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設計視角下的古城設計,壽縣老城區改造的新思路!

城市設計 建築 博物館 考古 壽縣人 2017-06-14

古城作為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其歷史資源已成為現今城市綜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古城的更新改造,必須建立科學的理論認識,敢於創新,以提升城市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壽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老城區的改造更新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強調風貌和諧統一的同時,也應注意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的設計。

城市設計視角下的古城設計,壽縣老城區改造的新思路!

壽縣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在對其進行改造更新時,不能過於強調單體景觀的形式、風格、色彩等方面,而忽視對整個古城的整體規劃。因為對一個城市而言,無論是對其功能完善,還是對其形象提升,城市整體規劃都遠比建築個體更為重要。從這個層面看,在改造更新之前對古城壽縣進行整體的城市設計是很必要的。

古城作為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其歷史資源已成為現今城市綜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古城的更新改造,必須建立科學的理論認識,敢於創新,以提升城市的生活質量為目的。壽縣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其老城區的改造更新應該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強調風貌和諧統一的同時,也應注意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的設計。

壽縣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在對其進行改造更新時,不能過於強調單體景觀的形式、風格、色彩等方面,而忽視對整個古城的整體規劃。因為對一個城市而言,無論是對其功能完善,還是對其形象提升,城市整體規劃都遠比建築個體更為重要。從這個層面看,在改造更新之前對古城壽縣進行整體的城市設計是很必要的。

壽縣的改造更新設計應從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入手,注重挖掘其歷史文化根源,突出古城的文化氛圍。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其悠久歷史文化的發掘探究,從而提煉出以楚文化為主的風格特色,使現代與傳統有機相融,形式與功能和諧共存。

一、強調古城風貌的和諧統一

在對古城壽縣的改造更新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整體設計到局部安排這一環節,在此過程中,要形成比較一致的大範圍的協調統一。壽縣老城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其中南門和西門為老城區的主要交通樞紐。宋嘉定時期的古城牆是壽縣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給人一種古樸、肅穆的美感。因此,在設計中可以圍繞這種古樸、肅穆的氛圍對老城內部的商鋪、居民住宅以及公共設施等建築進行改造更新,通過對色彩、肌理和材質等方面的融合運用,來達到整體的協調統一。如在街巷空間環境塑造中,可通過對牆面色彩的統一規劃來把握整體氛圍;而在對傳統街區的改造與修復中,可採用保護與延續街區建築肌理、材質等方式。除了色彩,城內的建築形式、建築高度也是形成古城風貌和諧統一的關鍵。在改造中應注意採用高低錯落、多種建築風格相互搭配的設計思路,形成優美的城市天際線。只有當一個城市整體的風格、 形態、高度以及色彩都較為統一時,才能呈現出自然豐富的美感。

二、強調特色鮮明的建築風格

城市的特色主要是通過城市自身的歷史傳統、文化特 徵以及城市形象等因素來體現的。而城市建築則是體現城 市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可分為傳統建築、 現代建築和標誌性建築。從城市設計角度而言,古城城市設計應該有別於一般城市設計,它追求的應該是建築風格的特色鮮明。因此,古城的改造設計必須強調城市特色維護與創新的有機統一。總體說來,壽縣的民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但歷經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演變,人們的社會生活習慣、文化價值觀念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民居建築的更新改造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壽縣的建築風格已很難再用“特色”二字來形容。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歷經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老城區在整體的空間結構、街巷道路、建築遺存等方面仍然脈絡清晰,這為壽縣的改造更新奠定了十分有利的基礎。 城市空間形態的分佈與自身的文化特色有著密切的聯繫,而文化特色主要通過藝術手法得以體現。

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老城區整體風格的改造設計應該緊緊圍繞這個軸心,把楚文化所獨有的特點作為壽縣老城的風格 特色進行打造。

首先,可以選擇幾個特殊的建築來彰顯楚文化風格。壽縣擁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其博物館現藏有國 家一級文物160多件, 二、三級文物數不勝數,被稱為“地下博物館”。基於對壽縣的城市風格定位,可以將博物館的外觀設計改造成以彰顯楚文化特色為主的建築,使簡潔大氣的楚文化與文物的古樸氣質相呼應。

其次,在老城區景觀設計中要突出主題性。在對古城景觀進行改造時,一定要注意不同區域要有不同特點,要善於利用固有風貌,以恢復老城區的歷史街區為原則進行 城市改造。具體可通過城市中的雕塑小品、 休息場所及公共服務設施的造型設計來展現楚文化的風格特色。例如,可將楚時期的青銅器運用到城市雕塑中,城市中的垃圾桶 可通過仿青銅器的造型來體現城市歷史感。還有許多已有景觀可以加以改造利用。在這點上,四川都江堰市就做得很好,不論是人行觀光道上的公共設施,還是旅遊購物的走廊,其城市小品處處都體現出獨巨匠心的景觀設計,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也體現了城市設計的人性化。

安全是壽縣老城城市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同時也是城市設計中“以人為本”的客觀要求。城市中的街道是人們休閒和交往的主要空間,包含了多種功能。城市街道空間應該疏密有致,簡單大氣。在對街道設計處理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車的問題。由於老城的街道面通常不是很寬,如果在現有街道中設置專門的車道,就會把人行道擠得很窄,這就違背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因此,在老城區的改造過程中,如何做到人與車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在具體設計中,可以採用“車城分離法”。具體來說,就是在 老城東南西北四個門的各個入口處設立固定停車場,採用車不入城的方法,把老城區建立成步行旅遊的休閒場所。這既緩解了老城街道的壓力,又符合城市的低碳化發展。此外,街道空間屬於城市公共活動場所,一般都設計得過於隨意簡單,缺少活潑和趣味性。對於這一點,可以通過在對老城街道的設計處理上多費點心思,做出特色得到補充。如利用以往被忽視的街道空間,改造成順應環境條件的街頭綠地、觀景池等。這樣既為街道添加了趣味,又為居民創造了許多親切方便的活動休息場所。任何建築的改造更新,其形式都是由自身條件決定的。古城作為人類歷史發展留存下來的文化產物,它所體現的是一種歷史的空間,蘊含著人類心靈中重要的意象。它承載著人類的回憶,蘊涵著人類的夢想。因此在古城的改造更新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於建築實體本身,或由這些實體所包圍的有形空間,而是應該重點把握對這種場所精神的營造。

作家蔣子龍說過:“城市的建築就應該像樹的年輪,一圈一圈凝固住不同時期的歷史和文化。一個國家或一個城市,要靠它的歷史和文化所浸潤、所依託。”作為人類精神 棲居之所的古城,其真正的繁榮應該是重建多於毀滅。 那種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做法,不僅造成了人力、物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同時也割斷了城市的歷史文脈,使其淪落為“失憶的城市”,讓人類遺失了“精神的家園”。

其實,對古城的改造更新實際上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與保護。古城只有在改造更新後被有效地加以利用,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保護。正如現今世界上保護最好、留存最多的古建築,多是那些仍在被使用的宗教建築。這些古老的建築不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還使人們接受了歷史文化的薰陶。因此,要創造豐富的古城景觀,就要善於利用其自身的城市文化資源,加強對古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措施的實施和監管,通過對其歷史元素和地方特色的大力發掘和利用,從而使城市品位得以提升,創建出具有濃厚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只有讓人們感受到歷史文脈的傳承和延續,古城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得以顯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