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創新發展的奧祕與啟示

硅谷創新發展的奧祕與啟示

硅谷的創造力和創新,以及資本運作和對世界的影響,是其它地區或國家都想複製的目標。但世界上並沒有第二個硅谷,所有的模仿和複製都沒有成功。政府的支持,科技創業園,大學的合作,就算集齊了這些模式,也都沒有讓人看到半點硅谷的影子。其實再算上天氣和氣候因素,這些只能算是所謂的硬件。而硅谷精神就像是軟件,這才是硅谷創造力與力量的真正源泉和驅動力所在。

那麼硅谷精神到底是什麼呢?

總的來說有3個方面:那就是叛逆精神,對失敗的寬容,以及拒絕平庸追求卓越。這3者有獨立的一面,也有互相關聯的一面,也有與歷史和政府的潛在關係。

首先,叛逆精神

歷史滋生了叛逆,仙童公司的解體始於8叛徒的另立門戶,而仙童公司可以看成是硅谷形成的起點。具有諷刺的是,一個公司的消亡竟然帶動了地區發展,創造了一個傳奇的開始,最後仙童公司被記入歷史的原因不是繁榮昌盛,而是它的衰落。

從這點來看,這已經是一個叛逆故事的開頭了。然而,叛逆並沒有停,新創建的公司,繼續有人叛逃另立門戶。並且所有的叛逃劇情中,都有投資人在背後煽風點火和推波助瀾的表示支持。而對於叛逃者,公司的管理者也有著相當大的接受度,或許這是因為知道不久的將來自己也會叛逃的緣故吧。

那為什麼投資人會支持叛逃呢?

很明顯,這些硅谷培養的投資人,相當大的一部分就是曾經的叛逃者。這些叛逃的歷史,塑造了最開始的文化,也影響了政府法律的形成以及變革。加州地區對於跳槽創業相關的法規有著相當大的彈性,這讓硅谷的公司也對叛逆從內心到外在都有了相當程度的認可。於是,這就給叛逆精神奠定了發展的土壤。

那麼叛逆精神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叛逆精神就是擁有批判精神,並且敢於反傳統和反對權威的價值主張。而這些人的主體是工程師,他們有所追求才會具有批判性和渴望進步,他們苛刻要求自己才會充滿自信,且敢於挑戰傳統和權威。

同時,這也就是所謂的工程師文化,往往這些人,會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說幹就幹用行動證明一切。而過程中就會產生新的想法和觀點,這便是創造力。工程師的地位在硅谷很高且受人尊敬,才會讓他們普遍的叛逆精神成為主流價值觀。

工程師是具體做事情的人,他們並沒有被管理層所束縛,甚至可以得到更多的尊敬和地位,以及薪資回報。所以,硅谷並沒有形成對管理職位的趨之若鶩。人們熱衷於自己的動手解決問題,追求內心真正的激情所在。這就是微觀層面的高效,這種效率正是激發創造力,能夠不斷進步保持領先的能源所在。

正所謂,微觀的邏輯成就了產品,宏觀的邏輯成就了管理。硅谷的工程師們能安心的打造產品的同時,管理層,投資人,政府等所有的外部環境都在進一步確保並支持工程師們的工作。這樣,在硅谷產品和管理就能各自高效的發展,又能互相融洽地支撐。

可見,這裡的叛逆精神並不是盲目的,是不同於青春期的叛逆和隨心所欲的叛逆的,而是為了追求,為了創造,通過動手實踐,所得到的不得不為之的堅定信念。這種叛逆更像是能量的躍遷,和進化過程中對過去舊模式的變革。

然後,對失敗的寬容

關於成功和失敗的關係和概念,多到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但正是這種人人都知道,簡單到不起眼的道理,才往往被忽略卻又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大家都知道成功需要失敗的奠基,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就像聽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一樣,聽和做是兩回事。所以只有真正經歷了失敗以後,才能夠入木三分地體會到失敗和成功的關係。

對失敗的寬容,這裡有2個寬容:第一是自己內心對自己失敗的寬容,第二是外部環境對個人失敗的寬容。

在硅谷,失敗無論從個人還是外部環境,都被計入了成本,就是對失敗寬容最直接的體現。打一個比方,燒一壺水,100度燒開是想要的成功結果,100度以內都是不想要的失敗結果。從0度到100度,就是失敗到成功的過程,其實是同一個物質變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表現。可見從0度到99度都是失敗的結果,但如果去除了其中的任何一個階段,或說不經歷其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那麼就永遠也得不到最後的成功結果。

對個人來說,失敗的打擊和衝擊力是有的,但硅谷人不懼怕失敗,這是必要的學費,這是需要調整的契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個階段,所以硅谷連續創業是司空見慣的。如果人們認識到了 失敗的本質——是成功的必要過程,那麼失敗就變成了激勵——是逼近成功的腳步,而不是毀滅性的休止符。

對於外部環境,無論是公司內部的項目,還是風投的項目。失敗會以更加精準的模型被分析,被量化,被總結,被調整。每次失敗都會讓公司和風投去調整優化,從而一步步向著最好的結局邁進,這就是控制論的最佳體現。而公司也會把失敗項目的投入計入產品必須的開支,風投則更喜歡有過失敗經歷的創業者,並用了風險一詞給自己命名。可見,硅谷的環境已近認識到了失敗的價值,並加以利用使之成為了成功的催化劑。

只有具有叛逆精神的人,那些實踐工程師文化的人,才能領悟寬容失敗的意義。硅谷的外部環境也只會對這樣的人才寬容,而不是寬容任何人的任何失敗。有所追求,極度苛刻,去成為想在世界看到的改變,這就是硅谷不斷失敗又不斷嘗試,最終獲得成功的心態。

最後,拒絕平庸追求卓越

平庸是一種生活,卓越也是一種生活。只要認命並且樂在其中,生活並沒有對錯好壞之分。但在硅谷追求卓越是一種常態,是普遍的共性。追求卓越也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個人內心的追求,一個是外部環境的驅使。

對個人追求來說,還是工程師文化。這是一群天生就不甘於平庸,力求卓越的人,而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必然就會得到精神上最大的化學獎勵。於是這群人,面對大腦的化學獎勵,對卓越極度渴求,就會表現出瘋狂、不屈不撓、執著偏執等等這樣的特質。所以,他們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叛逆,不去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不斷嘗試,哪怕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就如同是被編碼在DNA裡面的算法。

對於硅谷的環境來說,那就是對公司,對個人的淘汰。無情的淘汰,不能更好就只能消亡,不僅實踐了適者(有差別)生存的法則,也給更好更先進的新生代讓路留下發展的空間。不追求卓越,不做的更好,不創新,不提高效率,那麼就會消失。留在硅谷的就是追求卓越的,平庸的人和公司,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離開要麼死亡。很無情,卻很高效,順應了發展的內在需求。

硅谷精神還需要配套的方法論

在強大的精神力量,如果不能控制自如,那麼也相當於從未擁有。所以,擁有了硅谷精神之後,需要有一套先進的符合時代的方法論來運作精神能源。那就是3大理論,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

首先,控制論

牛頓的機械論思維,統治了工業文明的發展。概括來說,就是給出規則,給出環境的影響因素,就能重複無限的得到相同的結果。而傳統的企業,無不體現了這樣的管理思維。

指令上傳下達,逐層執行,機械化的執行層無需獨立思考。所有的方向和規劃預測,都是來自上層管理層,而問題在於脫離了具體一線做事的情景,管理層就很難對影響因素,做出全面而準確的設計和判斷。那麼,執行層遇到具體未考慮到的問題,層層上傳反饋,接著又層層下傳調整,不可避免地浪費了巨大的時間和效能。

還有最重要的是,未來無法預測,現實環境中充滿了未知性和不確定性,經驗總結的公式和模型,對未來的判斷只是一廂情願的近似值,充滿了虛幻的確定感。所以,我們總是把片面的考慮和有限的因素,扔到過去相對可用的公式裡,企圖得到對未來的精準預言,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而控制論的本質,就是不斷的調整公式,不斷的使用當下與時俱進的條件數據,不停的調整方向和戰略。這裡不是企圖從開始就準確地預測未來,看清未來,而是在快速迭代中,慢慢找到一條隨時可以變化的路徑,去逼近未來,從而抵達彼岸。

打個比方,如果計劃從第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我們不能預計途中會出現的所有問題,更不能一下看到一條路徑連接兩地。但我們可以打開車燈,每次照亮前方50米的道路,然後隨機應變,不斷調整速度和方向,靈活應對,最終我們就可以成功的抵達目地。

硅谷從一開始就全面實踐控制論,顛覆性的創新和變革,沒人可以一下就看清晰一切,但整個硅谷卻可以不斷調整逼近,最終引領。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硅谷人的探索慾望和叛逆精神,硅谷環境對失敗的寬容,對平庸的淘汰,對卓越的驅使,以及工程師文化的主導,都很好的配合了控制論的發展和執行,所以控制論才可以在硅谷被髮揮的淋漓盡致。

然後,信息論

信息論極度概括的來說:第一,封閉系統需要引入新信息才能保持有序,第二,帶寬決定了信息傳遞的效率。

硅谷的無情淘汰,就是在推陳出新,引入新信息。硅谷多元文化的融合,其本質就是在引入信息和創造組合新信息。那麼硅谷的叛逆,不斷地創造了新的公司和產業,其實也是在引入信息。這些都完美實踐了信息論的第一定律。

在管理上扁平的結構,增加了信息傳遞的帶寬,讓公司內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通道擴容。這不僅給予工程師更多的自由和時間,讓工程師有更多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也讓管理者能夠專注於規劃和外部交流,各司其職。

而真正的扁平結構,不僅體現在層級的簡潔,也是對放權和人人平等的理解和執行。工程師的叛逆,讓不平等徹底瓦解。追求卓越的品質,讓放權可以成為可行的現實。個人多面手的能力,以及愛好實踐的動手能力,讓管理變得簡單,層級可以精簡。這些完美實踐了信息論的第二定律。

最後,系統論

系統論告訴我們,除了優化局部細節,還要追求對整體的設計、控制和完善,這樣才能得到超越各部分總和的結果。而不是做好了每一個部分,就可以得到完美的整體。

由於量變引起質變,對細節局部的逐一瞭解,每次僅有有限的部分被注意到,並參與決策和思考,所以可能就搞不清楚質變是如何發生的,從而不能對整體有完全的理解和把握。而質變就是那些廣泛又微小的局部量變,經過不斷積累互相影響互相強化之後,所產生的飛躍性(指數級變化的)作用。

硅谷的卓越,不僅有細節上的精益求精,也有整體上的打磨。整體的設計境界,依賴於具有遠見卓識的天賦型選手的參與,而這些人才恰恰又被硅谷的發展條件所吸引而聚集。

同樣的,整體的境界和高度,也依賴於不斷地調整和反饋才能逐步到達。那麼,快速迭代不斷優化的模式就給予了打磨整體的機會。追求卓越給予了嚮往境界的目標和驅動力。扁平的管理,高效的信息帶寬,讓調整和反饋能夠快速作用,實踐出結果。這些讓硅谷在卓越的基礎上產生了質的躍遷,向現象級改變世界的產品,邁出了唾手可得的一步。

總結

以上可見,叛逆,對失敗的寬容,追求卓越,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之間關係是網狀的,並非是簡單的線性關係。這些要素之間廣泛的關聯性,就像是量變和質變的關係,就像系統論裡最終所追求的整體上的境界,而就是硅谷的境界。

硅谷給予的啟示

第一,硅谷公司的管理精髓在於,保持小公司的做事方式,就是靈活性,能夠快速的應對變化,執行新思路。遠見需要天賦與直覺,快速適應力,需要經驗積累與簡單透徹的管理。

第二,只有挑戰傳統,顛覆現有規則,制定自己的遊戲規則。時代是發展的,順著時代,就活不過變革。知識,創造,想象力,勇氣,希望,堅持,夢想。集齊這七個,就可以召喚神龍,結局你懂的。

第三,當個人追求最大化個人利益的時候,一定會給社會帶來正向效應。最大化必然是可持續,高效,可重複的。這也是個人能量的發覺和釋放,必然配合了社會大方向的發展,因為都順應了熱力學定律。

第四,硅谷的風險投資,之間的合作遠多於競爭。不僅會合投一個項目,分擔風險,還會互相接盤,把公司推上市,形成一條產業鏈。看中人,和人才的培養儲備。這本身就像是微觀層面,高效的能量轉化操作。

第五,偉大的公司打造願景,平庸的公司定期洗腦。如果認同一家公司的使命和價值觀,那麼所有人會激發內在的驅動,去捍衛價值觀,去成為想在世界看到的改變 。

第六,死亡是一個公司對社會最後一次貢獻,淘汰掉不合適的人是一種共贏的解脫。人類情感的弱點,就是不願意面對淘汰,做減法。每次進步改變,都是伴隨著拋棄熟悉的事物與習慣,走出舒適區戰勝恐懼與未知,才能發現舍然後才能得。這樣在有限的時間裡,才能創造無限的可能性。

第七,去成為想在世界看到的改變,有所追求,極致的苛刻,夢想就是彙集起,那些別人不在乎的,背後的力量。

第八,這有一個相輔相成的關鍵,一流的人才和對失敗的寬容。只有對一流人才的失敗才能寬容,因為他們渴望改變,有所追求,他們的失敗是在排列組合,是在試錯,是在逼近正確結果,是在等待運氣被命運力量的推動。

第九,創造偉大的產品,有兩條平行又交織的路線。一條是工程實踐,精益求精的細膩,嚴格苛刻的要求。一條是內心的渴望和激情,變態般的完美主義,不知疲倦的瘋狂。時間軸上,這兩條內在和外在的行為,所連接起的點點滴滴,就像一種編碼的排列組合,就是發展進化的算法奧義所在。

第十,權威的優勢在於,經驗,對領域技術的全面瞭解,以及對未來比較精準的預測。但這些信息,所形成的理念又會壓制想象力,想象力其實就是數據無規則組合的能力。革命性顛覆產品需要想象力,而不是權威。

第十一,控制論,快速迭代利用反饋,不斷優化調整,就可以慢慢逼近結果。信息論,最大限度利用資源,並不斷擴大資源流通的帶寬,就可以穩定系統創造有序。系統論,除了優化局部細節,還要追求對整體的境界和完善,這樣就能得到超越各部分總和的結果。

第十二,為什麼我們的目標不能是星辰大海,生活處在苟且之時,人生仍然有詩和遠方。找到內心的激情所在,然後,全力以赴。那些偉大成就,都始於私人情懷,然後歷經萬難,最後被運氣推向了命運的終點,雕刻進了時間的歷史。

第十三,互聯網讓信息流通帶寬增加,信息交流的成本下降。更多的信息可以更加容易的自由排列組合,以及被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和載體不會被埋沒,這就是高效。權威被削弱,傳統被顛覆,創造力和想象力成為主宰,決定了誰會成為信息時代的主宰。

第十四,沒有環境信息,沒有上下文,就沒有所見所聞就沒有所感。大腦憑空變不出什麼想法。而根據信息論第二定律,信息傳遞帶寬決定了信息熵。那麼,憑藉什麼去創造,去創新,去領先一步,去改變世界。不是等著信息隨機的進入大腦,而是與信息互動,有目的的過濾尋找信息,利用信息去建立結構,更快的組織和索引信息。世界是宏觀的,那麼大腦就是微觀的,概率連接宏觀與微觀,閃念連接了想法與行動連接著世界。

第十五,還有最重要的是運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