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角伸向華盛頓、硅谷、德國,惠州異地孵化器如何全球“挖角”創新?

創業 硅谷 風投 雷曼光電 惠州發佈 2017-06-23

觸角伸向華盛頓、硅谷、德國,惠州異地孵化器如何全球“挖角”創新?

惠州仲愷高新區海外孵化器。南方日報記者 樑維春 攝

近年來,隨著資源日益消耗和人工成本上升,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為此,廣東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然而,對於缺乏創新資源的城市,怎樣更好地實現協同創新?

在各地的探索過程中,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有效途徑之一。其中,異地孵化器因其高度的靈活性,把觸角直接伸向全球創新資源豐富的地區,成為集聚創新創業資源、實現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

從2011年至今,惠州仲愷高新區通過與天使匯、北京瀚海集團、臺灣天使投資協會、備國愷德歐洲諮詢公司等機構合作,先後在美國波士頓、華盛頓、硅谷、德國科隆、臺北、高雄、深圳等地設立異地孵化器。它們和惠州本地的孵化器組成惠州全球孵化網絡,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鏈接高端人才、先進技術、投融資機構等各類創新資源,探索出一條獨特的協同創新之路。

創新資源缺乏 倒逼打造全球孵化網

近日,記者走進仲愷高新區惠環街道和陳江街道,看到這裡廠區林立,卻看不到明顯的煙囪,聽不到生產的噪音,只有身著制服的工人和滿載的貨櫃車頻繁出入。老牌的TCL、德賽西威、億緯鋰能,還有近幾年來引進的信利、旭硝子、展訊通信……電子信息產業的多個高科技企業在這裡紮根。

今年一季度,TCL、德賽、華陽三大集團完成產值186.9億元,增長12.9%。從2016年新納入規模以上的66家工業企業來看,它們完成產值15.9億元,增長111.2%。無論是從產業鏈的完善程度,還是從產值來看,仲愷的高科技企業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2010年,仲愷區體制機制改革之初,創新資源缺乏,產業單一,企業以代工居多。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怎麼走出一條既“高”又“新”的路子?

該區科創中心主任謝鐵夢介紹,仲愷當時在電子信息方面已經有一定基礎,結合國際國內產業發展趨勢,仲愷隨後逐步確立發展平板顯示、LED、移動互聯網、新能源、雲計算和現代裝備製造為主體的“4+2”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道路。

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產業發展的前沿,各地競爭非常激烈,創新資源和項目的引進是關鍵。然而,惠州缺乏高校和科研機構,創新創業源泉不足。

何不把視野放諸全球,尤其是那些創新資源豐富的城市,把高層次人才團隊和高端項目引進來?2011年,該區在高校雲集的北京和美國波士頓設立科技企業孵化器。隨後,通過與天使匯、北京瀚海集團、臺灣天使投資協會、備國愷德歐洲諮詢公司等機構合作,陸續增加華盛頓、硅谷、德國科隆、臺北、高雄、深圳等地的孵化器,它們和惠州本地的孵化器組成惠州全球孵化網絡。通過這種方式,仲愷將該區創業孵化資源與國際創新資源深度融合,捕捉產業發展新動向,不斷吸引外地的高端項目和團隊,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認為,仲愷較早地提出異地孵化模式,從全球聚焦創新資源,是惠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大特色。

產業基礎+廣闊市場 吸引全球高端項目

“歐洲研發,仲愷孵化”“深圳孵化,仲愷加速”,通過這樣的模式,仲愷根據自身的產業基礎,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高端項目。

仲愷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區藉助在美國的孵化器,引進波士頓學院王洋博士及其團隊,並於2011年孵化出惠州易暉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採用自有知識產權的原創技術,開發出應用於光伏發電領域的絨面導電玻璃產品,以及用於信息顯示等領域的疊層無序納米銀網產品。不僅填補仲愷在新能源產業上游的空白,也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

通過波士頓孵化器引進的陳平博士團隊,孵化出惠州市物聯微電子有限公司。它是世界首個提供從物聯網系統芯片、通信協議、系統軟件到系統解決方案的物聯網核心技術企業。它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加州硅谷、烏克蘭基輔、深圳和南京等地設有分公司和研發中心,匯聚一批海內外專業人才,解決物聯網的諸多技術難題。

設在臺灣的孵化育成中心,2016年引進雷立強光電、直興光電等在內的7個臺灣企業和高端項目簽約入孵,涉及電子、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雷立強光電負責人張加強介紹,其研發的空氣電漿設備用於製鞋業,可使材料貼合工序不再使用化學膠水,2016年6月推出產品,當年底來廣東尋商機。為什麼不到半年就來惠州?因為這裡市場廣闊,“企業要服務客戶,最大的客戶群就在這裡。”

來自臺灣的多名企業負責人透露,他們研發出較高端的產品,急需尋找技術過硬的製造企業合作,也需要更大的市場支撐發展,廣東恰恰具備這些條件。隨著全球孵化網絡的完善,10多個高端項目陸續從外地引進。這些項目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光電、半導體、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

全球孵化網絡不僅將高端項目“引進來”,還幫惠州企業“走出去”尋求協同創新合作。2016年11月,仲愷在臺灣舉辦創新創業大賽,隨後引進一批高端項目。仲愷企業億緯鋰能、雷曼光電、三協精密的負責人作為大賽評委一同赴臺,藉機和當地企業、高校、創客團隊探討合作,如今已協助億緯鋰能、三協精密、傑希集團等企業建設海外實驗室,開展海外技術合作與併購。

國際合作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惠州市科技局局長鄒平生認為,這些孵化器雖然規模還不夠大,但可以帶來異地或海外的創新項目和留學人才,充實惠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給轉型升級帶來新鮮血液和活力。今後要進一步深化,把它們打造成惠州和全球高端技術、項目、人才對接的平臺。

為此,仲愷區在做大本地孵化器的同時,將繼續完善全球孵化網絡。針對自身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需求,依託全球孵化網在全球範圍內尋找高端項目,將其引進仲愷孵化或加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本地創新資源和高端項目缺乏的不足。

廣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從協同創新的角度來看,全球異地孵化模式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孵化器將充分發揮其產業組織者的重要作用,通過異地孵化的模式實現多個經濟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互補,鏈接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創業人才、商業信息等要素。目前,國內在全球創新資源集聚區建孵化器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案例越來越多,包括硅谷YC孵化器、橡子園創投孵化器等。

從廣東省來看,包括廣州、珠海、惠州、東莞等地在內,已有不少孵化器探索和國外先進孵化器合作共建孵化載體。比如,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國際科技孵化基地,把一流的焊接技術和人才引進來,為廣州乃至更大範圍的現代製造業提供先進焊接技術。珠海南方軟件園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設立技術轉移中心,成立“南洋國際創谷”,吸引新加坡科技創新型項目到珠海落戶,併為其融資、產業化和市場拓展提供全方位的孵化和加速服務。

由此可見,不僅僅是簡單地設立異地孵化器,在整個孵化育成體系中,通過孵化器開展國際合作成為協同創新的一種重要途徑。以成立於1999年的留學人員廣州創業園為例,其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留學人員創業文化與氛圍,吸引一大批來自歐美的歸國留學人員創業,成功孵化出一批科技企業。據統計,該園共引進留學人員629人,孵化企業435家,畢業企業164家,實現產業化的企業有160家。

據介紹,廣東省將引導創業孵化載體引進國際先進的創業孵化理念,吸納、整合和利用國外以及港澳臺地區技術、資本和市場等資源,建設面向港澳臺和國外創新創業人才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鏈接更多創新創業資源,推動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南方日報

觸角伸向華盛頓、硅谷、德國,惠州異地孵化器如何全球“挖角”創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