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書歸舊隱,野花鳴鳥一般春。

這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道學家、養生家陳摶的一首《歸隱》詩,從這首詩的詩意來看,似乎是一位在凡人的世界裡有過大成就的人,後來看破這世間的紅塵,從而遠離凡塵隱居了。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陳摶塑像

我們一般認為那些看破了紅塵而修道的人所求的是修心養性,與世無爭。或者是因果報應的循環,一切眾生的平等。陳摶的這首詩中也有這種觀點的表達,那麼他在歸隱的前後又是有著怎樣的人生呢?本期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看破了紅塵的神人陳摶。

陳摶,字圖南,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人。傳說在其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在外面玩耍時遇到了一個身著青色衣服的老婦主動給他哺乳,從此以後,這個小陳摶的腦袋瓜子就開始變得非常的聰明。

稍長後,在學習上更是和其他的小朋友有著很大的不同。諸如一些諸子百家的經史子集,往往是過目不忘,世人謂之神人也。

對於這位神人的出生年月曆史上是有著不同說法的,有的史書上給出的記載是公元871年-989年,有的史書給出的記載是?-989年,也就是說出生年月不詳。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周世宗畫像

我的觀點是傾向於後者,而且出生的年月應該晚於公元871年,如果陳摶真的是出生於公元871年的話,那麼它將是歷史上經歷朝代更迭數量的第一人,即: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

陳摶在其早年時也曾參加過高考,按其才能來說進士及第當如探囊取物一般。但結果卻是令人大跌眼鏡,竟然落榜了。這也許是天意吧,或許是上天對他有更好的安排吧。

按其去世的年齡來推算他的中青年時期應該是在戰亂頻發的五代前期,如果出生年月按公元871年來算,那麼他中青年時期的生活背景也是戰亂頻發的晚唐時期。

或許是心性使然,也或許是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的原因。高考落榜後的陳摶同學對入仕從此不再有任何想法,而是醉心山水之樂,對黃老之學和探討宇宙人生奧祕的易經頗感興趣。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陳摶畫像

相傳,在這一時期,陳摶得遇世外高人指點後到武當山的九室巖隱居修道。後又入居華山的雲臺觀修道,而後又再次移居少華山石洞中繼續隱居修道。從他隱居修行的這一時期來看,還無法判斷他是真的不想入仕了還是在借修道之名而得以實現走“終南捷徑”的目的。

陳摶接下來的人生演繹給了我們一個真偽的答案,在後周的世宗執政時期,也許是因為陳摶的道行遠播的影響力相當大吧。有人就向周世宗獻寶一樣的說道:“陛下,微臣打聽到現今隱居在少華山石洞中的陳摶陳道長會燒煉丹藥點化金銀的法術,陛下何不命其點化一些。”

於是周世宗就命人把陳摶接到宮中居住,結果是可想而知啦。周世宗自然是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陳摶道長卻相機向他提出建議說:“陛下你已經是身為一國之君,擁有了無比的財富,眼下應當是以致力於國家建設為重呀,對於這些所謂的鍊金之術還是不要關注啦!”

對於這一回答,開明的周世宗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要任命他為諫議大夫之職,結果是被陳摶堅定的拒絕了,如果這樣的好處放在那些走“終南捷徑”之徒的面前,應該是要跪謝皇恩的啦,由此也進一步的可以看出陳摶是真心歸隱的修道之人。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陳摶隱居處

當歷史的車輪行進到北宋太宗執政時期,能夠長生不老幾乎是每個人都想的,對於那些擁有權力的人更是心嚮往之,歷朝的最高統治者們尤甚。

相傳宋太宗也沒能例外,曾派使者把陳摶護送到宮中詢問養生之術並賜予優厚的待遇,但結果依然是被陳摶謝絕了。

晚年的陳摶對《易經》的喜愛和鑽研更勝以往,常常是手不釋卷。同時對《易經》中的易理和象數進一步的做出瞭解析,而後撰寫了八十一章的《指玄篇》。

公元989年,陳摶羽化於蓮花峰下的張超谷中。相傳其肉體在多日後仍有餘溫,同時有五彩祥雲在洞口盤旋,長時間的揮散不去。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宋太宗畫像

從陳摶的簡略人生來看,他的一生還真如文章開頭的那首詩裡所述的那樣,那就是在紅塵遊遍後,唯有青山才是他這一生的最美好的嚮往,那些紅塵裡的俗事對於詩人來說就如過眼的雲煙。

詩人通過世間數十載的磨礪後,最終,歸隱修道才是他內心的歸處,陳摶選擇了隱居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無關係,但更多的或許是來自於他的心性吧。我們還可以從他的另外一首詩中看出,詩文如下:

辭上歸進詩

草澤吾皇詔,圖南摶姓陳。

三峰千載客,四海一閒人。

世態從來薄,詩情自得真。

乞全麞鹿性,何處不稱臣。

本真 | 絕非要走“終南捷徑”的真正隱者—神人陳摶老祖

陳摶塑像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再一次看到陳摶對自然的欣賞和喜愛,大自然的生機正是詩人嚮往的,與其說是詩人的消沉,不如說是他的一種獨特的清醒。與其說是詩人想棄世,不如說是他想洗滌自己的心靈,詩人所追求的是用樸素的生活歷練自己,以期達到修道的本真。

陳摶

軒轅

終南捷徑本非真,

儒道山中隱逸身。

休恨人生無盡意,

世間自有禍福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