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chí),位於山東省西部,為聊城市所轄縣。總面積1003平方公里。總人口54萬。茌平為中國圓鈴大棗之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之鄉,中國生態文明縣、中國產業百強縣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一、歷史沿革

1、秦置茌平縣,治今縣西南碻磝城。屬東郡。《水經注·河水》:“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地,故曰茌平也。”

2、東漢屬濟北國。三國魏、晉均屬平原郡(國)。北魏徙治今縣東南。北齊縣廢,隋初復置,末年省入聊城縣。

3、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貞觀元年(627年)又省入聊城縣。金天會八年(1130年)析聊城縣復置茌平縣,治今茌平鎮,屬博州。

4、元屬東昌路。明、清屬東昌府。

5、1914年屬東臨道,1925年屬東昌道,1928年直屬省。1937年後屬魯西行政區第四專區(1940年)、冀魯豫行政區第四專區(1941年)、第一專區(1942年)、第六專區(1945年)。

6、1949年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952年劃歸山東省。1956年博平縣併入。1967年屬聊城地區。1997年撤銷聊城地區,屬聊城市。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二、縣治的三次變遷

茌平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縣以來,隨著黃河故道的變遷,縣城三次變遷,共建了四座縣城。

1、在秦、漢、晉朝時期,縣城設在碻磝城(現在的茌平南部的韓集鄉高垣牆村)。

2、晉末之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2年),茌平縣城由高垣牆村向東偏北遷至鼓城(又名陽城),即今樂平鋪鎮土城村。至南北朝北齊天寶二年(公元551年)為止在此近二百四十年。

3、隋初,茌平縣城又向北遷到興利鎮(今杜郎口鎮杜郎口村)。從隋初到唐貞觀元年,興利鎮一直是茌平縣的縣城治所。

4、現在的茌平縣老城,是1130年(金朝天會11年)興建的。

三、歷史古蹟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1、張家樓革命烈士紀念碑。張家樓抗日遺址位於聊城市茌平縣廣平鄉張家樓村。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2、臺子高遺址。臺子高遺址,又名牡丘遺址。1970年秋,對遺址進行了部分試掘,整個遺址保護完好,文化層厚7米,發現的石器有斧、簇、矛,陶器有鼎、鬹、陶、罐、盆等共100多件。陶器飾紋多見繩紋、藍紋、方格紋以及附加堆紋。1977年12月,被列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3、博平古樓。始建於宋代,乾隆年間重修。樓身由四根紅色合抱大木柱擎起,上下兩層,斗拱飛簷,成為博平的標誌性建築。文革時被毀,後重修。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4、重丘。重丘即今山東茌平縣廣平鄉駐地。春秋魯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諸侯會盟於重丘。康熙五十六年茌平知縣陳吳琰,書"重丘"碑立於該地,於碑右端說明"春秋會盟地。

山東茌平縣----古時春秋諸侯會盟地

5、教場鋪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樂平鎮教場鋪村西北50米處,相傳戰國時期孟嘗君練兵於此,故名教場鋪。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