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這種事,多年以前在渦陽城下,還是副手的陳慶之就這麼幹過;而在淮河以北的滎陽,陳慶之幹了一個2.0 plus豪華版。

面對堅城,陳慶之的手下自發組成敢死隊,疊成人梯爬上城頭髮動衝鋒;而陳慶之自己帶著三千騎兵迎戰三十萬敵兵,一戰擊潰魏軍先鋒魯安,後面的爾朱世隆、爾朱兆還有元天穆更是嚇得一觸即潰。陳慶之又轉過臉來進軍虎牢,嚇得洛陽城內的魏孝莊帝元子攸單人獨騎逃出洛陽。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這種事,多年以前在渦陽城下,還是副手的陳慶之就這麼幹過;而在淮河以北的滎陽,陳慶之幹了一個2.0 plus豪華版。

面對堅城,陳慶之的手下自發組成敢死隊,疊成人梯爬上城頭髮動衝鋒;而陳慶之自己帶著三千騎兵迎戰三十萬敵兵,一戰擊潰魏軍先鋒魯安,後面的爾朱世隆、爾朱兆還有元天穆更是嚇得一觸即潰。陳慶之又轉過臉來進軍虎牢,嚇得洛陽城內的魏孝莊帝元子攸單人獨騎逃出洛陽。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一百多年前,一位大英雄收復了洛陽;不久以後他的不肖子孫將洛陽又丟給了北魏,此後一百年,洛陽這座神都都淪陷於胡虜之手。此刻,陳慶之正帶著他的部隊,享受著“千軍萬馬避白袍”的歡呼,昂首走進洛陽城。

只可惜,也就到此為止了。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這種事,多年以前在渦陽城下,還是副手的陳慶之就這麼幹過;而在淮河以北的滎陽,陳慶之幹了一個2.0 plus豪華版。

面對堅城,陳慶之的手下自發組成敢死隊,疊成人梯爬上城頭髮動衝鋒;而陳慶之自己帶著三千騎兵迎戰三十萬敵兵,一戰擊潰魏軍先鋒魯安,後面的爾朱世隆、爾朱兆還有元天穆更是嚇得一觸即潰。陳慶之又轉過臉來進軍虎牢,嚇得洛陽城內的魏孝莊帝元子攸單人獨騎逃出洛陽。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一百多年前,一位大英雄收復了洛陽;不久以後他的不肖子孫將洛陽又丟給了北魏,此後一百年,洛陽這座神都都淪陷於胡虜之手。此刻,陳慶之正帶著他的部隊,享受著“千軍萬馬避白袍”的歡呼,昂首走進洛陽城。

只可惜,也就到此為止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元灝和元子攸都是傀儡,沒什麼區別;但這個傀儡身邊沒有爾朱榮,掣肘就少了許多。對於陳慶之這個名為保鏢實為看守的傢伙,他是不可能信賴的。因此,洛陽拿下以後,元灝就多次想轟陳慶之走,在被拒絕後乾脆斷掉了白袍軍的補給。

而在建康,蕭衍似乎也沒想起來要補給陳慶之這回事。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這種事,多年以前在渦陽城下,還是副手的陳慶之就這麼幹過;而在淮河以北的滎陽,陳慶之幹了一個2.0 plus豪華版。

面對堅城,陳慶之的手下自發組成敢死隊,疊成人梯爬上城頭髮動衝鋒;而陳慶之自己帶著三千騎兵迎戰三十萬敵兵,一戰擊潰魏軍先鋒魯安,後面的爾朱世隆、爾朱兆還有元天穆更是嚇得一觸即潰。陳慶之又轉過臉來進軍虎牢,嚇得洛陽城內的魏孝莊帝元子攸單人獨騎逃出洛陽。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一百多年前,一位大英雄收復了洛陽;不久以後他的不肖子孫將洛陽又丟給了北魏,此後一百年,洛陽這座神都都淪陷於胡虜之手。此刻,陳慶之正帶著他的部隊,享受著“千軍萬馬避白袍”的歡呼,昂首走進洛陽城。

只可惜,也就到此為止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元灝和元子攸都是傀儡,沒什麼區別;但這個傀儡身邊沒有爾朱榮,掣肘就少了許多。對於陳慶之這個名為保鏢實為看守的傢伙,他是不可能信賴的。因此,洛陽拿下以後,元灝就多次想轟陳慶之走,在被拒絕後乾脆斷掉了白袍軍的補給。

而在建康,蕭衍似乎也沒想起來要補給陳慶之這回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愈演愈烈的元陳矛盾被爾朱榮看在眼裡,他瞅準機會,帶領百萬大軍向陳慶之反撲。和陳慶之離心離德的元灝一敗塗地,洛陽得而復失;而陳慶之帶著七千白袍軍在彈盡糧絕後,只好化妝成和尚偷偷潛回南方。這次偉大的北伐,也就此走回原點。

從此以後,南朝再也沒有攻克過神都洛陽,直到建康被隋軍攻陷為止。七千白袍軍攻陷三十二城、連勝四十七戰、大敗數十萬魏兵的故事,也成了漸漸被湮沒的神話。

"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七十八)陳慶之

名帥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有關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網文裡,有兩個人被後人追捧為了“戰神”——一個是我們之前提到過的、冉魏武悼天王冉閔;另一個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樑朝永興侯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有關於冉閔,我們已經論證過,他的“民族英雄”的光環是有一定值得商榷之處的;而陳慶之其人,在這裡我也要很遺憾地表示,他的赫赫戰功,同樣存在著一定誇張。

儘管同樣姓陳,但是陳慶之和後來的南陳王朝之間一點親戚關係也沒有,他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都是寒族子弟。而陳慶之甚至都不是職業軍人出身,因為在年逾不惑以前,他一直是以皇帝身邊的侍從的形象出境的。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在蕭衍稱帝以前,陳慶之就一直跟在他身邊,但只是一個幫閒的小廝,最常乾的事是通宵達旦地陪蕭衍下圍棋。蕭衍大軍進攻建康的時候,陳慶之也只不過是在軍中負責後勤工作而已。等到蕭衍幹了好多年皇帝了,陳慶之還只是個文官。

但是是金子就會發光,尤其是皇帝身邊的金子。當北魏開始陷入內亂之中的時候,一些宗室也就學起了蕭寶夤和劉昶,動了去敵國的心思。而當一個叫元法僧的魏國王爺提出南渡的請求的時候,蕭衍隨手把陳慶之派了出去——去迎迎吧!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迎接工作很順利,但是屁股卻不好擦——北魏對這次叛逃展開了雷霆報復,對樑朝北方重鎮彭城發動進攻。而負責鎮守的樑朝王爺蕭綜一槍未發就投奔了北魏,連彭城也丟了。

但是蕭衍在這場仗中也不是沒有收穫,儘管丟了侄子和彭城,好歹還保住了軍隊的主力,並且之前還打了好幾個勝仗。之所以會有如此成績,就是因為那個人——陳慶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此戰以後,陳慶之逐漸開始擔任軍隊統帥。而在他參加的戰役中,樑軍也基本上總是能取得勝利;尤其是這位文官出身的將領還有兩樣武將都望塵莫及的特點——善攻堅和敢玩命。

所謂善攻堅,就是能拿掉魏軍設置的堡壘,也就是所謂的“城”。比如在他軍旅生涯早期,守壽春和攻渦陽的戰鬥中,他就帶領部隊拿掉了敵人修築的堡壘,從而為後面的勝利打開了大門。

而敢玩命,也分為兩個方面——戰術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所謂戰術上的玩命,就是陳慶之自己喜歡帶著精兵(一般都是騎兵)突進,幾千人就敢和幾萬人的魏軍開戰;而戰略意義上的玩命,就是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

渦陽之戰的時候,陳慶之是副將,主將曹仲宗見魏兵越圍越多,自己手裡兵又少,就動了撤退的意思。得知消息的陳慶之拿著一根大棍子就堵在了營門口:“現在跑是跑不了了,就得趁著敵人師勞兵疲之際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您要班師的話,就別怪我給陛下上密奏了!”

曹仲宗對他還真沒辦法,畢竟陳慶之和蕭衍是鐵關係,蕭衍肯定信他的。而陳慶之也真不含糊,自己立刻帶著三千人衝出去,一天之內連拔魏軍四城,殺的渦水為之斷流。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戰報傳到建康,蕭衍大喜過望,沒想到當年那個和自己熬夜下棋的小夥子已經成長為如此猛將。激動之餘,他親手寫下了宣慰陳慶之的詔書:

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是的,陳慶之絕對擔得起“大丈夫”這三個字。而幾年以後,他將完成一件更加大丈夫的事。

河陰之變以後,少部分活下來的北魏宗室選擇了南逃,其中就包括北海王元灝。對於這個小王爺,蕭衍的態度比較曖昧——他好吃好喝招待他一段時間以後,派陳慶之帶了一些部隊把他送回洛陽繼續當皇帝去。

陳慶之出發的時候,他和他的七千手下都身披白袍。不到半年後,這支部隊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渡過淮水後,陳慶之碰到第一個對手叫丘大千,當年在蕭綜手下的時候陳慶之就是靠揍他聲名鵲起的。這一回丘將軍依然沒有長進,七萬人沒打過七千,自己也成了俘虜。

第二個對手,是北魏宗室元暉業。這位王爺帶著優勢兵力鑽進了小小的考城,結果被陳慶之致敬了一把關羽,水灌考城。元暉業沒能做成呂蒙或者龐德,而是老老實實做了于禁,和丘大千一個鍋攪馬勺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接連近十萬人敗給陳慶之,重鎮大梁也被陳慶之奪去,北魏的京城洛陽已經岌岌可危。因此,爾朱榮派出了親信元天穆、子侄爾朱兆等人前去迎擊正在進攻滎陽的陳慶之。

此時手裡仍然只有七千人的陳慶之,需要面對北魏近三十萬人馬的增援!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面對這種情況,是個人都會慫,反正陳慶之的白袍軍們都慫了。然而他們的主帥陳慶之,此時大概不是個人。

在如此懸殊的敵我比例之下,陳慶之對全軍訓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背水一戰這種事,多年以前在渦陽城下,還是副手的陳慶之就這麼幹過;而在淮河以北的滎陽,陳慶之幹了一個2.0 plus豪華版。

面對堅城,陳慶之的手下自發組成敢死隊,疊成人梯爬上城頭髮動衝鋒;而陳慶之自己帶著三千騎兵迎戰三十萬敵兵,一戰擊潰魏軍先鋒魯安,後面的爾朱世隆、爾朱兆還有元天穆更是嚇得一觸即潰。陳慶之又轉過臉來進軍虎牢,嚇得洛陽城內的魏孝莊帝元子攸單人獨騎逃出洛陽。

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一百多年前,一位大英雄收復了洛陽;不久以後他的不肖子孫將洛陽又丟給了北魏,此後一百年,洛陽這座神都都淪陷於胡虜之手。此刻,陳慶之正帶著他的部隊,享受著“千軍萬馬避白袍”的歡呼,昂首走進洛陽城。

只可惜,也就到此為止了。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元灝和元子攸都是傀儡,沒什麼區別;但這個傀儡身邊沒有爾朱榮,掣肘就少了許多。對於陳慶之這個名為保鏢實為看守的傢伙,他是不可能信賴的。因此,洛陽拿下以後,元灝就多次想轟陳慶之走,在被拒絕後乾脆斷掉了白袍軍的補給。

而在建康,蕭衍似乎也沒想起來要補給陳慶之這回事。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愈演愈烈的元陳矛盾被爾朱榮看在眼裡,他瞅準機會,帶領百萬大軍向陳慶之反撲。和陳慶之離心離德的元灝一敗塗地,洛陽得而復失;而陳慶之帶著七千白袍軍在彈盡糧絕後,只好化妝成和尚偷偷潛回南方。這次偉大的北伐,也就此走回原點。

從此以後,南朝再也沒有攻克過神都洛陽,直到建康被隋軍攻陷為止。七千白袍軍攻陷三十二城、連勝四十七戰、大敗數十萬魏兵的故事,也成了漸漸被湮沒的神話。

陳慶之北伐神話:只用七千人就橫掃北魏,為何最後慘遭全軍覆沒?

陳慶之北伐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補給。在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時,南方的蕭衍除了給了幾封嘉獎令以外,沒有給他一兵一卒。而在白袍軍身陷重圍之際,他也並沒打算救援,而是放任這支偉大的部隊煙消雲散。

那麼蕭衍又為什麼會做出這種安排呢?其背後又有什麼考量呢?咱們下回再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