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創世神話:立於浩瀚的文化源頭,為中華民族塑魂鑄魂

創世神話 連環畫 浩瀚 施大畏 文匯網 2017-04-05
中華創世神話:立於浩瀚的文化源頭,為中華民族塑魂鑄魂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首批18本連環畫3月底出版(劉棟攝)

“如同孩提時期的朦朧意識是各人後來種種觀念建構的發生源一樣,一個民族創世神話中所含蘊的種種意念與想象,亦是這個民族後來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發生源。”古籍專家趙昌平把這句話寫在了“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的學術文本中。在他看來,創世神話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維密碼,蘊含著民族最初的哲思。

因而,當學者以洋洋40萬字為曾經豐富卻又零散的中華創世神話梳理出一條逐漸清晰的學術脈絡,當凝聚動漫界中國學派的18本連環畫繪本在今春出版,當作家們以此為文本進一步完善電影劇本而潛心紮根於中國大地,當新史詩、舞臺劇、音樂、雕塑等多項藝術創作計劃均已排上日程表———“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所繪就的,分明是一幅“中華文明源”的壯闊圖景。

我們藉由學者、藝術家們的智慧返回浩瀚的文化源頭,從盤古開天到大禹治水的創世神話裡,探尋的何嘗不是為中華民族塑魂鑄魂的支撐點。

借創世母題,在人類文化史上自信發聲

自2016年1月整個工程啟動,如果說名畫家們俯身連環畫,讓外界見識了他們的初心、童心以及對藝術的敬畏之心,那麼一本40萬字的文本付梓時,學界無不感佩古籍專家沉甸甸的學術匠心。

事實上,趙昌平研究創世母題,研究上古神話,時間軸還得前移10年。從當年與駱玉明、汪湧豪等人同著《中華創世紀》,到近兩年深扎創世神話,他和其他專家花十多年時間捧出學術成果,“不敢奢談釐清了中華神話的譜系,但確乎找到了許多能讓中華民族在人類文化史上自信發聲的理據”。

比如在西方神話裡,天地洪荒中,他們用“諾亞方舟”,採取消極逃避;而中華神話裡,從伯鯀到大禹,父子倆都是迎難而上,積極治水。而且,伯鯀靠盜取天上的息壤,大禹則用疏導的辦法,本身蘊含著中華初民追索天地人三者關係的科學宇宙觀。

還有專家從人類學研究中探到了更大的祕密:中華民族也許是天地間最早被選中的人類。傳說天地還在混沌之期,是“神州大地”“四海之內”最先浮出水面,而上天埋下120個人種,第一個破殼而出的便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為之佐證的還有倉頡造字的片段。有典籍記載,倉頡曾對“中華”二字冥思苦想不得要領,得夢中老人指點後來到陝西省境內的陽虛山。只見一頭神龜向他爬來,神龜及其周邊閃耀的光芒構成一個“中”字;隨後,龜背上隱約浮現12個方塊,恰似12個“十”字,它們湊起來就是繁體字的“華”。此處12個“十”字是有涵義的,表示120個人種。中華大地的形象根據這個神話,應該是烏龜馱月亮的形象。這個概念如果闡述清楚,對於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是非常有好處的。實際上,這是從人類起源的角度表達了“中華中心”的理念,這一理念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堅定“四個自信”非常有益。

青年畫家羅玲顯然捕捉到了關於文化自信的重要內涵。羅玲在簽約工程前,已是兒童繪本界小有名氣的畫家。她交來的初稿是自己擅長的日韓動漫畫風,“但幾次與前輩畫家、學者交流,讓我對中國學派有了新的認知”。她主動提出撤回原稿,回家重起爐灶。這一回出版的《羿除四凶》,她筆下的天帝面長耳闊,駕馭“鳳頭龍尾”車行駛雲端,一眼就瞧出濃郁的中國風。

以獨特的精神價值,架構中華兒女的心靈空間

作為工程最早的參與者之一,上海市文聯主席施大畏把投身創世神話視為“很幸福的一件事”,因為“能在神話中發掘與當代精神一以貫之的傳統道德、人文思想,感受它們的永恆魅力”。

根據神話裡記載的“三皇”,天皇出生在如今的新疆,地皇降生在河南,人皇則出生於今天的西藏,足見中國土地上各地、各民族都為締造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做出過貢獻。

除此之外,神話裡傳承下來的許多故事都能在今天找到當代的呼應。如女媧補天意在庇佑天下眾生,夸父追日說的是犧牲小我保護百姓,這些都洋溢著濃厚的人民意識;而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則體現著神話人物的服務意識,都是他們脫離了對自身慾望的關注,顯現出高尚的情操;至於大禹治水,除了天下為公、改天換地而九死未悔的氣概之外,他帶領著他的隊伍走遍神州大地,腳下丈量的,恰是中國最早的疆域雛形。

最重要的,還有初民為了生存試圖與自然抗爭的願景和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祖訓———這獨特的精神價值,放之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在施大畏看來,這許是“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尤為注重教育功能的最大初心。他曾赴山西省河曲縣一所小學調研,午間時分,孩子們的桌上只有課本,再無其他讀物,“那瞬間,我多麼希望我們的連環畫繪本能早日送到這些孩子們手中,讓他們從小就能在神話裡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滋養、人文精神,在神話裡安置自己的靈魂”。

打造三個高地的“龍頭工程”,為海派文化壯骨強身

在潛心創作一年多後,上海終於全面揭開這幅“中華文明源”的圖景。有人不禁發問,為什麼是上海? 對此,施大畏有番頗為感性的闡述:“在1840年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古老中國的大門,使我們的民族經歷漫長的屈辱與苦難後,上海是那個年代最先開放的城市。直到今天,她既有江南文化的淵源,也敏感於與世界的交流對話,更擁有相對全面的學科建設。”

事實證明,這已是一項發動了全上海力量的文化“龍頭工程”———文學腳本倚賴上海市作協,美術創作由上海市文聯牽頭,學術文本由上海市社聯負責,而新史詩的創作則由上海的作家們完成。此外,上影集團、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旗下的多家文藝院團都將出現在創作列表中。

還有更美好的暢想:未來,神話讀本將成為家長們親子讀物的重要選擇;上海各高校歷史、人類、考古等學科的專家學者也將為工程出謀劃策;更可能有一座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創意樂園生長於這片熱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