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穿戴設備 跑步 Apple Watch Fitbit 禹唐體育 2017-05-22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禹唐體育注:

隨著路跑產業的不斷成熟,相關用品市場也迎來了一個蓬勃的發展期。當人們對於設備的依賴與日俱增,而信息處理與存儲技術的進步,也推動著電子產品的持續升級。由此,“可穿戴設備”也隨著路跑運動的火熱開展而走進了越來越多人的生活中。

在彭博新聞社紐約分局局長賈森·凱利(Jason Kelly)所著,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鄭成雯所譯,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健身經濟》中,凱利也就“可穿戴設備”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我們不妨通過這位彭博社高管的視角,來看看他對於“可穿戴設備”的體驗及感想。

一開始,凱利只是希望嘗試各種手環的體驗,但那之後,這些體驗似乎養成了他對於這種產品的依戀。凱利第一個購入的是Fitbit Force手環,還算是比較有用,可以計算他每天所走的步數,讓他知道自己每天大概走了多少距離。

對他而言,Fitbit和Jawbone Up實現的突破是無聲警報功能。他可以在應用上進行設置,讓手環每天早上把自己震醒。“我習慣早起鍛鍊身體,所以能夠叫我起床的同時不打擾妻子是個大福利。說實話,只要有這個功能,花100多美元我都願意。”凱利表示。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與Fitbit相比,凱利認為Jawbone up手環看起來更有趣,但沒有Fitbit手環的數字顯示屏,這一點比較讓人鬱悶。他自己並不喜歡戴首飾,而Jawbone手環從遠處看就是一條沒有功能的大手鍊。但手環的應用做得比較好,很容易上癮,凱利很喜歡看應用裡各種分析自己運動和睡眠活動的圖表。

換了幾個Jawbone手環後,他又重新用起Fitbit手環,主要原因是他看中的款式有顯示屏,輕輕動一下手腕或是按一下旁邊的按鈕就可以看到時間。但基本上,他使用手環還是為了得到數據。

整體而言,凱利認為數據是有用的,可以從中看出自己的作息規律。和美國大多數需要工作的父母一樣,凱利發現自己每天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與此同時,走夠一定的步數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美國政府通過疾病控制中心向廣大市民建議每週至少做150分鐘適度運動,並且每週有兩天做“肌肉強化訓練”。每天10000步則成為了健康運動的標準。

在凱利看來,選擇10000這個數字,應該是基於經驗、可實現性以及數字方便記憶的考慮。很難想象,大部分美國人怎麼能實現這個目標,特別是些住在離市中心較遠的地方、每天開車上班的人——更別提150分鐘的適度運動和肌肉強化訓練了。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凱利寫道:“這主要是基於我的個人經驗做出的判斷。我有每天跑步的習慣,單這一項運動就有8000步左右。所以我在Fitbit和Jawbone應用上設定的目標都是15000步(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比一般人強),基本上每天都會確認目標的實現情況。走夠15000步的時候,手環會震動、閃光,還給手機發出提示。不得不說,每當這個時候,小小的滿足感會油然而生。”

但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好在凱利的住處和辦公室、火車站之間的距離都在步行範圍之內,所以兩頭都有機會走路。他一般能走就走——當然為了實現步數目標也必須走。但有的時候,他早上沒有跑步,而且並沒有走去火車站,那麼後果就是一天下來走的步數還不到目標的一半,甚至連政府推薦的10000步都不到。

“回想起在亞特拉大的時候,我每天都開車上下班,即便是實現一半的目標,也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如果我們真的需要每天走10000步,那麼不達標的大有人在。”凱利回憶道。

還有一個問題是運動量主要以步數來衡量。有一個夏天,彭博公司開展了一次有趣的健身挑戰活動,他們通過安德瑪的“記錄”應用進行比賽,手動記錄鍛鍊的內容,設備會自動記錄步數。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不出意料,最後愛跑步的人因步數最多而成為各種比賽的贏家。凱利表示,他十分理解難過的同事們,因為游泳訓練雖然和跑步的強度以及意義一樣,但並不計算在步數內,而且也沒有更好的方法進行計量。

由於數據不全面或不足,我們想要更多、質量更高、更全面的信息。至少從理論上講,這樣的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表現。值得一提的是,跑步的人和自行車騎手比其他人更容易掉入數據陷阱。

他們會仔細鑽研近期的每次跑步或騎行運動,詳細分析自己的能量消耗,心率和每英里速度,進而對運動的質量進行判斷。例如那些由跑步教練寫就的書裡包含了大量讓數學家都自愧不如的公式。有一本名為《丹尼爾斯博士的跑步方程式》的書,作者是傑克·丹尼爾斯博士。書的封面上印有《跑步者世界》雜誌對他的評價——“世界上最好的跑步教練”。

丹尼爾斯的主要成就在於他提出了最大攝氧量(VD0T)原則。一部分嚴肅認真的跑步運動員和他們的教練正是運用這些原則來制訂訓練計劃。而這一原則的走紅則證明,人們對數據的追捧,在看似荒謬無稽之外,也有其效用所在。詳細深入的訓練計劃,再加上大量的公式,對那些以分析公司數據和證券數據為生的業餘運動員具有難以抵禦的吸引力。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不過,再痴迷的跑者對技術和數據追蹤的執著程度也不及自行車手,他們會耗資上千至上萬美元來購置速度和體力追蹤裝置,然後花費好幾個小時來研究和使用這些裝置。

在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CES展會上,可穿戴設備和個人測量儀器都受到了運動愛好者和許多其他用戶的追捧。Fitbit、Jawbone的手環以及耐克的Fuelband腕帶成為行業的先鋒力量。從展會可以看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已將研究和投資的重心轉向這一領域。

韓國手機業巨頭三星公司展出了一款名為Gear Fit的智能腕錶。該設備能夠很好地兼容三星公司不斷推出的手機型號。另一個手機業巨擘LG公司也提到了類似的產品。除此之外,蘋果公司之前也多次表示要推出一款智能手錶。在人們看來,這一設備很可能會秒殺同類產品,超越蘋果以往的所有設計,成為繼iPod和iPhone之後最受歡迎的產品。

在凱利看來,蘋果、三星等大型電子產品製造商對這一領域的關注,標誌著可穿戴設備將迎來新的時代。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2015年,蘋果手錶問世,然而蘋果手錶第一年的銷售量低於預期,也沒有像預計的那樣受到健身界的追捧,甚至專為健身人士打造的款也是如此。即便有數百款應用可供選擇,但GPS精確追蹤技術等關鍵元素的缺失,註定了蘋果手錶無法讓跑者扔掉佳明手錶、轉投它的懷抱。

2016年,可穿戴設備領域競爭激烈,各公司表現難分伯仲。但大家一致認為,Fitbit和Jawbone並沒有或者說至少目前尚未被蘋果手錶擊敗,這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其中包括這兩家公司的內部人士。

因此,目前的優勝者是Fitbit——它們頂住了來自蘋果公司的壓力,併成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某次交易中,Fitbit為公司及部分投資人融資7.32億美元。基於此,投資機構對Fitbit估價40億美元。在公司上市後的三個月裡,股價翻了一番,雖然在年末出現了波動,但到了2015年底,Fitbit公司的市值依然超過60億美元。

首次公開發行的那一週,Fitbit增大了價格幅度,增加了發行數量。一天以後,公司稱實際發行股票可能比預期多。於是,Fitbit市值又增加了2.54億美元,遠遠超出了公司的預期。

可穿戴設備經驗談

Fitbit的上市對於整個體育產業都是件大事。此外,走向上市的企業還有MindBody、健身星球和SoulCycle。這表明,整個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另外,私募機構的資金注入對一些公司而言意義重大,首次公開發行同樣如此,特別是上市可能為公司帶來更好的業績。

在凱利看來,這也是市場成熟或走向成熟的表現。

聲明:本文為禹唐體育原創,資料參考《健身經濟》,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轉載/合作請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號:yutangxzs

-------------------------------

禹唐體育每日準時奉送體育方面的新鮮資訊、數據發佈、產業趨勢、專題解讀、案例分享。平心靜氣的深入洞察,只為你提供最具價值的體育營銷解讀。

歡迎關注我們的網站ytsports.cn和微信公眾號yutangtiyu,每天給你好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