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字獨屬郴州,最早見於秦朝,為篆體“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謂“林中之城”。“郴”字見之於史傳,是漢代司馬遷所寫《史記》,其中記載(項羽)“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

湖南省“郴州”概述

湖南省“郴州”概述

湖南省“郴州”概述

歷史沿革

楚置臨武邑、鄙邑。

秦(公元前221~207年)置郴縣、耒縣。

西漢元鼎四年(前113),桂陽郡轄郴、臨武、南平、便、耒陽、桂陽、陽山、陰山、曲江、含洭、湞陽等11縣。

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王莽稱帝,改桂陽郡為南平郡,改郴縣為宣風、臨武為大武、便縣為便屏、曲江為除虜、湞陽為基武,並移郡治於耒陽(改名南平亭)。

東漢建武中(公元35年)還郡治於郴縣,恢復郡縣原名。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分郴縣地置漢寧縣,省陰山縣。

三國吳建興元年(公元252年),改漢寧為陽安縣。

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分南境曲江、桂陽、陽山、含洭、湞陽縣置始興郡,度屬交州,桂陽郡則餘6縣。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陽安縣更名晉寧。

建興三年(公元315年),陶侃分郴縣地立平陽郡領平陽縣,始一分為二郡。

昇平二年(公元359年),析晉寧縣地置汝城縣。

南朝梁天監六年(公元507年),初置郴縣,不久撤銷;耒陽縣度屬湘東。

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以桂陽郡之汝城縣置盧陽郡領盧陽縣,則一地三郡。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三郡合為郴州,平陽縣、便縣均省入郴縣。

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南平省入臨武縣,晉寧縣更名晉興。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析郴縣南為義章縣,分郴縣西復置平陽縣。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置南平縣。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盧陽縣更名義昌。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晉興縣更名資興。

如意、長壽元年(公元692年),分義章南置高平縣。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分郴北置安陵縣,此時桂陽郡領9縣。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改桂陽郡為郴州,高平縣省入義章,徙義章縣治於高平舊址。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始稱郴州桂陽郡,安陵縣改名高亭,八月,南平縣改名藍山。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郴州移治於平陽縣。

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置桂陽監於平陽,專理採銅鑄錢。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郴州還治於郴縣。

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義昌縣更名郴義。

後晉天福元年(公元936年),改郴州為敦州,郴縣為敦化,資興為資興寨、屬敦化縣,省平陽縣入桂陽監。

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省臨武縣入桂陽監。

後漢乾祐三年(950),郴州、郴縣複名,資興縣恢復縣制,改名泰縣。

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設郴州軍。

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泰縣併入郴縣,郴義縣改名桂陽,義章縣改名宜章。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藍山縣劃入桂陽監。

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復置平陽縣屬桂陽監。

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高亭縣改名永興。

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桂陽監升為桂陽軍。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復置臨武縣屬桂陽軍。

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析郴縣之資興、程水二鄉置資興縣,屬郴州軍。

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析桂陽縣之零陵、宜城二鄉置桂東縣,郴州軍轄6縣。

紹定二年(公元1229年)資興縣改名興寧,徙縣治於管子濠。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軍為路,郴縣改名郴陽。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路為府,藍山縣復歸郴州府,府轄7縣;桂陽府轄常寧、耒陽2州及平陽、臨武2縣。次年,藍山復歸桂陽府;常寧、耒陽均復為縣,度屬衡州府。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銷桂陽府,平陽、臨武、藍山3縣歸衡州府轄;郴州撤府設直隸州,郴陽縣併入郴州,轄5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昇平陽縣為桂陽州,仍轄2縣,隸于衡州府。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析桂陽州西南之禾倉堡置嘉禾縣,並析臨武縣上鄉八里屬該縣。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吳三桂稱帝于衡州,改桂陽為義昌縣、桂陽州為南平州。次年均復原名。

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桂陽州改屬州為直隸州,與郴州直隸州並列。

中華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州,存道、縣。次年2月,桂陽縣複名汝城。9月,郴州直隸州改為郴縣,桂陽直隸州改為桂陽縣。

民國3年1月,因興寧縣與廣東興寧縣重名,故複名資興縣。

民國11年,撤銷道制,存省、縣兩級。

民國26年12月,設置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29年,改第八區為第三區,轄郴、資興、桂東、汝城、宜章、臨武、藍山、嘉禾、桂陽、永興10縣,154鄉,1892保,25307甲。

湖南省“郴州”概述

郴州市市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原第三區各縣由衡陽專區代管。

1949年11月25日,成立郴縣專區。

1950年11月,更名郴州專區,轄10縣,78區,11個鎮,1436個鄉。

1952年月11月13日,郴州、零陵、衡陽3專區合為湘南行政區。

1954年7月6日,撤銷湘南行政區,改設衡陽與郴縣兩個專區,郴縣專區增轄新田、耒陽、安仁、酃縣,共計14縣,111個區,21個鎮,1764個鄉。

1958年8月,設縣級郴州市,專區仍轄14縣,136個人民公社,12個鎮,1403個大隊,33個居委會,14813個生產隊,321個居民小組。

1959年3月,資興併入郴縣,桂東併入汝城稱汝桂縣,臨武併入宜章縣,嘉禾併入藍山稱藍嘉縣,新田併入桂陽縣,酃縣劃歸湘潭專區茶陵縣。

1960年7月18日,改郴縣專區為郴州專區。

1961年6~7月,恢復原縣市建制,並析資興縣地置東江市。

1962年月12月,撤銷東江市,劃藍山、新田歸零陵地區。郴州專區轄12縣、市,12個鎮,293個鄉。

1963年5月20日,撤銷郴州市,仍為郴縣縣級鎮。

1967年3月8日,專區改稱地區。

1977年12月,恢復郴州市。

1983年5月,耒陽縣劃歸衡陽市。

1984年12月,資興縣改為資興市。

1988年,郴州地區轄2市9縣,39個鎮、209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5個街道辦事處,2950個村、130個居民委員會,30387個村民組。

1995年撤地建市。

郴州是擁有兩座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地級市之一,是中國溫泉之城,“華中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多重輻射地區,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陽市及株洲市。地理座標東經112°13ˊ—114°14ˊ,北緯24°53ˊ—26°50ˊ,南北長217公里。[7]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交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帶。境內地貌複雜多樣,其特點以山丘為主,崗平相當,水面較少。山地丘陵面積約佔總面積的近四分之三。郴州境內總的地形地貌為東南面山系重疊,群山環抱;西部山勢低矮,向北開口,中部為丘、平、崗交錯。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東部是南北延伸的羅霄山脈,最高峰海拔2061.3米;南部是東西走向的南嶺山脈,最高峰海拔1913.8米;西部是郴道盆地橫跨,北部有醴攸盆地和茶永盆地深入,形成低平的地勢,一般海拔200—400米,最低處海拔70米。全市土地地層構造:平、崗、丘主要以第四紀鬆散堆積物、紅巖、灰巖及砂頁岩為主;山地以花崗岩、變質岩、灰巖以及砂頁岩等四種主要岩石構成。土壤分為10個土類,23個亞類,102個土屬,343個土種。其中以紅壤、黃壤以及黃棕壤佔土壤平面分佈中的70%以上。[7]

氣候特點

郴州市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區的冬夏季長而春秋季短。山區則冬季長,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區,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則南方早於北方2—4天。市區多年平均於3月上旬入春,5月上旬入夏,9月底10月初入秋,11月底12月初入冬。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節,佔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時數220—290小時,日照時數呈南少北多的分佈特徵。春季氣候最顯著的特徵是開春早,氣溫回升快,降水豐沛,多陰雨及冰雹大風。夏季氣候炎熱,易發生盛夏乾旱,也易出現暴雨洪澇,由於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因而丘陵區和山地與相鄰市相比,透出涼爽的特點。山區的涼爽氣候特徵則更加突出。郴州市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氣爽天氣為主,日照強,降水少,晴日多,易發生秋旱,少數年份秋雨綿綿伴有寒露風。冬季氣候的特徵是少嚴寒,雨雪少,氣溫比鄰近市要高。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1月,平均氣溫為6.5℃,最冷時段常在小寒前後和大寒前後。最熱的月份是7月,平均氣溫為27.8℃,最熱時段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隨著春季來到,氣溫在3、4月迅速升高。盛夏之後,氣溫隨之下降,尤其是秋分過後,9-12月,每月降低5℃之多進入冬季。反映出郴州市屬於大陸性氣候。[8]

水文水系

湖南省“郴州”概述

郴州(14)

郴州全市分屬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三大水系,即贛江、湘江和北江。屬長江流域面積為15718.8平方公里,屬珠江流域面積為3674.5平方公里。境內河流發育,成放射狀密佈。集雨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3條,大於50平方公里的河流127條,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河流62條,大於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6條。

水資源

2015年,郴州市年平均降水量1797.5毫米,摺合水量347.2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8.0%;地表水資源量205.8億立方米,摺合年徑流深1065毫米;地下水資源量62.16億立方米,扣除重複量62.16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205.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25.2%,屬偏豐水年份。全市入境總水量23.72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0.8%;出境總水量217.8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8.0%。其中舂陵水歐陽海水文站實測出境水量53.23億立方米。全市各類蓄水工程年末蓄水總量73.61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78億立方米;全市年供水總量和各部門實際用水總量均為24.31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0.29億立方米,低於省控目標24.80億立方米;全市用水消耗量9.61億立方米。[9]

生物資源

郴州市有野生動物182種,其中,鳥類111種,獸類35種,兩棲爬行類36種。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華南虎、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蟒蛇六種及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種國級保護公約A類Ⅰ級的蟒山烙鐵頭蛇,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鹿、短尾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39種。據調查統計,郴州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銀杏、銀杉、紅豆杉屬(紅豆杉、南方紅豆杉)、水鬆、伯樂樹(鍾萼木)等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蓖子三尖杉、福建柏、柔毛油杉、華南五針鬆等30種,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黃枝油杉、江南油杉、鐵堅油杉(鐵堅杉)、黃山鬆等80多種。[10]

郴州市市花為月季和紫薇,市樹為香樟。[5][11]

湖南省“郴州”概述

市樹-香樟

礦產資源

湖南省“郴州”概述

郴州是全球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截止2016年末,已發現各類礦產112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46種。實施地質勘查項目(含續作項目)130個,實施資源危機礦山找礦項目11個[12]。鎢、鉍儲量全球分列第一和第二,鉬儲量全國第一,石墨儲量全國第一,錫儲量全國第三,鋅儲量全國第四。其它礦石品種也極其豐富。截止2009年底,郴州開採的礦山有:煤礦292個,鐵礦22個,鉍礦1個,錳礦1個,鉛鋅礦78個,鎢礦10個,錫礦10個,金礦2個,銀礦1個,螢石16個,砷礦2個,石墨礦17個,砂、石、粘土522個[13]

郴州有特色的礦物晶有燕尾雙晶,香花石,水晶與黑鎢,菱鎂礦石,立方體透明螢石,九九歸一礦物晶體[14],紅色立方體方解石,車輪晶體礦,層解石等。

2018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74.5萬人,比上年增加1.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0.4萬人;鄉村人口214.1萬人。全市城鎮化率54.9%,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全市出生人口5.5萬人,死亡人口3.3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7‰。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