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沉默的羔羊》海報

我想給犯罪一個"精緻"的形容詞。

心理學是個神奇的誘人領域,如今的弊病,可以從以往的經歷和現實的環境中得到解釋,都可以從潛意識裡得到回答。

在女主角克拉麗絲的內心深處,父親的死和羔羊的嘶鳴是兩個帶有象徵意義的巨大烙印。她的理智和冷靜、她的正義和憐憫、她在面對恐懼時鼓出來的勇氣,無不源自於她年幼時的經歷和記憶。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專家,漢尼拔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療法,一步步幫主克拉麗絲引出童年的陰影,直面鮮血淋漓的創傷性場景,使她有第二次機會去拯救那隻待宰的羔羊,克服悲慘童年所帶來的創傷。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人們以友善示人,以懷疑自處。

溫順善良的羔羊卻從來得不到上帝的安撫。

警察依靠一個殺人狂魔找尋另一個殺人狂魔的荒誕,更賦予了電影以極強的譏諷,將變態與優雅集一身的漢尼拔,對我來說無疑是最迷人的。

藝術家都是神經質,病態的,精神失調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這種病態和精神失調的副產品。漢尼拔是一位古典文學家,他喜歡畫畫,他有一種藝術家的儒雅魅力。漢尼拔具有神賦予的天賦,具有非一般的邏輯,具有洞悉一切的眼神,但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人魔",他唯獨缺乏上帝的仁慈。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漢尼拔的心理如何,他為何會成為一個恐怖的食人魔,我無法再次深究。想必看過了講述他陳年往事的《少年漢尼拔》自會有分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過去必定有著一段曲折而不堪回首的往事,折磨著他也改變了他。心理學與他究竟意味著什麼,除了樂趣之外,是他賴以俯視人類的強大武器和獨門記憶,還是他自以為是的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

如果漢尼拔教授不整天唸叨著吃人,和他共進晚餐一定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事情。

克拉麗絲和水牛比爾都是內心住著"尖叫的羔羊"的人,兩者不同的是,克拉麗絲對生活充滿著期待和希望,並得到了漢尼拔的拯救。而比爾的自我放逐,走向社會的邊緣,凶殘的行徑下是一顆嚴重受傷的心靈和極端黑暗的精神世界,缺失信仰,心懷恐懼,最終走向了自我毀滅。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羔羊從未停止尖叫,噩夢不曾離去。——《沉默的羔羊》

網友對《沉默的羔羊》評價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尖叫的羔羊,每當它尖叫,就會喚醒生命中的一些傷處。這些傷處,你不去碰它,就永遠也不知道它有多痛。揭開傷疤,卻發現它血肉模糊、鮮血淋漓。然而,這些傷,不能掩蓋,必須揭開來,用勇敢和愛治癒。

弱小隻會被理解為猥瑣或遭遺忘,強大才能飽受讚美、憐愛、各式各樣的塗脂抹粉與理解。《沉默的羔羊》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暗示了這個世界的本質和真相,卻連漢泥拔遭受冤屈憤而殺人的遮羞布都吝於拋出一塊——他只是喜歡,因為他強大。

"這個世界因為有你變得更加有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