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2

陳忠實在自己50歲之際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被用來當做枕頭的東西《白鹿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長篇,無愧於他自己,也無愧於接觸文學的三十年。

這得從1957年文學課堂上的一篇短篇小說《田寡婦看瓜》說起。

這篇小說作者是趙樹理。當時在解放區,延安文藝整風時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文學家的視角從城市轉向佔據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此時,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趙樹理的文學追求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契合,作為農村“本地人”的趙樹理被周揚稱為“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的作家。”

1957年,15歲的陳忠實在課堂上學了這篇小說之後,驚訝於這些農村裡的事情和語言竟然能夠被寫進小說裡。驚訝之餘,15歲的陳忠實萌發出了他也能寫這樣的小說的念頭。

而在這之前,陳忠實曾因為家裡沒錢休學了八個月。在村書記與學校聯繫,答應每個月給六塊錢的助學金之後,他才得以重返學堂。

他的自卑不難想象。可“寫小說”這樣浪漫的念頭卻在他腦海中產生,他不敢對別人說出口。後來他到學校圖書館裡借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除了趙樹理這個作家對他是陌生的之外,書中的農民和農村生活卻是他十分熟悉的。這兩篇小說是他讀的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

恰好這時,新來的老師鼓勵學生自命題作文,於是陳忠實在作文本上揮筆寫下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這篇小說後來得到老師整整兩頁作文紙的表揚。

2002年,西安一批文人正是根據這篇小說的創作時間為起點,推算陳忠實的文學生涯為四十五年的。

1986年,陳忠實四十四歲,生命的警鐘敲響了,陳忠實認為從事文學的幾十年裡,雖然獲過些獎,但自己內心仍然覺得沒有能夠讓自己很硬氣地拿得出的作品。也就是在這一年,路遙的鉅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這部鉅作問世之前,路遙就已達到了《人生》的高峰。

而相比路遙,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之前並未達到很高的成就。

但後來,《白鹿原》幾乎成為陳忠實的另一個名字。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2

陳忠實在自己50歲之際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被用來當做枕頭的東西《白鹿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長篇,無愧於他自己,也無愧於接觸文學的三十年。

這得從1957年文學課堂上的一篇短篇小說《田寡婦看瓜》說起。

這篇小說作者是趙樹理。當時在解放區,延安文藝整風時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文學家的視角從城市轉向佔據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此時,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趙樹理的文學追求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契合,作為農村“本地人”的趙樹理被周揚稱為“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的作家。”

1957年,15歲的陳忠實在課堂上學了這篇小說之後,驚訝於這些農村裡的事情和語言竟然能夠被寫進小說裡。驚訝之餘,15歲的陳忠實萌發出了他也能寫這樣的小說的念頭。

而在這之前,陳忠實曾因為家裡沒錢休學了八個月。在村書記與學校聯繫,答應每個月給六塊錢的助學金之後,他才得以重返學堂。

他的自卑不難想象。可“寫小說”這樣浪漫的念頭卻在他腦海中產生,他不敢對別人說出口。後來他到學校圖書館裡借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除了趙樹理這個作家對他是陌生的之外,書中的農民和農村生活卻是他十分熟悉的。這兩篇小說是他讀的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

恰好這時,新來的老師鼓勵學生自命題作文,於是陳忠實在作文本上揮筆寫下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這篇小說後來得到老師整整兩頁作文紙的表揚。

2002年,西安一批文人正是根據這篇小說的創作時間為起點,推算陳忠實的文學生涯為四十五年的。

1986年,陳忠實四十四歲,生命的警鐘敲響了,陳忠實認為從事文學的幾十年裡,雖然獲過些獎,但自己內心仍然覺得沒有能夠讓自己很硬氣地拿得出的作品。也就是在這一年,路遙的鉅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這部鉅作問世之前,路遙就已達到了《人生》的高峰。

而相比路遙,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之前並未達到很高的成就。

但後來,《白鹿原》幾乎成為陳忠實的另一個名字。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3

1986年到1987年,陳忠實到藍田縣、長安縣查詢縣誌。經過一年查詢的資料,1988年,陳忠實坐在自家的沙發上,把草稿本放在膝蓋上就開始寫下白鹿原的第一句話。

陳忠實本來計劃三年完成《白鹿原》,寫兩稿,第一稿創造出一個大框架,把主要情節人物設置寫出來,第二稿寫正式稿,對語言再精練一番。

如果一定要給《白鹿原》歸入特定的年代,那麼它是屬於八十年代的。儘管出版時間在90年代,但書中的思想、人物、故事在八十年代已經形成。

並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兩個有著明顯區別的年代。

八十年代是剛剛經歷過“文革”的年代,被壓抑了十年的文學迎來八十年代的春天后不斷創新,追求理想主義。這是建國以後中國難得的“最好的時代”。

當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寄給《當代》雜誌編輯周昌義時,這位年輕的編輯還沒看完這部小說就退稿了。後來周昌義再回憶起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感受是“慢”“囉嗦”,還說“當時的中國人,飢餓了多少年了,眼睛都是綠的,讀小說,都是如飢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

由此可見當時的時代對“新”的狂熱追求。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2

陳忠實在自己50歲之際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被用來當做枕頭的東西《白鹿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長篇,無愧於他自己,也無愧於接觸文學的三十年。

這得從1957年文學課堂上的一篇短篇小說《田寡婦看瓜》說起。

這篇小說作者是趙樹理。當時在解放區,延安文藝整風時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文學家的視角從城市轉向佔據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此時,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趙樹理的文學追求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契合,作為農村“本地人”的趙樹理被周揚稱為“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的作家。”

1957年,15歲的陳忠實在課堂上學了這篇小說之後,驚訝於這些農村裡的事情和語言竟然能夠被寫進小說裡。驚訝之餘,15歲的陳忠實萌發出了他也能寫這樣的小說的念頭。

而在這之前,陳忠實曾因為家裡沒錢休學了八個月。在村書記與學校聯繫,答應每個月給六塊錢的助學金之後,他才得以重返學堂。

他的自卑不難想象。可“寫小說”這樣浪漫的念頭卻在他腦海中產生,他不敢對別人說出口。後來他到學校圖書館裡借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除了趙樹理這個作家對他是陌生的之外,書中的農民和農村生活卻是他十分熟悉的。這兩篇小說是他讀的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

恰好這時,新來的老師鼓勵學生自命題作文,於是陳忠實在作文本上揮筆寫下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這篇小說後來得到老師整整兩頁作文紙的表揚。

2002年,西安一批文人正是根據這篇小說的創作時間為起點,推算陳忠實的文學生涯為四十五年的。

1986年,陳忠實四十四歲,生命的警鐘敲響了,陳忠實認為從事文學的幾十年裡,雖然獲過些獎,但自己內心仍然覺得沒有能夠讓自己很硬氣地拿得出的作品。也就是在這一年,路遙的鉅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這部鉅作問世之前,路遙就已達到了《人生》的高峰。

而相比路遙,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之前並未達到很高的成就。

但後來,《白鹿原》幾乎成為陳忠實的另一個名字。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3

1986年到1987年,陳忠實到藍田縣、長安縣查詢縣誌。經過一年查詢的資料,1988年,陳忠實坐在自家的沙發上,把草稿本放在膝蓋上就開始寫下白鹿原的第一句話。

陳忠實本來計劃三年完成《白鹿原》,寫兩稿,第一稿創造出一個大框架,把主要情節人物設置寫出來,第二稿寫正式稿,對語言再精練一番。

如果一定要給《白鹿原》歸入特定的年代,那麼它是屬於八十年代的。儘管出版時間在90年代,但書中的思想、人物、故事在八十年代已經形成。

並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兩個有著明顯區別的年代。

八十年代是剛剛經歷過“文革”的年代,被壓抑了十年的文學迎來八十年代的春天后不斷創新,追求理想主義。這是建國以後中國難得的“最好的時代”。

當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寄給《當代》雜誌編輯周昌義時,這位年輕的編輯還沒看完這部小說就退稿了。後來周昌義再回憶起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感受是“慢”“囉嗦”,還說“當時的中國人,飢餓了多少年了,眼睛都是綠的,讀小說,都是如飢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

由此可見當時的時代對“新”的狂熱追求。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而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前的1989年時,這種創新的熱情已經開始不斷冷卻,取而代之的是實用主義時代。

這樣的氛圍讓陳忠實意識到,《白鹿原》根本不可能出版,因此在抄寫第二稿時,陳忠實有意把抄寫速度放慢。

1989年10月,陳忠實在寫給峻裡的一封信中說,“我已經感覺到了許多東西,但仍想按原先的構想繼續長篇的宗旨,不做任何改易,弄出來再說,我已活到這個年齡了,翻來覆去經歷了許多過程,現在就有保全自己一點真實感受的固執了。”

正是這一點“保全真實感受的固執”,成就了後來被巴爾扎克評價為“民族的祕史”的《白鹿原》。

4

《白鹿原》完稿後,陳忠實把稿子複印了一份,把手稿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高賢均和洪清波,複印稿交給陝西作協的評論家李星。

交給李星大約十天之後,陳忠實到鎮上去找李星,想問問對稿子的看法。李星見到陳忠實時,一句話不說,走前面領著陳忠實直到進入他的書房。李星這時候幾乎是很興奮地說了一句話:“咋叫咱把事給弄成了!”

李星的評價給了陳忠實感到一些安心。後來陳忠實接到高賢均對《白鹿原》的高度評價後才完全放心。

李星還對《白鹿原》做出了三個預言,“一,你不用找評論家,評論家會來找你;二,十年之內沒有人能超過你;三,《白鹿原》能獲得茅盾文學獎”。

這三個預言最後都實現了。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2

陳忠實在自己50歲之際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被用來當做枕頭的東西《白鹿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長篇,無愧於他自己,也無愧於接觸文學的三十年。

這得從1957年文學課堂上的一篇短篇小說《田寡婦看瓜》說起。

這篇小說作者是趙樹理。當時在解放區,延安文藝整風時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文學家的視角從城市轉向佔據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此時,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趙樹理的文學追求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契合,作為農村“本地人”的趙樹理被周揚稱為“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的作家。”

1957年,15歲的陳忠實在課堂上學了這篇小說之後,驚訝於這些農村裡的事情和語言竟然能夠被寫進小說裡。驚訝之餘,15歲的陳忠實萌發出了他也能寫這樣的小說的念頭。

而在這之前,陳忠實曾因為家裡沒錢休學了八個月。在村書記與學校聯繫,答應每個月給六塊錢的助學金之後,他才得以重返學堂。

他的自卑不難想象。可“寫小說”這樣浪漫的念頭卻在他腦海中產生,他不敢對別人說出口。後來他到學校圖書館裡借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除了趙樹理這個作家對他是陌生的之外,書中的農民和農村生活卻是他十分熟悉的。這兩篇小說是他讀的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

恰好這時,新來的老師鼓勵學生自命題作文,於是陳忠實在作文本上揮筆寫下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這篇小說後來得到老師整整兩頁作文紙的表揚。

2002年,西安一批文人正是根據這篇小說的創作時間為起點,推算陳忠實的文學生涯為四十五年的。

1986年,陳忠實四十四歲,生命的警鐘敲響了,陳忠實認為從事文學的幾十年裡,雖然獲過些獎,但自己內心仍然覺得沒有能夠讓自己很硬氣地拿得出的作品。也就是在這一年,路遙的鉅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這部鉅作問世之前,路遙就已達到了《人生》的高峰。

而相比路遙,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之前並未達到很高的成就。

但後來,《白鹿原》幾乎成為陳忠實的另一個名字。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3

1986年到1987年,陳忠實到藍田縣、長安縣查詢縣誌。經過一年查詢的資料,1988年,陳忠實坐在自家的沙發上,把草稿本放在膝蓋上就開始寫下白鹿原的第一句話。

陳忠實本來計劃三年完成《白鹿原》,寫兩稿,第一稿創造出一個大框架,把主要情節人物設置寫出來,第二稿寫正式稿,對語言再精練一番。

如果一定要給《白鹿原》歸入特定的年代,那麼它是屬於八十年代的。儘管出版時間在90年代,但書中的思想、人物、故事在八十年代已經形成。

並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兩個有著明顯區別的年代。

八十年代是剛剛經歷過“文革”的年代,被壓抑了十年的文學迎來八十年代的春天后不斷創新,追求理想主義。這是建國以後中國難得的“最好的時代”。

當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寄給《當代》雜誌編輯周昌義時,這位年輕的編輯還沒看完這部小說就退稿了。後來周昌義再回憶起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感受是“慢”“囉嗦”,還說“當時的中國人,飢餓了多少年了,眼睛都是綠的,讀小說,都是如飢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

由此可見當時的時代對“新”的狂熱追求。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而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前的1989年時,這種創新的熱情已經開始不斷冷卻,取而代之的是實用主義時代。

這樣的氛圍讓陳忠實意識到,《白鹿原》根本不可能出版,因此在抄寫第二稿時,陳忠實有意把抄寫速度放慢。

1989年10月,陳忠實在寫給峻裡的一封信中說,“我已經感覺到了許多東西,但仍想按原先的構想繼續長篇的宗旨,不做任何改易,弄出來再說,我已活到這個年齡了,翻來覆去經歷了許多過程,現在就有保全自己一點真實感受的固執了。”

正是這一點“保全真實感受的固執”,成就了後來被巴爾扎克評價為“民族的祕史”的《白鹿原》。

4

《白鹿原》完稿後,陳忠實把稿子複印了一份,把手稿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高賢均和洪清波,複印稿交給陝西作協的評論家李星。

交給李星大約十天之後,陳忠實到鎮上去找李星,想問問對稿子的看法。李星見到陳忠實時,一句話不說,走前面領著陳忠實直到進入他的書房。李星這時候幾乎是很興奮地說了一句話:“咋叫咱把事給弄成了!”

李星的評價給了陳忠實感到一些安心。後來陳忠實接到高賢均對《白鹿原》的高度評價後才完全放心。

李星還對《白鹿原》做出了三個預言,“一,你不用找評論家,評論家會來找你;二,十年之內沒有人能超過你;三,《白鹿原》能獲得茅盾文學獎”。

這三個預言最後都實現了。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1992年3月,高賢均與洪清波到陳忠實家取改過的稿子時,為了等陳忠實把最後的一部分改完,兩人在忠實家翻看他以前的作品。讀完之後兩人面面相覷,對陳忠實之前的作品評價不高。

但後來他們在火車上讀著陳忠實交給他們的《白鹿原》時,竟一讀便放不下手。

而陳忠實那邊卻有些忐忑,直到在廣播裡聽到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報道:“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陳忠實感到興奮,他感覺到《白鹿原》的出版有望了。

果不其然,《白鹿原》在出版後獲得了驚人的發行量。

"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陳忠實


1

1987年8月,在長安縣查閱《長安縣誌》時,一位45歲的中年男子向旁邊的《長安報》編輯李東濟說了一句話,“東濟,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丟心不下?就是那墊頭的東西!但願——但願哇但願,但願我能給自己弄成個墊得住頭的磚頭或枕頭喲!”

關中民俗,亡者入殮,頭下要有墊得住頭的東西,這東西得由死者在生前準備。

同年,這位中年男子在走訪村裡的老人時,一位老人說起一位族長式的人物,老人說這族長個子高,腰總是端得直直的,從村子裡走過去,那些在街巷裡袒胸露懷給孩子餵奶的女人,全都嚇得跑回家。

中年男子曾在後來提起這一件事說,當時他的構思裡已經有了白嘉軒這個人物的雛形,老人的話“點出了這個人的精髓”。

於是在次年的4月1日,在西安灞橋區西蔣村,這位男子在草稿本上寫下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

1992年1月29日,寫完以鹿子霖的死亡作最後的結局的一段,並劃上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時,這位男子放下筆走到灞河灘上抽了一根菸,然後把河堤內的枯草點著,風順著河堤從西往東地吹過去,河堤的乾草就嘩啦啦地燒過去,那一刻他感覺到釋放。回到家後他把家裡的燈全都打開,鄰居以為他家裡出了什麼事,連著跑來幾個人問,他說,“沒事,就是晚上圖個亮。”

他就是《白鹿原》的作者陳忠實。

1993年6月,《白鹿原》單行本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時,位於西安市東南方向的白鹿原成了許多讀者的嚮往之地。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2

陳忠實在自己50歲之際終於創造出了可以被用來當做枕頭的東西《白鹿原》——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長篇,無愧於他自己,也無愧於接觸文學的三十年。

這得從1957年文學課堂上的一篇短篇小說《田寡婦看瓜》說起。

這篇小說作者是趙樹理。當時在解放區,延安文藝整風時毛澤東“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文學家的視角從城市轉向佔據中國大多數人口的農村,此時,致力於描寫農村生活的趙樹理的文學追求與當時的時代潮流相契合,作為農村“本地人”的趙樹理被周揚稱為“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當成熟的作家。”

1957年,15歲的陳忠實在課堂上學了這篇小說之後,驚訝於這些農村裡的事情和語言竟然能夠被寫進小說裡。驚訝之餘,15歲的陳忠實萌發出了他也能寫這樣的小說的念頭。

而在這之前,陳忠實曾因為家裡沒錢休學了八個月。在村書記與學校聯繫,答應每個月給六塊錢的助學金之後,他才得以重返學堂。

他的自卑不難想象。可“寫小說”這樣浪漫的念頭卻在他腦海中產生,他不敢對別人說出口。後來他到學校圖書館裡借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和《小二黑結婚》,除了趙樹理這個作家對他是陌生的之外,書中的農民和農村生活卻是他十分熟悉的。這兩篇小說是他讀的第一本和第二本小說。

恰好這時,新來的老師鼓勵學生自命題作文,於是陳忠實在作文本上揮筆寫下了一篇短篇小說《桃園風波》。這篇小說後來得到老師整整兩頁作文紙的表揚。

2002年,西安一批文人正是根據這篇小說的創作時間為起點,推算陳忠實的文學生涯為四十五年的。

1986年,陳忠實四十四歲,生命的警鐘敲響了,陳忠實認為從事文學的幾十年裡,雖然獲過些獎,但自己內心仍然覺得沒有能夠讓自己很硬氣地拿得出的作品。也就是在這一年,路遙的鉅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這部鉅作問世之前,路遙就已達到了《人生》的高峰。

而相比路遙,陳忠實在《白鹿原》出版之前並未達到很高的成就。

但後來,《白鹿原》幾乎成為陳忠實的另一個名字。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3

1986年到1987年,陳忠實到藍田縣、長安縣查詢縣誌。經過一年查詢的資料,1988年,陳忠實坐在自家的沙發上,把草稿本放在膝蓋上就開始寫下白鹿原的第一句話。

陳忠實本來計劃三年完成《白鹿原》,寫兩稿,第一稿創造出一個大框架,把主要情節人物設置寫出來,第二稿寫正式稿,對語言再精練一番。

如果一定要給《白鹿原》歸入特定的年代,那麼它是屬於八十年代的。儘管出版時間在90年代,但書中的思想、人物、故事在八十年代已經形成。

並且,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兩個有著明顯區別的年代。

八十年代是剛剛經歷過“文革”的年代,被壓抑了十年的文學迎來八十年代的春天后不斷創新,追求理想主義。這是建國以後中國難得的“最好的時代”。

當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寄給《當代》雜誌編輯周昌義時,這位年輕的編輯還沒看完這部小說就退稿了。後來周昌義再回憶起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時,感受是“慢”“囉嗦”,還說“當時的中國人,飢餓了多少年了,眼睛都是綠的,讀小說,都是如飢似渴,不僅要讀情感,還要讀新思想、新觀念、新形式、新手法。”

由此可見當時的時代對“新”的狂熱追求。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而在進入九十年代之前的1989年時,這種創新的熱情已經開始不斷冷卻,取而代之的是實用主義時代。

這樣的氛圍讓陳忠實意識到,《白鹿原》根本不可能出版,因此在抄寫第二稿時,陳忠實有意把抄寫速度放慢。

1989年10月,陳忠實在寫給峻裡的一封信中說,“我已經感覺到了許多東西,但仍想按原先的構想繼續長篇的宗旨,不做任何改易,弄出來再說,我已活到這個年齡了,翻來覆去經歷了許多過程,現在就有保全自己一點真實感受的固執了。”

正是這一點“保全真實感受的固執”,成就了後來被巴爾扎克評價為“民族的祕史”的《白鹿原》。

4

《白鹿原》完稿後,陳忠實把稿子複印了一份,把手稿交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高賢均和洪清波,複印稿交給陝西作協的評論家李星。

交給李星大約十天之後,陳忠實到鎮上去找李星,想問問對稿子的看法。李星見到陳忠實時,一句話不說,走前面領著陳忠實直到進入他的書房。李星這時候幾乎是很興奮地說了一句話:“咋叫咱把事給弄成了!”

李星的評價給了陳忠實感到一些安心。後來陳忠實接到高賢均對《白鹿原》的高度評價後才完全放心。

李星還對《白鹿原》做出了三個預言,“一,你不用找評論家,評論家會來找你;二,十年之內沒有人能超過你;三,《白鹿原》能獲得茅盾文學獎”。

這三個預言最後都實現了。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1992年3月,高賢均與洪清波到陳忠實家取改過的稿子時,為了等陳忠實把最後的一部分改完,兩人在忠實家翻看他以前的作品。讀完之後兩人面面相覷,對陳忠實之前的作品評價不高。

但後來他們在火車上讀著陳忠實交給他們的《白鹿原》時,竟一讀便放不下手。

而陳忠實那邊卻有些忐忑,直到在廣播裡聽到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報道:“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陳忠實感到興奮,他感覺到《白鹿原》的出版有望了。

果不其然,《白鹿原》在出版後獲得了驚人的發行量。

文化 | 陳忠實和八十年代的《白鹿原》

話劇表演《白鹿原》

但在深受民間人們喜愛的同時,這部小說卻在文學界內沒有很受待見。

在1997年5月,天津評“八五”(1991-1995)優秀長篇小說出版獎時,《白鹿原》落選,在“國家圖書館獎”評選時也未被選上。

在茅盾第四屆文學獎評選中,《白鹿原》原先也沒有進入候選中,但在陳忠實根據評委的意見刪掉一些關於“性”的描寫之後,才取得茅盾第四屆文學獎的稱號。

“性”的描寫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性愛描寫,中國要到後來幾十年之後才得以實現。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