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歲之後的我,堅決放棄70萬年薪,開始北漂?

創業 B2B 電子商務 知乎 眾籌 投黑馬 2018-12-15
為什麼30歲之後的我,堅決放棄70萬年薪,開始北漂?

奔四的我,在人力資源行業裡待了十多年。

今年,我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離開待了快六年的Mercer(美世諮詢),去試水嚮往已久的互聯網行業。

這個決定,多少來源於中年焦慮。

在之前的文章裡提過,我每1-2年會在市場上看看機會,保持對市場的敏感度。

但是到了2018年,(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我發現我這個崗位的薪水峰值也就在60-70萬年薪上下,有著非常明顯的天花板。

我開始嚴肅考慮自己的職業規劃。B2B的營銷,價值相比B2C的營銷,差距很大。

B2C營銷靠影響消費者的認知,能讓消費者買單,但B2B的營銷很難影響企業的決策,企業的決策需要通過各個環節,更加理性,耗時更長,需要優秀的銷售人員來跟進。

做了10多年的B2B營銷人,我很容易能看見自己的未來:

在一家外資的商業服務公司裡,帶著3-5人團隊,每年幹著一些總部安排的既定工作,同時還要被業務部門按在地上摩擦。

做創新沒錢,挖優秀人才?得了吧,人才不被挖,就是奇蹟了。

這已經不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要改變。

如果繼續盯著手頭的這點工作內容,我可能就會錯過最後的機會窗口,職業前途就玩完了。

1

跳出舒適區很難

作為知乎的優秀回答者,我經常參加知乎的活動,而負責接待我的總是一個笑得特別好看的妹子。

閒聊時,她分享了自己同學的故事,985學校畢業,她的同學今年剛過30歲,讀書時也是學校的優等生。

畢業後,她回到了老家東北加入了一家國企,待了7-8年,現在的月薪也只是5000,還是稅前。

她每天都生活在糾結之中,一直在打聽北京的情況,互聯網公司的情況。

她想拼一次,感覺自己在國企荒廢了,但又擔心來了北京無法適應,也沒有了穩定的工作。

這種故事聽完總讓人嘆氣,有一句恨鐵不成鋼的話是這麼說的:轉行窮三年,不轉行窮一輩子。

大家都會覺得太可惜了,也會不禁發問:有這麼難嗎?

我接受了太多關於30歲+如何轉型,如何破局的諮詢,有時候自己也很為對方著急:

現在的工作明明沒前途,你自己也知道,但轉型的決策就這麼難嗎?

就是這麼難。

在拿到互聯網行業的機會後,我反覆和老婆、家人、前輩、朋友們聊了一個多禮拜,才確定離開。

即使在確定離開後,我懷揣著辭職信,足足等了三天,才交給老闆。

好幾次就要開口,但話到嘴邊又慫了回去。

我自己都很意外。我是一個下定決心就不會改變想法的人,我是一個在外分享教別人跳出舒適區的人。

我為什麼會這麼慫?

也是因為自己的這次轉型,我才更能理解,30+歲轉型,面臨的種種壓力、種種不確定性,以及對變化的恐懼。

這個時候,所謂果斷堅決,往往是無知無畏;猶豫遲疑,才是人之常情。

2

北漂的中年人很煎熬

互聯網的機會,大多在北京。所有機會中,我最想要的是一個互聯網半創業的項目,在北京。

我也糾結。

新老闆的一句話很打動我:

過了35歲,在工作上,執行上已經積累了足夠經驗;接下來需要驗證一下自己的眼光,判斷力。

創業項目是最好的驗證方式,因為我們需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試錯。

我歡欣鼓舞地加入了。然後,發現太難了。

工作上,大家時不時冒出的詞彙,我全不懂。別人頻頻點頭的時候,我偷偷拿出手機百度,(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比較深奧的還得去知乎搜回答學習。

身邊都是90後優秀的小夥伴,腦子是比我中年人轉得快。第一次吃飯時我問了一句在座誰是80後,收到了一堆:葉叔,能不能好好說話?

而創業項目,也一直會反覆。今天感覺方向對了,明天又需要調整。頭腦風暴,這種在外企一年做一次的樣板工程,在互聯網圈一天兩次,還不重樣。

生活中,我畢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自己一個人跑來北京了,也感覺很對不起家人。所以就來回跑吧。

於是第一週,牙腫了;第二週,眼睛腫了……兩個月後,人都腫了(虛胖),好處是冬天再也不怕冷了,自帶輕薄羽絨服。

現在,我是高鐵常客,票都得提前一週買,否則沒票。

每到週五週日下午,有一群沒有大件行李,揹著個書包的旅客,在高鐵站裡熟練穿梭,往往都是我們這樣家在上海,工作在北京的同仁。

後來我知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伏地魔(潛伏在帝都的魔都人)。我們的最大共同點是為祖國的鐵路運輸,做出了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

我一度嘗試過夜班車,但我認床加上太累,夜班車睡一次,發燒一次,只好放棄。

3

30+如何破局

中年職場危機,原因無非是:

自身能力的成長沒有跟上時代;

缺乏預見趨勢的遠見,甚至都跟不上趨勢。

平心而論,我並不算是能力一流的人才,也不算努力的人。

我做成很多事情,是基於我願意花時間思考未來,思考未來的職場是什麼樣子,思考未來的職業發展應該怎麼走。

思考之餘,我也有行動。

轉型互聯網的想法,在我30歲的時候就形成了。但是外企轉型互聯網並不算容易,更何況B2B業務的營銷人,難度會更大。

所以我選擇了社交媒體,從微博、到微信,我運營的企業社交媒體基本都是業內最亮眼的。

到了知乎,我開始以個人的身份寫職場,也驗證了我自己的能力。我相信通過社交媒體,我可以轉型互聯網。

事實上,我能接觸到這個很讚的創業項目,也是感謝我2年來在知乎的輸出,讓別人知道了我。

我是最懂人力資源的嗎?別開玩笑了;

我是最懂社交媒體的嗎?我也不敢充胖子;

但是當這兩者結合起來的時候,在這個狹小的賽道里,我突然就躍升成得到不少業內業外人認可,擁有30多萬知乎關注的大V。

感謝領英的認可,在其頒發的“領英最強音”評選裡,也神奇般的和獵豹CEO傅盛,(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混在同一頁。

我謝謝社交媒體,也感謝自己當初的好奇心。

我堅信:只有不斷思考未來,並對新生事物抱有好奇心,才有資格得到運氣的垂青,才有可能打破中年職場的死局。

(文章來源於:插坐學院摘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