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足協新任“掌門人”是陳戌源?'

"

“您是這個政策最開始的支持者,還是您也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鏡頭前,面對央視記者拋出的、近期熱度頗高的“歸化”問題,他思路清晰、流暢作答:“去年的時候我是這個政策的反對者,去年沒有這個政策。因為我當時的認識是覺得,中國足球還是要靠我們中國老百姓、我們自己,去實現這個目標。”

記者趁熱打鐵、緊接著追問:“位置發生變化後,這個想法……”,還沒等問題講完,新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就微笑著、一邊點頭、一邊半開玩笑道:“屁股發生變化後,腦袋也發生變化。因為我那個時期是俱樂部的角色,現在是中國足協的角色。我到了中國足協以後,更加感受到中國足球面臨的壓力,要比俱樂部大得多。我面對的是全國球迷對中國足球的期待,大家希望看到我們中國足球能夠再次打進世界盃去。那麼要爭取這個可能性,就像我在做企業的時候,為了達到目標,我必須要配置要達到這個目標的資源,否則這個目標就是空的。從內心來講,我希望就是一個階段的小插曲,讓它過去吧。”

能在角色轉變後,迅速理清思路,並將過去發出的、反對歸化的聲音,雲淡風輕間、機智的歸結成“小插曲”,剛剛上任足協主席一職的陳戌源,就這樣展示了一把自己在危機公關方面的“大智慧”。能夠“借力”媒體巧妙實現個人想法與意圖,這對於不得不生活在“聚光燈”下的足協一把手至關重要。毫無疑問,陳戌源已掌握其中門道。而其花7年時間,就打造出一支、與上海這座城市地位相匹配的足球俱樂部(上港)的能力,以及在武磊留洋問題上、一旦歐洲俱樂部可以保證“武球王”上場時間、就能“成人之美”的務實與開放,都應該是他成為足協新任掌門人的加分項。

無論如何,放著大型國企、上市公司的老總不做,敢接“足協主席”這一“燙手山芋”的擔當,都讓人肅然起敬。接下來,就看與籃協主席姚明同為上海人的“陳主席”,如何拿出“姚主席”的那樣的魄力、做出“姚主席”的那樣的成績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