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樑大通二年(公元528年),陳慶之率7000軍馬,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伐。

原來是這群人打敗了陳慶之,白袍將軍敗的不虧!

陳慶之畫像

陳慶之北伐的過程大家都很熟悉了,故而只敘其概略經過。

529年四月,陳慶之在睢陽遭遇丘大千的7萬大軍,硬攻,破其3座軍城,丘大千投降。

同月,魏濟陰王元暉業率2萬來援,屯於考城,陳慶之擊而敗之,生擒元暉業。

五月,陳慶之攻打滎陽城,久戰不下,魏軍大軍號稱30萬圍攻樑軍,樑軍情急之下爆發逆天戰鬥力,一邊攻破城池,一邊背城擊敗魏軍主力。

同月,虎牢關守將爾朱世隆棄城而逃。

陳慶之殺進洛陽,魏軍乘虛收復大梁、滎陽,陳慶之反殺獲勝。

情節至此,看起來熱鬧非凡。其實《梁書》的作者完全是在玩障眼法,真正的高潮遠未來臨。

陳慶之此前擊敗的諸路北魏兵馬,統軍將領都是不入流的人物,而軍隊也基本不是魏軍主力。

為何如此說。據《北史·爾朱榮》、《魏書·莊帝本紀》及同書《元天穆傳》載,北魏起初並沒拿陳慶之北伐當回事。彼時邢杲正作亂於濟南,魏莊帝決定先讓元天穆率主力東征平叛。

原來是這群人打敗了陳慶之,白袍將軍敗的不虧!


也就是說,陳慶之一路遇到的部隊,都是北魏的地方守備部隊。

陳慶之率領的是樑朝屯集在北部邊境的主力軍隊,此前經常與魏軍攻防,可謂百戰精銳之師。

以強擊弱,陳慶之打勝是情理之中的事。

北魏丘大千等部兵力被誇大了,無論如何,睢陽城不可能有7萬人馬。畢竟魏軍主力也就二三十萬人,在六鎮起義的混戰中已經損失不少,丘大千又怎能掌握7萬大軍。

所以說,陳慶之攻下32城、入敵國首都,戰果固然輝煌,但成色不足,真正的檢驗遠未到來。

那麼北朝有資格檢驗陳慶之的是誰呢?

爾朱榮。

當陳慶之進入洛陽時,爾朱榮正在晉陽避暑歇馬。這位契胡族的天才將軍,是位擅長以少勝多、奉行精兵主義的絕世名將。他手下的契胡騎兵,剛剛以一敵十擊敗起義軍葛榮所部。

魏莊帝從洛陽渡河逃走,避居山西長子,爾朱榮聞訊後立即率兵南下,決定反攻洛陽。

一大批北朝頂級名將即將登場,南北決戰的高潮即將到來。

爾朱榮派人到黃河北岸偵察,發現船隻都被樑軍蒐集到南岸,河橋也被樑軍佔據,無法過河。

爾朱榮本就害怕洛陽暑熱,見此情景便想班師,待秋涼再戰。元天穆苦勸方止。此時當地豪強楊氏,在馬渚獻上小船,並願為嚮導。爾朱榮遂遣其侄子爾朱兆、都督賀拔勝等率一千精銳騎兵先過河突襲洛陽城,自率主力與陳慶之大戰於黃河北岸的中郎城。

爾朱榮手下的所謂頂級名將,到底都有哪些人呢?

大概有高歡、宇文泰、賀拔嶽、賀拔勝、於謹、趙貴、獨孤信、李虎、李弼、侯莫陳崇、宇文貴、王雄、達奚武、侯莫陳順等。

那麼這些人都是什麼成色呢,是否夠得上陳慶之的名頭?

首先看兩位未來的帝王:高歡與宇文泰。

此二人分別是北齊和北周的實際開創者,都是能征慣戰、腹有神機的絕世名將。數年後高歡韓陵之戰一戰成名,消滅爾朱氏,獨掌北魏大權,所建之東魏北齊帝國實力位居南北朝之冠。

宇文泰開創西魏北周,奠定關隴集團的規模,生平最擅以寡克眾,沙苑之戰中以1:30的比例擊敗高歡,成就北朝數量差距最大的經典之戰。他以關隴一隅之地,力抗北齊、南樑兩大強敵,數十年奮死拼搏不落下風。

於謹、趙貴、李弼、侯莫陳崇、獨孤信、李虎這幾位,越往後的人名大家應該越熟悉。沒錯,這六位就是北朝著名的“八大柱國”中的人物。

原來是這群人打敗了陳慶之,白袍將軍敗的不虧!


八柱國是西魏北周八位柱國大將軍,另外兩位是宇文泰和北魏宗室元欣。宇文泰名雖柱國大將軍,其實是西魏的統帥,元欣是隻掛名不領兵的虛職,實際領兵的就是於謹、趙貴等六人。

此六人,隨便拉出一個都是響噹噹的角色,在西魏北周歷次大戰中都有其身影。宇文泰之所以能在關中立足,之所以屢屢以寡克眾,六位柱國大將軍功不可沒。

賀拔嶽、賀拔勝是親兄弟,都是北朝名將,其中尤以賀拔嶽更厲害。賀拔嶽起家於六鎮起義,最擅長的手段也是以少勝多。陳慶之北伐戰爭結束後,他率2000步卒深入關西,擊敗万俟醜奴十餘萬起義軍。實力亦相當恐怖。

達奚武、王雄、侯莫陳順、宇文貴,都是西魏北周“十二大將軍”中的人物。

所謂“大將軍”,是僅次於柱國大將軍高級軍官,共有12位,故稱是。

說到這幾個人的特長,同樣也是以寡克眾!

二十多年後,達奚武、王雄均以少量兵力,數路侵入南樑,分別奪取梁州和漢中,打的樑朝毫無還手之力。

也就是說,人到中年的名將陳慶之,雖說也以寡克眾的高手,但他對上了一大票更精於此道、並且比他更年輕、更有朝氣和銳氣的猛將。

戰況如何呢?

陳慶之雖說搶佔主動,但在戰鬥力上不戰優勢。王牌對王牌,戰術、技巧、謀略都已沒有施展的空間,剩下的只是生死相搏。可惜,爾朱榮大軍養精蓄銳已久,又是以逸待勞。樑軍卻是久戰疲憊之師。雙方血戰三天,樑軍死傷慘重,爾朱榮大軍也未能速勝。

三天後,樑軍聽說洛陽已被魏軍偷襲,黃河上最重要的通道河橋已被魏軍焚燒。驚惶之下,陳慶之迅速脫離戰場,渡河南撤。如此一來,更犯了臨敵後退的兵家大忌。

爾朱榮反應極快,立即發兵追襲。形勢成了一邊倒。

名將的成色,在吃了敗仗時更能看得出來。

陳慶之在敗逃時路線沒有選擇好,也完全沒有精力觀察天氣,撤兵途中遭遇山洪,部眾完全潰散,不剩一兵一卒。陳慶化裝為僧人,單槍匹馬逃回南樑。

高手虐菜鳥,場面固然極其拉風,但並不值得稱道。唯有洛陽河北的終極之戰,才能看出陳慶之的真正水平。

北朝出動了日後主宰了天下命運的全部名將,而南樑只有陳慶之一人。這場仗即便輸了,也輸的堂堂正正,不虧!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