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文丨王真好&東北童星

幾天前,TFboys成員王源在演唱原創歌曲《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時,因用情至深於錄製現場崩潰大哭。

“世界怎麼這麼安靜,感覺被所有人拋棄,生活這麼努力拼命,是不是也算一種遠離。”

藉著歌詞,王源說出了自己的過往,亦道出了無數人的孤單心事——所謂的“我懂你”其實一直都偽命題,因為刀不紮在你的身上,你永遠的不知道有多疼。

在這個始終講究“效率”的時代裡,每個人都是忙碌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於是他們便都活成了孤島——渴望被擁抱,卻又懼怕去負責。

如此,成年人便集體愛上了“有話直說”的乾脆生活。

不猜疑、不誤解、不評價,這是優質傾聽者的“職業道德”,更是所有傾訴者都夢寐以求的交流方式。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從某種意義上講來,這樣“擁抱過後便路過”的對話其實很難,而魯豫卻想試上一試。

從2001年《魯豫有約》開播至今,這名曾經的央視主持人、鳳凰衛視的當家花旦前前後後採訪了近1萬人。

無論是曾經顯赫一時的富豪,還是在娛樂圈呼風喚雨的大佬,又或者被強大輿論裹挾的素人,魯豫總有辦法讓他們直面自己的內心。

對於公眾人物,人們從不會停止對魯豫的討論。可無論如何你都必須承認,她總有辦法讓對方“說出你的故事”。

“我想做一個我能接受自己,一個專業的好的一個人,我能夠保護TA的生活完成我的工作,任何一方面我都不想捨棄,我就是這樣一個不夠極端的人。”

在人人擁有麥克風,喜歡捕風捉影的時代裡,魯豫的剋制顯得格外稀缺與珍貴。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從媒體誕生以來的近百年,無論名人或素人似乎對於媒體擁有著某種天生的抵抗力。他們討厭被“監視”的感覺,更厭惡有人在自己的“黑歷史”上大做文章,可萬事皆有例外。

一間演播廳,一張黃沙發,無論多麼靦腆或偉岸的人在碰到魯豫之後,都會選擇主動將過往和盤托出。

不迴避、不掩飾,他們主動放棄“身段”,只等待她的提問與討論。

大概是在2年前,在經歷了奧運會退賽風波和閃婚閃離八卦新聞之後,退役的劉翔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指責,劉翔一度消沉,不願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可崩潰過後,他還是選擇了重新出發。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在接受《魯豫有約大咖一日行》的採訪中,劉翔與魯豫去掉了所有所謂公眾人物身上的裝飾,像久別重逢的舊友一般,談論過去的榮譽,亦坦誠如今的窘境。

完全放鬆的對話讓身陷輿論漩渦中的劉翔,感受到了久違的舒適,他開始卸下自己所有的防備,開始與魯豫暢聊人生。

“我能放過自己,別人不會放過自己,這都是每個人的命,我的命”。

當劉翔說出這話時,魯豫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飛人”的無奈與辛酸。

雅典摘金,劉翔一戰成名,可僅僅是8年之後,在同一個賽場上,他被傷痛打敗,最終以極度悲壯的形式告別從前所有的榮耀。

只是一瞬間,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只記住了“劉翔退賽”,卻選擇性地遺忘了他曾經帶給祖國的榮光。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那天,魯豫坐在劉翔對面,在其回憶完整件事情之後,她開口問道:“你那個時候感受到了所謂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嗎?”

劉翔無奈地笑著回答:“那時候充分的感受到了。很多事很多人,冷嘲熱諷,我當時還想誰能揍我一頓。”

不存在任何無用的寒暄,她借問題讓嘉賓說出彼時內心所有的掙扎與痛苦。她在幫助對方解脫,更在幫助所有人明白:

謾罵過後,所有曾經的“言語施暴者”,都欠這名“奧運英雄”一句道歉。

在採訪劉翔的過程中,魯豫時刻保持著溫暖的理性。不張揚,不刻意,比起風風火火地議論,她更喜歡在細微中看清事物的本質。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以小見大,這點在採訪明星夫妻時,顯得尤為重要。

“在外人看來袁詠儀很強勢,但我覺得在家裡一定是張智霖說了算”。在採訪張智霖夫婦時,魯豫一語便道破了二人在婚姻中的真正的相處模式。

多年的主持經驗,給予了魯豫敏銳的洞察力。而也是憑藉這句話,張智霖夫婦得以向公眾放下戒備,他們大方坦白兩人“絕不是模範夫妻”,展現出夫妻生活中的磕磕絆絆。

不管是紅極一時的當紅小鮮肉,亦或是風光無兩的商業鉅子,甚至久經娛樂圈洗禮的明星伉儷,在魯豫面前他們都回歸了本心的真。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因著這個原因,魯豫總能在採訪中收穫許多“意外之喜”:

商界說一不二、敢怒敢言的董明珠在她面前卸下了防備,為她送上一個親暱並真誠的擁抱;

爭議與流量加身、粉絲無數的吳亦凡在她面前正視了自己的內心,談論起自己對粉絲經濟的反思。

漫漫訪談路,魯豫的每一次出場都帶著驚喜與溫暖,她身邊的人聽她說:

“採訪不是一錘子買賣,我把你請到這裡不是為了消費你,我希望未來我們還有感情交流。那就意味著我們要給彼此留餘地,留分寸。”

直視爭議,然後探討爭議,最後解決爭議。從事主持行業幾十載,這是魯豫的技巧,更是她給予所有人的體面。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邁克爾·柯蒂斯導演在電影《卡薩布蘭卡》裡說:“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這句話在魯豫的身上,得到了極為貼切的詮釋。

1970年盛夏,魯豫出生。受家庭氛圍的影響,女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仍有幸飽讀詩書,在文字中體味人情冷暖。

父母都是老一輩的媒體人,魯豫在耳濡目染間,燃起了對採訪和主持的好奇。生於上海,長在北京,南北兩地生活的經歷,造就了她出眾的語言天賦。

無論是字正腔圓的老胡同“京腔”,還是軟糯婉轉的滬上方言,亦或是父母口中的流利外語,她都遊刃有餘。

都說環境能塑造孩子的心性,也是在那時,魯豫為自己定下了學外語的志向。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18歲那年,魯豫如願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

憑藉多年的語言天賦和出色的個人魅力,1992年,22歲的魯豫,在北京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英語演講比賽裡,拿下了大學英語專業組的第一名。

這次得獎,魯豫出口成章的本事和大方得體的個性,令在場所有評委眼前一亮。

恰逢中央電視臺到傳媒大學挑選主持人,魯豫前去面試,被要求現場採訪張曉海導演。

她最後一個上場,看著張導的大鬍子發問:

“為什麼文藝部的導演都留大鬍子?你、趙安、張子揚。”

“你們3個人是中央臺最年輕有為的導演,你們之間的競爭厲害嗎?”

張導之後常提起魯豫這次“惡狠狠”的採訪,說“這個新人的問題一個比一個尖銳”,逼得他無處躲藏。

憑藉幾個犀利的問題,魯豫就此進入央視。在其他同學還在為期末考試抓耳撓腮的時候,魯豫已經坐進了CCTV《藝苑風景線》節目的演播大廳裡。

站在得來不易的機會面前,魯豫選擇拼盡全力。那時她一邊讀書一邊在電視臺實習,靠著骨子裡的嚴謹和認真,還未畢業,就拿下了“中央電視臺最受歡迎的十大節目主持人”稱號。

那一年,魯豫剛剛24歲,還未走出學校的大門,便直接登上了榮耀的殿堂。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然而速來的榮耀使人快樂,但同時,也容易帶來迷茫與彷徨。

受工作性質的影響,彼時的魯豫大多是以正襟危坐的模樣示人。極端程序化的工作內容讓她感覺到厭倦,甚至還會讓她忽略自己還在活著。

1996年,恰逢鳳凰衛視創臺,渴望看到更大世界的魯豫決定前往。她希望在香港這座國際自由港中看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世紀之交,國內外風起雲湧,香港迴歸、戴安娜王妃葬禮、911事件…多少影響此後時代進展的新聞事件爆發,而身處其中,魯豫一身主持功夫得到了充分的鍛鍊。

在鳳凰衛視,憑藉早年《鳳凰早班車》,魯豫開創了主持人“說新聞”的先河。同時在一系列國際新聞中,自身清新自然的主持風格,快速跟進新聞動態節目特色,讓她成為了鳳凰衛視最具特點的主持人之一。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為應對突發新聞,她可以凌晨四點上班,五點到臺裡翻報紙,六點開始摘取信息點,然後組織語言,七點開播,日日如此。

為堅守崗位,她在職期間只請過一次病假,剩下的時間全部用於採訪。在鳳凰衛視的那幾年,她不是在採訪,就是在去採訪的路上。

“我可以很嬌氣、很矯情,但把我放在任何惡劣的環境裡,最後我都會承受,該幹嘛幹嘛,這種清寒是我性格中與生俱來的,逞強,不認輸!”

在鳳凰衛視時,魯豫的薪水並不算高,可她卻始終甘之如飴。興趣給了她無窮了力量,亦讓她有了對抗苦難與不易的勇氣。

那些年如同“寒窗苦讀”的時間讓她在面對歲月時多了分底氣,以至於很多年後她仍能坦坦蕩蕩地說出:

“什麼一步錯不得,別打爛好牌,這話我一聽就冒火!誰的一生不是從一個又一個錯誤中掙扎求生出來的?”

每個人都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經歷著不同的戰爭。所有“毫不費力”取得的成就背後,都有著無法言喻的辛酸。

別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只管經營好自己眼下的生活。這是生活教給魯豫的,最好的“主持技巧”。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2001年,中國電視媒體集中進入爆發年代。

彼時市面上的訪談節目雖多,但內容質量卻令人堪憂。一間演播廳,主持人要麼自吹自擂說正確的廢話,要麼照讀臺本毫無新意。

而彼時,在鳳凰衛視摸爬滾打6年的魯豫早已獨當一面。看著日漸低迷的訪談節目市場,向來“不安分”的她在取得臺領導同意後,開始著手搭建屬於自己的節目,《魯豫有約》應運而生。

不同於追求當紅娛樂明星的八卦緋聞,魯豫將目光鎖定在了被歷史塵封的人物身上。

偏社會時事政治的訪談內容,鮮明的觀點和態度,極其“時髦”的內容設置,《魯豫有約》逐漸走紅兩岸三地。

憑藉上乘的節目質量,魯豫不僅得到了觀眾的喜愛,也獲得了行業內足夠的認可。

廣大傳媒學院將它作為教學分析的範例,《時代週刊》將它評為“15年來,中國最具價值的電視節目之一”。

榮耀加身,魯豫一炮而紅。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在節目風靡全國的那段時間裡,外界的對她始終不乏溢美之詞。可無論周遭如何,她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一套準則。

從進入電視臺工作,到參與創立訪談類節目,魯豫始終告訴自己,真人秀訪談只能“真人”不能“秀”。因此,對於節目的某些環節,她便顯得格外固執。

有一次,在她與嘉賓已經見過面的情況下,因為編導沒有抓拍到二人寒暄的鏡頭,節目編導建議魯豫重新敲一下嘉賓的房門,補拍兩人打招呼的畫面。

從節目效果來看,這樣的做法並不少見,可魯豫卻還是選擇了斷然拒絕。因為在她的心中,這樣帶有表演成分的鏡頭完全違背了節目的真實性。

如此,在節目錄制之前,無論嘉賓的“腕兒”有多大,魯豫從不提前與其見面。不談寒暄,不講奉承,她只希望能夠表現出嘉賓最真實的一面。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大抵也是由於這個原因,嘉賓總能在魯豫的面前說出一些真心話,比如王健林的那句:一個億的小目標。

在那次的採訪中,王健林放下了自己作為商業頭號巨鱷的所有防備,與魯豫聊生活、聊工作、聊收藏,甚至對外界公認的,最敏感的“接班人”話題,都直言不諱。

從事主持行業多年,魯豫的身上似乎總有一種超能力,那就是無論你多“難搞”的嘉賓,到了她這裡,都會與她變成老友。

就連一向以語言犀利著稱的羅永浩,都曾發微博表示:

“錄了那麼多期節目,只有魯豫這次全程沒有讓人感覺到一絲的尷尬。總有個別的人能夠超越環境限制的種種束縛和約束,表現的如魚得水,並且以體面的方式。”

如今與魯豫一時開播的所有訪談類節目幾乎都陸陸續續停播了。而《魯豫有約》不僅成為了標杆,同時也稱為了所有媒體人寫明星時的資料庫,這是行業給予魯豫最大的認同。

時至今日,《魯豫有約》已經陪著觀眾走過了整整18個歲月。近二十載歲月輪轉,魯豫陪著節目中的主人公同笑同哭同感受。

從某種意義上說來,她早已脫離了主持人這一單一的身份,而完美變成了一位故事聆聽者。

而在她的故事中,有她,有他,亦有你,有我。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相伴許多年,《魯豫有約》成了魯豫人生旅程中最閃耀的註腳。

真實、溫情、全面……憑藉著節目,魯豫收穫了許多熠熠生輝的標籤,可刨除這些表面的光輝,她始終堅持的是作為媒體人的底線。

在一次訪問奧斯卡影后的訪談中,原本1小時的談話,卻因對方私人原因,生生被縮短到15分鐘。同時魯豫被告知必須按照對方提供的採訪提綱提問,並且“一個字都不能改”。

無禮的要求讓魯豫惱火,不懼怕所謂的權威,她仍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訪問,對方經紀人出面阻止,她便直接起身迴應道:

“OK,我不訪了。”

事後,現場編導跑到後臺與魯豫溝通。她也沒客氣,直接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作為一家媒體,怎麼能讓別人來控制你?尤其還是在中國的主場控制中國媒體?”

兩句疑問,魯豫問出了行業的準則,更挽回了中國媒體人在國際媒體市場中的公平與尊嚴。

在鳳凰衛視20年的慶祝活動上,作為元老之一的魯豫登臺演講時就說:

“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但無論我們改變多麼大,有些東西我們一直在堅守。”

一路行走,不忘初心,魯豫從不敢怠慢心中的熱愛。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高曉鬆曾說,49歲的時候,和自己和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心性脾氣已經定型,再去改變很難。

如今的魯豫年歲漸長,沒有友人口中的無奈,卻始終從容應對生命中的改變。

從節目主持人,到成長為能夠接手節目製作的監製,同時她開始嘗試出書、參與錄製《超級演說家》。即使大量的工作讓她應接不暇,可她卻依舊樂在其中、步履不停。

因為她知道,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除了死亡,所有的“終點”,都只是中場休息。

從1992年登上央視,到後來憑藉《魯豫有約》名聲大噪,風雨兼程,魯豫一邊聽著別人故事,最終也將自己活成了故事中的人。

在這場名為“人生”的故事中,有歡笑、有淚水、有褒揚、也有質疑。生活給了她很多挑戰,可她卻始終昂首挺胸。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時至今日,儘管她仍會在意節目嘉賓的看法,會體貼照顧嘉賓的心態,卻不會取悅任何人。

因為她始終相信,生活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行為藝術。不刻意討好,不阿諛奉承,她向來我行我素,卻又總能在不卑不亢間收穫最大的尊重。

手握話筒,面對節目,沒有任何一個所謂的“人物”能讓她低頭,這是她的幸運,更是她的本事。

偏見永遠存在,所以任何人都可以以各種理由去否定別人的人生。但無論周遭如何,請你永遠別放棄“回懟”的勇氣,人活一世,你唯一要取悅的就是自己。

記得在外界對魯豫討論最多的那段時間裡,她曾以《偶遇》之名出版了一本書,那時她說:

“生活是自己的,別被爛人掃了興。”

看了18年《魯豫有約》,才發現我們都誤解了魯豫

部分資料來源:

李月亮:《魯豫:認真的女人最性感》

末那大叔:《“看了49歲的魯豫,覺得當女人好難”》

圖片來源:

網絡、魯豫有約微博、魯豫有約

—The End—

往期文章精選

90後:垮掉的一代是如何崛起的

金士傑 | 郭晶晶丨李金元丨樑博丨姜文丨黃霑

王源丨楊麗萍丨寧靜丨華晨宇丨外賣拳王

陳志朋丨張國榮丨許嵩丨褚時健丨王昱珩

武夷三傑丨張雲雷丨陳果丨陳冠希丨吳青峰

俞飛鴻丨韓紅丨朴樹丨王思聰丨胡彥斌

看更多深度人物故事

請長按下方圖片掃碼關注

最 人 物

你唯一需要取悅的

就是自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