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好萊塢推出了一部史詩大片——《角鬥士》。電影開頭,有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展現的是羅馬軍團在邊境上與北方蠻族作戰。拍攝蕩氣迴腸,畫面尤為壯觀,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如果你看過這部電影,你一定還記得,在羅馬軍團中有位穿紫袍的白髮老人,當軍隊在前線大獲全勝時,他卻一臉茫然,毫無欣喜之色。這位老人,正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這是馬可·奧勒留為數不多的影視形象。他能被今人所知,主要是因為他的《沉思錄》。中國人對古羅馬所知甚少,對於羅馬皇帝,能叫得出名字的沒幾個,奧勒留可能是其中之一。據說我們的前總理曾將《沉思錄》作為枕邊讀物。有了國家領導人背書,《沉思錄》在中國也頗為暢銷。

知識分子都有個癖好,就是想讓當權者全知全能,集強者的權力、仁者的寬厚、智者的智慧於一身。中國儒家仰慕堯舜禹,古希臘柏拉圖崇拜“哲人王”,但他們都是傳說中的人物,要說人類史上有哪位統治者勉強達到過這一要求,恐怕只有馬可·奧勒留了。他不僅是傑出的帝王,還是一位優秀的哲學家。作為皇帝,他有幸躋身古羅馬“五賢帝”的行列。作為哲學家,他也在哲學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羅馬人真是碰上了好運氣。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1/8 意外驚喜

馬可·奧勒留原名馬可·阿涅斯·維魯斯。他出身羅馬的貴族家庭,年僅六歲就封為騎士。騎士在古羅馬,地位僅次於元老院議員。此時的奧勒留還是學齡前兒童,可見他從小就被當做未來的儲備幹部。

當然,這不足以證明奧勒留有過人之處,當時的貴族子弟,都是小小年紀就被賦予騎士頭銜。7歲到11歲,奧勒留接受了系統的家庭教育。和所有貴族家庭一樣,奧勒留配有專門的私人教師,這些教師只給有錢人上課,普通百姓一般是請不起的。

到了12歲那年,奧勒留顯露出早熟的一面。當別的貴族子弟熱衷吃喝玩樂的時候,他迷上了希臘的犬儒派哲學,這類哲學把物質生活看的風輕雲淡,甚至甘願過一種放浪形骸的卑賤生活。總之,和咱們魏晉時代的“竹林七賢”有幾分相似。奧勒留嚮往這樣的人生,於是有樣學樣,晚上直接睡地板上。但很快就被母親阻止了。

15歲時,奧勒留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貴人——羅馬皇帝哈德良。哈德良雄才大略,奧勒留與他一見如故,深受這位皇帝的賞識,在哈德良的幫助下,奧勒留被任命為一次重大慶典上的行政長官。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哈德良像

你不要被行政長官這四個字給嚇著了,在古羅馬,慶典活動一般有兩個行政長官,一個由現任長官擔任,另一個則是名義上的,通常由年輕人充當。而這個年輕人必須從貴族子弟中挑選。雖然是個虛職,但不難想象,獲得這個職位仍是巨大的殊榮。

不僅如此,哈德良還為奧勒留親自指定了家庭教師,他們都是希臘語、拉丁語和邏輯方面的大師級人物。這就不一般了,貴族子弟那麼多,為什麼是奧勒留能享受如此待遇?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說到這,有必要講講羅馬的皇位繼承製,和中國不同,古羅馬皇帝不是世襲的。在任皇帝在生前,必須要指定一位養子。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乾兒子。一旦你有幸讓皇帝做了你的乾爹,就意味著你前途無量。未來的皇帝寶座十有八九是你的了。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當然,這套繼承製度雖然避免了皇位的世襲壟斷,也帶來了新問題,最嚴重的莫過於圍繞繼承權的殘酷鬥爭。但這不是本文要討論的話題。不過,奧勒留在當時還不是哈德良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他之前,有一位法定繼承人,名叫“埃利烏斯·凱撒”。這個名字是後來賜予的。埃利烏斯·凱撒不僅品行出眾,年齡也比奧勒留大了整整15歲。如果不出意外,他會成為下一任羅馬皇帝。

然而,意外還是出現了。

2/8 青年時代

有一年冬天,埃利烏斯·凱撒在出席元老院會議時突然口吐鮮血,不久即病故。人們猜測致死的原因是肺結核。

這給哈德良帶來一個難題,他必須儘快確立繼承人。此時,元老院裡一個叫安東尼·庇護的議員引起了注意。此人五十二歲,富有政治經驗,品德與能力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在政壇上,經驗是政治家最寶貴的資本。就這樣,安敦尼·庇護正式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

安敦尼的當選,其實對另一個人更有利。此人就是馬可·奧勒留。作為繼承條件,老皇帝要求安東尼·庇護收養奧勒留作為養子,這等於提前決定了奧勒留未來的身份。從這個安排中可以看出,哈德良更想讓奧勒留繼位,而安敦尼只是個過渡角色。他的任務,似乎就是把年輕的奧勒留培養成未來的皇帝。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安敦尼·庇護

安敦尼在位23年,在此期間,羅馬四海承平,進入了極盛時期。其領土東起阿拉伯半島,西至多瑙河沿岸,整個地中海成了帝國的內湖。當然,這都是前幾任皇帝打下的基礎。羅馬帝國的偉大君主,從凱撒、屋大維到圖拉真,無不在馬背或軍營裡度過大半生。哈德良生前也在帝國邊境不斷巡視。但安敦尼卻更想做個太平天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呆在羅馬城。他屬於那種不下基層,坐在辦公室就能指揮一切的領導。他能這麼做,全拜古羅馬完善的官僚系統,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發達的貿易網絡所賜。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版圖

就在馬可·奧勒留18歲那一年,他被確認為下一任羅馬皇帝,開始了漫長的政治生涯。

從18歲成為皇位繼承人,到40歲登基,奧勒留在這23年的“見習期間”裡,沒有什麼特出的事蹟留下來。與安敦尼一樣,奧勒留大部分時間都在羅馬打理政務。關於他即位之前的經歷,歷史文獻的記載少之又少。我們只能從《沉思錄》中尋找蛛絲馬跡。在這本格言集裡,奧勒留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聖人般的自己:誠實守信,虛懷若谷、心境澄明。可以設想,這位皇帝在年輕時代是個恪守原則,極度自律的人。

為什麼安敦尼不讓奧勒留去帝國的邊疆歷練一下呢?我們不得而知。也許,老皇帝認為整個帝國已經海晏河清,四夷賓服,無需多多掛心。但真的如此嗎,在他死後,隱藏在帝國四周的危機終於爆發。

3/8 馬背上的生活

馬可·奧勒留繼位不久,羅馬的東部邊境就爆發了戰爭,帕提亞國王沃格吉斯四世率軍入侵,羅馬軍隊猝不及防。不久之後,帕提亞軍隊攻佔了亞美尼亞,隨即揮師向敘利亞進發。敘利亞是羅馬帝國在亞洲的重要行省,若敘利亞淪陷,則帝國帝國東部將門戶大開。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與此同時,東方各國也蠢蠢欲動,他們原本臣服於羅馬的鐵蹄下,如今看到了機會。

這場戰事史稱“帕提亞戰爭”,前後維持了五年,最終以羅馬的勝利告終。然而,這一切僅僅是開始。羅馬邊境已經不復往日的安寧。

勝利的羅馬士兵從東方帶回了瘟疫。很快,整個帝國都受到了影響。有人猜測,這種可怕的瘟疫可能是鼠疫。鼠疫的蔓延嚴重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也讓北方蠻族看到了機會。

安敦尼時代的太平盛世一去不復返了,因為日耳曼人來了,他們已經與帝國軍隊打了上百年,是羅馬西部最強勁的對手。這一次,奧勒留不得不御駕親征。此時的他已經四十七歲,第一次上戰場,毫無臨場指揮經驗的他,能有多大的把握呢?只有天知道。

對於從小接受詩禮薰陶,一生在智者的教誨下生活,平時只跟元老院的高級官員打交道的皇帝而言,突然要面對複雜多變,危險四伏的戰場,手足無措可想而知。從他的《沉思錄》中,我們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無奈感與宿命感,是否與這段經歷有關呢?

戰爭起初對羅馬人不利,日耳曼人的戰鬥力比過去似乎有所增強,而且,帝國的東北部氣候惡劣,原本就不適合成長於地中海地區的羅馬人作戰。值得慶幸的是,奧勒留身邊有一大群專家顧問,他們為皇帝出謀劃策,彌補了他經驗上的不足。儘管缺乏軍事才能,但奧勒留用勤奮與謙虛彌補了這一劣勢,奧勒留虛心地傾聽意見,廣泛接受批評。他的寬容,耐心與大度,贏得了下屬們的愛戴。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日耳曼戰爭曠日持久,這讓奧勒留非常苦惱,他的性格決定了他是厭惡戰爭,是難纏的日耳曼人迫使他不得不留在這裡。也就是在這段時期,奧勒留寫下了他的不朽名著——《沉思錄》。

4/8《沉思錄》

翻開《沉思錄》,字裡行間,你聞不到一絲硝煙的氣息。凱撒當年在前線曾寫下《高盧戰記》,該書是羅馬文學名著。詳細記載了凱撒軍團征服高盧的經過,凱撒筆力雄渾,文章洋溢著必勝的決心,他那句“我來,我看,我征服”,更是成為了豪情萬丈的千古名句。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但《沉思錄》卻不同,這是一本純粹的哲學著作,或者用奧勒留的話來說,這是他”和自己的對話”。書中充滿了格言警句,卻沒有關於政治或戰爭的記載。你很難想象,寫作這本書的人,是個每天在軍營裡,指揮百萬大軍,與凶險的敵人作戰的統帥。

當然,《沉思錄》中並非沒有戰爭,有的卻是對戰爭的厭倦。對於建立豐功偉績的前輩,奧勒留只有感嘆,他寫到:

亞歷山大大帝、龐培和凱撒,在粉碎數十萬騎兵和步兵,頻繁地把整座城市夷為平地後,他們最後也告別了人世。

奧勒留對戰爭的思考是哲學層面的,對他而言,勝負沒有意義。他甚至寫到:

你現在置身於最苦惱的地方,是全天下最適合修習哲學的環境。

烽火連天的戰場,成了奧勒留自我修煉,領悟人生真諦的場所。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哲學家的思想境界,一千多年後,中國的王陽明在逆境之下,與這位羅馬皇帝有了相似的領悟。

帝國面臨的挑戰不止於北方,就在帝國軍隊在多瑙河沿岸與日耳曼人周旋之際,敘利亞再度發生叛亂,發動叛亂的是當地的總督,起因是他和他的軍隊誤以為奧勒留已經在西線戰場上去世。

這場叛亂被迅速平定,但奧勒留突然意識到,因為自己鮮有露面,以至於很多人以為他已經死了。

晚年的奧勒留率領他的軍隊前往亞洲,他這麼做的目的與其說是平叛,不如說是進行威懾。因為據說在東方行省,不服奧勒留統治的大有人在。在漫長的行程中,奧勒留的妻子去世了。

公元179年,第二次日耳曼戰爭爆發,57歲的奧勒留再次帶兵出征。這一回,羅馬人比以往做了更充分的準備。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奧勒留似乎想仿效前人,他決定像凱撒們那樣征服日耳曼地區,吞併當地部落,把那裡變成羅馬的行省。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很可惜,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公元180年3月,奧勒留在前線一病不起,他自知大限將至,在宣佈了遺囑之後,奧勒留閉上雙眼。3月17日,一代賢主與世長辭。

5/8 羅馬的衰落

從登基到逝世,奧勒留在位的19年幾乎都在戰爭中度過。比起前任安敦尼,奧勒留運氣欠佳,他沒能像前者那樣做個太平天子。然而,奧勒留又是幸運的,因為他目睹了羅馬盛世的黃昏,卻有幸躲過了它的衰敗。在他死後,羅馬帝國江河日下,和平與繁榮一去不復返。

奧勒留把皇位留給了兒子康茂德,康茂德是個紈絝子弟,英國曆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他的《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把康茂德視為導致羅馬由盛而衰的罪魁禍首。康茂德後來被人刺殺,死後羅馬陷入動盪,自此一蹶不振。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當然,奧勒留看不到這些,他以哲學家皇帝的稱號被後世銘記。論政治才能,奧勒留並不突出,至少與他的前任們相比,頂多是守成之主。好在先前幾位皇帝打下的底子,讓奧勒留得以駕駛這艘巨輪,在險象環生的大海上平穩行駛,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上沒有偏離航向。

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沉思錄》,作為政治家的奧勒留將會暗淡許多,我們對比一下之前的幾位皇帝就一目瞭然。凱撒自不必多說。奧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維,帝國元首政制的創始人,向西征服了西班牙,向北將帝國疆域推進到多瑙河沿線;提比略,為帝國在多瑙河建立了永久的防線;圖密善,征服了以往羅馬人不敢涉足的黑森林一帶;圖拉真,把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展至最大範圍;哈德良,雖然沒有再發動戰爭,但他鞏固了羅馬在各個區域的防線,併為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盛世打下了基礎。

當然,奧勒留看不到這些,他以哲學家皇帝的稱號被後世銘記。論政治才能,奧勒留並不突出,至少與他的前任們相比,頂多是守成之主。好在先前幾位皇帝打下的底子,讓奧勒留得以駕駛這艘巨輪,在險象環生的大海上平穩行駛,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總體上沒有偏離航向。

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沉思錄》,作為政治家的奧勒留將會暗淡許多,我們對比一下之前的幾位皇帝就一目瞭然。凱撒自不必多說。奧古斯都,也就是屋大維,帝國元首政制的創始人,向西征服了西班牙,向北將帝國疆域推進到多瑙河沿線;提比略,為帝國在多瑙河建立了永久的防線;圖密善,征服了以往羅馬人不敢涉足的黑森林一帶;圖拉真,把羅馬帝國的領土擴展至最大範圍;哈德良,雖然沒有再發動戰爭,但他鞏固了羅馬在各個區域的防線,併為之後長達半個世紀的盛世打下了基礎。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而奧勒留,雖然不曾懈怠,但他作為皇帝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救火隊長,他率領軍隊東征西討,更多是被迫應對,努力拯救先輩取得的成果。儘管從內心深處,他不想充當這個角色,但奧勒留依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是個稱職的皇帝。他為帝國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然而,也正是因為《沉思錄》,讓奧勒留成了羅馬皇帝中最獨特的一位,能征慣戰的帝王有很多,尤其在崇尚武功的羅馬。但又有幾個皇帝能像奧勒留那樣著書立說,並以深邃的思想名垂史冊呢?中國古人所說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馬克·奧勒留全都做到了。

上帝垂青奧勒留,上帝偏愛羅馬人。

6/8 斯多葛哲學

寫到這,讓我們來聊聊《沉思錄》與他背後的哲學流派——斯多葛哲學。

羅馬人的文化傳統來自古希臘,希臘人的哲學、文學、藝術甚至是宗教,都被羅馬人全盤吸收。遺憾的是,作為學生,羅馬人沒有讓老師的成就更上一層樓。依樣畫葫蘆的結果,是羅馬人的文化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人。

與希臘人相比,羅馬人屬於天生的實幹家,他們給世界留下了偉大的建築與公共工程,但文學藝術就遜色了許多。哲學更是如此,崇尚實際的羅馬人不怎麼擅長系統思考。如果說古希臘哲學是紅酒,那麼羅馬哲學就是葡萄汁。所以,古羅馬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哲學學派,伊壁鳩魯與斯多葛派,都不以思辨而見長。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兩大學派都很有影響力,伊壁鳩魯學派強調享樂,斯多葛派則崇尚剋制。伊壁鳩魯哲學屬於青年人,斯多葛派則屬於中老年。

斯多葛派的學說並不複雜,簡單的來說,就是克己制欲,過一種理性,簡單,平靜的生活。當然,斯多葛並不是要你做禁慾主義者,他強調的是,凡不能改變的,就欣然接受。盡人事,聽天命,努力過就行了,不要為註定不可能實現的事自尋煩惱。

用今天的話來說,這樣的觀點很“佛系”,有點像心靈雞湯。但從嚴格意義上,斯多葛哲學有其形而上的基礎,斯多葛派相信,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舉頭三尺有神靈。當然,這裡的神很複雜,既有宗教意義,又有哲學內涵。因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任何選擇都逃不過命運,因此,斯多葛派大多是宿命論者。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這套哲學聽起來很不錯,但他有個問題,就是想做到有點難。比方說,什麼事可以改變,什麼不能改變,這是說不清的。到底什麼事要堅持,什麼不能堅持,這也是道不明的。斯多葛派呼籲過一種高尚的人生,這種生活看起來四平八穩,但對於常人而言,又有些遙不可及。因為他無法把握一個確切的尺度,所以對於老百姓,它不具備可操作性。

當然,斯多葛哲學面臨的挑戰還不止這些。在羅馬帝國時期,他還有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基督教。

7/8 為什麼斯多葛哲學沒能廣泛傳播

你也許會問,既然斯多葛哲學這麼好,又有皇帝為之背書,為什麼他最終沒能在古羅馬普及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之一是,斯多葛哲學過於個人化了。

斯多葛哲學是一門修身養性的學問,他對人的素質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嚴酷的現實面前,斯多葛哲學有其保守的一面。所以,斯多葛到後來還是衰落了。

就在奧勒留執政的時代,基督教已經在羅馬世界傳播,當時,羅馬統治者還普遍排斥基督教。可就在若干年後,帝國的大部分子民都被基督教征服了。到了君士坦丁時期,基督教實現逆襲,成為了羅馬的國教。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作為外來宗教,為什麼基督教會成為羅馬人的全民信仰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基督教的教義是非常明確的,至少對老百姓而言是這樣。“信基督,得永生”,“好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這些教義淺顯易懂,老百姓一聽就記住了。反觀斯多葛哲學,大道理一套一套,但真正對老百姓有用的並不多。

其次,基督教有很強的組織性,依附於教會,民眾能獲得安全感,並形成潛在的社會力量。基督教培養了眾多自發的社會組織,對於古羅馬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促進作用。

最後,基督教屬於一神論宗教,一神論有強烈的排他性。而羅馬人原先的宗教是多神論,這種宗教不利於團結其他民族,而一神論就能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走到一起。

以上三點,是任何哲學流派都無法比擬的。斯多葛之後,整個西方哲學陷入沉寂,直到十八世紀以後才露出曙光。

8/8 斯多葛哲學在現代的復甦

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斯多葛哲學幾乎被人遺忘。中世紀是基督教的天下,十八世紀以後是科學理性的崛起,斯多葛似乎已經過時了。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尤其是中後葉,斯多葛哲學再度復甦,只是這一回,他引起了心理學家的注意,心理學家發現,斯多葛哲學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心理療法,於是,大人物們又開始提倡了。

仔細想想,這其實並不奇怪。哲學曾被譽為知識的皇冠,在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哲學家擁有對世界乃至宇宙的解釋權。然而,當現代科學興起之後,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方法取代了哲學思辨,成為了科學的主流。哲學被嫌棄了,哲學成了偽科學,形而上學淪落到和迷信沒什麼兩樣。但哲學並沒有被徹底拋棄,這一回,心理學找上門來,與哲學結成姻親。

作為外來宗教,為什麼基督教會成為羅馬人的全民信仰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基督教的教義是非常明確的,至少對老百姓而言是這樣。“信基督,得永生”,“好人上天堂,惡人下地獄”,這些教義淺顯易懂,老百姓一聽就記住了。反觀斯多葛哲學,大道理一套一套,但真正對老百姓有用的並不多。

其次,基督教有很強的組織性,依附於教會,民眾能獲得安全感,並形成潛在的社會力量。基督教培養了眾多自發的社會組織,對於古羅馬社會的穩定起到了促進作用。

最後,基督教屬於一神論宗教,一神論有強烈的排他性。而羅馬人原先的宗教是多神論,這種宗教不利於團結其他民族,而一神論就能讓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走到一起。

以上三點,是任何哲學流派都無法比擬的。斯多葛之後,整個西方哲學陷入沉寂,直到十八世紀以後才露出曙光。

8/8 斯多葛哲學在現代的復甦

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斯多葛哲學幾乎被人遺忘。中世紀是基督教的天下,十八世紀以後是科學理性的崛起,斯多葛似乎已經過時了。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尤其是中後葉,斯多葛哲學再度復甦,只是這一回,他引起了心理學家的注意,心理學家發現,斯多葛哲學可以作為一種很好的心理療法,於是,大人物們又開始提倡了。

仔細想想,這其實並不奇怪。哲學曾被譽為知識的皇冠,在科學不發達的時候,哲學家擁有對世界乃至宇宙的解釋權。然而,當現代科學興起之後,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方法取代了哲學思辨,成為了科學的主流。哲學被嫌棄了,哲學成了偽科學,形而上學淪落到和迷信沒什麼兩樣。但哲學並沒有被徹底拋棄,這一回,心理學找上門來,與哲學結成姻親。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與心理學聯姻,是哲學在當代最好的歸宿。兩者是天作之合,一方面,心理學需要從哲學那裡找到思想與歷史淵源,另一方面,哲學需要心理學提供所謂的科學依據。科學排斥哲學,心理學卻擁抱哲學。

對於當代人而言,斯多葛哲學的一大特點,是在複雜和不確定的環境下,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讓你回到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去克服焦慮症。不同於其他哲學,斯多葛哲學通俗易懂,沒有燒腦的邏輯與深奧的原理。說白了,它就是讓你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問題而已。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介紹斯多葛哲學,一時之間,好像瞭解該哲學成了某種時髦。為什麼斯多葛哲學會流行?除了上面說到的原因,我覺得還有一點。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比方說,過去我們都生活在大家庭中,一個人可以一輩子在一家企業裡工作。以前的人比較相信傳統,老祖宗怎麼做,我們也怎麼做。在西方,過去幾乎是全民信教,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上帝說不。

寫在盛世的黃昏——馬克·奧勒留和他的《沉思錄》

共同體的瓦解,一方面使我們獲得了自由。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的生命沒了依託。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學會大行其道的原因,他無非是讓我們重新在自我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

斯多葛哲學具有療傷的作用,它很通俗,也貼近人情,某種程度上正好反映了繁榮時期的古羅馬社會。那時的人們生活安定,沒有經歷什麼大風大浪。茶餘飯後之餘,也不免仰望星空。比起做酒囊飯袋,讀一點哲學,多少能活出高級感。

今天的人不也是這樣嗎?更何況,斯多葛哲學還有個皇帝作為代言,它就這樣獲得了成功人士的親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