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 產品定義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

廣義的智能穿戴設備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賴智能手機實現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錶或智能眼鏡等),以及只專注於某一類應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設備(如智能手機)配合使用(如各類進行體徵監測的智能手環、智能首飾等)。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用戶需求的變遷,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形態與應用熱點也在不斷變化。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 產品類別

1. 按產品形態分:

Ø 頭戴:眼鏡和頭盔

Ø 手戴:手錶和手環

Ø 衣服類:外衣、內衣和鞋類

2. 按產品功能分:

人體健康、運動追蹤類:Nike+系列產品和應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環、GlassUp、Fitbit Flex。以上這些可穿戴設備,主要通過傳感裝置對用戶的運動情況和健康狀況做出記錄和評估,大部分需要與智能終端設備進行鏈接顯示數據。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Ø 綜合智能終端類:Google Glass等。這些設備雖然也需要與手機相連,可是功能更加強大,獨立性更強。未來將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主導產品。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Ø 智能手機輔助類:Pebble等。這些可穿戴設備作為其它移動設備的功能補充,一方面必須與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簡化智能手機的操作。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Ø 智能手機輔助類:Pebble等。這些可穿戴設備作為其它移動設備的功能補充,一方面必須與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簡化智能手機的操作。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Ø 智能手機輔助類:Pebble等。這些可穿戴設備作為其它移動設備的功能補充,一方面必須與智能手機等設備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簡化智能手機的操作。

可穿戴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把計算機“穿”在身上進行應用發揮其功能的技術。可穿戴技術主要在直接穿在身上和整合使用者的衣服與配件方面進行創造和研究。此項技術始於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提出,他們設想運用這項技術將多媒體、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技術配置到人的衣服中,用手勢和眼球動作進行操作。

1. 語音識別

現在我們可以在一些移動操作系統、軟件和部分網站上看到語音識別功能的出現。語音識別在輸入上取代鍵盤和手寫只是時間的問題,因為它“能夠解放人類的雙手”,並且提高效率。

2. 眼球追蹤

這項技術早已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心理學。眼球追蹤技術在移動領域的出現將有可能催生出比觸屏操作更“直觀”,比語音操作更“快捷”的操作方法。只用轉動眼球就能滑動屏幕、選中、輸入。這可能是出了人腦電波直接控制之外最快的操作手段了。

3. 骨傳導技術

骨傳導技術一直以來是一項軍用技術,通過震動人類面部的骨骼來傳遞聲音。是一種高效的降噪技術。通過骨傳導麥克風說話,傳遞出的語音信息幾乎絲毫不含周圍的雜音,而通過骨傳導耳機聽到的聲音也非常清晰。

4. 低功耗互聯技術

現在已經成功商用並且表現出眾的藍牙4.0或許可以很好的解決能耗問題。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距離更遠(約100m),完全可以解決上一代藍牙所遺留的問題。並且,在這樣的速率下,很有可能催生出新的發明甚至革命。

5. 裸眼3D技術

裸眼3D則摒棄了笨拙的3D眼鏡,使得人們可以直接看到立體的畫面。通過視差障壁技術、柱狀透鏡技術和MLD技術,用戶可以在液晶屏幕上感受清晰的3D顯示效果。

6. 高速互聯網和雲計算

當寬帶或移動互聯網速度接近甚至超過硬盤讀寫速度的時候,通過終端訪問雲數據就像讀取自己硬盤裡的東西一樣容易。較大運算量的任務將在雲端處理,再將處理結果發送到終端呈現在用戶眼前。這能大大降低可穿戴移動設備的成本並減小它的體積。

7. 人體芯片

當人與計算機的距離近到極致,那麼不是人進入了計算機裡,就是計算機進入了人體。人體芯片已經廣泛應用於軍事和醫療領域,但目前因為體積和安全的原因,它的作用被限制在被動掃描。

四、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n 智能可穿戴設備現狀

得益於4g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以及傳感器等相關技術日趨成熟,可穿戴設備已經由概念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2011年出貨量僅為0.14億,2013年是可穿戴設備的起步年,從上游元器件供應到下游終端產品推出,受到市場極大的關注和熱議。而在2014年ces上,各大廠商都將穿戴式產品視為全年佈局的重中之重,從宣傳攻勢到產品發佈,公司種類與規模跨度的分散與豐富促成了穿戴式產品的多樣性,無論在產品的終端形態和穿戴方式,還是在產品的應用效能和實際用途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預示著可穿戴設備行業爆發在即。可穿戴設備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2013年,全球醫療保健類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到0.13億,其中智能服裝出貨量3萬件,智能眼鏡類出貨量1萬部。可穿戴設備的市場有望在2016年達到1.71億的出貨量。2013年移動傳感可穿戴設備市場湧現出超過400種的獨特產品,比上年增長了2倍;並且伴隨著新的產品類別的出現,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這些新產品以智能手錶、智能眼鏡、消費化的可穿戴傳感器以及日益增長的工業和企業解決方案為主。

n 當前市場規模較小但增長迅速

從市場規模上看,2013 年全球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的總出貨量僅有370 萬隻,全球可穿戴設備銷售額也僅有14 億美元,當前市場規模比較小。但同時,2013 年下半年智能手環和智能手錶出貨量相比2013 年上半年環比增加700%和275%。2014 年Q1 全球智能手錶出貨量達70 萬隻,同比增長250%;2014 年Q1 智能手環出貨量235 萬隻,已經超過2013 年全年的出貨量總和,顯示當前整體行業增長非常強勁。參考StrategyAnalytics、Canalys 等機構統計數據,我們預計2015-2018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年複合增長率將達60-70%,至2018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將超過1.5 億支,市場規模達190 億美金。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n 當前的侷限

儘管可穿戴設備領域被炒得火熱,可仔細研究,會發現該領域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相應的產業鏈、商業模式等都沒有成型。目前,可穿戴設備產業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瓶頸問題:

1. 多為智能手機“配件”,獨立性不強

仔細梳理大部分可穿戴設備,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是作為智能手機的輔助工具。要麼是對智能手機功能的拓展,要麼僅僅是是對其功能的平移。比如,智能手錶Pebble,僅僅是對智能手機的部分功能的平移。通過藍牙連接後,Pebble可以為用戶提供手機短信或電子郵件提醒、設置鬧鐘等功能。僅僅作為其他智能終端的輔助外設,將會失去獨立存在的必要性。不難想象,一旦用戶失去了使用新鮮感,這種“配件”將會很快失去市場。

2. 功能還不完善,專屬應用較少

目前的可穿戴設備普遍還都不具備完善的功能,此外,缺少專屬的可穿戴應用將是該行業發展的巨大潛在危險。弗雷斯特研究公司在2013年第1季度,曾針對可穿戴設備的話題,對線上的4673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可穿戴設備的功能進一步完善,它的市場還將變得更大。其中44%的人表示,他們希望可穿戴設備可以幫助他們鎖車門或房門,這樣他們就不用出門帶著一大串鑰匙了。30%的人希望這些設備可以根據他們的脾氣秉性推薦相應的媒體。另有29%的人表示,他們希望這些設備可以用於監控孩子們的行蹤。就今天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上述人們的希望都有可能實現。

不同手機中的app最能顯示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對於可穿戴設備來說,開發多種多樣的app是提高滲透率的良方。來自於設備自身傳感器的數據沒有多大價值,無論設計的如何“精明”,一段時間下來,都會讓我們對它提供的有限應用感到疲勞。單一的資源輸入,永遠都不能換來設備的智能和實用。設備製造商們需要來自第三方開發者的創意,“眾人拾柴火焰高”,來自第三方的app往往更能完善設備的功能。(詳見獵雲網報道:《可穿戴式設備的未來,在第三方開發者手中》)

3. 費用昂貴,滲透率較低

目前看來,已經發布的可穿戴設備中,GoogleGlass絕對是其中超一流的產品(還未正式上市)。不過1500美元的價格仍是讓工薪階層望而卻步。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傳感器價格的下降,健康追蹤類可穿戴設備將會最先降價。目前的運動記錄手環最便宜的已經低至400RMB。

n 未來的趨勢:

毫無疑問,可穿戴設備成為未來的移動設備主流只是時間的問題了。目前看來,該領域有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1. 移動互聯網主要入口,徹底改變人的生活方式

繼瀏覽器、智能終端、移動應用商店之後,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接入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入口之一。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長尾化需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碎片化需求,將在應用更加廣泛、使用更為靈活的可穿戴設備中得到充分體現。人們將隨時隨地的連入互聯網,並且體驗到科技智能帶來的全新生活、工作、娛樂體驗。

2.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參與者與日俱增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產業鏈的各方都積極參與到智能終端的爭奪大戰中。可以想象,作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將成為新的移動利基市場,吸引創業者加入。在蘋果、谷歌、微軟三大生態體系鼎立的包圍圈中,利用新的設備載體進行突破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風投界也將加大對可穿戴設備公司的投資力度。

3. 整合與細分趨勢並存

隨著可穿帶設備市場的蓬勃發展,產品類型將呈現整合與細分並行的發展趨勢。一方面,諸如Google Glass的綜合類可穿戴設備,會進一步利用其互聯網服務和移動操作系統的優勢,不斷整合進新的應用和服務,力求為用戶打造一體化的移動可穿戴設備體驗。另一方面,其它一些創業公司將會努力拖延這種被整合的時間,不斷推出個性化、差異化的功能體驗。來自調查公司IHS Electronics and Media上個星期的一份報告,目前已經相當火熱的運動及健身應用程序市場有望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迎來高達63%的增長。IHS預測全球範圍內的此類應用裝機量(或下載量)會從2012年的1億5600萬上升至2017年的2億4800萬,可穿戴設備的需求也會受到積極影響。無論最後的結果是被大公司收購整合,還是作為挑戰巨頭的有力武器,細分化的可穿戴設備公司都將獲得巨大的收益。

不僅如此,未來上述可穿戴設備的侷限性問題還會得到進一部分解決。設備的功能將越來越完善,專屬應用會越來越豐富,可穿戴設備的價格也將變得越來越低廉。

一、 主流產品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手環類產品:生活健康類是目前最為熱門的產品,其中的代表性產品包括Jawbone Up 2、耐克FuelBand、Fitbit、Lark、Mitfit Shine等等。這些產品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記錄人體運動、睡眠、飲食等各種健康相關數據,通過配套的應用軟件,幫助消費者調整作息規律,督促加強鍛鍊,實現健康生活。雖然這些產品外型差別巨大,但都帶有GPS、陀螺儀、加速計等傳感器,測出佩戴者的運動量、消耗熱量等數據,並將數據傳輸到智能手機以及雲端。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眼鏡:谷歌眼鏡無疑是目前最受關注的信息類可穿戴設備。除了通話、短信、郵件、新聞等資訊外,谷歌眼鏡本身就是一個網絡入口,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輸入從網絡上進行查詢,並在屏幕上實時顯示包括導航、生活等各種信息。雖然目前開發者版本還存在舒適性、電池時間等一些問題,但明年推出的消費者版本應當會進行改善。

Google glass 谷歌眼鏡內置了一臺微型攝像頭,還配備了頭戴式顯示系統,可以將數據投射到用戶右眼上方的小屏幕上,而電池也被植入眼鏡架裡。 總而言之,谷歌眼鏡就像是可佩帶式智能手機,讓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拍攝照片,發送信息,以及實施其他功能。例如,如果用戶對著谷歌眼鏡的麥克風說“好了,眼鏡”,一個菜單即在用戶右眼上方的屏幕上出現,顯示多個圖標,讓你拍照片、錄像、使用谷歌地圖或打電話。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智能眼鏡

智能手錶:與谷歌眼鏡相比,智能手錶與手環則比較低調,雖然手錶上加攝像頭也不是難事。此類產品通過顯示屏,可以呈現智能手機上的部分信息。正如米克爾所指出的,普通用戶每天需要接觸智能手機上百次,大部分都是為了查看時間、短信、電話以及社交等相關信息。而呈現此類信息,一定程度上解放智能手機,正是智能手錶與手環的價值所在。主要產品有:三星Galaxy Gear,iWatch,三星 Gear Fit 智能手錶,HTC Watch,智器Z Watch,果殼 Geak Watch,Pebble Steel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其他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藥丸Smart PillsGoogle 的 ATAP(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Group)聯合Proteus推出的,可以在你的腸胃中檢測各項身體數據的智能藥片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 市場參與者

1. Android Wear,HealthKit 等開發平臺助推市場發展

當前可穿戴應用的生態系統非常碎片化,不同的設備搭載著互不兼容的開發平臺,導致各類應用與信息不能共享,市場整體開發效率低下。而多樣化的應用與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是可穿戴設備的核心價值所在,不同標準的開發平臺制約了潛在消費需求的釋放。2014 年,谷歌推出AndroidWear 可穿戴開發平臺,蘋果推出HealthKit健康應用開發平臺、HomeKit智能家居開發平臺。憑藉兩者擁有的成熟技術和龐大的用戶群體,預計以上平臺將迅速主導可穿戴應用的開發市場。統一的開發平臺有助於整個行業建立統一的應用標準和協議,這將極大地提升整體APP市場的開發效率。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1. 蘋果:iWatch 的推出將點燃整個行業的熱情

Apple 到現在為止是全球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我們認為iWatch有希望打開整個市場的熱情。從以往的發展歷史看,從iPhone到iPad,蘋果一直在引領著整個消費電子市場的發展。從觸控,到視網膜屏,再到指紋識別,蘋果應用自己強悍的能力不斷的推進整個行業向前發展。我們認為目前可穿戴設備處於發展的前期階段,蘋果有希望高舉大旗,點燃市場熱情。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1. 百度進軍可穿戴領域

§ 2013年6月,百度聯合咕咚網推出可穿戴運動設備“咕咚手環”;

§ 2013年8月,百度聯合映趣科技發佈“inWatch 智能手錶”;

§ 2013年10月10日,百度推出首個自有硬件產品“小度WiFi”,並且在京東首發;

§ 2013年10月,百度推出可穿戴設備官方網站;

§ 2013年11月,百度雲創新實驗室發佈首個《可穿戴設備需求深度研究報告》;

§ 2013年11月,百度雲與木木健康合作推出“木木智能血壓計”,百度正式進軍健康可穿戴領域;

§ 2013年12月,百度雲聯合Picooc推出國內首款可分析人體體脂、肌肉等含量的智能稱“Latin”;

§ 2013年12月5日,百度第二款硬件小度路由發佈;

§ 2013年12月5日,百度聯合中視歷程發佈機遇百度雲技術的高清雲攝像頭“小度i耳目”,主打家庭安全監控服務;

§ 2013年12月18日,百度雲Dulife 智能可穿戴設備官網正式上線,專注人體健康服務的可穿戴設備品牌;

§ 2013年12月26日,百度聯合TCL 正式發佈百度雲Dulife 旗下首款智能可穿戴設備“Boom Band 手環”,該手環由TCL 製造,結合了百度的技術雲服務與軟件設計的優勢。

§ 2014年1月,百度與樂心意料聯合推出兩款可穿戴產品:“Dulife-樂心 I3 GPRS 遠程電子血壓計”和“Dulife-樂心 A2 智能體重秤”;

§ 2014年3月17日,百度與TCL 共同推出的“Boom Band 手環” 正式發售,京東、天貓可接受預定購買;

§ 2014年3月19日,百度與OPPO 發佈“O-Band 手環”,手環系統與軟件由百度Dulife 提供,可以為用戶提供運動精確統計、智能分析、運動建議等服務。

§ 2014年3月,百度 Dulife 專用 App 在iOS 平臺上線;

§ 2014年4月,百度硬件平臺官網上線。

§ 2014年4月21日,百度2014智能硬件峰會召開,推出Baidu Inside 硬件平臺合作計劃。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 產業鏈梳理

智能穿戴設備產業鏈包括傳感器技術提供商、硬件供應商、製造商、雲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公司等環節,對於智能穿戴設備來說,主要利潤空間來自硬件、軟件和數據挖掘所產生的利潤空間。

1. 可穿戴設備上游產業鏈

n 主芯片

可穿戴主控芯片分為應用處理器(AP)和MCU兩種,手環基本採用MCU,手錶根據功能複雜度選用MCU或AP。

主要難點是目前市面上仍未出現專門為可穿戴定製的主控芯片,某些廠商宣稱的專用芯片也是基於原有平臺做優化設計而來。

MCU採用度比較高的為ST和Silicon Labs兩家產品。如Fitbit Flex,三星Galaxy Gear2, Pebble; Misfit Shine等品牌產品都是基於這兩家方案。

國內也有不少採用手機芯片如MTK60甚至72平臺做智能手錶,可接打電話,主要面向出口市場。

土曼、果殼、智器和inWatch X等產品則採用君正JZ4775平臺,君正下一步會推出M200和M150兩款產品,採用大小核設計理念。

新推出搭載Android Wear的Gear Live ,LG G watch,MOTO360則採用高通驍龍平臺。

一家美國的初創公司Ineda Systems正致力於可穿戴芯片開發,基於MIPS架構,已拿到高通和三星投資,產品按照性能分為四個級別,分別覆蓋從簡單手環設計到運行復雜操作系統的可穿戴應用,目前產品還未量產。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n 操作系統OS

已面市產品基本搭載實時操作系統RTOS和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OS面臨的難題與主芯片類似,沒有專門的OS適合在可穿戴這樣的小系統運行,可穿戴市場是一個多樣化的市場,Android Wear也只能滿足部分需求,不可能達到Android在手機市場的地位。

Google針對可穿戴新推的Android Wear對軟硬件有一點要求,目前僅有Samsung Gear Live, LG G

watch,MOTO360支持。Google對Android

Wear設備的特徵描述是:獲取常用信息、語音交互、監控健康信息和多屏互動。針對Android wear,需要注意幾點:

按照Google策略,前期可能傾向與大廠合作,眾多中小廠商將無緣,更詳細的授權政策有待公佈;

與手機Android系統策略不同,Google或將不允許廠商進行Android Wear定製化,意味著所有產品界面出現同質化,不過廠商可以通過綁定其它服務形成差異化;

Google Now與語音交互是Android Wear的關鍵服務,可惜Google Now在中國大陸無法使用或使用較麻煩,這將直接影響中國用戶的使用體驗;目前Android Wear智能手錶僅支持Android4.3及以上系統,數據顯示目前僅有23.9%已激活的安卓智能手機運行Android4.3及以上系統,這與目前已面市大多數支持藍牙BLE的產品面臨同樣的問題,終端支持太少。

n 傳感器

目前在可穿戴設備上能看到的傳感器產品主要涵蓋:運動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生理健康類傳感器。

傳感器的主要難點是目前僅運動傳感器在可穿戴設備上採用較多,醫療健康類傳感器由於尺寸、精度及價格等方面的原因還無法大規模應用在可穿戴設備上。

運動傳感器玩家跟手機市場類似,ST, Bosch Sensortec, InvenSense仍是主要玩家,都能提供多軸運動傳感器。國內也有供應商廠商,不過出貨較少。

環境傳感器供應商比較多,包括溫溼度、氣壓計、紫外線傳感器等,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裡不多,但不久將有更多產品面市。

生理傳感器包括測量心率、血糖、血氧、血壓等。其中心率應用產品較多,主要供應商包括ADI(光照式)和神念(電極式),而其它則需要輔助器件或臨床驗證,技術門檻較高,尤其是無創式監測技術主要集中在國外。

可穿戴傳感器和手機中傳感器的設計趨勢一致:高集成度、小尺寸和低功耗。傳感器作為可穿戴設備對外感知器件,擔負重要角色,要達到良好的體驗效果和監測精確度,難度主要在於算法。算法的獲取途徑一般由公司自己開發或通過第三方公司授權獲得,如SPI, Hillcrest Labs, Movea,Cywee等 。

其中Cywee有披露與MTK 可穿戴平臺Aster進行合作。而Movea在近期已被知名MEMS傳感器廠商InvenSense收購,可穿戴也是其目標市場。

n 顯示屏

用戶在購買一款帶屏的產品時,第一印象除了外觀就是屏幕顯示效果。可穿戴產品不僅要兼顧顯示效果,還要關注功耗。顯示屏技術有很多,可選產品不少,廠商主要是在功耗、顯示效果以及價格中選擇平衡。

目前應用在可穿戴產品的顯示技術主要包括:傳統LCD顯示、Sharp memory LCD,OLED,電子墨水顯示、MEMS顯示技術和柔性顯示等。

傳統LCD顯示:供應商較多,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目前市面上也有采用半透半反式LCD顯示屏的產品,兼具弱光和強光顯示效果。

Sharp memory LCD:主要供應商Sharp,功耗較低,價格較高,與電子墨水屏相比,刷新率高,薄且外圍元件很少。典型產品:Pebble手錶。

電子墨水顯示:主要供應商Eink,技術成熟,黑白顯示,功耗極低,但刷新頻率較低,翻屏偶爾閃爍,夜視效果不好,價格較高。典型產品:土曼T-Fire手錶。

OLED:主要供應商:三星,LG,無需背光,功耗相比LCD低,色彩對比度很高,顏色鮮豔,價格很高。典型產品:三星Gear,Gear 2。

MEMS技術: 指高通Mirasol顯示屏,不需背景光,根據環境光自動調節,功耗很低,價格很高,目前在可穿戴市場只有高通獨家採用。典型產品:高通Tod手錶。

柔性顯示:主要供應商三星,LG,韓國NeoView Kolon,技術不成熟,小批量應用,優勢是可採用更加美觀的弧形設計,價格很高。典型產品: Gear Fit 。

n 無線連接芯片

無線連接芯片的供應商也較多,僅用在可穿戴設備上的藍牙單芯片,Nordic和TI用量較大,而集成BT,Wi-Fi,GPS等的組合芯片,博通、高通、MTK都有方案,博通是該領域龍頭。手環類產品,藍牙單芯片應用較多,對於複雜應用,組合芯片較有優勢,這取決於應用場景和功耗考量。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1. 可穿戴設備中游和下游產業鏈

n 中游

核心:語控和交互技術系統

可穿戴設備的便捷性可以理解為直接解放雙手,那麼中游節點上的語音控制和交互技術就是這個環節上最為重要的一節,而中文語音是重要技術。

在中游上,如何實現本土化,與中文語音技術商的如何合作將是幾大巨頭穿戴設備在中國市場開拓的重要步驟。國內涉足語音控制與交互技術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科大訊飛以及體感交互技術的數碼視訊。由於存在很高的技術門檻,國內中游產業在一級市場的表現也不活躍,有些典型的早期創業公司,基於眼控技術的七鑫易維、基於體感技術的鋒時互動、唯創視界等,隨著虛擬現實增強技術的大熱,主要還由於Facebook20億美金收購Oculus,這塊引來風險投資的高度關注,國內VR/AR也出現一批創業者。

其次是骨傳導耳機,未來有可能成為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標配,主要組成部分是通信芯片、傳感器和微型電機,涉足的公司主要是共達電聲、歌爾聲學、海能達;

三是無線通信模組,對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的要求,未來的局域網向藍牙、Wi-Fi或者NFC等無線技術相連而成的個人局域網絡的升級,涉足的公司有環旭電子和達華智能;

四是移動醫療組件,包括計步器和掌上監護儀、GPS和運營服務,這也是可穿戴設備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拓展,主要公司有九安醫療和寶萊特。

綜合看,整個中游產業依然取決於技術的突破。

n 下游

核心:獨立運行系統

可穿戴下游為成品,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谷歌眼鏡、三星索尼的智能手錶,蘋果iwatch等。健身和運動、醫療和健康兩個細分領域的可穿戴商用前景被市場普遍看好。

下游終端設備廠商競爭很激烈,國外的Jawbone、FitBit、Pebble等當屬明星。相比國外較為成熟的市場,國內可穿戴設備處在培育市場階段,目前而言,下游主要廠商被國外幾大巨頭壟斷,而國內明星創業者當屬拿到B輪融資的咕咚手環,還有就是一些從專業領域切入消費市場的廠商,運動領域有滕海視陽(體記憶),健康醫療領域則較多,比如九安醫療、寶萊特。其中,涉足該類產品的上市公司只有中穎電子、寶萊特、九安醫療和奮達科技四家。

回到國內可穿戴設備一級市場,按照公開數據顯示,在下游領域投資總共發生超過30起,輪次從種子到B輪都有,產品主要集中在手錶、手環,應用領域集中在運

動、健康、醫療,跟蹤定位、寵物。綜合來看,A輪的投資額度多超過千萬,投資時間多發生在2013年,多數投資為天使/種子投資,最活躍的機構當屬PreAngel,其次有深創投、英諾天使等,看樣子是有意在佈局。

一文看懂智能可穿戴設備

除此之外,下游做服務的平臺也不少,包括軟件、數據、新媒體、分享導購等,在軟件和數據領域目前較專注的公司是樂動力,也已經完成天使融資,不過由於可穿戴設備開發者平臺的不統一性,其適配的難度很大,相信Android Wear的出現,可以慢慢讓應用開發迴歸統一,分享導購這塊擁有很強資源的Knewbi、KnewOne均已經完成A輪融資,它們定位的是智能硬件這個大的範疇,在新媒體/垂直網站領域有不少創業者,都做的不大,多數偏草根站,目前這塊也有不少投資者在重點關注。

一、 相關政策

1.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實施2013年移動互聯網及第四代移動通信(TD-LTE)產業化專項的通知》

面向移動互聯網的可穿戴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面向移動互聯網應用,研製可規模商用的多類型可穿戴設備,重點支持研發低功耗的可穿戴設備系統設計技術、面向可穿戴設備的新型人機交互技術及新型傳感技術、可穿戴設備與智能終端的互聯共享技術、可穿戴設備應用程序及配套的支撐系統技術,實現可穿戴設備產品產業化。

2. 《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振興發展政策》

關於組織實施深圳市2014年度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第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計劃、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提升計劃的通知

3. 中國可穿戴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該聯盟是由可穿戴計算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從事產品與服務的製造者、使用者、研究者、社會中介組織和管理機構自願參加組成的創新合作組織,未來將在構建行業標準、開展企業交流、促進可穿戴項目落地方面發揮橋樑與紐帶作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