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唐文宗

一個太監,歷經六朝皇帝,唐順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和唐武宗。最後功成名就之後還得以全是而退,不得不承認是個奇蹟了。他就是“甘露之變”的主角,宦官仇士良。

唐順宗時期,仇士良淨身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幼小的他一進宮就學會了玩弄權術,由此地位穩步高升。

公元826年12月,唐敬宗暴卒,唐文宗李昂登基。和他的前任一樣,他的這個皇位,依然是由宦官擁立的。

主政以後,唐文宗就心有不甘了,他不想這樣始終被捆住手腳。於是琢磨著,怎樣除掉目前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太監王守澄,好建立自己的班底。

但此時他陷入了一個怪圈,自己手頭無兵,想要除惡,還就得藉助於宦官,因為他們掌握著禁軍。於是他開始琢磨起來,通過仔細觀察,他了解到,仇士良和他的首領王守澄倆人一向不和,於是唐文宗決定拉攏仇士良,來個以毒攻毒。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王守澄

他先封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觀軍容使,兼十二衛統軍,明升暗調,奪去了王守澄的兵權,而把仇士良封為左神策中尉,掌握了神策軍的實權。王守澄失去了禁軍兵權,不久被派一使者暗中將其毒死在家裡。

除了利用宦官,唐文宗又暗地裡培養了自己的心腹。宰相李訓和大臣鄭注進入了他的核心圈。

他們幾經斟酌,終於謀劃出一個嚴密的行動方案來。就是王守澄入葬時,由鄭注奏請皇上批准率兵護衛葬禮,這樣鄭注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帶親兵隨從前往。

與此同時,還請皇上下詔,命神策軍護軍中尉以下的所有宦官,都到河旁為王守澄送葬,這個理由也很充分,因為王守澄是神策軍的最高領導,手下給首腦送最後一程也符合人倫。

等這些人都到場以後,看準時機,鄭注便下令關閉墓門,這樣就可以將其全部誅除了。

這個計劃堪稱完美,只要按預定方案嚴格實施,那就大功告成了。但誰成想,在這關鍵時刻卻出現了差頭。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李訓

在一致對外上,李訓和鄭注還是很精誠團結的。但文人就是心計多,下來以後一細想,李訓覺得不太對勁。這樣一來,那天就是鄭注唱主角了,這種定策之功,自己只是敲個邊鼓,他心有不甘。於是又和另外一位宰相舒元輿密謀,他們倆進行合作,搶先一步建功立業,誅殺這些宦官。

原定的計劃就被他們做了人為的改變,此時鄭注還矇在鼓裡,一心籌劃著在王守澄的葬禮上大顯身手呢。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韓約

公元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李訓把一切前期工作都準備妥當。這天上早朝,百官參拜後,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奏報:“左金吾衛中庭後面的石榴樹上,夜裡降下甘露。”

這可是天降祥瑞!百官馬上向皇帝祝賀,並勸皇帝去看看。在眾大臣的鼓動下,唐文宗帶領百官來到左金吾衛旁邊的含元殿。唐文宗要李訓先去看看是否真有其事。

李訓進去轉了一圈,回來說:“甘露不一定是真的,還不能立即宣佈。”回答完後,他提出建議,讓仇士良他們先進入院中,去仔細觀察確認。

這樣的安排雖然略顯倉促,但包括皇帝在內,所有朝臣都被矇在鼓裡,所以,每個人的表現都很自然,沒有一點紕漏。

事先李訓已在左金事吾衛的院裡帳慢後面埋伏了幾百名金吾衛將士。只要借各種理由把皇上和太監們分開,仇士良他們一進庭院,院門一關,剩下的就是刀斧手他們的正常工作了。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天降祥瑞

韓約領著仇士良一幫人,離開含元殿來到金吾衛,但誰知李訓所託非人,這個韓約由於心理素質不過關,此時緊張起來,竟至於汗流不止。仇士良看到韓約此時的異常狀態,頓時警覺起來。這時只好刮來一陣小風,那風吹帳幔,掀起一角,露出埋伏的將士,仇士良大喊一聲“不好,退回!”

太監們紛紛退回含元殿,有一些太監抓過一乘轎子,把皇帝塞進轎子,踢開殿後的屏風,抬著皇帝便走。等到了宣政殿,關上殿門,仇士良立召神策軍。金吾衛的將士在後面追趕,但始終沒追上皇帝。

太監掌握了皇帝,就可以用皇帝的名義發佈詔令了。此時的仇士良已經發瘋起來,帶領神策軍開始瘋狂報復,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被滅門。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甘露之變

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一日之間將政敵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最後致使朝堂為之一空。

“士良因縱兵捕,無輕重悉斃兩軍,公卿半空。”(《新唐書·卷二百零七·宦者上》)。

“甘露之變”後,仇士良徹底掌控了軍國大政,唐文宗徹底變成了傀儡,最終竟鬱鬱而終。

文宗駕崩後,宰相李珏、楊嗣復準備擁立太子李成美即位,但仇士良自認為與李成美關係不睦,竟然頒發偽詔,擁立文宗之弟、潁王李瀍為帝,是為唐武宗,時在公元840年。由此可見,那時的宦官權利有多大,只差自己沒有登基當皇帝了。

仇士良懂得什麼時候該放手了,這點比別的太監要明智得多。不像他們,死把住權力不放,最後往往落個悲慘的下場。自從安史之亂以後,李輔國、魚朝恩、陳弘志、王守澄等跋扈宦官大多死於非命,很少能得善終的。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仇士良

他卻拿得起放得下,於公元843年,請求告老還鄉,得到唐武宗的恩准。臨行前,太監們給他送行。對於這些小字輩,雖然不是一夥,但總歸是宦官陣營,只要他們不到,宦官這杆“金槍”就不會倒。所以,他語重心長的給這些小字輩上了一堂理論課。告訴他們駕馭皇帝、邀寵固位的兩條“祕訣”:

“任何時候都不能讓皇帝閒著,他一閒下來就該琢磨事了。應該時時以奢靡享樂之事來誘惑他,使皇帝閉目塞聽,沉溺於宴樂中,沒工夫處理政務,然後我輩才能得志;千萬不要讓皇帝接近學者,否則皇帝一旦知曉前朝的興亡,內心便會有憂懼,接著就要疏斥我輩了。”

此言一出如醍醐灌頂,讓這些小字輩佩服的是五體投地。有的太監高興的直呼:“老前輩,我挺你——”剛說到一半,才想起他們永遠也“挺”不起來,才戛然而止。

唐朝著名宦官,總結出控制皇帝的理論,小太監佩服的五體投地

神策軍

當然,仇士良只談出祕訣的一半,而沒有說出來的另一半,就是要牢牢控制神策軍,用禁軍威脅朝廷。當然,他不是刻意隱瞞。任誰這麼大膽,也不敢這麼明挑,這就等同於造反了。

其實,仇士良後半句不說也對,世間的事哪有能夠完全複製的呢?還得有自己的創意不是?孩兒們,剩下的就看你們的悟性了!

參考資料: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聲明: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