紅包。”

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斷釋放出扶植返鄉創業的利好。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新創業人員達3100多萬。

流動著的不僅是人才,還有商品、資本等經濟要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同比增長23.9%;全年民間投資394051億元,同比增長8.7%;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同比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為流動增添動能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不斷提速的基礎設施建設,助流動一路暢行、步履鏗鏘。

交通出行舒適便捷。“家在北京,我在杭州,每週五晚10點杭州飛北京的那趟航班上,基本上一半都是工程師。”“過去4年,我一共飛了325次,里程數40萬,飛行時間747小時。”工作在杭州,生活在北京,出差在全球,這是杭派工程師們的常態。

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入境旅遊人數1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194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為1.8萬多公里;2018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3萬公里;高鐵總里程佔世界2/3;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3.7億人次,運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提前一年實現《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宏偉目標。

縱橫的高鐵、航空、橋樑、高速公路,猶如發展的鏈條,推動各生產要素加快交流頻率、提高利用效率,從多個維度助力中國發展。

網絡提速降費成效明顯。“提速降費”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5年前相比,網絡提速方面,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了6倍多;網絡降費方面,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到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4G用戶規模達12.3億戶,手機上網用戶數達13億戶,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732萬個,其中3G/4G基站總數佔比約75%。

隨著中國邁入5G商用元年,數據的高速流動將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發展、就業增長、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普惠大眾。中國的移動支付已毫無懸念地領先世界,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買東西,掃一掃;水電費,網上繳;轉個賬,即刻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18年底發表的實證研究成果稱,中國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給交易總額和購買頻率帶來了積極影響,並由此拉動內需,正向驅動中國消費增長。

體制機制創新 為流動排憂解難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為促進流動高水平發展,我們黨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迭代、擴容增效,使流動肌理健康、筋骨強壯。

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我現在應該算‘新北京人’了吧!”今年37歲的小楊來自吉林,2018年他通過積分落戶申報取得了北京戶口。那一年,同他一樣的幸運兒還有6018名。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數據來源:《2018年北京統計公報》 製圖:彭心韞)

2014年初,中央明確提出了“3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目標。從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到施行《居住證暫行條例》,到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正進入機遇窗口期,數千萬人進城落戶,直接受益。

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在全國實施。推行異地中高考成多省“標配”,辦理身份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更加便利,住房保障等權益差距逐漸縮小。

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

來源:人民網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深情言語。

“流動”,好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這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這也是流動。

從“外地人”到“新市民”,身份認同之別,這是流動;從塞班到鴻蒙,科技自立之變,這也是流動。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這是流動;從黑白電視到VR,從1G到5G,這也是流動。

拿起護照說走就走,一票在手天下我有,這是流動;打破藩籬放下包袱,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流動。

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這是流動;全面對外開放、推動全球化,這也是流動。

偌大中國,幅員遼闊、體量龐大、人口眾多,為什麼能成為“流動的中國”?研究這背後的祕密,思考它給予的啟示,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真問題,也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流動夯基壘臺

“山碧千峰競翠,水清百舸爭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迸發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生活的強勁動能,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讓人們告別了被各類票證捆綁的物資匱乏時代;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打破了阻礙流動的藩籬。流動的中國隨之而來。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的綠皮火車趟趟爆滿,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大流動人口大省。

川妹子胡小燕背井離鄉的初衷本是掙些錢回鄉還債,但改革開放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胡小燕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2008年,她高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她進入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繼續為“打工仔”代言。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2018年12月18日,胡小燕作為“改革開放中湧現的優秀農民工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來源:羊城晚報,作者:張韜遠)

1995年,朱雪芹從徐州農村來到上海。15年後,她憑著一身“硬本領”,從縫紉小妹成長為技術能手,還以全國優秀農民工的身份落戶上海。

圓夢的熱土,不僅在都市,也在農村。

多年來,張明富不僅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奔小康,還一直致力於為返鄉創業鼓與呼。他曾向兩位總理寫信建言並獲批示。2015年《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出臺前,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張明富參加座談並發表意見。

2014年大學畢業後,程夢醒決定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老家湖北應城三結村,成為一名創業者。創業頭一年,因為符合政策,她拿到了2萬元財政補貼,“國家對於鄉村創業有很多好政策,新一輪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也是實實在在的大紅包。”

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斷釋放出扶植返鄉創業的利好。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新創業人員達3100多萬。

流動著的不僅是人才,還有商品、資本等經濟要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同比增長23.9%;全年民間投資394051億元,同比增長8.7%;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同比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為流動增添動能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不斷提速的基礎設施建設,助流動一路暢行、步履鏗鏘。

交通出行舒適便捷。“家在北京,我在杭州,每週五晚10點杭州飛北京的那趟航班上,基本上一半都是工程師。”“過去4年,我一共飛了325次,里程數40萬,飛行時間747小時。”工作在杭州,生活在北京,出差在全球,這是杭派工程師們的常態。

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入境旅遊人數1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194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為1.8萬多公里;2018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3萬公里;高鐵總里程佔世界2/3;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3.7億人次,運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提前一年實現《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宏偉目標。

縱橫的高鐵、航空、橋樑、高速公路,猶如發展的鏈條,推動各生產要素加快交流頻率、提高利用效率,從多個維度助力中國發展。

網絡提速降費成效明顯。“提速降費”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5年前相比,網絡提速方面,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了6倍多;網絡降費方面,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到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4G用戶規模達12.3億戶,手機上網用戶數達13億戶,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732萬個,其中3G/4G基站總數佔比約75%。

隨著中國邁入5G商用元年,數據的高速流動將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發展、就業增長、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普惠大眾。中國的移動支付已毫無懸念地領先世界,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買東西,掃一掃;水電費,網上繳;轉個賬,即刻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18年底發表的實證研究成果稱,中國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給交易總額和購買頻率帶來了積極影響,並由此拉動內需,正向驅動中國消費增長。

體制機制創新 為流動排憂解難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為促進流動高水平發展,我們黨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迭代、擴容增效,使流動肌理健康、筋骨強壯。

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我現在應該算‘新北京人’了吧!”今年37歲的小楊來自吉林,2018年他通過積分落戶申報取得了北京戶口。那一年,同他一樣的幸運兒還有6018名。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數據來源:《2018年北京統計公報》 製圖:彭心韞)

2014年初,中央明確提出了“3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目標。從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到施行《居住證暫行條例》,到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正進入機遇窗口期,數千萬人進城落戶,直接受益。

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在全國實施。推行異地中高考成多省“標配”,辦理身份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更加便利,住房保障等權益差距逐漸縮小。

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

異地就醫結算政策不斷完善。國家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18962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6297家,國家平臺備案人數431萬。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街訪老張辦理了醫保備案手續,選擇北京作為異地就醫安置地。2017年,他因病在北京一家跨省定點醫院住院,總費用2.5萬元。通過跨省異地就醫平臺直接結算,最終只需個人支付7500元,醫保基金支付的1.75萬元由醫保與醫院直接結算。

積極的就業政策和教育體制改革打破出身桎梏。2012年起,各地陸續推出自己的異地高考方案,只要在家長、學生、學籍和所在城市等方面符合基本條件,就能成為政策受益者。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表示,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流動的中國”不僅強調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狀態,更意味著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應致力於讓每個追夢人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和繁榮發展的活力。

包容的文化精神 讓流動充滿溫情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平等、開放、包容的現代城市文化,造就了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和自由平等的創業氛圍,誕生了一批以深圳為代表的移民城市,並助其成為中國創業創新的“聖地”。

"

來源:人民網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蹟。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裡?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後的“中國密碼”。

“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深情言語。

“流動”,好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

從鄉村到城市,人們突破天花板,開創新天地,這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建設故土,這也是流動。

從“外地人”到“新市民”,身份認同之別,這是流動;從塞班到鴻蒙,科技自立之變,這也是流動。

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從現金支付到刷臉買單,這是流動;從黑白電視到VR,從1G到5G,這也是流動。

拿起護照說走就走,一票在手天下我有,這是流動;打破藩籬放下包袱,脫貧致富奔小康,這也是流動。

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這是流動;全面對外開放、推動全球化,這也是流動。

偌大中國,幅員遼闊、體量龐大、人口眾多,為什麼能成為“流動的中國”?研究這背後的祕密,思考它給予的啟示,是一個富有意義的真問題,也是一個長期有效的大問題。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為流動夯基壘臺

“山碧千峰競翠,水清百舸爭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迸發出中國人民創造更好生活的強勁動能,使中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多人夢想啟航的地方。

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讓人們告別了被各類票證捆綁的物資匱乏時代;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逐步形成,打破了阻礙流動的藩籬。流動的中國隨之而來。

“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南下廣東的綠皮火車趟趟爆滿,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大流動人口大省。

川妹子胡小燕背井離鄉的初衷本是掙些錢回鄉還債,但改革開放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機會。胡小燕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2008年,她高票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2012年,她進入佛山市三水區總工會,繼續為“打工仔”代言。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2018年12月18日,胡小燕作為“改革開放中湧現的優秀農民工代表”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來源:羊城晚報,作者:張韜遠)

1995年,朱雪芹從徐州農村來到上海。15年後,她憑著一身“硬本領”,從縫紉小妹成長為技術能手,還以全國優秀農民工的身份落戶上海。

圓夢的熱土,不僅在都市,也在農村。

多年來,張明富不僅用實際行動帶領鄉親們奔小康,還一直致力於為返鄉創業鼓與呼。他曾向兩位總理寫信建言並獲批示。2015年《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出臺前,有關部門還專門邀請張明富參加座談並發表意見。

2014年大學畢業後,程夢醒決定放棄留在大城市的機會,回到老家湖北應城三結村,成為一名創業者。創業頭一年,因為符合政策,她拿到了2萬元財政補貼,“國家對於鄉村創業有很多好政策,新一輪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費也是實實在在的大紅包。”

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不斷釋放出扶植返鄉創業的利好。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截至2018年底,各類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本鄉創新創業人員達3100多萬。

流動著的不僅是人才,還有商品、資本等經濟要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同比增長23.9%;全年民間投資394051億元,同比增長8.7%;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同比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為流動增添動能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不斷提速的基礎設施建設,助流動一路暢行、步履鏗鏘。

交通出行舒適便捷。“家在北京,我在杭州,每週五晚10點杭州飛北京的那趟航班上,基本上一半都是工程師。”“過去4年,我一共飛了325次,里程數40萬,飛行時間747小時。”工作在杭州,生活在北京,出差在全球,這是杭派工程師們的常態。

文化和旅遊部《2018年文化和旅遊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國內旅遊人數55.39億人次,同比增長10.8%;入境旅遊人數14120萬人次,同比增長1.2%;出境旅遊人數14972萬人次,同比增長14.7%;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不妨再來看一組數據:1949年,全國鐵路通車裡程為1.8萬多公里;2018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3萬公里;高鐵總里程佔世界2/3;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33.7億人次,運量接近全球人口的一半。2019年,中國高鐵總里程將突破3萬公里,提前一年實現《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的宏偉目標。

縱橫的高鐵、航空、橋樑、高速公路,猶如發展的鏈條,推動各生產要素加快交流頻率、提高利用效率,從多個維度助力中國發展。

網絡提速降費成效明顯。“提速降費”連續3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5年前相比,網絡提速方面,固定和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了6倍多;網絡降費方面,固定網絡和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均超過了90%,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到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4G用戶規模達12.3億戶,手機上網用戶數達13億戶,移動通信基站總數達732萬個,其中3G/4G基站總數佔比約75%。

隨著中國邁入5G商用元年,數據的高速流動將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發展、就業增長、科技創新注入新的活力。

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普惠大眾。中國的移動支付已毫無懸念地領先世界,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買東西,掃一掃;水電費,網上繳;轉個賬,即刻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2018年底發表的實證研究成果稱,中國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給交易總額和購買頻率帶來了積極影響,並由此拉動內需,正向驅動中國消費增長。

體制機制創新 為流動排憂解難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為促進流動高水平發展,我們黨不斷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迭代、擴容增效,使流動肌理健康、筋骨強壯。

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我現在應該算‘新北京人’了吧!”今年37歲的小楊來自吉林,2018年他通過積分落戶申報取得了北京戶口。那一年,同他一樣的幸運兒還有6018名。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數據來源:《2018年北京統計公報》 製圖:彭心韞)

2014年初,中央明確提出了“3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目標。從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到施行《居住證暫行條例》,到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正進入機遇窗口期,數千萬人進城落戶,直接受益。

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在全國實施。推行異地中高考成多省“標配”,辦理身份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更加便利,住房保障等權益差距逐漸縮小。

國家統計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比上年末提高1.06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

異地就醫結算政策不斷完善。國家醫療保障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18962家,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16297家,國家平臺備案人數431萬。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州街訪老張辦理了醫保備案手續,選擇北京作為異地就醫安置地。2017年,他因病在北京一家跨省定點醫院住院,總費用2.5萬元。通過跨省異地就醫平臺直接結算,最終只需個人支付7500元,醫保基金支付的1.75萬元由醫保與醫院直接結算。

積極的就業政策和教育體制改革打破出身桎梏。2012年起,各地陸續推出自己的異地高考方案,只要在家長、學生、學籍和所在城市等方面符合基本條件,就能成為政策受益者。

中央黨校教授戴焰軍表示,隨著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流動的中國”不僅強調整個社會發展變化的狀態,更意味著中國邁向現代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應致力於讓每個追夢人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和繁榮發展的活力。

包容的文化精神 讓流動充滿溫情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平等、開放、包容的現代城市文化,造就了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和自由平等的創業氛圍,誕生了一批以深圳為代表的移民城市,並助其成為中國創業創新的“聖地”。

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

2017年,全國首個以“人才”命名的主題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建成開放。(來源:人民網深圳頻道,作者:王星)

在深圳,“英雄不問出處”、“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辜勝阻隨人民網強國論壇在深圳調研時說:“深圳的移民文化有利於孕育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創新精神,深圳是可與硅谷比肩的創新型城市。”創業者李屹說:“在深圳做科研很安靜,政商關係親且清。” 創業者盧致輝說:“社會氛圍年輕、平等、不排外,讓我覺得很舒服,感覺夢想可以在這裡實現。”

未來,隨著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務資源均等化配置的提速,城鄉發展不平衡狀況將得到改善,國民權利將更加豐沛,流動的溫度將更加宜人。

流動是當代中國繁榮發展的重要密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流動,攜帶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反過來也在多個維度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繁榮發展的重要密碼。

“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口流動的紅利。”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繼焦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袁訓國測算髮現,在2003-2008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流動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

“未來通過更充分的勞動力流動,將促進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都陽說。

可以說,流動的質量,決定了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流動,推動著各類要素既暢通其流又交匯融合,有利於不同區域形成深度社會聯結,有效助力我國區域協調發展。

流動,意味著擁有最多人口的大國所具備的市場迴旋空間,為應對外部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較大的騰挪餘地。

流動,形成了多種語言、飲食、風俗、潮流交相薈萃的豐富場景。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深刻認識流動對於中國和中國人民的重大意義,尊重流動的規律,也彰顯著中國推進全球化的決心。這正是為什麼高質量的流動會發生在中國,而非其它土地。

全球化,要求資本、商品、資源、生產、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動。但如今,歐美髮達經濟體對流動重新設置壁壘的壓力卻日益增長:人員的自由流動正演變成尖銳的政治議題和沉重的經濟負擔;一些國家對進口提高關稅,限制商品和技術自由流動;“建牆”、“禁穆”、“退群”、“技術封鎖”一系列舉動令人心驚……

“當中國作出倡導自由貿易、主張公平貿易的開放型選擇時,美國及歐洲右翼勢力卻作出了主張貿易保護主義,推崇單邊主義的內向型選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

法國橋智庫主席若埃爾·呂埃說:“中國各省區市間,人員、資金等要素可以自由流動,讓中國按既定步伐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目標。”

“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未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畫卷徐徐展開,隨著新型城鎮化邁向高質量發展,隨著2020年1億人落戶目標有序實現,流動,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更加磅礴的生機與活力。

回到開篇的問題——中國為什麼被稱為“流動的中國”?答案已經明晰。

新時代屬於每一個追夢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人民敢於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不僅嚮往美好生活,更加堅信“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這是中國成為“流動的中國”的內在動能。

新時代不會辜負每一個追夢人。我們黨永遠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為人民不斷勾畫又不斷達成美好願景,這是“流動的中國”不竭不絕的推動力量。

“江河之所以能衝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里奔湧、萬壑歸流的洪荒偉力。”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上,流動的中國,奔跑的你我,行穩致遠,前途無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