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科爾沁旗(簡稱阿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赤峰市東北部,北緯43°21′43″--45°24′20″,東經119°02′15″--121°01′。東鄰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南與通遼市開魯縣和赤峰市翁牛特旗交界,西與赤峰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鄰,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

科爾沁,為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為“帶弓箭的近衛軍”。阿魯,意為“北”,因該部曾駐牧杭愛山之北,故名。1945年10月,阿魯科爾沁旗人民政府成立,隸屬熱河省。1946年6月10日,中共阿魯科爾沁旗委員會成立。1949年5月20日,阿魯科爾沁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8月1日,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阿魯科爾沁旗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面積142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51萬人(2016年)[1],轄14個鄉(蘇木)、鎮,2個街道辦事處,245個村(嘎查),有耶律羽之家族墓、寶山墓壁畫等景點,榮獲“全國適度規模化母牛養殖示範縣”、“中國草都”等稱號。

位置境域

阿魯科爾沁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赤峰市東北部。地理位置在北緯43°21′43″--45°24′20″,東經119°02′15″--121°01′。東部與 通遼市扎魯特旗、開魯縣接壤,西與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為鄰,南與開魯縣、 翁牛特旗隔河相望,北和 錫林郭勒盟西烏旗、東烏旗毗連。阿魯科爾沁旗南北狹長最長達232公里,東西最寬約114公里,總面積為14277平方公里。

地質

阿旗地處大興安嶺南段山地東麓,地質構造系新華夏構造帶東段、 西拉沐淪河構造帶北側。

地貌

地貌地勢表現為山巒起伏、 丘陵廣佈、平川狹長,總體為北西高、東南低,海拔最高1540米,最低261米,平均海拔430米,是大興安嶺中山山地向科爾沁沙地過渡帶。

氣候

年均氣溫5.5℃,年日照時數2760—3030小時,極端最高氣溫40.6℃,極端最低氣溫-32.7℃,年平均積溫2900~3400℃,年均降雨量300-400毫米,無霜期95-140天,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

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阿魯科爾沁旗總土地面積為14277平方公里,土壤以粟鈣土為主佔36%,其次風沙土佔27 %、黑鈣土佔12%,其它不足5%。阿魯科爾沁旗耕地155萬畝,其中旱坡地佔83%,水澆地佔17%。旗草原面積1831萬畝,可利用面積1560萬畝。

生物資源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概況

阿魯科爾沁旗(2)

截至2009年,野生動物資源有馬鹿、狍子、野豬、雉雞、百靈鳥、天鵝等130多種。野生植物近300種,其中中草藥近60種,最大宗的為麻黃草,分佈面積110萬畝,年產鮮草1.2萬噸。山野草分佈面積廣泛,其中蕨菜、金針菜、蕁麻、苣蕒菜等產量最多,蕨菜年採集量可達30萬斤以上,其它山野菜40萬噸,山野菜作為綠色食品,可進行引種馴化和栽培,擴大產量進行深加工。喬木以楊樹、柞樹為主,其中楊樹面積達40萬畝,蓄積量近95萬立方米,柞樹分佈面積85萬畝。蓄積量430萬立方米。灌木以山杏、錦雞兒、沙棘、沙柳等為主。

水資源

截至2009年,阿魯科爾沁旗有大小河流四條,其中三條在境內彙集,為西遼河主要水系,地下水總儲量428億立方米,可開採儲量2.6億立方米,中小型水庫4座,大小湖泊51處,水面面積30萬畝,地表水總量為13393億立方米。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阿魯科爾沁旗發現的礦種40多個,其中非金屬礦產較為豐富,開採條件較好。如:石灰石、大理石、珍珠岩、膨潤土、花崗石、葉臘石、螢石、陶土、玄武岩等。金屬礦產點較多,相對前期工作程度低,目前開發的有2處,做勘探工作的多處。能源礦產有煤、石油,年開採規模分別為5萬噸和12萬噸。

截至2009年,阿魯科爾沁旗存古遺址400餘處,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自治區級9處、市級18處,其中耶律羽之家族墓、寶山墓壁畫,1992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境內廟宇眾多,根培廟、罕廟香火鼎盛。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個、自治區級4個,1984年在阿旗發現的“蒙古汗廷音樂”被譽為“文化活化石”,併成功搶救復原演奏。阿魯科爾沁旗有旅遊區多處:達拉哈湖、水庫、 根丕廟等。

查幹浩特古城遺址

查幹浩特古城遺址位於罕廟西北的阿巴嘎罕山南麓。查幹浩特為蒙古語,漢譯為白城。查幹浩特(白城)古城是蒙古君主朝代的末代皇帝--察哈爾部林丹汗的京都。經專家學者考察,白城遺址共有3座古城址和兩處墓群,以這3座城址為中心還分佈著大面積的村落遺址。白城古城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土城城址,至今城牆和宮殿基址未遭到嚴重破壞。目前學術界認為該城始建於遼並沿用到明代末期,是明代晚期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政治中心。查幹浩特古城址已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概況

阿魯科爾沁旗

該遺址由東白城、白城、西白城、阿巴嘎山祭祀址及白城附近村落遺址等幾部分組成,總面積690000平方米,白城城址規模宏大,城市建築佈局主次分明,結構嚴謹。古城分內外兩重,呈回字形佈局,並利用棋盤山作為天然屏障,在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坳處採用夯築城牆,中心闢有寬10米的白城南門。白城的內城位於外城的中部,城牆高大規整,防禦設施完備。城牆址為正方形,邊長255米,保存完整。內城建築以宮殿為主。中央宮殿位於城市的中軸線上,四周環以7座配殿,形成眾星拱月式的格局。在白城外城和內城共發現24塊不同形狀和規格的柱礎石,全部採用白色花崗岩製造,柱礎正面和立面均經過磨刻或鑿刻處理,城中出土綠色、黃色琉璃龍鱗紋殘磚、綠釉簡瓦、高足杯、銀錠等一批重要文物,充分顯示出其主人的權位之高。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又稱作丹巴圖爾臺吉、靈丹、或旦,是蒙古察哈爾部的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蒙古最後一任大汗,也是繼達延汗、俺答汗之後傑出的蒙古大汗。 [6]

原生態遊牧文化體驗區

阿魯科爾沁旗遊牧區位於阿旗最北部的巴彥溫都蘇木。該區域橫跨大興安嶺山地丘陵南北坡,山間寬闊的河谷洪積平原,植被良好,可利用草場面積約25萬公頃。這一地區林草交錯,土質肥沃,水網密集,丘陵高燥的氣候特點,乾旱半乾旱氣候環境,山地丘陵地貌類型等自然條件特點決定了其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棲息活動的傳統區域。同時,還由於大興安嶺山地的阻隔,自康熙以來朔西遼河、西拉木倫河而上以“放墾”為特徵的農耕化衝擊,止於大興安嶺南坡海拔800米界限以下。

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概況

阿魯科爾沁旗

該地區保留了內蒙古自治區乃至全國罕見的區分冬春營地、夏秋營地“逐水草而居”的傳統遊牧方式,牧民們在這個“世外桃園”中依舊過著融合了現代元素的傳統遊牧的生活方式。由此也較為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傳統文化。如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包搭建技藝、奶食品製作技藝、蒙古族婚嫁傳統習俗、祭祀敖包的傳統、隆重的那達慕大會,以及搏克、射箭、賽馬等各種傳統文體活動。 [7]

巴彥花水庫

巴彥花水庫旅遊區地處阿旗天山鎮北50公里處,該旅遊區以水上游樂、蒙古族風情、文化體育、會議、旅遊為主要活動內容,是一家集餐飲、住宿、會議、休閒度假、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巴彥花水庫水庫始建於1958年,1962年起運行,庫區最大水面積9825畝,是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養魚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它是截歐木淪河水依山攔壩而成的人工湖。主壩頂寬4米,長740米,總庫容達到2482萬立方米,下游受益面積3733公頃。庫區東側有6座山峰相連,山峰聳立,登山攀巖,舉目遠眺,鬱鬱蔥蔥,美不勝收。景區的景色非常美,近萬畝水面一望無際,坦蕩遼闊。極目遠眺,水天一色。庫水春綠夏碧,秋青冬黑,四季變化各有千秋。晴日裡,這裡是一片迷人景象;百鳥爭鳴,鴻雁對過,野鴨成群白雲、峰巒、鬆榆倒映水中,使人怡情悅目,其樂融融。沿岸亭閣參差,花木扶疏,嵌滿石板的林蔭道上,高大的白楊樹底下,有人三三兩兩,有席地而坐,有竊竊私語,一臉從容,一副悠閒。湖面上小舟緩緩遊蕩,飄逸瀟灑。站在巍然橫臥於千畝水下的大壩上極目遠眺,迷人的草原風光盡收眼底。藍天白雲下,水草肥美,牛羊成群。望著野炊的遊人,聞著風中奶酒飄香,別有一番滋味,可謂悠然清新之佳境,讓人沉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