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所謂“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傳《澳門風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大義是香港演藝圈會為內地帶來優質的電影工業,跟“北邊兒”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國娛樂市場的大蛋糕。

經過數年的運作和努力,香港曾經的“撈(錢)王”們,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內地市場的組合拳,然後開始批量生產所謂的“新港片”。今年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行動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追龍Ⅱ》、《廉政風雲》,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都屬此類。

"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所謂“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傳《澳門風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大義是香港演藝圈會為內地帶來優質的電影工業,跟“北邊兒”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國娛樂市場的大蛋糕。

經過數年的運作和努力,香港曾經的“撈(錢)王”們,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內地市場的組合拳,然後開始批量生產所謂的“新港片”。今年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行動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追龍Ⅱ》、《廉政風雲》,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都屬此類。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可惜的是,“新港片”並沒有成為品質的代名詞,反而造成了一派虛假繁榮的倒掛場面——演員和角色都千篇一律、主要票倉定格在三線以下縣市、所有電影的內核本質上都是最爛俗的香港警匪片、看似嚴肅實則空洞乏味……

流量下沉、粗製濫造、快速複製,像極了“拼多多”初期佔領市場時的套路。所以,我覺得與其自稱“新港片”噁心人,不如重新起個更貼切的新名字:拼多多式嚴肅爛片(簡稱“拼片”)。

下面,我就結合最近上映的幾部“拼片”,來歸納下這類影片的特徵,也好有效預防,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燈塔專業版”。

特徵1:“面癱輪迴”的影帝們

最後一次見張家輝輕輕鬆鬆演戲,應該是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這也是他自導自演的第二部恐怖片,私以為,某瓣6.4的評分真的太低了,對恐怖片、港片的歧視,可見一斑。

可惜,這之後的渣渣輝就加入了北上撈錢的隊伍,似乎不再想著證明自己,扛起屠龍刀、請“兄弟”們一起傳奇,反倒成了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同樣在2015年,張家輝還演了一部號稱“大製作”的《赤道》,從此以後,他也加入了“面癱影帝”的群聊,永遠只有三套表情:面無表情、哈哈冷笑、滿臉怒容。

"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所謂“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傳《澳門風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大義是香港演藝圈會為內地帶來優質的電影工業,跟“北邊兒”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國娛樂市場的大蛋糕。

經過數年的運作和努力,香港曾經的“撈(錢)王”們,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內地市場的組合拳,然後開始批量生產所謂的“新港片”。今年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行動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追龍Ⅱ》、《廉政風雲》,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都屬此類。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可惜的是,“新港片”並沒有成為品質的代名詞,反而造成了一派虛假繁榮的倒掛場面——演員和角色都千篇一律、主要票倉定格在三線以下縣市、所有電影的內核本質上都是最爛俗的香港警匪片、看似嚴肅實則空洞乏味……

流量下沉、粗製濫造、快速複製,像極了“拼多多”初期佔領市場時的套路。所以,我覺得與其自稱“新港片”噁心人,不如重新起個更貼切的新名字:拼多多式嚴肅爛片(簡稱“拼片”)。

下面,我就結合最近上映的幾部“拼片”,來歸納下這類影片的特徵,也好有效預防,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燈塔專業版”。

特徵1:“面癱輪迴”的影帝們

最後一次見張家輝輕輕鬆鬆演戲,應該是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這也是他自導自演的第二部恐怖片,私以為,某瓣6.4的評分真的太低了,對恐怖片、港片的歧視,可見一斑。

可惜,這之後的渣渣輝就加入了北上撈錢的隊伍,似乎不再想著證明自己,扛起屠龍刀、請“兄弟”們一起傳奇,反倒成了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同樣在2015年,張家輝還演了一部號稱“大製作”的《赤道》,從此以後,他也加入了“面癱影帝”的群聊,永遠只有三套表情:面無表情、哈哈冷笑、滿臉怒容。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靠這三張臉,他一路主演了《使徒行者》、《低壓槽:慾望之城》、《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沉默的證人》,以及即將上映的《催眠·裁決》,還有被《上海堡壘》嚇到的《明日戰記》。所有的表演模式都是一樣的:一樣用力、一樣沒什麼記憶點。

除了張家輝,一直以演技著稱的劉青雲、吳鎮宇,還有號稱港產第一實力偶像的古天樂,這幾年其實也都只演了同一個角色——三張臉,沒有名字。

影帝們的臉越來越僵硬,片子越來越爛,但票房——卻穩中有升,《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截止今天已經6.48億票房了,《沉默的證人》爛歸爛,至今也進賬1.64億,差點兒就要回本,這是為何?

特徵2:縣城直男的票房統治力

在網頁小廣告裡跟張家輝一起約你“砍砍砍”的,除了陳小春,就是古天樂了。

古仔賺了錢,就建小學,人品沒得黑,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兒心疼。畢竟單論爛片的數量,他是所有在內地混的香港影帝中,數一數二的。

2014年,拍完《竊聽風雲3》的古仔,又加入了一個新的系列。這個新系列拋卻了之前《竊聽風雲》還殘留的那一點點傲慢和港味,完完全全為縣城直男定製,這就是《反貪風暴》系列。這個安全系列出到現在已經出了四部,《反貪風暴4》在年初豪取了7.95億票房。

"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所謂“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傳《澳門風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大義是香港演藝圈會為內地帶來優質的電影工業,跟“北邊兒”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國娛樂市場的大蛋糕。

經過數年的運作和努力,香港曾經的“撈(錢)王”們,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內地市場的組合拳,然後開始批量生產所謂的“新港片”。今年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行動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追龍Ⅱ》、《廉政風雲》,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都屬此類。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可惜的是,“新港片”並沒有成為品質的代名詞,反而造成了一派虛假繁榮的倒掛場面——演員和角色都千篇一律、主要票倉定格在三線以下縣市、所有電影的內核本質上都是最爛俗的香港警匪片、看似嚴肅實則空洞乏味……

流量下沉、粗製濫造、快速複製,像極了“拼多多”初期佔領市場時的套路。所以,我覺得與其自稱“新港片”噁心人,不如重新起個更貼切的新名字:拼多多式嚴肅爛片(簡稱“拼片”)。

下面,我就結合最近上映的幾部“拼片”,來歸納下這類影片的特徵,也好有效預防,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燈塔專業版”。

特徵1:“面癱輪迴”的影帝們

最後一次見張家輝輕輕鬆鬆演戲,應該是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這也是他自導自演的第二部恐怖片,私以為,某瓣6.4的評分真的太低了,對恐怖片、港片的歧視,可見一斑。

可惜,這之後的渣渣輝就加入了北上撈錢的隊伍,似乎不再想著證明自己,扛起屠龍刀、請“兄弟”們一起傳奇,反倒成了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同樣在2015年,張家輝還演了一部號稱“大製作”的《赤道》,從此以後,他也加入了“面癱影帝”的群聊,永遠只有三套表情:面無表情、哈哈冷笑、滿臉怒容。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靠這三張臉,他一路主演了《使徒行者》、《低壓槽:慾望之城》、《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沉默的證人》,以及即將上映的《催眠·裁決》,還有被《上海堡壘》嚇到的《明日戰記》。所有的表演模式都是一樣的:一樣用力、一樣沒什麼記憶點。

除了張家輝,一直以演技著稱的劉青雲、吳鎮宇,還有號稱港產第一實力偶像的古天樂,這幾年其實也都只演了同一個角色——三張臉,沒有名字。

影帝們的臉越來越僵硬,片子越來越爛,但票房——卻穩中有升,《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截止今天已經6.48億票房了,《沉默的證人》爛歸爛,至今也進賬1.64億,差點兒就要回本,這是為何?

特徵2:縣城直男的票房統治力

在網頁小廣告裡跟張家輝一起約你“砍砍砍”的,除了陳小春,就是古天樂了。

古仔賺了錢,就建小學,人品沒得黑,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兒心疼。畢竟單論爛片的數量,他是所有在內地混的香港影帝中,數一數二的。

2014年,拍完《竊聽風雲3》的古仔,又加入了一個新的系列。這個新系列拋卻了之前《竊聽風雲》還殘留的那一點點傲慢和港味,完完全全為縣城直男定製,這就是《反貪風暴》系列。這個安全系列出到現在已經出了四部,《反貪風暴4》在年初豪取了7.95億票房。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而古天樂和劉德華主演的《掃毒2天地對決》,則更囂張地拿下了12.79億元票房,在2019年至今所有的中國院線電影中,排行第8位,僅次於《蜘蛛俠:英雄遠征》,超越了《大黃蜂》和《驚奇隊長》。

7月5日《掃毒2天地對決》公映當天,該片在一線城市所有電影中的票房佔比,是50.7%;但在三線和四線城市中,這個數字卻達到了58.6%和61.2%,之後維持了將近一週的增長,男性觀眾佔了七成。

可以說,是縣城男性撐起了古仔的“拼片”。或許這是對他建學校的回饋。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對於票房從一線城市存量市場,向三四線城市增量市場的演進過程中,香港藝人和編導們,完全搔住了小城直男們的癢點。

特徵3:片名中二,內容空洞

曾幾何時,《寒戰》中的全員西裝,還能讓觀眾興奮幾番。

後來,為演員披上職業裝,成了“拼片”的標配。而跟著服裝一起標配的,還有中二到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片名。

說實話,開啟這條中二之路的,其實是《無間道》。是《無間道》三部曲,讓香港演藝圈明白:哦,大陸人喜歡玄乎、中二的片名。於是他們學到了《無間道》起名的表面功夫,卻沒能學到前輩在劇本上的求新、在表演上的尋找衝突,以及在故事架構上的突變

千篇一律的“N雄對峙”戲碼,套上諸如《天地對決》、《貪狼》、《毒·誡》、《慾望之城》、《催眠·裁決》……種種十足中二的網文兮兮的片名——其實名字根本可以隨便調換,沒關係!反正內容基本上也沒什麼區別,都是幾個男人冷著臉,打滿倆小時,收工!

"

曾經我有多愛看港片,現在我就有多煩“新港片”。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所謂“新港片”,是王晶在2014年宣傳《澳門風雲》時,提出的一個概念。大義是香港演藝圈會為內地帶來優質的電影工業,跟“北邊兒”的同行一起分享中國娛樂市場的大蛋糕。

經過數年的運作和努力,香港曾經的“撈(錢)王”們,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內地市場的組合拳,然後開始批量生產所謂的“新港片”。今年上映的《掃毒2:天地對決》、《反貪行動4》、《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追龍Ⅱ》、《廉政風雲》,甚至正在上映的《沉默的證人》,都屬此類。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可惜的是,“新港片”並沒有成為品質的代名詞,反而造成了一派虛假繁榮的倒掛場面——演員和角色都千篇一律、主要票倉定格在三線以下縣市、所有電影的內核本質上都是最爛俗的香港警匪片、看似嚴肅實則空洞乏味……

流量下沉、粗製濫造、快速複製,像極了“拼多多”初期佔領市場時的套路。所以,我覺得與其自稱“新港片”噁心人,不如重新起個更貼切的新名字:拼多多式嚴肅爛片(簡稱“拼片”)。

下面,我就結合最近上映的幾部“拼片”,來歸納下這類影片的特徵,也好有效預防,本文所有數據都來自“燈塔專業版”。

特徵1:“面癱輪迴”的影帝們

最後一次見張家輝輕輕鬆鬆演戲,應該是2015年的《陀地驅魔人》,這也是他自導自演的第二部恐怖片,私以為,某瓣6.4的評分真的太低了,對恐怖片、港片的歧視,可見一斑。

可惜,這之後的渣渣輝就加入了北上撈錢的隊伍,似乎不再想著證明自己,扛起屠龍刀、請“兄弟”們一起傳奇,反倒成了他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同樣在2015年,張家輝還演了一部號稱“大製作”的《赤道》,從此以後,他也加入了“面癱影帝”的群聊,永遠只有三套表情:面無表情、哈哈冷笑、滿臉怒容。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靠這三張臉,他一路主演了《使徒行者》、《低壓槽:慾望之城》、《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沉默的證人》,以及即將上映的《催眠·裁決》,還有被《上海堡壘》嚇到的《明日戰記》。所有的表演模式都是一樣的:一樣用力、一樣沒什麼記憶點。

除了張家輝,一直以演技著稱的劉青雲、吳鎮宇,還有號稱港產第一實力偶像的古天樂,這幾年其實也都只演了同一個角色——三張臉,沒有名字。

影帝們的臉越來越僵硬,片子越來越爛,但票房——卻穩中有升,《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截止今天已經6.48億票房了,《沉默的證人》爛歸爛,至今也進賬1.64億,差點兒就要回本,這是為何?

特徵2:縣城直男的票房統治力

在網頁小廣告裡跟張家輝一起約你“砍砍砍”的,除了陳小春,就是古天樂了。

古仔賺了錢,就建小學,人品沒得黑,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兒心疼。畢竟單論爛片的數量,他是所有在內地混的香港影帝中,數一數二的。

2014年,拍完《竊聽風雲3》的古仔,又加入了一個新的系列。這個新系列拋卻了之前《竊聽風雲》還殘留的那一點點傲慢和港味,完完全全為縣城直男定製,這就是《反貪風暴》系列。這個安全系列出到現在已經出了四部,《反貪風暴4》在年初豪取了7.95億票房。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而古天樂和劉德華主演的《掃毒2天地對決》,則更囂張地拿下了12.79億元票房,在2019年至今所有的中國院線電影中,排行第8位,僅次於《蜘蛛俠:英雄遠征》,超越了《大黃蜂》和《驚奇隊長》。

7月5日《掃毒2天地對決》公映當天,該片在一線城市所有電影中的票房佔比,是50.7%;但在三線和四線城市中,這個數字卻達到了58.6%和61.2%,之後維持了將近一週的增長,男性觀眾佔了七成。

可以說,是縣城男性撐起了古仔的“拼片”。或許這是對他建學校的回饋。但更可能的原因是:對於票房從一線城市存量市場,向三四線城市增量市場的演進過程中,香港藝人和編導們,完全搔住了小城直男們的癢點。

特徵3:片名中二,內容空洞

曾幾何時,《寒戰》中的全員西裝,還能讓觀眾興奮幾番。

後來,為演員披上職業裝,成了“拼片”的標配。而跟著服裝一起標配的,還有中二到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片名。

說實話,開啟這條中二之路的,其實是《無間道》。是《無間道》三部曲,讓香港演藝圈明白:哦,大陸人喜歡玄乎、中二的片名。於是他們學到了《無間道》起名的表面功夫,卻沒能學到前輩在劇本上的求新、在表演上的尋找衝突,以及在故事架構上的突變

千篇一律的“N雄對峙”戲碼,套上諸如《天地對決》、《貪狼》、《毒·誡》、《慾望之城》、《催眠·裁決》……種種十足中二的網文兮兮的片名——其實名字根本可以隨便調換,沒關係!反正內容基本上也沒什麼區別,都是幾個男人冷著臉,打滿倆小時,收工!

《沉默的證人》證明:面癱的香港影帝們,一起創造了影壇拼多多

可還就是這種“中二+冷臉無腦打”的套路,很合下沉流量們的胃口。倒也不是扯什麼審美高下,只不過大部分人當年接觸過的情懷鏡頭不多,所以當過去的香港大哥們躬身聯袂、但求你買票捧場時,肯定拒絕不了。

所謂的“欠星爺一張票”也是在這種趨勢下產生的。

反正他們要求不高,那麼無論什麼類型的電影,都給個警匪片的內核就好了嘛。容易拍、成本低、性價比高。比如《沉默的證人》號稱懸疑,其實就是個從頭打到尾的無腦“拼片”。其他片子也是如此,不信你們回頭看看《明日戰記》,看我說得對不對。

“拼片”公式

看著一眾有想法、有能力的藝人,因為下沉流量比較好“撈”好“騙”,就不思進取,一個模子一個公式,就應付了所有對他們有所期待的人。說難聽點,只要好賣,喂翔也行。

而今日份的“翔”,就是“拼片”——拼多多式嚴肅爛片。他們可以得到一個“拼片”公式:

中二的片名+冷臉無腦動作戲+模式化的影帝+縣城票倉=拼多多式嚴肅爛片

拼多多的流量下沉模式,其實是個好模式,爛產品只是它的過渡;現在千人一面的“拼片”肯定也只是個過渡——無奈這過渡的過程太久了,從《澳門風雲》算起,這都快5年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