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萬億俱樂部”背後的“青島就業”現象

創業 投資 大數據 社會保險 信網 2017-04-14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於下崗失業多年的市民徐女士而言,更是如此。受自身年齡和學歷影響,失業後只能靠打零工維繫家庭生活的她,終於在去年市人社局組織的一場國企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上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用徐女士的話說“日子總算有了奔頭”。來自我市人社部門的統計表明,過去一年,全市共有68萬像徐女士這樣的城鄉勞動者找到了新“飯碗”。

就業穩,飯碗才穩,生活也才有希望。近年來,我市人社部門多措並舉穩就業、促創業、防失業,通過出臺城鄉一體的就業政策,以重點項目拉動就業、以大眾創業帶動就業、以信息服務助推就業,實現了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新強態,青島就業呈現出“穩、增、活”的新特點,在國內城市中率先形成了“成長型”就業形態。

一串數字最具說服力——2016年,青島市城鎮新增就業68萬人,同比增長2.7%。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3.45萬人,同比增長43%;創業帶動就業16.98萬人,同比增長277.1%。2017年一季度,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9萬人,同比增長12.6%,增幅較去年同期提高2.9個百分點,自2015年2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支撐。青島就業工作亮眼成績的背後是一份沉甸甸的經濟成績單——2016年青島GDP實現10011.29億元,成為全國第12個GDP過萬億的城市。就業工作的顯著成績,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青島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在經濟轉型、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先行先試、築牢就業民生底線,為挺進GDP“萬億俱樂部”的青島經濟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民生底色。

“穩、增、活”——新常態下青島就業新特點

2012年以來,青島著力推動就業與經濟融合、與產業互動、與城市契合,就業呈現出“穩、增、活”的新特點,在國內城市中率先形成了成長型就業形態,並體現出失業率保持低位運行、就業總量始終平穩、服務業吸納就業顯著等新特點。

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處於低位,失業群體規模不大,就業保持充分狀態。從城鎮新增失業來看,2014—2016年,青島年累計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含當年新增和結餘)19.67萬人、18.49萬人、18.2萬人,同比分別下降11.44%、6%、1.57%,一直保持下降態勢。每年期末實有登記失業人員7萬左右,失業群體規模不大。從城鎮登記失業率來看,2012年—2016年,青島年城鎮登記失業率連續保持在3%左右的低位,就業總體形勢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就業總量始終平穩,抗干擾、抗壓性不斷增強。2014年—2016年,青島城鎮新增就業年均近70萬人,就業總量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並且就業的穩定性特徵不斷凸顯。從就業形式來看,2016年,青島市正規就業人數佔全市就業總量的98.9%,比2012年提高6.7個百分點;從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來看,2016年勞動合同期限為1年以上的佔青島市就業總量的83.1%,比2012年提高1.5個百分點;從人力資源市場平均招聘工資看,2016年,青島市人力資源市場平均招聘工資3195元/月,相比2012年提高57.6%,五年間的平均增長率高達12.1%。此外,2012—2016年期間,青島人力資源市場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06-1.1之間,崗位供給數大於求職人數,市場供求基本平衡。

服務業吸納就業渠道廣、門類多,已成為青島新增就業的主力軍,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比重已提升到62.5%。就業結構持續優化,有力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就業結構與經濟發展契合度不斷提高。據統計,2012年以來,青島市三次產業比例由4.6:47.6:47.8調整為3.7:41.6:54.7,特別是第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青島市三次產業吸納就業的比重由2012年的0.7:48.2:51.1,調整為2016年的0.7:36.8:62.5,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比重上升了11.4個百分點。據青島市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青島市全社會從業人員595.44萬人、比2011年增長8%,而服務業則增長18.3%,高出全部就業增速10.3個百分點,全社會從業人員增加了44.26萬人,其中90.2%在服務業,成為拉動就業的主要力量。

創業成為就業的重要力量,就業呈現經濟增長拉動、創業發展帶動的雙驅動機制。一方面,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十八大”以來,青島市經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2016年經濟總量跨越1萬億,達到10011.29億元,成為全國第12個經濟總量過萬億的城市。增長速度方面,2012—2016年,青島市經濟總量分別增長了10.6%、10%、8.0%、8.1%、7.9%,良好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成為拉動青島就業的首要因素。另一方面,創業帶動效應顯著。青島實施“三創”戰略,以大眾創業為總抓手,推動創業由小眾走向大眾,由高端面向全民,創業活力競相迸發,創業帶動就業作用愈發明顯。截至2016年底,青島市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00萬戶,年度內平均每天新增750個“創業小老闆”。2016年,全市政策性扶持創業3.45萬人,創業帶動就業16.98萬人,平均每個創業實體帶動就業人數4.92人,大眾創業熱潮初見規模。

政策均等化——打造城鄉一體就業新格局

“以前想就近找工作或者參加培訓,要麼託人四處打聽,要麼得跑到幾十裡地之外的市裡,一個來回光路上就得兩個小時。”說這話的是即墨市大信鎮普東中心社區西孫唐莊村村民黃玉琴。如今,黃玉琴和村民們只需走進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服務站,通過聯網一體化信息系統,就能全面瞭解就業、創業政策,適時掌握就業崗位信息和培訓信息,享受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為黃玉琴實現家門口培訓、就業的,是我市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的城鄉均等的就業政策體系。

2016年末,青島的城鎮化率已由2012年末的67.14%提高到的 71.5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9.02%)12.51個百分點,穩居全省17市首位。為破解全域統籌、城鎮化步伐加快背景下,城鄉就業政策不統一、農村城市二元分割等問題,2012年-2016年,青島市政府先後下發7個政策性文件,將失地農民、農村轉移勞動力、農村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成員全部納入政策扶持範圍,在就業創業和職業培訓政策的範圍、標準等各方面全部實現同城同待遇。800多萬城鄉勞動者符合條件均可享受政策扶持,實現了城鄉就業政策的均等化、一體化。

與此同時,面對新常態下的就業工作新形勢,2016年青島市政府首次以1號文件下發《關於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行動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從就業與經濟互動融合、推進大眾創業工程、幫扶重點群體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出臺25條政策,成為新常態下做好就業創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部門聯動化——打造重點項目拉動就業新引擎

今年 21歲的姜凡是膠州市膠東辦事處河西店村的一名失地農民。2015年7月,在膠東國際機場建設徵遷過程中,膠州市人社局面向徵遷村莊群眾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活動,正是在當地人社部門牽線搭橋下,姜凡順利應聘到青島海爾(膠州)空調有限公司工作,實現了家門口就業。而幫助姜凡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正是青島多部門聯合出臺的重點建設項目與就業聯動機制。

大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加速器,也是拉動青島就業成長的強力引擎。為充分發揮重點建設項目拉動就業的作用,青島市在全國率先出臺 《關於建立重點建設項目與就業聯動機制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通知》,通過實施土地徵用、項目招商、項目遴選、項目建設與就業“四個聯動”,開展失地失業人員證書培訓計劃、重點建設項目技能培訓計劃和技能人才儲備計劃 “三個培訓計劃”,滿足重點建設項目技能人才需求,最大限度促進重點建設項目拉動就業。

據統計,2012年—2016年,青島市開工建設億元以上投資項目3032個,累計投資1.25萬億元。截止到2016年底,已將2012—2016年全市2389個有效重點建設項目 (市級項目755個,區市級項目1634個)納入市公共就業一體化信息系統管理,共計吸納就業24.5萬人,佔全市就業總量的9.7%。

創業大眾化——放大創業帶動就業新動能

2013年8月,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祈海江博士將回國後創業的首選地定在了青島高新區。“理由很簡單,除了地理優勢外,這裡有足夠吸引我的政策和良好的創業創新平臺。”目前,像祈海江這樣由 “海歸”創辦的企業,數量正在不斷增長,他們大多從事高精尖技術的攻克研發,可以說每創辦一家企業就能為我市乃至我國相關領域填補空白……而這張亮眼的成績單,只是近年來我市實施大眾創業工程,以高端平臺聚集高端人才的一個縮影。

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大眾創業工程,著力破解創業難題,推動創業由小眾走向大眾。市政府下發 《關於實施大眾創業工程打造創業之都的意見》,將小微企業創業補貼由1萬元提高到最高3萬元,將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10萬元提高到最高45萬元,小微企業最高可貸到300萬元,以上政策扶持標準居全國前列。2016年,全市發放創業擔保貸款8.06億元,同比增長20.3%。出臺了青島市創業孵化基地獎補辦法,在全國率先構建起省級、市級、區市級、街道級四級創業孵化載體獎補體系,市級示範性基地最高獎補500萬元,引導提升創業孵化水平。先後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湛山創客工廠、國內首所創業大學,建成院士創業園、博士創業園、高層次人才創業中心、留學回國人員創業中心,形成了從返鄉農民工、失業人員到大學生、博士、院士等各類群體的創業孵化體系。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各類創業孵化基地89家,成功孵化6700家企業,其中上市公司15家。

服務信息化——助推供給側服務新躍升

早在2010年,青島市就率先在全國啟動了公共就業一體化信息系統建設。新系統以居民身份證號為唯一信息識別入口。縱向上,集成了就業創業、政策扶持、職業培訓等就業創業全部業務,並與社會保險、勞動關係、勞動維權等相關業務貫通;橫向上,實現了就業創業、社會保險數據與市級電子政務系統、民政信息系統、公安信息系統數據的銜接共享,構建起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辦的業務經辦信息網絡,同時系統還與省、部級平臺實現了對接協同,與外部區域實現了業務協同。

實名制、一體化信息系統的使用,使青島的就業大數據、以及“互聯網+就業創業”服務成為現實。據瞭解,目前,青島市已構建起面向全社會的一體化在線服務體系,28項公共就業業務實現線上受理、線上審核、線上反饋和一次性線下辦結。此外,通過信息跨部門、跨行業信息共享,取消了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9類證件材料,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

[編輯:可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