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助鳳展翅”到“引鳳還巢”

創業 農村 投資 種植業 魯南播報 2017-06-09

從打工妹到車間主任,最終成為廠長,鄆城縣隨官屯鎮隨西村村民李海霞用了20年時間,在北京一步步站穩腳跟。

2012年8月,有了資本、有了人脈的她選擇了回家創業,在老家建起製衣廠。“一直有回家的意願,更源於近年來政府各項政策的支持,最終讓我下定決心。”6月6日,李海霞告訴記者。

萬事開頭難,由於服裝廠是訂單加工,客戶對產品質量要求非常嚴格,工人技術不熟練,產品質量達不到客戶要求,再加上高額的運輸費等因素,服裝廠頭一年就虧損了。如今,倉庫裡面還存著當時的第一批產品。李海霞說:“生產的產品做工糙,人家不要,現在都浪費掉了。”回鄉創業本來是因為老家的人力資源成本便宜,可沒想到,賠錢也賠在了這上頭。

要調動返鄉創業人員的積極性,政府就得拿出誠意來。看到李海霞原先的廠房簡陋擁擠,鎮上就出面,幫她選址建新廠;縣裡協調企業,捐獻20萬元;車間每僱用一名貧困戶,還給貼息貸款5萬元。李海霞告訴記者,原來租的廠房小,條件差,去年10月份,新廠房投入使用,增加了設備,生產能力大幅提高。

搬進新車間,李海霞降低了招工門檻,貧困戶只要有勞動能力,車間就給安排崗位。她還專門買來便宜布料讓工人練手,技術熟練了,再做訂單。

返鄉創業,並不是單純的一方意向,更需要平臺、機遇。回鄉投資農業的劉強就是一名受益者。利用扶貧貼息貸款建起千畝有機蔬菜基地後,劉強今年又建起了第二個千畝採摘基地,單體大棚面積210多畝,刷新行業紀錄。

鄆城縣百蔬園種植合作社經理劉強告訴記者:“我本來是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從生態種植到鄉村旅遊,把整個一二三產業的鏈條打通,現在縣裡有扶持,我兩年之內就能完成這個目標。”

返鄉創業,紮根家鄉。在鄆城,不僅僅是有了資本、有實力的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上大學時,鄭本棟已經開始接觸網銷鞋子。彼時正值電子商務興起,鄭本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畢業後,他回鄉創建“艾尚羽”品牌,主營羽絨被、羽絨床墊和床品套件等床上用品,沒想到入駐天貓商城第一年就斬獲全網銷量和人氣第一,2016年“雙十一”銷售額1080多萬元。

鄆城縣人社局局長李強告訴記者,鄆城縣是全國首批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近年來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支持返鄉創業。設立了縣級返鄉創業服務中心和23個鄉鎮街道服務站,為創業者提供快捷便利的創業指導和信息服務。打造園區平臺,創建了佔地1200畝、實現“七通一平”、擁有標準化廠房64萬平方米的市級返鄉創業園,現已入駐企業68家。5個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入駐公司、個體工商戶1000餘家。通過實施“六個帶動”戰略,將返鄉創業與全縣招商引資、新舊動能轉換、新型城鎮化、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戰略有機結合,形成資本、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聚集效應,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如今,返鄉創業在鄆城漸成燎原之勢。2016年以來,全縣投資過億元的在建返鄉創業項目達到15個,完成投資12億元;簽約項目16個,合同協議金額62億元。

鄆城籍上海山東商會副會長李超積極牽線搭橋,不僅自己投資1.1億元興建了福樂醫養院,還動員程屯籍大學畢業生王振濤,返鄉合資1.4億元創辦了賽萊電氣設備項目;黃安籍晉江俊志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友東,邀請臺灣朋友3次來鄆考察,達成特種定向高檔刨花板項目投資協議,可引進外資3700萬美元,產品將全部出口……

鄆城縣委副書記、縣長谷永強介紹,鼓勵支持返鄉創業,發展“歸雁經濟”,不僅是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更是我們加快發展、奮力趕超的現實抉擇。鄆城縣有近18萬外出人員、優質勞動力異地就業創業,他們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人脈資源,具有回家創業的強烈願望和巨大潛力。最大限度地吸引他們返鄉就業創業,將為鄆城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提供新動力。記 者 張 嘯 鄭華偉通訊員王建偉王偉趙修國劉考勇楊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