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文/馬慶雲

女演員曾美慧孜在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憑藉電影《三夫》獲得最佳女主角殊榮。也因此,這部陳果編劇並導演的電影《三夫》引起影迷的很大興趣。不少影迷已經在香港的影院觀看了這部影片。近日,該片也終於在內地觀眾面前揭開了神祕面紗。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電影《三夫》表面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有精神等方面疾病的女性,有兩個老頭子“丈夫”和一個年輕的丈夫,面對這個女性的某種上癮的疾病,三人只能聯合在一起,讓這名女子去從事我們稱之為“失足女性”的職業。

陳果導演在這部電影當中的隱喻其實非常明確,曾美慧孜飾演的女主角,代表的是海上浮沉的香港,而兩個老男人,一個是滿清方面,一個是英國方面。年輕男人,則代表的是中國大陸。影片想要表達的,則是這名女性的迷幻世界。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這部電影本身的噱頭大於內容。因為女演員曾美慧孜在其中有“大尺度”的畫面內容,所以構成了對不少觀眾的吸引力。而反觀其創作者陳果導演,也並未很好的抓住影片的靈魂去呈現故事,相反,在陳果一面而言,也是用女演員的犧牲來完成自己的畫面罷了。說《三夫》是一部較為低端的限制級電影,並不過分。

對於這部《三夫》,實在可以和郭富城主演的《浮城大亨》對比來看。香港電影人喜歡將香港比作一個海上浮沉的小船,更是喜歡從漁家漁民當中找尋一種漂泊感。而這種漂泊無所依靠的命運主題,又能夠被輕鬆嫁接到香港的歷史狀態當中。所以,在《浮城大亨》當中,劇作塑造了一個漁家青年如何上岸的故事,在功成名就之後,依舊感覺人生不過浮萍如是。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顯然,電影《三夫》也試圖通過這種“浮萍如是”的藝術直覺去塑造故事。將女主角們的活動放在船上,漂在海中,意思不能更直白了。然而,真正優秀的故事和電影,並未只是幾個簡單意向的拼湊,我們把各種哲學詞彙嫁接到一處,也並不能稱之為什麼高深的藝術形式。

真正的藝術,應該是對生活的更豐富層次的呈現。反觀《三夫》,更像是半部好片,後半程,全部屬於爛尾工程。在前半程的海上部分,將漁船的生活呈現的較為真實,人物也確實活在這個浮沉的海上世界當中。而陸上部分,也有自己的巧妙之處。尤其是大家居住在公租房內,任何的隱私空間都沒有,一家老小要擠在一處等等。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陸地部分,《三夫》呈現了某種狹小閉塞的生存狀態。將人的生存慾望和真實的生存空間、生存資料對立起來,從而形成了一種編劇和影迷可以達成共識的藝術態度。我們確實應該去審視自己的生存慾望問題。尤其在大都市生活的人們,劇中女主角在室外的那些戲碼,難道不是我們將慾望裸露出來的最好表達嗎?

這些部分,都是《三夫》當中切入現實的內容。可以說,在電影的前半程,所有的人物都活在現實主義的世界當中,電影也秉承了真實還原生活的態度。這種真誠,讓電影具備人間的煙火味道,能夠直麵人生的困境問題。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然而,《三夫》的後半程,所有的真實感都失守了。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重新回到海上,重操舊業,故事開始賦予女主角某種精神和肉體上的疾病,說這種疾病者只能從事這樣的事情才能得到滿足了。這顯然將一種普遍意義上的角色性格,瞬間收窄為一個“精神類疾病”的患者了。共例變為特例,電影的隱喻價值也就成了擺設,而電影當中的那些女演員的大尺度犧牲,也就成為陳果導演“沽名釣譽”的東西了。

牽強的隱喻,成了整部電影兜不住的底子。反觀郭富城的《浮城大亨》,最終將故事上升為哲學的高度,生命便是這種沉浮。這樣的底色,顯然更能達成創作者和影迷之間的藝術共識。無論觀眾是香港人,還是大陸人,甚至於是世界其它地方的人,只要有一種基本的著學對人生的關照感,都能體悟這種沉浮。這是一種共性的人生思考。

《三夫》露出真容,陳果爛尾的故事,對不起極大付出的曾美慧孜


一直在學習《浮城大亨》的《三夫》,也就學了海上漁船的皮毛,卻沒有學會最終的底色與昇華。對於曾美慧孜而言,憑藉這部電影拿到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安慰的意思估計更多一些。畢竟,這樣尺度的電影內容,女演員的犧牲最大。然而,電影本身的水平對不起女演員的這種犧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