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首先在領導人之上,想當年曹操南下,孫權面對勸降的人,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但到了孫權孫子,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時候,絕對堪稱人類進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為逆天,劉後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遠,吳國自末帝孫皓當政以來,凡是勝過自己的臣下孫皓藉故殺死。對於群臣,強令喝得爛醉,然後再讓他們互相告發罪行,或立即處死,或扒皮,挖眼慘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雖然司馬氏統治的西晉,也並非什麼清廉之邦,但司馬炎在發動滅吳戰爭之前,與東吳孫皓類比尚屬稍具政治頭腦之士,依靠一批謀臣良將渚如羊祜、杜預、王濬、張華等的輔佐,這樣從政治上註定東吳政權的必然失敗。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首先在領導人之上,想當年曹操南下,孫權面對勸降的人,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但到了孫權孫子,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時候,絕對堪稱人類進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為逆天,劉後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遠,吳國自末帝孫皓當政以來,凡是勝過自己的臣下孫皓藉故殺死。對於群臣,強令喝得爛醉,然後再讓他們互相告發罪行,或立即處死,或扒皮,挖眼慘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雖然司馬氏統治的西晉,也並非什麼清廉之邦,但司馬炎在發動滅吳戰爭之前,與東吳孫皓類比尚屬稍具政治頭腦之士,依靠一批謀臣良將渚如羊祜、杜預、王濬、張華等的輔佐,這樣從政治上註定東吳政權的必然失敗。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時候周瑜面對曹操的南征,早就開始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對曹操南征軍事動態研究,為孫權分析出曹操南下的諸多失誤和,比如曹操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首先在領導人之上,想當年曹操南下,孫權面對勸降的人,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但到了孫權孫子,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時候,絕對堪稱人類進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為逆天,劉後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遠,吳國自末帝孫皓當政以來,凡是勝過自己的臣下孫皓藉故殺死。對於群臣,強令喝得爛醉,然後再讓他們互相告發罪行,或立即處死,或扒皮,挖眼慘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雖然司馬氏統治的西晉,也並非什麼清廉之邦,但司馬炎在發動滅吳戰爭之前,與東吳孫皓類比尚屬稍具政治頭腦之士,依靠一批謀臣良將渚如羊祜、杜預、王濬、張華等的輔佐,這樣從政治上註定東吳政權的必然失敗。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時候周瑜面對曹操的南征,早就開始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對曹操南征軍事動態研究,為孫權分析出曹操南下的諸多失誤和,比如曹操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晉滅吳之戰中東吳統治集團臨戰前多年,既失之幹缺少對西晉戰略動向的研究,司馬昭滅蜀到晉發動滅吳之戰的十幾年的時間裡面,吳國大司馬陸抗 吾彥等有識之士之人,多次建議孫皓建議加強軍備,增強沿江戰略要點的防禦力量,並且提出關鍵性建議防止西晉的突襲。但均被孫皓置之不理。但這時候的西晉特別針對東吳佔據長江天塹的有利地勢,接受曹魏時期“武騎千群”無用武之地的教訓,訓練水軍,大造戰船,做好一切作戰準備,吳國失去了針對西晉的戰略企圖採取相應對策的寶貴時機;又缺乏起碼的戰略決策頭腦,計不及此,致使西晉水軍如入無人之地。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首先在領導人之上,想當年曹操南下,孫權面對勸降的人,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但到了孫權孫子,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時候,絕對堪稱人類進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為逆天,劉後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遠,吳國自末帝孫皓當政以來,凡是勝過自己的臣下孫皓藉故殺死。對於群臣,強令喝得爛醉,然後再讓他們互相告發罪行,或立即處死,或扒皮,挖眼慘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雖然司馬氏統治的西晉,也並非什麼清廉之邦,但司馬炎在發動滅吳戰爭之前,與東吳孫皓類比尚屬稍具政治頭腦之士,依靠一批謀臣良將渚如羊祜、杜預、王濬、張華等的輔佐,這樣從政治上註定東吳政權的必然失敗。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時候周瑜面對曹操的南征,早就開始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對曹操南征軍事動態研究,為孫權分析出曹操南下的諸多失誤和,比如曹操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晉滅吳之戰中東吳統治集團臨戰前多年,既失之幹缺少對西晉戰略動向的研究,司馬昭滅蜀到晉發動滅吳之戰的十幾年的時間裡面,吳國大司馬陸抗 吾彥等有識之士之人,多次建議孫皓建議加強軍備,增強沿江戰略要點的防禦力量,並且提出關鍵性建議防止西晉的突襲。但均被孫皓置之不理。但這時候的西晉特別針對東吳佔據長江天塹的有利地勢,接受曹魏時期“武騎千群”無用武之地的教訓,訓練水軍,大造戰船,做好一切作戰準備,吳國失去了針對西晉的戰略企圖採取相應對策的寶貴時機;又缺乏起碼的戰略決策頭腦,計不及此,致使西晉水軍如入無人之地。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中在周瑜的出色的指揮,聯軍與曹操的初戰,周瑜水軍就把曹操的水軍打的打敗爾逃,逼的屯兵烏林,士氣低落,晉滅吳之戰時候,吳國因為其政治極端腐敗、人心喪盡,本來士氣就低落,戰前更加是不斷髮生吳軍將士投降的事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東吳丞相張悌所率的三萬精兵,在此千鈞一髮之際,竟不顧部將沈瑩的勸阻,拒絕在江上機動禦敵而渡江北上,與西晉決一死戰,這對瀕臨陷落的建業危局無疑於釜底抽薪,幫了晉軍的大忙。這樣鬥志的缺乏指揮的軍隊自然無法與晉軍相匹敵。

"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大軍南下,征討劉備孫權,但最終曹操在長江赤壁一帶被孫劉聯軍以火攻大破曹軍, 失利的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曹操失敗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但不可否定的一點就是,孫劉聯軍相對曹操來說確實人數之上不佔一點優勢,三國演義小說之上說曹操的兵力有八十萬、一百萬那是誇大。歷史之上孫劉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孫權在公元229年稱帝正式建國,東吳佔據長江天險、戰亂較少、經過五十七年的發展,有相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軍隊總人數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餘艘。但為何在西晉王朝的一擊之下,便冰消瓦解,沒有續寫赤壁的戰爭傳奇最終亡國那?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首先在領導人之上,想當年曹操南下,孫權面對勸降的人,拔佩劍砍面前奏案一角道:“諸官將有再言降操者,與此案同!但到了孫權孫子,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時候,絕對堪稱人類進化史上一朵荒淫的奇葩。行為逆天,劉後主阿斗跟他比可能都差太遠,吳國自末帝孫皓當政以來,凡是勝過自己的臣下孫皓藉故殺死。對於群臣,強令喝得爛醉,然後再讓他們互相告發罪行,或立即處死,或扒皮,挖眼慘不忍睹,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雖然司馬氏統治的西晉,也並非什麼清廉之邦,但司馬炎在發動滅吳戰爭之前,與東吳孫皓類比尚屬稍具政治頭腦之士,依靠一批謀臣良將渚如羊祜、杜預、王濬、張華等的輔佐,這樣從政治上註定東吳政權的必然失敗。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時候周瑜面對曹操的南征,早就開始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對曹操南征軍事動態研究,為孫權分析出曹操南下的諸多失誤和,比如曹操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馬超、韓遂還駐兵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後患。而曹操捨棄鞍馬,改用船艦,與生長在水鄉的江東人來決一勝負。現在正是嚴寒,戰馬缺乏草料。而且,驅使中原地區的士兵遠道跋涉來到江湖地區,不服水土,必然會發生疾疫。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晉滅吳之戰中東吳統治集團臨戰前多年,既失之幹缺少對西晉戰略動向的研究,司馬昭滅蜀到晉發動滅吳之戰的十幾年的時間裡面,吳國大司馬陸抗 吾彥等有識之士之人,多次建議孫皓建議加強軍備,增強沿江戰略要點的防禦力量,並且提出關鍵性建議防止西晉的突襲。但均被孫皓置之不理。但這時候的西晉特別針對東吳佔據長江天塹的有利地勢,接受曹魏時期“武騎千群”無用武之地的教訓,訓練水軍,大造戰船,做好一切作戰準備,吳國失去了針對西晉的戰略企圖採取相應對策的寶貴時機;又缺乏起碼的戰略決策頭腦,計不及此,致使西晉水軍如入無人之地。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赤壁之戰中在周瑜的出色的指揮,聯軍與曹操的初戰,周瑜水軍就把曹操的水軍打的打敗爾逃,逼的屯兵烏林,士氣低落,晉滅吳之戰時候,吳國因為其政治極端腐敗、人心喪盡,本來士氣就低落,戰前更加是不斷髮生吳軍將士投降的事件,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東吳丞相張悌所率的三萬精兵,在此千鈞一髮之際,竟不顧部將沈瑩的勸阻,拒絕在江上機動禦敵而渡江北上,與西晉決一死戰,這對瀕臨陷落的建業危局無疑於釜底抽薪,幫了晉軍的大忙。這樣鬥志的缺乏指揮的軍隊自然無法與晉軍相匹敵。

東吳在赤壁之戰不到五萬人取勝,為何擁兵二十多萬被西晉一舉滅亡

如果孫權與周瑜知道,自己辛辛苦苦為後代保留下的疆土,在經歷幾十年的發展,擁有大軍共二十多萬的, 佔據長江天險的半壁河山的東吳最後被西晉用二十萬人只用40多天就攻入都城建業,不到三個月就亡國,不知道會不會和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一樣,感嘆一句崽賣爺田不心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