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不誇張地說,許多80後的童年是在陳銘章的電視劇里長大的。

陳銘章的電視劇導演處女作《MVP情人》,捧紅了張韶涵、5566這一批臺灣明星。在臺灣偶像劇的黃金年代裡,一大批紅遍兩岸三地的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愛情魔發師》《命中註定我愛你》《放羊的星星》,都是他的作品。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王子變青蛙》

其中《命中註定我愛你》不僅是臺灣偶像劇最高收視紀錄保持者,還是首部獲得“金鐘獎”最佳劇集的偶像劇,當年這部劇在全臺灣2300萬總人口當中,創下1000萬人收看的收視神話。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命中註定我愛你》

而在臺灣影視劇海外市場衰退,大陸影視製作崛起、影視劇需求暴增的時候,陳銘章抓住機遇,轉戰大陸,拍攝了《杜拉拉昇職記》《克拉戀人》等大熱劇。去年播出的《遇見王瀝川》,還成為年度口碑最好的國產愛情偶像劇集。《遇見王瀝川》最近正在廣西衛視二輪播出,藉此機會,記者採訪了導演陳銘章。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遇見王瀝川》

專注偶像劇近二十年,陳銘章擅長掌握人物和感情,也擅長揣摩觀眾的喜好和需求。臺灣的電視劇製作方式不同於大陸,邊拍邊播的模式有利於製作方實時監控輿情,瞭解觀眾訴求,並進而體現在後續製作中。這樣的製作經驗,讓陳銘章來到大陸發展後,也有優勢。

在大陸拍攝《杜拉拉昇職記》時,片方和平臺的最初定位是職場白領劇,陳銘章卻參考了很多數據,認為當時市場上尚無特別成功的白領劇,這個定位只會讓作品的受眾群變窄。他在拍攝風格、劇集包裝上下了功夫,劇裡的職場環境裝修風格是明麗的大色塊,並使用了插畫漫畫的形式來做包裝,讓整個劇年輕感十足。播出時,這部沒有年輕偶像演員的劇,得到了相當不錯的收視成績。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杜拉拉昇職記》

從《MVP情人》到如今的《遇見王瀝川》《漂洋過海來看你》,陳銘章的作品明顯成人化了許多。曾經的偶像劇聚焦學生族群的愛情生活,如今的偶像劇關注都市男女的感情困局。

“現在對於高中生族群,我已經沒有傾述慾望了。我對那個年紀的愛恨情仇,現在會覺得:哎呀,等你們長大就知道了,這些都不重要。”在陳銘章看來,“大人”也有對偶像劇的需求:“包括你我,人們生活中都需要一些浪漫的東西。可是目前市場上的偶像劇面對低齡受眾居多。我希望能填補這個市場的空白。”

因此在他執導的作品裡,會出現帶著孩子的單親媽媽女主,會有高齡單身產婦的感情煩惱,也有一夜情意外懷孕的尷尬人生。在他看來,這是都市人在感情生活中都有可能面對的情景。

很多人不知道,陳銘章最初是以話劇導演的身份跨界電視劇。近幾年他加盟至樂匯,擔任知名話劇團體怪咖劇團多部作品的總監製。這個劇團近年來最出名的作品,莫過於《驢得水》。陳銘章提起這部作品時,不無驕傲。在他看來,能夠挖掘更多好的話劇劇本和新導演,是目前最讓他開心的事之一。

“話劇不賺錢啦,都是賠錢多。這是純粹的愛好。”陳銘章笑道。因為熱愛話劇,陳銘章近年來不拍戲時,都留在北京。北京總是有很多話劇演出,他常在票務軟件上買一疊票,然後自己做筆記排日程,天天看戲。

而回到臺灣,對他來說最棒的事則是看電影。“每週五都有十幾部新片上映。可以跟朋友看很多新電影。”跟陳銘章聊到對北京和對臺灣的“喜歡與不喜歡”,對北京,陳銘章最怕的是堵車。“一堵可以堵很久!24小時都堵!”這在生活節奏相對慢一些的臺灣是難得一見的。對於臺灣,陳銘章跟記者談到臺灣的“古早味”。“古早味道,其實就是傳統的保留,把古老的建築,古老的東西保留下來,變成景點,而且大家也很喜歡去。可能大陸的話,發展太快了,很多東西我們沒有來得及留住。”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滾石愛情故事》

去年陳銘章回臺灣幫忙拍劇集《滾石愛情故事》,拍了兩集,時間短暫,前後不過半月。但對陳銘章來說,這是很愉快的經歷。這部劇由20首滾石經典情歌改編而成的十位編劇、十五位導演分別執導,四十位臺灣知名演員分別主演。“那個純粹就是回去幫忙,有點大家一起再共襄盛舉的感覺。”看過這部作品的觀眾,很多會評論,被勾起了聽著港臺流行歌曲卡帶、看著臺灣偶像劇的青春記憶。

對傳統和過去的留戀,反映在陳銘章的作品裡。“我很喜歡在戲裡寫比較鄉土的一群人,然後也有很都會的,很現代的東西,去做一個對比。”比如《命中註定我愛你》里民風淳樸的薑母島,比如《王子變青蛙》里人情味濃的觀美漁村,都是陳銘章對於傳統的懷念和想象。

陳銘章現在在拍的《親愛的味道》,算起來是他第三十個導演作品。他說自己這兩年的生活狀態是,每年六個月不工作,旅遊,看戲,做話劇。“我已經累過啦,不要以為我都在玩哦。我四十幾歲了,總得要過點小日子吧?我不要埋頭辛苦到六十五歲,那太殘忍了。”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親愛的味道》

【對話】

澎湃新聞:之前《遇見王瀝川》口碑和收視都很出眾,現在回看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作為創作者最滿意的部分是什麼?最遺憾的是什麼?

陳銘章:最滿意的部分是拍得還蠻純粹的,就我自己在家裡看的時候,會覺得:這導演怎麼拍得這麼好?(笑)其實最滿意的,主要是男女主角的演出很棒啦。

遺憾總會有,但我不大去看那些,我習慣去看好的一面,遺憾總會有,但我選擇讓它過去,往前看。

澎湃新聞:其實在拍攝《遇見王瀝川》的時候,焦俊豔資歷還淺,怎麼下決定定了她做女主角?

陳銘章:因為我跟她本人見了面,就覺得她本人氣質、感覺很適合這個角色,她的美不是那種第一眼的美,這點其實很適合小秋這個角色。而且她確實戲好,她真的是我合作過的她這個年齡段演員裡,演技最好的。然後她個人也很喜歡這個小說和劇本。她投入這部作品的意願很強烈。

當然,用新人對於劇集的發行啊,賣片啊,肯定有風險。但這不是我去考慮的,那是製片人去考慮的,我就管創作好了。當然,如果說製片人要考慮流量,可以啊,那他就去那些人裡面給我挑嗎。可是當時製片人也覺得演員和戲貼合比較重要。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MVP情人》

澎湃新聞:你拍過許多愛情偶像題材的作品,十多年過去,你從青春偶像,拍到都市愛情,這種題材變化原因是什麼?

陳銘章:因為我年紀大了啊,拍《MVP情人》我才28歲,現在我都四十多歲啦。年長之後,你有傾述慾望的族群會不同。現在對於高中生族群,我已經沒有傾述慾望了。我對那個年紀的愛恨情仇,現在會覺得:哎呀,等你們長大就知道了,這些都不重要。

可能我現在對年紀長一點的族群會比較感興趣。我一直想做的事是,做給大人看的偶像劇。其實大人也有對偶像劇的需求,包括你我,人們生活中都需要一些浪漫的東西。

像《遇見王瀝川》,其實有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看。可是目前市場上的偶像劇面對低齡受眾居多。所以大人們轉而去看韓劇。因為韓劇就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他們的故事、年齡段、演員,都是針對大人的。所以我希望我可以去填補市場的這個空缺。

比如《放羊的星星》,第一次在偶像劇中女主角帶著小孩。《命中註定我愛你》還有一夜情、懷孕流產的劇情。《漂洋過海來看你》,單身媽媽。都是講這個年齡段,這個族群在感情生活中有可能會遭遇的情境。

現在比較低齡的劇本來找我,我都不接。不是看不起之類的,只是不想再做了。我希望偶像劇市場上有多元的作品,而不是隻有小鮮花、小鮮肉。我希望有成人的偶像劇,可這樣的作品真的不多,我覺得我有這樣的義務去做這件事。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放羊的星星》

澎湃新聞:你覺得在愛情偶像題材的作品方面,這麼多年,行業的進步在哪裡?

陳銘章:行業我不覺得有進步,最大的變化可能是演員都變成了小鮮花、小鮮肉。因為現在網絡越來越重要,網絡的買價越來越貴,甚至貴過一些電視臺。而網絡的受眾就是偏年輕嘛,所以市場就有點扭曲。

像我之前來大陸拍的第一個戲是《杜拉拉昇職記》,那個王珞丹李光潔,他們都不算太低齡的演員。我們可以用成熟演員來演,用年輕的方式包裝,這是我的風格和喜好。

澎湃新聞:那如果製作方找上門來,挑明有個戲要你拍,但這戲演員要用哪個鮮肉,哪個小花,你都怎麼應對?

陳銘章:這很簡單,如果我的男女一號要這些人來演的話,我是不會接這個戲的。我最多能接受到男二和女二,但不能是男一和女一。我沒有傾述慾望。

澎湃新聞:IP改編高投資影視劇,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市場主流。對你來說,在挑選劇本時,會優先選擇有熱門IP作為支撐的劇本嗎?IP是不是壓縮了原創作品的空間?

陳銘章:要說IP,你看《遇見王瀝川》是四年前的戲,《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是“王瀝川”之前拍的。所以其實在還沒有IP這個概念的時候,我願意去做一些小說的電視劇改編。可是現在呢,我就不這麼做了。現在我拍的很多是原創劇本,包括我年底要開拍的新戲也是一個原創本子。

當IP熱了之後,我更願意做原創。一個進步的國家,文藝作品肯定應該是原創為主的,改編為輔的。可是如果大部分創作都是改編,那創作的力量不是在走向死亡嗎?這是完全不正確的。如果大家一聽IP就覺得可以可以,一聽原創就覺得不行,那這個國家的創作不是“完蛋”了嗎?

專訪|陳銘章:我一直想拍的是給大人看的偶像劇

《長在麵包樹上的女人》

澎湃新聞:你的名字,幾乎是偶像愛情題材劇的“熱劇”保障。但越是討論度高的熱劇,越難逃各種評論聲音。你會如何面對對自己作品的差評?

陳銘章:我心裡有一把尺啦,有的戲我喜歡,有的戲我不大喜歡。我自己不喜歡的戲,我也不大宣傳。因為拍戲是有過程的,這個過程中作為導演不是每個環節你都可控的。有的戲可能幫忙的心態重一點,那可能我就不太去宣傳,嗯,就這樣吧,希望大家也不要太注意到啦(笑)。有的戲我個人會特別喜歡,如果我自己特別喜歡,那別人怎麼批評我都無所謂。

我心裡有一把尺,我有我的審美,我要相信我的審美。相反,如果別人一直跟我說,有多喜歡我某部戲,而那部戲我不大喜歡,那我也不會因此高興,我只會覺得:你到底會不會看啊?呃,好吧,我替你開心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