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霧霾要“稱重計費”?池州已獲空氣補償金1152萬元,長三角別的城市怎麼看?

安徽省池州市507碼頭邊,正是下午時分,運送土方的卡車揚起漫天塵土,一時模糊了視線。遠處,工人們正忙著為秋浦河故道岸線復綠鋪設草皮。

看到此景,陳林急忙掐滅了手中的菸頭,掏出手機開始挨個打電話,問詢相關的負責單位,尋找解決辦法。陳林是池州市生態環境局汙染防治科的科長,過去一年裡,他壓力很大:“因為與過去不同,現在空氣質量如果變差了,市裡是要向省財政付費的。”

陳林所說的付費,指的是生態補償金。2018年7月,安徽省出臺《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誰保護、誰受益,誰汙染、誰付費”是重要原則。暫行辦法規定,安徽省生態環境廳、省財政廳按照特定公式對各設區市實行季度考核,每季度根據考核結果確定補償金額度,年底統一清算,安徽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作為補償資金。考核中,上一年同季度PM2.5、PM10平均濃度與本考核季度PM2.5、PM10平均濃度之差是重要指標,若平均濃度上升,所在地市則要向省級財政上繳生態補償金。怪不得有人說,霧霾也要“稱重計費”了。比如,去年第三季度,六安、宣城兩市空氣質量小幅退步,須對14個市實施補償。不過,由於去年第四季度空氣質量同比大幅改善,六安、宣城兩市第四季度獲得的補償資金遠高於第三季度上繳的資金,因此在全年的結算中也獲得了補償。

2018年,安徽共有補償金6617.3萬元,16個市均獲得補償。其中,池州市獲得補償金最多,為1152萬元;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馬鞍山市、合肥市,分別獲得828萬元、652.5萬元。

為什麼是池州?在長三角還算是新鮮事的“空氣補償”究竟怎麼補?記者特地探訪了池州。

安徽霧霾要“稱重計費”?池州已獲空氣補償金1152萬元,長三角別的城市怎麼看?

池州市秋浦河故道岸線復綠工程正在進行。 朱凌君 攝

“金家衝”的祕密

數據顯示,池州市去年第三季度,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10微克/立方米、18微克/立方米,第四季度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同比下降21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2018年全年,池州市PM2.5年平均濃度4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1.3%,同比提升12.5個百分點。空氣質量大幅改善,獲得生態補償金也最高。

對於池州本地人而言,空氣質量的改善則更加直觀。比如,去年以來,公園裡運動和散步的人明顯多了。池州市內大大小小的公園很多,一般每隔不到2公里總能找到歇腳休閒之處,甚至到22時左右市中心的公園內還相當熱鬧,能看到不少散步、遛狗、釣魚的人。

有人指點,要找空氣變好的祕密,去“金家衝”看看。沿著一條幹淨整潔的瀝青路蜿蜒向上,穿過池州貴池區墩上街道的石鋪村和周邊鬱鬱蔥蔥的林木,大約20分鐘的車程便能到達道路終點,是一幢三層高的木質大樓。恍惚間,以為來到了九華山下的某個旅遊度假區,直到看到“池州市金家衝礦業有限公司”標牌,才知進入的是礦區。

兩年前,金家衝礦業還是一副大多數人想象中的礦區的樣子,噪音隆隆,沙塵漫天。一到下雨天,一片泥濘,走路根本“無從下腳”。金家衝礦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任國慶記得,初見礦區的破敗讓他望而卻步,一度不願投資。2016年,池州開始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和綠色礦山創建工作,但當時的金家衝礦業維持生產都“夠嗆”,根本無力開展綠色礦山創建。2017年10月,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牽頭了礦廠與江蘇剛大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礦區才逐漸改變了面貌。

改變首先從修路開始。此前,進礦區的是條砂石路,因運輸的大貨車的碾軋,坑窪不平,揚塵漫天。新公司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投資4000多萬元改造了連接礦區與交通主幹道的道路,砂石路變成了瀝青路,道路兩旁還重新進行了綠化,礦區內的裸露地也栽樹種草,邊坡有了規範的治理,廠區改造一新。礦區內,新建了高標準的車輛沖洗站,又新建了標準化的密封廠房,原料礦石從破碎到加工都是車間化運作,全封閉、無汙染。產業鏈也得到了延伸,任國慶介紹,廠裡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可以將礦石精深加工至化妝品的精細度,“加工出來的礦石粉手感可能比皮膚還要細膩”。

安徽霧霾要“稱重計費”?池州已獲空氣補償金1152萬元,長三角別的城市怎麼看?

池州金家衝礦業有限公司,打造“花園式綠色礦山”。朱凌君 攝

1152萬元夠不夠?

池州拿到的1152萬元補償金,能幹什麼?據介紹,這些補償資金用於當地的鍋爐淘汰、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整治項目,工業物料堆場新增除塵設施等大氣治理建設,通過項目補助方式,推動汙染減排,從而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形成良性循環。可是,一個礦區光是修路就花了4000多萬元,設備改造與環保投入更是“無底洞”。記者在池州瞭解到,正在建設大氣環境網格化綜合監管系統、機動車遙感監測及信息發佈系統、秸稈禁燒監管平臺等項目,預計總投入也將超過4000萬元。

相比動輒上億元的環保投入,以激勵為主的生態補償金更顯得“杯水車薪”。

怎麼看待這一問題?一方面,關鍵因素也許還在於讓經濟效益“看得見”。在金家衝礦業,環保投入與產業鏈延伸後,利潤更有保障了。任國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方面,由於生產條件達標,金家衝可以基本保證每年220天左右的滿負荷生產時長,避免停產整治等一系列的麻煩;另一方面,由於政府的礦山整治工作,原來小作坊式的礦山被大量關停,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材料價格的上漲,而產業鏈延伸後深加工的產品的價格也更加可觀,礦企的收益也更好。任國慶說,他剛到礦上時,普通白雲石子的價格每噸30元左右,如今漲了兩倍多,而精磨的白雲石粉的價格則超過了每噸1000元。更讓人期待的是,未來礦區將變成景區,任國慶說,從一開始接手這裡,公司就規劃在礦石資源開採完後打造礦山景區。“我們採取邊開採邊復綠的方式,等礦石開採完後,旅遊開發也已完成80%以上。這裡的辦公用房、一草一木都將是景區的一部分。”

不僅是池州,長三角徐州、湖州等地都曾是礦區集中之地,如今都在通過大投入讓礦山復綠。生產設備和流程的更新升級,主體還是在企業,政府能做的,更多的是政策上的鼓勵與引導。

在池州,“控煤”也是關鍵。安徽銅冠有色金屬(池州)有限責任公司從2013年起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引進先進工藝,推動生產升級。去年,公司淘汰了35蒸噸/小時的工業燃煤鍋爐,轉而建起長長的蒸汽管道,從電廠引來餘熱,既減少了排放,還節約了成本並提高了生產效率。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旺順介紹,企業早有技術升級改造的打算,但無奈此前因為技術難題一直無法攻克。去年引進了新的技術並進行了生產改造後,每年大約能減少燃煤3萬噸,不但汙染的排放減少了,成本也得到了控制。此外,由於項目符合當地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要求,池州市生態環境局給予該企業40萬元的補助。

創立於池州的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汽車尾氣治理。董事長劉屹介紹,研發的產品可以消除發動機95%甚至是99%的主要有害汙染物,除了汽車,還可以應用到各類機械、船舶等重汙染行業。劉屹是池州人,回國10年,對於家鄉在空氣治理上的成績,他體會頗深,其中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空氣的好轉。

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321省道沿線是當地畜禽養殖戶的聚集地,公路兩邊常年異味難消,夏天是臭氣熏天,周邊居民投訴不斷。好在,去年4月初,安徽開始專項整治長江安徽段汙染突出問題,沿線的所有畜禽養殖場所都被關閉清理。一時間,養殖場內50多萬隻鴨子的短時集中銷售成了大難題。為此,池州市長雍成瀚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吆喝”“叫賣”起了鴨子,表態“既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又要保障農民收入,最大限度減少養殖戶損失”,一時成了“網紅”。

相比1152萬元的補償金,政府引導,多管齊下,打造治理大氣汙染氛圍,更有“撬動力”。

安徽霧霾要“稱重計費”?池州已獲空氣補償金1152萬元,長三角別的城市怎麼看?

池州港港區內建起了噴淋系統以防止揚塵。 朱凌君 攝

“空氣補償”的未來

“空氣補償”並非安徽首創。追根溯源,新安江流域是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先行探索地。浙皖兩省在新安江流域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通過兩輪6年試點探索出“新安江模式”。這樣一場看似“賭局”的治理新法,利用獎懲機制的槓桿,撬動了地方在空氣治理上的積極性。“新安江模式”出自新安江,但肯定不限於新安江;源於水,但不能僅僅在於治水。“誰保護、誰受益,誰汙染、誰付費”,說來簡單,但從實際執行來看,除“新安江模式”外,生態補償很少能跨越省界等行政藩籬。而“空氣補償”,相比聯合治水,更需要多地聯動、多方參與,完善機制。

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當下,不少人正關注這一問題。在日前舉辦的第一屆綠色長三角論壇上,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劉桂建便關注到長三角的大氣汙染問題。安徽與蘇北等燃煤地區帶來的汙染,需要滬蘇浙皖一體化治理。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表示,“守門式”單兵作戰無法滿足長三角綠色發展的要求,如何優化產業佈局才是關鍵。他建議,要做大氣或水治理規劃,就要求有整體性的關於綠色空間的頂層規劃。

大氣治理等生態保護協同,從來不只是環保部門的事。上海財經大學教授、環境法專家鄭少華表示,在不同行政區域,如何智慧地去協商需要制度設計,在法律和規範性之外,需要有新的模式,才能真正做到規劃、標準和執法的統一。鄭少華舉例說,對於企業的同一個排汙行為,三省一市在各自的行政自由裁量權內進行處罰,處罰的標準可能不同,企業肯定會往標準較低的地方跑。若標準統一,可以要求高標準的地區給予較低標準的地區相應的補償,即通過生態補償機制來獲得公平。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次,這也為長三角地區空氣汙染聯合治理提供了戰略平臺。去年11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都分別通過了《關於支持和保障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要貫徹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精神,加強在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協同,共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共抓長江大保護,建設美麗長三角。劉屹是全國政協委員,作為環保領域的專家型企業家,他曾在2018年提交過“獎懲並舉,加大力度監管和治理在用車尾氣汙染排放”的相關提案。而在當前的環境下,他認為,長三角三省一市在汙染治理、生態補償方面都有自身的經驗,在產業結構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色,理應通過聯合治理取長補短,最大化發揮治理效用,提升治理效率,降低溝通成本,進一步促進一體化發展。比如,在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方面,浙江省是全國第一個實施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的省份;而在用車尾氣排放治理改造方面,安徽省則積累了豐富的改造和監管經驗。這些經驗都可以在長三角這個更大的平臺上去推廣應用,實現生態協同發展。

還比如,在落實《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中,三省一市可以進行多地聯動,合理佈局,共同治理,統一報廢標準和改造標準,統籌規劃治理步驟,統一監管和執法標準,對包括汽車、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等移動源進行聯合執法。這個過程中,長三角一盤棋,結合發達地區對落後地區的生態補償機制,可以有效解決貨車註冊在落後地區,使用和汙染排放在發達地區的問題,進而有效提升三省一市的空氣質量。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