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天橋沒有成為丁磊?

創業 丁磊 陳天橋 風投 接招 2017-06-16

為什麼陳天橋沒有成為丁磊?

首先聲明,本文不是討論財富意義上的前首富們,畢竟現在主做投資的盛大憑藉多年積累下的家底,足以秒殺無數一線基金。錢對於陳首富和丁首富來說,多一個零或少一個零已經意義不大了。

為什麼寫陳天橋和丁磊?不僅僅是因為丁老闆最近成了逆襲網紅,更是因為陳和丁,有太多的相似點:

二人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個詞好遙遠)就開始創業的老炮兒,貨真價實的「90後創業者」;

二人都曾是中國首富。巧合的是,陳首富曾經接了丁首富的班,儘管當時陳天橋和老婆的身價只有80億人民幣,不及今天唐巖夫婦身價的一半;

二人都是從國企辭職創業。從體制內到體制外,雙創先驅;

二人不僅趕上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原始大風口,更趕上了網遊產業的超級大風口。論會飛的豬,雷軍是後來人;

二人還是浙江老鄉,據說兩家相距不到80公里。方圓百里,接連出了兩個互聯網首富,不是玄學是什麼?

然鵝,幸福的首富都是相似的,不幸的首富各有各的不幸。當丁磊的網易一年豪取上百億利潤、業務多點開花、市值逼近百度的時候,盛大遊戲早已不屬於陳天橋,盛大文學也不屬於他了,而當年陳天橋暢想的家庭娛樂帝國,正在被雷軍接管……在失去PC時代之後,陳天橋又錯過了移動互聯網。

一個持續死磕、上演王者歸來的好戲;一個不斷措錯失好局、與舞臺中心漸行漸遠。

為什麼陳天橋沒有成為丁磊?不是說丁磊有多帥、有多富、有多好,而是說,中國互聯網名利場的重組與洗牌,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富有戲劇性。滾滾長江東逝水,風口淘盡英雄。

丁磊和陳天橋,應該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兩類創業者了。沒錯,是兩類人。

(一)to B、to C與to VC

丁磊比陳天橋大兩歲,丁89年上大學,陳90年,但兩人同一年畢業,只因學霸陳天橋提前一年完成了學分。畢業後兩人都進了國企,丁磊去了寧波電信局,陳天橋去了陸家嘴集團。從個人履歷看,二人都不算草根。但有沒有草根精神,是另一碼事。

從小就喜歡鼓搗各種新玩意兒的丁磊在局裡迷上了剛剛出現的互聯網,他說要離職做互聯網,領導反對、家裡人反對,但丁三石還是說走就走,背起包直奔廣東。那個年代從老家丟掉鐵飯碗南下廣東,其勇氣不亞於今天首富們跟老婆鬧離婚。

為什麼陳天橋沒有成為丁磊?

小鎮青年丁磊

90年代中國創業、打工的聖地在南方:深圳、廣州、海南。那時北漂的主流是大學生、駐京辦主任、外地保姆。能折騰的、瞎折騰的都去南方野蠻生長了。北漂跟黨走,南漂聞著錢味兒走。

陳天橋不用去廣東。93年從復旦畢業那年,正好趕上浦東的大幹快上。

為什麼陳天橋沒有成為丁磊?

陳天橋

浦東跟廣東不一樣。廣東是老人家的試驗田,浦東是老人家的墓誌銘;廣東是江湖之遠,浦東是廟堂之高;廣東做生意,浦東搞金融。陳天橋去的陸家嘴集團,就是浦東開放之初的錢袋子。屌絲做互聯網,精英幹金融,丁三石和陳天橋早就實踐了。

屌絲創業的邏輯,首先是活著。在廣州兩家軟件公司練手兩年之後,丁磊在1997年創立了網易。當時中國互聯網用戶不到10萬,丁磊的第一個辦公室不到8平米,生意就是向各地電信部門出售免費郵件系統,每套幾十萬人民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讓丁磊的小日子很舒服。

突然有一天,丁磊發現自己的硬盤很大(9G),大到閒置很多空間,而當時網易的主站一共才三屏,加上圖片1M都不到。這麼多空間,閒著也是浪費,不如就做面向C端用戶的個人主頁吧——網易郵箱的前身誕生了,並且一舉拿下了當年CNNIC最佳網站的第一名。

先找到一個實打實的生意(很多時候是to B業務),讓自己活下來,然後誤打誤撞搞出一個用戶需求極大的互聯網產品(平臺),丁磊是這麼做的,馬化騰也是,李彥宏也是,甚至馬雲也是(先有to B的阿里巴巴,再有to C的淘寶。儘管馬爸爸是中國to VC模式的開創者)。

在一個用戶土壤貧瘠、資本不發達的時代,這是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的普遍路徑。中國最早的VC 、後來如日中天的IDG在當時都被誤解為騙子公司、皮包公司,還談什麼to VC模式?賺錢、接單、活下去才是第一要務。

而當1999年陳天橋創辦盛大的時候,也就是丁磊創業兩年之後,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900萬。那一年上海舉行了《財富》全球論壇,幾乎雲集了這個地球上所有的達官顯貴。還是在這一年,深刻影響中國接下來十幾年互聯網走勢的BAT相繼成立。互聯網創業在中國形成第一波高潮,火紅鮮豔。

浦東已經起飛,上海已成中國的中心、世界的網紅。手握50萬元啟動資金、出身陸家嘴金融辦的年輕幹部陳天橋富有詩意地說:有人告訴我,陸家嘴的黃浦江上有一座橋。如果他的說法符合邏輯,符合道理,即使我看不見這座橋,也會一腳踏上去。」翻譯成黑話就是:你們都特麼閃開,老子要搞就搞大的!

陳天橋要搞的,是一個卡通網站,也可以理解成網絡版的迪斯尼。在一個人人都搞門戶、弄搜索、做資訊的年代,陳老闆鎖定了娛樂IP——一個在十六、七年後的中國成為創業投資大風口的領域!

那是一個硅谷嗑藥、中國抽搐的年代,互聯網概念秒殺一切。只要你有一個劇本,並能讓它與互聯網沾邊,不愁沒人拿錢砸你。

人人都在造夢,人人都怕錯過。互聯網泡沫達到頂峰,一家叫中華網的公司成為納斯達克中國第一股,市值最高時破50億美金。它在2000年泡沫破滅前投資了盛大300萬美金。陳天橋似乎已經踏上了黃浦江上面的那座橋。

陳天橋命好,丁磊命硬。陳天橋那300萬頂多算是泡沫破滅前的一筆A輪融資,而丁磊的網易則是上市。那個時間點,上市等於上岸,而且網易從99年私募融資到2000年6月IPO的公開募資,一年時間共計搞到1.15億美金。他們不知道,自己正在彈藥充足地迎接史上第一個互聯網凜冬。

(二)賺錢邏輯與情懷邏輯

網易是2000年6月30日在美國上市的。很快,進入7月後,全球互聯網泡沫正式磨滅,納斯達克指數從5000多點跌到1500點,市值蒸發了2/3。

泡沫破滅意味著資本寒冬,資本寒冬意味著不好融錢、不好賺錢,不好融錢意味著前面的投資人壓力山大,不好賺錢意味著創業者壓力山大。前面投資人壓力大首先會傳遞給創業者,而創業者是所有壓力的最終歸宿。擊鼓傳花,有始有終。

時間很快進入2001年,丁磊在這一年迎來了自己30歲的生日,他收到的最大生日禮物是:不僅股價跌破發行價,更由於「假賬事件」,網易被納斯達克摘牌。

當初投資網易、後來投了京東、有「VC女王」之稱的徐新說,「網易是當時唯一讓我愁得睡不著覺的公司。」

同樣睡不著的還有陳天橋。拿了中華網300萬美金後,花了快一年,卡通網站沒見長進,後續融資更是遙遙無期。睡不著覺的陳天橋決定從韓國進口網遊,這是一個極為大膽的戰略。

當時的騰訊在忙著做社交、阿里在中小企業裡搞傳銷、百度嘗試向C端搜索轉型,網易自主研發的《大話西遊》,要到這一年年底才推出。也就是說,盛大準備進入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都沒有涉足的領域。

外人看不懂,中華網更看不懂,說服陳天橋不成,最後決定撤資,只給盛大賬上留了30萬美金。事後證明,這可能是一筆可以與IDG從騰訊過早套現相「比肩」的遺憾之舉,中華網在中國創投史上嚐到了第一個「10億美金的教訓」。段永基式的人物太稀缺了。

一部《傳奇》不僅成就了陳天橋,也造就了中國網遊產業。2000年,中國只有350萬臺能上網的個人電腦,而到了2001年年底,這個數字是850萬臺。

差額來自於哪裡?網吧。這一年是中國網吧遍地開花的一年,因為老闆們嗅到了巨大的商機:網遊。正是以《傳奇》為代表的網絡遊戲的普及,加劇了網吧的蔓延,同時推動了網民數量的爆發。到2001年年底,QQ註冊用戶將近5000萬,基本都是來自網吧。

2002年 盛大網絡年收入6.8億元人民幣,純利潤達1億。30萬美元,不到一年換來了一個億的淨利;很快,投資了阿里巴巴的大神孫正義向盛大投資4000萬美元,估值猛漲、陳天橋數錢數到手軟、IPO迫在眉睫……誰的眼淚在飛?

到了2003年,同樣憑藉網絡遊戲的逆襲,網易股價如火箭般躥升,丁磊成為中國首富。這是中國富豪榜第一次,由一位來自非傳統行業的、白手起家的創業者榮登榜首。

借勢借力,2004年盛大成功登陸華爾街,成為全球網遊概念第一股。隨著股價的不斷攀升,某個週末正在公園長凳上休息的陳天橋撿到一張當天的報紙,得知自己取代丁磊,成為中國新首富……

故事發展到這裡,有點絕代雙驕的意思了,但這也是轉折點的開始。上市前,當很多盛大新員工都不知道網遊是什麼的時候,陳天橋就提出了「網遊產業」的概念,戰略認知自始至終地甩別人幾條街。

但當網遊真的成為產業的時候,也就成了眾矢之的。電子鴉片、不義之財,是當時媒體貼給新首富陳天橋的標籤。還記得那個自稱美籍華人的歸國教授陶宏開嗎?他當年在中國網遊行業的地位,就相當於商品打假界的王海、學術打假界的方舟子,而盛大、陳天橋是他的主攻目標。

對於從學生時代就是優秀學生幹部、畢業後成為國企幹部、上市後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陳天橋來說,這不是他想要的「名聲」。

更重要的是,陳天橋的初心不是遊戲,而是他念茲在茲的娛樂帝國。所以,2005年,盛大拿出了領先了至少兩個時代的「家庭娛樂帝國」計劃,正式推出盛大盒子。陳天橋還是要做中國的迪斯尼。

情懷不值錢,但陳天橋有錢玩情懷。他說:「我的性格就是不喜歡做別人做過的事,哪怕可以賺錢,我也覺得索然無味。現在回頭看,不創新,毋寧死。」

看看盛大這些年的佈局,就可以看出,陳天橋的每一步戰略抉擇,都有兩個鮮明的特徵:1、從平臺而不是產品著眼;2、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最早的卡通網站如此、網遊如此、家庭娛樂計劃同樣如此。而做平臺,是典型的資本主導路線,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中華網的300萬美金抵不過互聯網泡沫,但中國首富的身份有底氣、有資本讓陳天橋完成那個自己內心深處的「中國夢」。

丁磊則正相反,每一步選擇都是從現實的市場需求出發,目的只有一個,讓網易活下去。真正拯救網易的,不是網遊,而是SP。

當2001年前後互聯網寒冬最冷的時候,網易處於被摘牌、丁磊被投資人吊打的窘境,恰恰此時,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移動推出了史上最受創業者歡迎的套餐:移動夢網。

這個無線增值業務有如雪中送炭,拯救了包括網易、騰訊在內的一大批互聯網公司。沒有SP,就沒有中國互聯網的今天,而SP的道德爭議,相比網遊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丁磊從了,馬化騰從了,陳天橋會從嗎?

而丁磊的另一個與陳天橋相反的地方,就是幾乎從來不談戰略,而是隻談產品。除了立家之本的郵箱業務,網易到今天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的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幾乎都是跟在別人後面。

網遊是,網易泡泡是(還有幾個人記得這款產品)、網易商城是、網易微博是、易信是、乃至今天大紅大紫的網易嚴選、考拉海購,都是如此。哦,貌似只有豬肉不是。

小步快跑、不斷試錯,無論是屌絲創業時期,還是功成名就之後,丁磊都遵循著這個互聯網的精進原則:凡是能搞到用戶的產品就做;凡是能賺錢的業務對就搞。錯了可以改,失敗了可以另起爐灶,只要主營業務在,不怕滅柴燒。

2016年,網易116億人民幣的純利中,70%以上來自遊戲業務;盛大遊戲去年純利16個億,不到網易的1/8.。關鍵是,盛大遊戲已經不姓陳。物是人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