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 今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赤鱲角 大嶼山 航空 時政 金羊網 2017-06-01
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 今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羊城晚報記者 黃珏

日前,“混凝土事件”讓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成為關注焦點。26日,羊城晚報記者獲邀前往香港接線、香港口岸等項目進行實地參觀。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處長李偉彬告訴記者,初步檢測並未發現異常,目前檢測仍在進行中,不會影響施工進展。李偉彬說,各項目工程都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對年底實現通車條件“有信心”。

1有限空間創“奇蹟”

26日,記者來到香港口岸港珠澳大橋施工地。“這裡航空限高31米多,旅檢大樓最高處達30米。”李偉彬介紹,旅檢大樓是香港口岸上最大型的建築物,樓面面積9萬多平方米,“有9個足球場那麼大。”為與周邊環境相合,屋頂特別設計為海浪型。

從香港口岸出發,沿機場東岸行駛,走過一條以填海造地建成的地面道路,再經觀景山長隧道,便上行至高架橋,至粵港分界線。這段12公里的路程便是香港接線,已於今年初與島隧工程橋樑部分接通,並於今年5月16日全面貫通。27日,羊城晚報記者看到,橋面已開始鋪裝瀝青,預計8月可鋪至機場水道的高架。

李偉彬介紹,香港接線的跨海高架橋由大跨度橋樑組成,主跨度為75至180米。其中,處於香港國際機場及北大嶼山之間的機場水道,有著環保、航空限高等諸多要求,特別採用180米的大跨度橋樑,跨越沙螺灣岬角等森林保護之地,以減輕對景觀的影響,並將高架橋的樁帽埋藏於海床之下,以減少對機場水道水流的影響,並於脫離機場淨空限制之處,把走線靠近機場島,遠離大嶼山海岸,“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完成所有施工”。

2多技術全港首創

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包括主橋、香港接線、香港口岸、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等部分,其中大部分靠近機場,並處於白海豚保護區。香港口岸為人工島,為儘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香港段工程首次採用不浚挖式填海方法。

據瞭解,不浚挖式填海是把大直徑的鋼圓筒壓下海床,穿越淤泥層,其後以砂料等回填鋼圓筒內。李偉彬介紹,不浚挖式填海方法,可減少浚挖和傾倒淤泥量達2200萬立方米,同時減少耗用約一半回填物料。此外,填海工程在施工期間可減少約70%的沉積物懸浮量,及約一半建築期間海上交通量。

穿越屯門南和香港口岸之間的龍鼓水道新建了一條海底隧道,這是香港最長的隧道。“我們首次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隧道鑽挖機。”李偉彬介紹,其直徑相當於一座約6層高的樓宇或4輛雙層巴士疊起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隧道鑽挖機。

3打通粵西功能強大

香港口岸建成之後,將可容納每天1.4萬輛車和5-6萬人出入境。深中通道即將開建,不少人關注港珠澳大橋的功能發揮問題。“兩座大橋的走向、功能都不一樣。”李偉彬表示,深中通道連接的是中山與深圳,不能代替港珠澳大橋,各自將發揮不同的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港珠澳大橋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與國家道路網實現連接,尤其把廣東的西南面連接起來,對粵西、廣西甚至東盟等國家來說都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有助於一帶一路的發展。

具體來看,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將納入香港方圓三小時車程內可達的範圍。如珠海至香港葵湧貨櫃碼頭,現車程約200公里,需時約3.5小時,大橋建成後路程將縮短為約65公里,需時僅75分鐘。再如珠海至香港機場,車程超過200公里需時約4小時,大橋建成後車程約40公里需時僅45分鐘。

香港路政署相關負責人分析,大橋通車後,香港旅遊、金融和商業等不同範疇都會得益。

4“混凝土事件”不影響施工

在連續介紹了香港口岸、香港接線等項目進展之後,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處長李偉彬接受了羊城晚報專訪,他明確表示“混凝土事件”對工程進度無影響。李偉彬說,目前案件還在處理中,就初步檢測來看,已做的檢查和實驗都全部符合標準,沒有發生不安全的問題。檢測還在進行中,如遇可能發生問題的情況,會馬上採取行動。現計劃在6月底完成關鍵位置的非破壞性檢查,如在有需要的地方使用水槍或取樣水泥芯等方法。

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目前進展如何?李偉彬介紹,香港接線觀景山隧道已進入最後的貫通階段,將進行最重要的交通控制系統的施工。香港口岸旅檢大樓以及海關貨檢大橋等16個輔助建築物都將在8月全面封頂。香港接線的高架橋目前已在進行橋面瀝青鋪裝工程,機電安裝及測試工程也在按計劃進行中。李偉彬表示,按照目前的進度,香港接線及香港口岸工程會於2017年底完成,並具備通車條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