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開漳聖王,也稱陳聖王,聖王公。姓陳名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唐顯慶二年(657年)生。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百二十一載:“陳元光,字延炬,光州(今屬河南潢川縣)人。父政,當(唐)高宗時,統嶺南行軍總管,進屯梁山外之雲霄鎮渡雲霄江。……卒官,元光代領父眾。中宗嗣聖三年(686年),疏言:‘周官七閩,宜增為八,請建一州泉、潮間。’得旨建漳州漳浦郡,令元光世守刺史。元光疏部曲許天正、馬仁等幹略,請授為司馬等職,從之。乃率仁等剪除荊棘,營農積穀,奏立行臺,四境無枹鼓之聲。後以討潮賊藍奉高,戰死。”

陳元光因對漳州造福極大而被漳州民崇拜,死後漳州民也奉祀不輟。此後,隨著漳州人民的足跡傳至臺灣,在臺灣亦立廟奉祀。開漳聖王成為福建漳州及臺灣閩南籍民信奉的地方守護神,其信仰在我國臺灣和東南亞中佔有重要地位。姚漢秋《開漳聖王考》雲:“開漳聖王雖僅及於漳州,泉州並未涉及,但今日臺灣各地,凡閩南籍的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幾乎都有開漳聖王廟的存在,成為臺灣鄉土神明之一。”

一、 武能平疆:厲兵秣馬 少年英雄戰南蠻

唐朝初期,福建、廣東地區屬於原始未開化的蠻荒之地,雲沉古樹,斷崖啼猿,蛇虎叢區,椎髻卉裳,盡是妖氛,所以古時稱為南蠻之地。那時古代勞動人民在此處開墾土地,常常會遭到畲族蠻寇的劫掠與殺害,生活十分艱難。

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閩粵賊寇的勢頭日益增長,在泉潮之地引發動亂,一下子震動了全朝野。於是朝廷下詔,命玉鈴衛翊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開漳聖王之父)領兵前往閩地,開屯建堡。陳政時年五十五歲,高宗對陳政說:“不要因病而辭別,病了朕給你醫治,也不要因死而辭別,你死了朕會去埋葬你。”高宗對陳政禮待很是隆重。陳政為了解除國憂,毅然掛帥南征,僅僅率領了府兵三千六百名,將士一百二十三員。當時正是五月,由皇都長安到臨綏區域很遠很遠,綿亙數千裡,沿途中又多是崇山峻嶺、幽谷深壑,加上當時交通極不方便,可以說是遇到山便要開條路以便翻越,遇到和便要架橋以便通行。如此艱辛,歷經數月,才終於進入南蠻地區。

此時唐軍正是勞頓疲累之際,蠻賊趁機聚集眾寇,大舉反噬,逼得唐軍不得不退守九龍山。蠻酋因熟悉當地地形,打起了”游擊戰“,對唐軍構成極大威脅,陳政無奈請求增援兵力。朝廷便命陳政的兄弟陳敏、陳敷二人領軍校五十八姓前往支援。行至浙江縣時,陳敏、陳敷相繼病逝,隨行的陳元光祖母魏氏果斷代領五十八姓之眾,日夜兼程前往閩地。唐軍在得到增援後,軍威大振,繼續向南挺進。

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在一次戰役中陳元光大勝,斬獲五千餘人,蠻酋雷大王等被殺,從此南蠻部隊投降歸附大唐。

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廣東山賊陳謙勾結福建娘子洞蠻賊苗自成、雷萬興等人聚眾打家劫舍,後來又聯合起來進攻潮陽,當地守城將帥禦敵失敗,導致城池淪陷。陳元光知道後,立即以輕騎潛襲戰術,平定了動亂,並且懲治了暴徒,下令禁止了暴動行為,保障了南疆一帶的安定。從此數十年南疆再無烽火。

歷經八載寒暑,陳政終因積勞成疾,於唐高宗儀鳳二年(公元677年)去世於任上,享年六十二歲。而此時陳元光年二十一歲,雄姿英發,滿腹精綸,扛下了重任。掌握兵權後,陳元光整頓軍隊,厲兵秣馬,大顯統帥之才華,恩威並濟,並定下七戒:懼、惰、驕、慢、慫、奢、貪,以整軍風,從此軍伍壯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二、 文可興邦:知人善用 一代儒將拓南疆

南疆平亂勝利後,將周官所定七閩,增為八閩。在泉潮之間,另創了一個漳洲府為行政中心,來頒佈行政命令。朝廷任命陳元光為首任刺史。於是陳元光選賢舉能,薦舉賢才,頒任要職。帶領眾人一同建設漳州。

聖王就任漳州刺史以後,還親自率領部曲及五十八姓軍民在本地落下戶籍。他勤於吏治,更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百姓的政策。

政治上,陳元光廣建學府,開科取才,量才擢用。自此風俗轉淳,文風鼎盛。獎勵與少數民族通婚,從此胡越百家漸少仇隙,撫平了民族間的創傷。他以德育化黎民百姓,同時打擊豪強,勵行法治,開屯建村。

農業上,陳元光引進中原生產及灌溉技術,親自開懇漳州之北(今雲霄火田),上行下效,開拓荒地千里,多了許多良田,倉稟充足,曾經被稱做南域樂土。

軍事上,他又在州內設三十六堡,立五行臺於四境,一年四季巡邏以便監臨邊境,防止盜賊突起。

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陳元光治理漳州二十五載,最終實現了“北距泉興,南逾潮、惠,西抵汀贛,東接諸嶼,方數千裡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的安定局面。

三、 功垂千秋:開漳創業 聖王英名駐人間

陳元光死於征戰之後,初葬於漳浦,後移葬今址——漳州市郊浦南鎮石鼓山。墓碑題“唐開漳陳將軍墓”墓前有石羊、石獅及華表各一對,紀念他厲行法治,重視墾荒,興修水利對開發漳州作出卓越貢獻。

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陳元光所創建的開漳文化暨開漳創業精神,世代相傳,影響深遠,成為開漳後裔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千三百年來,隨著開漳將士後裔之繁衍與遷徙,身居閩、臺、粵、浙及東南亞與歐美等地的五千多萬河洛兒郎,慎終追遠,繼往開來,報效家國,告慰先賢。並在海內外建廟宇數百座,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至今香火不替———史銘其功,民頌其德,歲月悠悠,豐碑長存。

在閩臺,多年來人們為“開漳聖王”立廟奉祀,香火如昔。在漳州和潮、汕地區,民間供奉“開漳聖王”的威惠廟、燕翼宮、州主廟等有百餘座。在臺灣奉祀陳聖王的威惠廟、照惠廟等有81座,其中以宜蘭、桃園、臺北數量香火為最。在東南亞各地陳聖王廟也有二三十座之多。

百廢俱興蠻荒地,文武全能聖王公——開漳聖王陳元光

故園有祠,閩臺有廟,歷經滄桑而香火不絕。時至今日,每逢農曆二月十五日“開漳聖王”誕辰之日,更是鄉親雲集,盛極一時。近年來,閩粵人和海外僑胞到將軍祠拜謁先王、緬懷先賢,尋根問祖。“開漳聖王”已成為聯繫閩臺與固始的重要情感紐帶,形成臺灣同胞“訪祖到福建”的“根文化”現象。

(本文由道教之音根據網絡資料整理而成,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