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四史》中,《陳書》的篇幅最小,中華書局點校本只有薄薄的兩冊;然而歷時33年的短暫的陳朝,其開國艱難、失國輕易的過程,卻鮮活地詮釋了中國傳統時代王朝政治的許多規律,其間的經驗值得今人記取,其間的教訓值得今人警惕。

陳朝的開國皇帝是陳霸先

陳霸先這位開國皇帝,在即位之前,可謂拔起壠畝,有安內御外之功。陳霸先是吳興郡長城縣即今浙江長興縣人,雖然家世寒微,卻少有大志,富於謀略,處事果敢,爰讀兵書,又練就一身武藝,所以頗為大家推服。他從村官做起,一路勤勤懇懇,做到了嶺南地區的"軍分區司令"兼"地級市市長"。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陳霸先

當內地發生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臺城後,他接受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荊州刺史蕭繹的節度,550年從今廣東韶關起兵,北上靖難,並與蕭繹大將王僧辯協力,552年率先收復建康,平定侯景之亂。侯景之亂既平,蕭繹在江陵即帝位,以王僧辯為太尉、坐鎮建康,以陳霸先為司空、坐鎮京口,兩人同為梁元帝蕭繹的左膀右臂。等到554年北方的西魏政權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殺後,兩人又在建康同奉梁元帝第九子、13歲的蕭方智為樑王。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然而很快地,陳霸先、王僧辯這對曾經並肩作戰、還有結成兒女親家之約的朋友,就走到了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地步,而這緣起北方的北齊政權。胡族色彩濃重、軍事實力強大的北齊,逼迫王僧辯、陳霸先接受他們的俘虜、梁武帝的侄子蕭淵明為帝。在北齊武力進犯的要挾下,王僧辯妥協了,迎立蕭淵明為帝,陳霸先則決不屈從北齊的淫威,決不擁立傀儡皇帝。

當這一事關國家正統、民族大義、華夏文化生死存亡的矛盾無法調和時,陳霸先襲殺了王僧辯,廢除了蕭淵明,重新擁立蕭方智為帝,並奮勇抗擊過江南侵的北齊大軍。陳霸先的正義之舉,也得到了江南人民的支持。如556年五月,陳霸先與北齊十萬大軍在建康郊外決戰,建康附近的百姓,也是奮起保家衛國、同仇敵愾,他們以荷葉包飯,裡面夾著鴨肉,自動慰勞陳霸先的軍隊,相傳南京特產板鴨就是由此演變來的。及至557年十月,建立了不世功勳的陳霸先,經過一番禪讓,取代了梁敬帝蕭方智,成為陳朝的開國皇帝。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江左賢帝

陳霸先這位開國皇帝,在駕崩之後,獲得了"江左賢帝"的美譽。明朝著名文學家歸有光評價陳霸先"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所謂"江左諸帝'指的是東晉、宋、齊、樑、陳五朝270多年間的36位皇帝,其中如東晉元帝司馬睿、宋武帝劉裕、梁武帝蕭衍,都是史書中評價甚高的開國皇帝;而既無顯赫的家世背景、又無其他的政治資本、在位僅僅21個月的陳武帝陳霸先,卻獲得了"號為最賢”的高度讚頌,這憑什麼?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但凡開國皇帝,在新朝初建時,多會有輕徭薄賦、休養生息、體恤百姓、興修水利、發展農業、恢復經濟的舉措與政策,陳霸先開國後,也不例外。

但凡開國皇帝,總有他特別的能力與人格魅力,這在陳霸先的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陳霸先英才卓越、文武兼資,從550年起兵勘亂,到557年稱帝開國,短短的七年多,即擁有天下,在南朝宋、齊、樑、陳四位開國皇帝中,由知名當世而君臨天下,要數陳霸先的速度最快;陳霸先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待人赤誠,比如他手下一批開國的武將文臣,或是臨陣擒獲,或是力屈歸降,或是被迫出仕,陳霸先卻能當作親信、委以重任、視為心腹;陳霸先生活儉樸,常膳不過數菜,後宮沒有金翠重彩,不設女樂。如此這般,以陳霸先的隆功茂德,他能獲得"江左諸帝,號為最賢"的美譽,看來並不為過。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陳朝皇帝的功過是非

559年六月,56歲的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駕崩。589年正月,陳朝滅亡。陳霸先以後的30年,陳朝經歷了文帝陳蒨、廢帝陳伯宗、宣帝陳頊、後主陳叔寶四位皇帝,其間的治亂興衰、風雨滄桑,真好像一部厚重的史書,引入深思。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先說文帝陳蒨。陳蒨是陳霸先的侄子,陳霸先哥哥陳道譚的長子。陳霸先駕崩時,皇子陳昌還在北周為俘虜,於是陳蒨繼位。陳蒨經歷過窮苦的磨難、亂世的考驗、戰爭的鍛鍊,還是叔父陳霸先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陳蒨在位八年,勵精圖治。陳蒨初即位時,朝廷號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他抗擊北齊、北周的進犯,又剿撫相濟,平定各地的豪帥,於是長江以南、巴蜀以東之地終告統一,陳朝有了比較穩固的疆土。

陳蒨勤於政事,每天晚上都要命人不斷打開寢宮小門,取來緊急奏章,連夜批閱;他又訓示傳更人交接木牌時,要將木牌擲在石階之上,以便發出聲響,說"吾雖眠,亦令驚覺也"。陳蒨勸課農桑,整頓戶口,復興學術,傳習儒教,禮賢下士,整肅朝綱,陳朝也由此進入了相對安定的一段時期。然而天不假年,陳蒨46歲就英年早逝。相對於武帝陳霸先的文韜武略,文帝陳蒨不僅能夠守成,而且有所光大,可謂一位優秀的繼承者。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再說廢帝陳伯宗。陳伯宗是陳蒨的長子,性情懦弱,這樣的皇太子,其實難當重任。陳蒨病重時,也曾猶豫彷徨,並招弟弟陳頊見面,意欲"兄終弟及",陳頊當然是拜伏哭泣,堅決推辭。等到12歲的陳伯宗繼承大統,朝政果然為叔父陳頊主持乃至把持,而這樣的狀況,又導致其他的顧命大臣既抗顏於內,文帝陳蒨的部將也多作亂於外,於是陳朝的內外政局陷入動盪之中。陳伯宗在位僅僅兩年多時間,就被陳頊取代。

雖然從根本上說,叔父陳頊取代侄子陳伯宗的帝位,肯定屬於宮廷政變,但對於文帝陳蒨來說,是立年幼識淺的兒子陳伯宗,還是傳能力出眾的弟弟陳頊,確實是件難以決斷的大事,這也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常常出現的一類悖論,即在皇位繼承問題上,是立長還是立賢,是傳子還是傳弟,有時頗費躊躇。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在正常的情況下,皇位當然是傳子、立長,而如果嫡長子難荷大任,那就非常麻煩了,硬傳給嫡長子,可能皇權因此旁落,國家因此虛弱,而違反常規地立賢,由於賢不賢並沒有客觀標準,又極易引發皇子們的內訌、朝臣們的分裂,至於嚴重違反常規地傳弟,那就不僅改變了皇位的傳承系統,而且往往造成宗室之間的殺戮,乃至國家的虛弱、社會的動亂。

接著再說宣帝陳頊。陳頊是陳朝五位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的,達到了14年。陳頊在位的前期,器度恢宏,造就了陳朝難得的中興局面,比如組織北伐,擊敗已經衰亂的北齊,恢復了江北、淮泗之地,陳朝疆域甶此達到鼎盛時期,遺憾的是,陳頊意在劃準而治,未能乘勝推進,北周卻伺機出兵,滅亡了北齊,統一了北方;陳頊在位的後期,逐漸志大而才窮,並導致了陳朝迅速走向削弱衰落,比如在北周滅北齊後,陳頊誤判形勢,再度組織北伐,結果喪師失地,長江以北及今湖南以西皆為北周所有,陳朝的疆土縮小到不及北周的三分之一,北周吞併陳朝由此成了必然趨勢。這樣的宣帝陳頊,真是功過難以評說。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陳後主亡國

最後再說後主陳叔寶。陳叔寶是陳頊的長子。其30歲親政之初,也曾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獎勵墾荒,禁止奢靡,任用廉吏,採納忠言,可謂政治清明。然而很快地,陳叔寶就荒於酒色,不問政事。舉例來說,陳叔寶在宮中築起臨春、結綺、望仙三閣,三閣外飾金玉珠翠,內設寶床錦帳,周圍奇花異木,石山崢嶸,細流淙淙,彷彿人間仙境。陳叔寶住在臨春閣,貴妃張麗華住在結綺閣,龔、孔二位貴嬪住在望仙閣。陳叔寶與妃嬪、文士們遊樂宴飲、賦詩度曲、排練演唱於此,往往夜以繼日、通宵達旦。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如陳叔寶自己寫的《玉樹後庭花》,所謂"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用詞浮豔,風格綺靡,意境淫蕩,後來成為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唐人劉禹錫就感嘆道:"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後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唐人杜牧也嘆息道:"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正是在“玉樹後庭花”一類的靡靡之音中,陳叔寶醉生夢死,其時奸佞掌政,縱橫不法,上下欺瞞,於是眾叛親離,國將不國矣!588年底,隋朝的50多萬大軍,兵分八路伐陳。589年正月,隋軍攻入建康,陳朝滅亡,陳叔寶被俘。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而說起陳叔寶被俘的那一幕,又讓人唏噓感慨。話說隋軍入城,陳叔寶推開以身蔽井的忠臣夏侯公韻,藏匿到宮中的景陽井裡,《資治通鑑》接著記載到,"軍人窺井,呼之,不應,欲下石,乃聞叫聲;以繩引之,驚其太重,及出,乃與張貴妃、孔貴嬪同束而上。"鳴呼哀哉,此時此刻,陳叔寶竟然還與兩位心愛的女人不離不棄!這是怎樣的女人呢?陳叔寶最為蘢愛的貴妃張麗華,出身貧賤,容貌出眾,髮長七尺,烏黑光亮,回眸一笑,光彩照人。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陳叔寶聽取臣下奏請時,都喜歡把張麗華放在膝上,一起商量決定,張麗華由此擅權。張麗華勾結宦官,拉攏權貴,收受賄賂,賣官鬻爵。及至隋軍抓獲張麗華,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隋場帝意欲留作己用,被陣前大將高類立馬斬於建康青溪之畔,以免此女再來禍害隋室。

589年三月,陳叔寶被押往長安。在長安以及後來在洛陽的十幾年歲月裡,陳叔寶終曰以酒為伴,少有清醒之時。604年,陳叔寶薨於洛陽,享年52歲。隋朝追贈其為大將軍,封長城縣公,賜惡諡為“煬”葬於洛陽邙山。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隋文帝楊堅曾經目視著失國之君陳叔寶孤獨離去的背影,對臣下說道:"陳叔寶的失敗與縱酒有關,倘若他將飲酒作詩的工夫用在國事上,豈會落得如此下場!當初賀若弼攻京口時,邊將告急,陳叔寶正在飲酒,不予理會;高類等人攻進宮城,看見告急文書撒在床下,他竟然都沒有拆封。如此君主,國家怎能不亡!"

以上,我們歷數了陳朝五位皇帝的事蹟片段。出身寒微的武帝陳霸先,艱難開國,那是何等的英雄了得,開國以後,又是何等的恭儉勤勞;文帝陳葡可謂守成的良主,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廢帝陳伯宗仁厚懦弱,難當大任,缺乏功業;宣帝陳頊雖然前期勤政努力,一時號稱中興,後期卻又因為驕侈放任,致使國家迅速衰弱;至於後主陳叔寶,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不知國勢危殆,雖然嗜好讀書,植長文墨,多有才藝,可是,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是皇帝,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是救國與濟民,所以終究成了被歷史引為鑑戒的典型的亡國昏君!

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陳後主,他們家江山是如何打下來的?

​唐朝詩人李商隱的《詠史》詩有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覽歷史,無論是一個朝代,還是一個家族,其成功都是出自勤儉,而衰敗都是由於奢靡,這也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的既淺顯又深刻的道理。短暫的陳朝歷史是這樣,近400年的魏晉南北朝史、4000多年的中國王朝史,乃至古今中外的歷史,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就是歷史給予我們今人的經驗、教訓與智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