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生態鏈Yeelight 姜兆寧:充分認識自己,才能走一條自己的路'

"

這是一篇正在進行時的《創業維艱》。


姜兆寧,人稱「姜工」,小米生態鏈企業Yeelight創始人兼CEO。草根起家,歷經挫敗,數次直面公司生死,這個誕生於二線城市的年輕團隊,不僅創造了連續3年增長超100%的「不可能」,全球累計出貨超1350萬件,產品點亮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天更已踏上新的探險征程:改造光環境。

本文奉上姜工於今年3月份對創業經歷的全方位回顧。其峰迴路轉,予人啟發,更予人勇氣。

"

這是一篇正在進行時的《創業維艱》。


姜兆寧,人稱「姜工」,小米生態鏈企業Yeelight創始人兼CEO。草根起家,歷經挫敗,數次直面公司生死,這個誕生於二線城市的年輕團隊,不僅創造了連續3年增長超100%的「不可能」,全球累計出貨超1350萬件,產品點亮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天更已踏上新的探險征程:改造光環境。

本文奉上姜工於今年3月份對創業經歷的全方位回顧。其峰迴路轉,予人啟發,更予人勇氣。

小米生態鏈Yeelight 姜兆寧:充分認識自己,才能走一條自己的路

- 01 -

充分認識團隊

才能篤定地做自己

創業,你享受嗎?

如果不能享受,我想,很少有人能撐過創業的困難。

你瞭解自己的創業團隊嗎?

只有充分認識自己,你才能更篤定地走一條自己的路。才能在戰略展開、融資選擇、市場獲取、產品定義上,契合團隊DNA。

我個人是純草根創業者,2012年,我和合夥人劉達平在青島組起2人小團隊。這個團隊其實很不成熟,我倆是朗訊的同事,除了寫寫代碼、懂點統計學,啥都不懂。

山東可說是「創業荒漠」,甚至到今天依然如此。當年我第一次來北京融資時,發現咖啡廳裡所有人都在聊創業、BP,而我根本不知道BP是什麼東西。

但我們就是想著,做一件跟通信、跟技術有關的東西,會非常非常快樂。這種原動力,促使我們走上創業路。

我們分析了自己的優勢:

  • 地域上,青島雖沒有創業氛圍,但有成熟的傳統家電產業,容易找到相關人才;
  • 趨勢判斷上,我們搞通訊出身,對新技術高度敏感,很早就感知到IoT浪潮;
  • 產品上,在朗訊的外企工作經驗,讓我們對產品標準化、技術方面相對敏感。

創業早期,這3點就是我們手裡的「錘子」。

IoT這個方向,我們始終沒變,最後落腳在做「光」。

- 02 -

小團隊創新第一步

畢其功於一個創新點

創新創業絕非易事。創業本身就很難,一邊創業一邊還想創新,難上加難!

《創業維艱》的作者說:「過去這些年裡,我只在順境中當過3天的CEO,剩下8年幾乎全都是舉步維艱的日子。」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我自己這些年創業的感受。

經常性面對這些問題,讓我們長期焦慮:

  • 沒有資源(這個大家是廣泛地在抱怨)
  • 沒有完整經驗
  • 沒有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夥伴們也很迷茫)
  • 競爭對手很強大,專業而且有錢……

不少創業者可能都有「我錯過了改變世界的機會」這種遺憾。但咱們想想,咱們創業者,尤其是做標品或基本品的團隊,和大公司的實力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它們要工程師有工程師、要專家有專家、要市場有市場、要渠道有渠道,可以瞬間把幾萬、幾十萬的貨鋪到全世界每個店裡。

而我們還想創新、想做得比他們更好,可能就會陷入糾結,心情壓抑。怎麼辦?

接受不完美,抓大放小,勇於斷舍離。

  1. 因為很難,資源有限,所以肯定會不完美。帶著接受的心態,強化創新和差異點,走出一條特色路線,才有機會最終成為大市場贏家。
  2. 創新,意味著顛覆性,但不等於全面顛覆。在極少的一兩個點上比別人做得好、有特點,就夠了。
  3. 早期各種資源都稀缺,這時更要在核心創新點重點投入。
  4. 吸引對新事物敏感、敢於嘗試、對品牌敏感度低、生活熱情高、願意溝通交流、有一定包容度的人群,在這些人群中形成口碑。同時需要在核心賣點上做紮實、做透,才是創新型產品團隊起步的關鍵。
  5. 要讓人人滿意,特別難;讓一部分人滿意,還有機會。只要核心賣點能讓他們喜歡,第一步可能就成了哪怕把所有錢投在上面。
  6. 外觀、包裝、市場推廣,不完善沒關係,因為這個人群不在乎。
  7. 對於團隊來說,需要有通常的管道保持與早期客戶的溝通,花更大的精力維護產品口碑和產品的透明度,適當把控用戶的期待值,不讓用戶失望。
  8. 這批人群彌足珍貴,所以我們更要做好服務,用極大的熱情感動他們,爭取在他們之間形成好的口碑和傳播。
  9. 事實證明,就是這個經驗引導我們,渡過了創業早期最昏暗的2年多,直到加入小米生態鏈。
  10. 雖然我們不能因為手裡有錘子,就看所有的東西都是釘子。但是我想,一定要緊握手裡的錘子,不要隨波逐流——什麼火就做什麼,因為只有手裡的錘子才能支撐你走到最後。
  11. 當你堅持在自己的領域深耕數年,你對新產品的理解可能會超過很多大公司,你自身的積累,也將是公司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 03 -

失敗也是練兵機會

多打小仗會有意外啟發

我們也失敗過。

2012年1月成立團隊,5月開設公司,我們2個人開發和運營了國內第一個開放物聯網平臺Yeelink.net。三個月累計開發用戶超過50萬人,深受眾多創客喜愛,遺憾是沒能及時補充資金,實現商業模式的變現測試,第一個方向不得不終止。

但是在項目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經驗,初步組建了團隊,為下一步進軍智能硬件打下基礎。

此外,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們發現,幾乎所有用戶第一次接觸IoT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能否遠程開燈。這也成為我們決心轉型做照明的原點。

大家一定要去打仗!做產品,千萬不要做太長時間的規劃和想法,一定要把大項目拆成一些可以單獨實現的小項目,這樣,你會在一次一次的迭代中找到短板,踩到意想不到的坑,從而有機會補全缺陷。

一定要用做東西來練隊伍,只有空想沒有意義。只要經常練,普通團隊也能成為王牌部隊。

另外,關於融資。

從物聯網平臺轉型做智能燈時,我主動給一個海外孵化器HAX發郵件,通過展示demo ,拿到了公司第一筆融資,12.5萬美金。這筆錢非常少,完全不能支撐一個硬件項目,但在那時,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

這次融資做完後,我們團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一個高度不自信的草根團隊,擁有了尚可一戰的自信。

所以我想,團隊創業能拿到的第一筆錢,不管多少,都要接受。對早期團隊來說,來自外界的認可,對信心的加持比金額重要太多了。

- 04 -

時機勝於一切

創新產品勿求盡善盡美

做創新產品,幾個月的時間優勢,可能就是勝負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2013年4月,我們在點名時間發佈了第一次眾籌:Yeelight智能調光燈泡。要知道,僅僅4個多月後,Google 就收購了Nest。假如我們晚4個月,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人全去做智能硬件了!所以,要「斷舍離」,要聚焦。

我們沒文案、沒設計,市場預算基本為0,拿手機拍了個視頻,花兩天見了一下,就丟到網站上了。總之,先幹了再說!

實話說,我們最初的產品並不夠完善,工模,缺乏設計感,穩定性欠佳,擴展能力弱……但是,夠新、夠快。

就是這寶貴的4個月帶來了機會,讓我們的處境完全不同了。

平臺選擇也很關鍵,我們找到了全心全意愛我們的小平臺,獨佔流量,在新新人類裡達到了足夠曝光量。我們的眾籌有200多個支持者,他們是什麼人?基本都是阿里、騰訊、百度、360的產品經理、投資經理。

眾籌發佈後,眾多互聯網公司上門合作。後來,樂視的投資經理還揹著包來青島了,那是第一次有投資經理坐飛機來看我們,而不用我揹著包去找他。

2014年,我們加入小米生態鏈,成為小米進軍IoT投資的第一批團隊之一。孫鵬(注:時任小米生態鏈高管)揹著包來青島,和我們聊了很多,重點就一個:

能拿到小米投資,就在於我們是當時最快的一個團隊,比同行提前4~6個月做出產品,還能賣,賣完還有售後。這讓小米感覺我們很靠譜,他們相信只要給錢、給人,我們能幹得更好。

所以,第一次完整的產品定義開發和銷售,我們的收穫是:

1、在行業萌芽期,沒有任何事情比時間更重要。

產品固然重要,但這時需打破常規,先把產品搞出來,爭分奪秒搶佔市場;


2、任何資源匱乏都是相對的,沒有人不缺資源,資源匱乏是目標不清晰導致。


目標多了,資源自然不夠。剛開始,要簡化、聚焦目標,做少好過做多。當前目標清晰之後,內部達成了共識,幾個人就能把事幹成。


假如我們當初約一個視頻拍攝團隊,花4萬塊,再做互聯網推廣又得花錢,我們又不大懂這個,錢可能會被浪費掉。後來我們就鎖定目標:先把產品推出去,讓第一撥用戶儘快進來,看反饋如何。

3、早期目標不要定太高!更高的目標以後可以再定,但當下的機會未必一直開啟,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投資經理工作的特點是:收了足夠多的行業簡歷或BP後,會花時間去消化這些BP,而不再找新項目。


4、能不能讓第一批用戶百分百滿意?畢竟我們賣的東西不多,用戶也少。

時刻把用戶體驗的提升放在核心,傾聽用戶聲音。我們當時建了一個 QQ 群,收集所有用戶的使用反饋。這個群后來有幾百上千人,維護起來非常困難,但它依然讓我們跟早期用戶保持了非常良性的交流。

直到現在,還有四五年前買過我們產品的朋友,依然在關注Yeelight,依然向別人推薦。我們以前組織過幾次晒照片活動,發現他們對於「做燈」這件事的興趣,遠遠超出我們想象,他們的口碑是真正的口碑。

5、創新是小型、新產品公司進入傳統行業逆襲的好辦法——因為天然的話題性,可以進一步簡化市場和營銷。

現在做商業,最難、最珍貴的資源是話題資源。

當我們做的東西比傳統公司更便宜,但性能更差或一樣時,很難獲得免費的傳播話題;而如果大家願意討論、願意聊這個產品時,傳播效果是最好的,否則,代價實在太大,小團隊沒錢去搞。

- 05 -

跨過早期生存期後

對產品要足夠苛刻

當公司跨越早期生存期之後,執著和堅持就非常必要了,也會有巨大的回報。

小品類做驚喜,比如,2015年6月我們和小米合作發佈的戰略產品Yeelight床頭燈;

老品類做創新,比如,2016年5月發佈的戰略產品Yeelight檯燈,一個定位為酷玩、能變色的檯燈。這也是我們公司至今最火爆的一款產品,已有200多萬出貨量。

在傳統檯燈上,我們做了設計和技術兩個方向的創新:

  1. 第一次把IoT引到檯燈上,但我們並不說這個功能是核心賣點,而告訴你這是白送的,讓你無成本體驗到IoT的好玩:冬天的晚上,你上了床,玩著手機還能遙控關燈。
  2. 設計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件事。
  3. 有一次我去日本燈廠做交流,路過新宿地鐵站,在站臺上看到一個索尼的廣告牌。這個廣告牌非常特殊,是一個耳機放在展板上,旁邊有幾十種配色方案,目的是告訴你,索尼如何設計產品。以我的眼光,這些都是紅色,根本看不出差異,但索尼的設計師把N×N種組合全部畫出來,最後挑出一個紅色,是索尼認為最好的紅色。
  4. 我不是設計師,但我能感知到,小米設計師在這方面的執著和「挑剔」是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米家檯燈會有這麼多人喜歡的原因,它獲得了iF金獎和IDEA、iPhone等各種設計獎。
  5. 米家檯燈每個細節和部件的尺寸比例,雕琢過程極其痛苦。
  6. 在供應鏈的選擇上,我們採用了高端電子消費品的生產標準,無塵車間、自動化噴漆、定製轉軸。打磨過程中,我們幾乎多次想要放棄這個作品,因為小米ID團隊極其苛刻。終於上市後,這款燈每個月都有10萬到20萬出貨量,高峰時期有30萬,成為當年全國最暢銷檯燈。
  7. 跟小米的合作,大大曆練了團隊,讓我們知道,產品是可以這樣去做的。

之後,我們展開了對自有品牌的探索。當有一個穩定產品讓你的供應鏈能夠全負荷跑的時候,你就可以嘗試新的創新。

小米對我們的定位是酷玩或消費電子,所以Yeelight選擇家居領域做嘗試。能不能做成,沒人知道,那就大膽一試。

- 06 -

在傳統類目做新產品

要盯著最終用戶而非渠道

如果你做的是非常傳統的類目,還是要從最終用戶角度考慮做創新,而不要太多地考慮渠道。成熟渠道不會輕易幫助一個小品牌、新品牌做大做強,他們只會與自己的高利潤brand合作。

做自有品牌,我們在產品定義上做了很多嘗試。除了在顏值上,我們更多地在用戶體驗上尋求突破。Yeelight吸頂燈的核心產品定義如下:

  1. 從核心的光品質著手突破。
  2. 光的核心價值,還是要看光的品質。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當時國內的吸頂燈都是為渠道設計產品,只要長相好,線下渠道願意擺出來,就行。而當時在線上賣的吸頂燈都非常簡單,我們就想在這個地方做加法,逆勢而為、逆主流而為,獲得眼球。
  3. 當業內顯色指數普遍在80左右時,Yeelight定製95顯色的高品質燈珠(物料稀缺性),與市面競品拉開差距;
  4. 在安裝、防塵防蟲的痛點上下工夫。
  5. 市面吸頂燈安裝繁瑣、拆除困難、難以打理,逢年過節清理燈,麻煩得要命。所以Yeelight燈體防塵防蟲,5分鐘快裝快拆,讓用戶體驗自己動手換裝的樂趣;
  6. 當競品總在研究怎麼把燈做得更亮時,我們把燈做得能亮能暗。
  7. 經過小米床頭燈用戶反饋和痛點調查,我們發現,夜裡上洗手間、給小孩餵奶,不但不需要那麼亮,反而需要燈夠暗。受限於成本,絕大多數品牌不做這個需求,我們就把它做到極致。雙路調光,一路日光模式,一路月光模式,開燈不傷眼,深受用戶好評。
  8. 工藝和用料依照電子消費品而非傳統照明生產線的標準,做工精緻,設計簡潔,包攬iF和紅點獎。

幾條做出產品差異化的經驗:

  • 選感官衝擊較大的點;
  • 從拼料到代入用戶場景;
  • 從生活中痛點延伸,省麻煩;
  • 親情關聯。

Yeelight吸頂燈上市時,小米眾籌剛上線,這是個非常好的紅利期(讓我回想起2013年在點名時間眾籌項目)。在小米眾籌,高度一致化的人群,流量瞬間集中爆發到一兩個產品上,所以我們當天有近1萬臺出貨量,輕鬆獲得一批種子用戶。

這之後,我們為了交貨「憋」了一個月。很多人因為沒買著,就等著正式開售,所以我們在京東做了首發。連續幾次,勢頭馬上起來了。

那一年,我們自有品牌的吸頂燈出貨量超過米家檯燈,成為公司核心產品,這是一個意外收穫。

- 07 -

小類目琢磨用戶需求

也能做出小明星級產品

做完吸頂燈後,我們又做了些小玩意兒,去年投放了30多個SKU。其中,小夜燈很有特點。

這麼小的產品,有什麼能做的?想了很久,我們決定優化電路,做一個待機時間特別長的小夜燈。

當時市面上的小夜燈,一個特點就是粗製濫造,用2個月就要換電池,而我們做到一年不用換電池;

市面上很多同類產品賣得便宜,但做工不好、觀感粗糙,怎麼辦?我們定製研發了一個專門的透鏡,把菲涅爾透鏡直接做成一個外觀件。過程煎熬,收穫巨大,這款產品成為當年全網最暢銷的小夜燈。

所以,在小的類目上也能挖掘出機會,也可以做出小明星級產品。

- 08 -

創業者容易高估眼前困難

而低估長期機會

這4年多,我們學到的經驗有3條:

1、人傾向於高估眼前的困難,低估長期的機會;

對眼前的困難,我們總覺得特別艱難,其實明天可能就搞定了。這時候,又容易驕傲而犯錯誤;

對長期的機會,大家又會比較悲觀。四五年前,我們每個月賣幾百檯燈,而現在一天能交貨500萬~600萬,這太難想象了。

2014年,我們公司連個平面設計師都沒有,沒有銷售,沒有售後,供應鏈只有一個人,而今天團隊已近 300號人,真的把智能照明做成了一個新的產業。

所以我覺得,面對眼前的困難,我們一定要從更多方面評估,包括怎麼定義、怎麼賣、怎麼製造、怎麼激勵員工和同事們;而對長期,我們還是要保持這樂觀,這是我們創業的意義所在。

2、任何新領域開啟,一定要讓公司內部的同事特別是老同事先做探索,甚至一定程度要開完頭和做早期的運營,絕不能單純依賴外部人員來做,自己不去做調查研究而依賴外部資源等同於偷懶行為;

你現在的工程師,可能是下一個供應鏈總監;現在的設計師,可能是個銷售人才。不要輕易給員工下定義,你只要讓他相信,咱們團隊乾的事情很重要、很有意義,我們一起可以把它做大,那每個人都可以有無限潛力。

這點上我體會特別深,團隊很多同事,身份跟加入團隊時完全不一樣了,做得都特別棒。

3、公司的發展是持續和變動的,有高有低很正常,遇到困難也很正常,在不可為時要會止損,不做無謂的投入。

我們要做好五年十年上不了市的心理準備,但當你在某個領域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力時,一定要學會止損。公司永遠會有問題和煩腦,但最影響公司發展的,在每個階段永遠只有一件事。懂取捨,才能集中資源辦大事。

- 09 -

小有成就時盲目擴張

很容易折損士氣

有段時間,Yeelight團隊有點膨脹,橫向擴充了好多產品線,覺得每個坑位都是大機遇。但做了之後才發現,團隊的成長需要時間,一時承擔不了那麼多東西。

所以,我們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將北京15人團隊全部裁掉。之後,大家聚在一起思考碰撞,簡化產品線,只在吸頂燈和檯燈上投入重兵,砍掉其餘全部項目。這之後,公司連續3年保持了100%增長,迅速形成規模!到了這一步,我們再在深圳、北京、江浙組建新團隊,已經完全沒問題了。

早期擴張時,最容易看什麼都想做,什麼都捨不得扔。這樣,便會消耗大量資源,又做不好,從而導致團隊產生巨大的挫折感。

不要小瞧團隊自信,它能讓我們堅持下去、面對所有困難,這個事特別特別重要。

所以,創業早期和中期如果一定要擴張,必須先想好你手裡的錘子是什麼,而不能看什麼都是釘子。踩了坑,及時收回,這之後,你反而會變得灑脫,能夠走得更遠。

咱們要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而不是由一個成功走向十個失敗。

- 10 -

沒有統一價值觀的公司

無法持續高速成長

儘快確立價值觀,對創業公司有實際意義:

創業公司面臨的變化實在太多了,產品、業務、行業、外部環境……只有統一的價值觀能使大家達成共識。

在創業公司,總會有大量無法界定分工、明細責任的工作,在統一價值觀下,穿越部門達成協同才更簡單。

Yeelight的價值觀:

  1. 用戶體驗至上,與用戶做朋友,成為用戶喜歡並且愛用的品牌;
  2. 我們是科技和產品開發主導的企業,我們的願景就是製造品質優良、設計美觀、技術先進的產品,改良人的生活環境;
  3. 與員工和同事們共同成長,分享創業路上的成功和喜悅。

答雷軍之問「Yeelight是什麼樣的公司?」:

智能照明或高品質照明會是所有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過去,用光環境在中國大眾生活中經常被忽略,而Yeelight的使命,就是讓好的光環境能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讓大家生活變得更簡單和美好。

- 11 -

經濟低迷也是機會

深挖洞廣積糧

最後,在2019年的大環境下,我們計劃如何做?

  1. 繼續握緊手中的錘子。堅信技術和設計改造現有市面產品的不足,做讓用戶用欣喜和興趣嘗試的優良產品,並持續降低優質產品的使用門檻,擴大用戶基數。現有產品線要有增有減,對盈利情況不好的產品線果斷精簡。充分利用IoT用戶粘性的特點,激活老用戶的購買,挖掘老用戶的深度價值。
  2. 這個時代,獲新客特別難,我們一定要看到老用戶的價值。
  3. 將眼光放到全球市場,用更大投入在海外市場擴大IoT影響力,與谷歌、蘋果、亞馬遜、三星等AI和IoT巨頭合作。海外複製國內市場的模式,挖掘印度等新興市場的潛力。
  4. 我認為2019年是海外市場擴張的好機會,全球巨頭都在鋪墊IoT的影響力。
  5. 越是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對品牌、技術、人才的投入,成本反而較低。利用好手頭的資金,更務實地使用資金,積累用戶池,深挖洞廣積糧,一起等待下一個週期。

Yeelight取得階段性成功離不開每一步精準的判斷及執行。

創業團隊在前行過程中如何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要靠科學,而不是拍腦袋決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