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擴張帶來高交易額流水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虧損。當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擴張,但也已債臺高築。根據杜一楠的說法,當時24券的累積賬面虧損額在七八千萬元左右,但據吳念龍回憶,這一數字至少是一億。

對於快速擴張的決策,杜一楠現在回想起來仍有點無可奈何。“當時沒有辦法,投資方投資與否主要看排名,而排名能參考的就是流水。如果我不擴張不把流水做上去,我就拿不到投資。”杜一楠認為,24券的盲目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當時團購不理性比拼交易額的大環境使然。

“我不像王興(美團創始人)、徐茂棟(窩窩團創始人),做過很多項目。我乳臭未乾,一定要高的執行力快速做出規模。”那一年,杜一楠28歲。

在吳念龍看來,24券的盲目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團購紛紛以低折扣換取流水的情況下,24券早就該思考團購模式轉型問題。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擴張帶來高交易額流水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虧損。當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擴張,但也已債臺高築。根據杜一楠的說法,當時24券的累積賬面虧損額在七八千萬元左右,但據吳念龍回憶,這一數字至少是一億。

對於快速擴張的決策,杜一楠現在回想起來仍有點無可奈何。“當時沒有辦法,投資方投資與否主要看排名,而排名能參考的就是流水。如果我不擴張不把流水做上去,我就拿不到投資。”杜一楠認為,24券的盲目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當時團購不理性比拼交易額的大環境使然。

“我不像王興(美團創始人)、徐茂棟(窩窩團創始人),做過很多項目。我乳臭未乾,一定要高的執行力快速做出規模。”那一年,杜一楠28歲。

在吳念龍看來,24券的盲目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團購紛紛以低折扣換取流水的情況下,24券早就該思考團購模式轉型問題。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2011年9月,也就是擴張完成僅僅一個月後,24券的大裁員就開始了。收拾非理性擴張後的殘局,成了吳念龍進入24券後的主要工作。

收縮數月後,24券迅速從4500人回縮至300人的規模,每月虧損從高峰時的一個月400萬美元收窄至一個月300萬人民幣左右。賬面欠款也從一億多減少至六七千萬。

後來,杜一楠找到馬來西亞投資方,希望對方能繼續追加投資,但遭到了拒絕。杜一楠以保障員工利益為由划走了公司賬戶中的200萬。作為回擊,投資方撤出了已經注入到開曼註冊公司(24券為VIE結構)的230萬美元,最終,雙方信任關係徹底破裂。經歷漫長的停運後,2013年1月,24券正式關閉。

以史為鑑

回過頭看,這場悲劇的最直接原因在於創始人和資本方的內訌。但在當時“百團大戰”的市場環境下,失敗的因素也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競爭環境

最初公司按照10-15%的毛利去和商家談合作.但漸漸地,很多競爭對手開始惡意競爭,24券談好了10%的毛利,轉天競爭對手過去說,“我們只要5%的毛利,我們網站先上吧”。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擴張帶來高交易額流水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虧損。當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擴張,但也已債臺高築。根據杜一楠的說法,當時24券的累積賬面虧損額在七八千萬元左右,但據吳念龍回憶,這一數字至少是一億。

對於快速擴張的決策,杜一楠現在回想起來仍有點無可奈何。“當時沒有辦法,投資方投資與否主要看排名,而排名能參考的就是流水。如果我不擴張不把流水做上去,我就拿不到投資。”杜一楠認為,24券的盲目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當時團購不理性比拼交易額的大環境使然。

“我不像王興(美團創始人)、徐茂棟(窩窩團創始人),做過很多項目。我乳臭未乾,一定要高的執行力快速做出規模。”那一年,杜一楠28歲。

在吳念龍看來,24券的盲目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團購紛紛以低折扣換取流水的情況下,24券早就該思考團購模式轉型問題。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2011年9月,也就是擴張完成僅僅一個月後,24券的大裁員就開始了。收拾非理性擴張後的殘局,成了吳念龍進入24券後的主要工作。

收縮數月後,24券迅速從4500人回縮至300人的規模,每月虧損從高峰時的一個月400萬美元收窄至一個月300萬人民幣左右。賬面欠款也從一億多減少至六七千萬。

後來,杜一楠找到馬來西亞投資方,希望對方能繼續追加投資,但遭到了拒絕。杜一楠以保障員工利益為由划走了公司賬戶中的200萬。作為回擊,投資方撤出了已經注入到開曼註冊公司(24券為VIE結構)的230萬美元,最終,雙方信任關係徹底破裂。經歷漫長的停運後,2013年1月,24券正式關閉。

以史為鑑

回過頭看,這場悲劇的最直接原因在於創始人和資本方的內訌。但在當時“百團大戰”的市場環境下,失敗的因素也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競爭環境

最初公司按照10-15%的毛利去和商家談合作.但漸漸地,很多競爭對手開始惡意競爭,24券談好了10%的毛利,轉天競爭對手過去說,“我們只要5%的毛利,我們網站先上吧”。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當24券也降到5%的毛利要求時,競爭對手又回說,“我們可以不賺錢,就單純走流水,拓流量吧”,激烈的競爭讓商家和消費者都享受到了實惠,唯獨讓團購網站變成了不賺錢只賺吆喝的“活雷鋒”。

戰略方向

2011年4月起,24券的戰略方向放棄穩健拓展的思路,調整為“快速擴張”,分站開到104個城市,員工增長到4500人,在這種擴招狀態下,為了快速招聘到位,各崗位給出的工資都非常高,平均在四五千元。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擴張帶來高交易額流水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虧損。當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擴張,但也已債臺高築。根據杜一楠的說法,當時24券的累積賬面虧損額在七八千萬元左右,但據吳念龍回憶,這一數字至少是一億。

對於快速擴張的決策,杜一楠現在回想起來仍有點無可奈何。“當時沒有辦法,投資方投資與否主要看排名,而排名能參考的就是流水。如果我不擴張不把流水做上去,我就拿不到投資。”杜一楠認為,24券的盲目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當時團購不理性比拼交易額的大環境使然。

“我不像王興(美團創始人)、徐茂棟(窩窩團創始人),做過很多項目。我乳臭未乾,一定要高的執行力快速做出規模。”那一年,杜一楠28歲。

在吳念龍看來,24券的盲目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團購紛紛以低折扣換取流水的情況下,24券早就該思考團購模式轉型問題。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2011年9月,也就是擴張完成僅僅一個月後,24券的大裁員就開始了。收拾非理性擴張後的殘局,成了吳念龍進入24券後的主要工作。

收縮數月後,24券迅速從4500人回縮至300人的規模,每月虧損從高峰時的一個月400萬美元收窄至一個月300萬人民幣左右。賬面欠款也從一億多減少至六七千萬。

後來,杜一楠找到馬來西亞投資方,希望對方能繼續追加投資,但遭到了拒絕。杜一楠以保障員工利益為由划走了公司賬戶中的200萬。作為回擊,投資方撤出了已經注入到開曼註冊公司(24券為VIE結構)的230萬美元,最終,雙方信任關係徹底破裂。經歷漫長的停運後,2013年1月,24券正式關閉。

以史為鑑

回過頭看,這場悲劇的最直接原因在於創始人和資本方的內訌。但在當時“百團大戰”的市場環境下,失敗的因素也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競爭環境

最初公司按照10-15%的毛利去和商家談合作.但漸漸地,很多競爭對手開始惡意競爭,24券談好了10%的毛利,轉天競爭對手過去說,“我們只要5%的毛利,我們網站先上吧”。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當24券也降到5%的毛利要求時,競爭對手又回說,“我們可以不賺錢,就單純走流水,拓流量吧”,激烈的競爭讓商家和消費者都享受到了實惠,唯獨讓團購網站變成了不賺錢只賺吆喝的“活雷鋒”。

戰略方向

2011年4月起,24券的戰略方向放棄穩健拓展的思路,調整為“快速擴張”,分站開到104個城市,員工增長到4500人,在這種擴招狀態下,為了快速招聘到位,各崗位給出的工資都非常高,平均在四五千元。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但實際上,高薪也未能找到高人,隊伍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是競爭對手公司過來的“臥底”,談好的商家優先在競爭對手的團購網站上單,之後才在24券上單,這種戰略是投資人與公司共同制訂的,雙方確實都應反省,而作為CEO,杜一楠是應當承擔責任。

管理體系

24券的管理根本不足以支撐4500人的組織架構,缺乏“總結”與“追責”,給公司造成多大的損失,都不需要承擔一分錢的責任。

舉個例子,在做“保量團購”時,24券向大量商家總計支付了近2000萬元的保證金,卻沒有人負責在團購項目結束後收回保證金,因此後期當業務員離職,商家倒閉,很大一部分保證金已無法收回。

激勵體系

實物團購團隊按照銷售額的8-10%給銷售人員提成,但某些知名品牌商品的毛利也許只有5%,這就意味著,公司在虧錢做流水;某個剛畢業幾個月的銷售人員,一個月光提成就拿到2-3萬元,這樣的公司怎麼會不虧損?

成本控制

在24券,只有“成本”,從沒“控制”。不論何種崗位都統一由總部配發電腦,4500臺電腦的採購量,使24券在中關村都出了名。

"

創業維艱!用趣店創始人羅敏的話來說,就是九十九死一生。

在這條腥風血雨、成王敗寇的創業路上,前仆後繼者多如恆沙,成功登頂者鳳毛麟角,尤其是當年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幾輪廝殺下來,哀鴻遍野。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而翻開團購網站發展史,24券是無法跳過的一頁。

創始人杜一楠,麻省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碩士、經濟學學士,哈佛大學MBA(中途休學),曾任美國最大的私募產權基金之一的KKR的投資經理,回國之後進行創業,打造了24券團購網站。

眼見他起高樓

作為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本地服務團購平臺之一,24券頭上頂著不少“光環”,也曾備受媒體和資本追捧。從2011年春節到8月份,24券先後拿到了兩輪融資,其中第二輪金額高達千萬美元,投資方有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等機構。

隨後,24券開始了瘋狂擴張。半年中,24券業務從20個城市擴張到102個城市,員工從300人猛增至4500人。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擴張帶來高交易額流水的同時也帶來了高虧損。當年8月份,24券基本完成擴張,但也已債臺高築。根據杜一楠的說法,當時24券的累積賬面虧損額在七八千萬元左右,但據吳念龍回憶,這一數字至少是一億。

對於快速擴張的決策,杜一楠現在回想起來仍有點無可奈何。“當時沒有辦法,投資方投資與否主要看排名,而排名能參考的就是流水。如果我不擴張不把流水做上去,我就拿不到投資。”杜一楠認為,24券的盲目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當時團購不理性比拼交易額的大環境使然。

“我不像王興(美團創始人)、徐茂棟(窩窩團創始人),做過很多項目。我乳臭未乾,一定要高的執行力快速做出規模。”那一年,杜一楠28歲。

在吳念龍看來,24券的盲目擴張無異於“飲鴆止渴”。在團購紛紛以低折扣換取流水的情況下,24券早就該思考團購模式轉型問題。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2011年9月,也就是擴張完成僅僅一個月後,24券的大裁員就開始了。收拾非理性擴張後的殘局,成了吳念龍進入24券後的主要工作。

收縮數月後,24券迅速從4500人回縮至300人的規模,每月虧損從高峰時的一個月400萬美元收窄至一個月300萬人民幣左右。賬面欠款也從一億多減少至六七千萬。

後來,杜一楠找到馬來西亞投資方,希望對方能繼續追加投資,但遭到了拒絕。杜一楠以保障員工利益為由划走了公司賬戶中的200萬。作為回擊,投資方撤出了已經注入到開曼註冊公司(24券為VIE結構)的230萬美元,最終,雙方信任關係徹底破裂。經歷漫長的停運後,2013年1月,24券正式關閉。

以史為鑑

回過頭看,這場悲劇的最直接原因在於創始人和資本方的內訌。但在當時“百團大戰”的市場環境下,失敗的因素也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因素。

競爭環境

最初公司按照10-15%的毛利去和商家談合作.但漸漸地,很多競爭對手開始惡意競爭,24券談好了10%的毛利,轉天競爭對手過去說,“我們只要5%的毛利,我們網站先上吧”。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當24券也降到5%的毛利要求時,競爭對手又回說,“我們可以不賺錢,就單純走流水,拓流量吧”,激烈的競爭讓商家和消費者都享受到了實惠,唯獨讓團購網站變成了不賺錢只賺吆喝的“活雷鋒”。

戰略方向

2011年4月起,24券的戰略方向放棄穩健拓展的思路,調整為“快速擴張”,分站開到104個城市,員工增長到4500人,在這種擴招狀態下,為了快速招聘到位,各崗位給出的工資都非常高,平均在四五千元。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但實際上,高薪也未能找到高人,隊伍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是競爭對手公司過來的“臥底”,談好的商家優先在競爭對手的團購網站上單,之後才在24券上單,這種戰略是投資人與公司共同制訂的,雙方確實都應反省,而作為CEO,杜一楠是應當承擔責任。

管理體系

24券的管理根本不足以支撐4500人的組織架構,缺乏“總結”與“追責”,給公司造成多大的損失,都不需要承擔一分錢的責任。

舉個例子,在做“保量團購”時,24券向大量商家總計支付了近2000萬元的保證金,卻沒有人負責在團購項目結束後收回保證金,因此後期當業務員離職,商家倒閉,很大一部分保證金已無法收回。

激勵體系

實物團購團隊按照銷售額的8-10%給銷售人員提成,但某些知名品牌商品的毛利也許只有5%,這就意味著,公司在虧錢做流水;某個剛畢業幾個月的銷售人員,一個月光提成就拿到2-3萬元,這樣的公司怎麼會不虧損?

成本控制

在24券,只有“成本”,從沒“控制”。不論何種崗位都統一由總部配發電腦,4500臺電腦的採購量,使24券在中關村都出了名。

十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七:“千團大戰”下的“亡魂”

在擴張時期,在104個城市租賃辦公室,還要預留20-40%的辦公室空間,為將來增加20%以上人手做準備,有些分站站長根本沒有創業精神,自己佔用的辦公室,都比24券的CEO辦公室大4-5倍,買一個老闆臺也比杜一楠的辦公桌風光得多,動輒數千元。

危機管理

24券遇到過多次危機公關的場景,但除了發佈軟文之外,沒有任何積極主動的解決辦法,這種方式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

在2012年初處理商家貨款時,24券的一個部門和一家外聘的公司,專門用來接待來討債的商家,他們通過各種辦法降低商家借款額度,同時也有些害群之馬向商家索取回扣,誰願意付回扣,誰就能優先結算貨款,這樣一來,商家對24券的信任也逐漸降至低點,而在整個過程中沒有采取任何危機公關行動,銷售額跌至原來的10%以下。

可以說,這是一個沒有贏家的博弈,投資方損失了資金,杜一楠輸掉了公司,雙方都沒撈著好處。

環境縱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杜一楠也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買單。創業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請客吃飯,鮮衣怒馬仗劍走天涯,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象。


歡迎評論留言,感謝點贊支持!關注更精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