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作者:張國華 (中國城市中心總工程師、國土產業交通規劃院院長

智慧城市最早來自於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戰略下的Smart Cities概念,當時只是想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供水供電交通等基礎設施提供信息化的改造,提升效率。但翻譯成中文的智慧城市後,這個概念就被廣義化了,智慧城市是要通過信息通訊技術等現代技術的幫助提升城市整體的效率、生活質量逐漸成為共識。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過:“中國的城市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兩件大事。”那麼,城鎮化與高科技相疊加,則將迎來智慧城市的大趨勢。

智慧城市規劃認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城市應該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不是計劃經濟的產物,城市是工商業文明發展的結果。不是農業文明發展的結果。城市是自由平等開放的,不是權力、等級和封閉的。

目前最成功的城市是倫敦和紐約,這兩個城市是以市場經濟為指導,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因勢利導提供城市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讓市場經濟、企業促進城市發展,這樣的城市才是世界城市。

而市場經濟的弊端在於自由放任高度不確定,圍繞這個想法應該用哲學的角度來認知,柏拉圖曾說:“我們每個人到這個世界都面臨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的選擇,現實世界是不完美、短暫、不和諧、多變的,我們都想追求完美、和諧的彼岸,也就是烏托邦式的世界,其實這個世界是永遠不可能存在的。”

不完美意味著有空間可以去改進,多變才能變成多種可能性,對不確定性的探索和試錯成功了就是創新。李克強總理對於互聯網曾表示:“互聯網+”未知遠大於已知,未來空間無限。每一點探索積水成淵,勢必深刻影響重塑傳統產業行業格局。同理於城市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這才是城市的本質,擁抱不確定性的思維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思維。

智慧城市的發展,如何從對立性思維跨越到疊加性、複雜性思維。雖然政府主導城市發展規律這是確定的,但接下來外界條件的不斷變化就是由企業、市場去創造和主導的。就如著名定律“薛定諤的貓”和我國《易經》所言,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而是黑白疊加的。

人民集聚到城市不是為了對立,是為了高度分工、高效合作。未來科技發展充滿一系列的未知,謙卑的看,智慧城市規劃不是要給出精準的智慧城市未來,而是給不確定的未來做好空間的準備、基礎設施環境的準備,給創新、創業、創造提供更加寬鬆的環境。

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信息化之於城市化:“互聯網+”改變了什麼

有了“互聯網+”為代表的高度信息化,我們改變了什麼?從前面幾次工業革命來看,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掀起了機械化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電力應用、勞動分配和批量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電子和IT系統進一步實現了生產自動化;第四次工業革命信息物理系統“互聯網+”可以改變什麼?上升到經濟學根本的理論我們可以從以下賜個關鍵詞入手:

1、分工,今天人類社會財富爆炸式增長就是專業化的分工,分工程度越高,生產效率越高、創新能力越強,這才是人類財富爆炸式增長的根本所在,這才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之所在。

2、交易,交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為了提高效益降低信息不對稱,就需要建立信用和定價機制,例如支付寶、滴滴改變了人和貨的貨物的信息不對稱。凡基於信息不對稱的行業、凡是基於信息不對稱的環節,凡是基於信息不對稱的既得利益都將被互聯網清剿。

3、信用,互聯網+時代:交易,信用和定價上實現了質的突破,例如:網上支付平臺實現交易即時、遠程、實名,打破了時間、空間、信息不對稱的限制,解決了貨物的信息不對稱。用戶評價系統創造了行政監管外的低成本高效地約束產品、服務質量的信用體系。

4、定價網約車通過“供需”邏輯和系統算法,“即時運算”的實時定價實現了定價機制的突破,更高效地實現了市場供求平衡;解決了車和人的信息不對稱。

中美企業之間的距離不在於創始資本的大小,而在於對產業成長的視野和經濟理論理解的差距;90年代有一句鼓舞人心的廣告語“假如世界沒有了聯想,人類將是怎麼樣?”然而承認失誤的柳傳志和敲不醒的楊元慶最終不得不承認“失去”了聯想,世界並不會怎麼樣。

從這一點我們應該冷靜的看到,英美為代表的偉大企業家們沒有敢說有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就可以走計劃經濟的道路。這一點上我們更應該總結: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化在下一步創新過程中有什麼樣的邏輯。總而言之,考慮創新的時候應該有五個緯度值得思考:一是信息,二是知識,三是理念,四是理論,五是哲學思維。

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城市化、信息化如何協同?

複雜的世界,我們如何梳理出簡單的法則讓我們解構城市萬物的理解能力?城市的發展過程中產業和人口高度集聚,首先是由於基礎設施的共享,大大降低消耗基礎設施的成本。產業集聚之後不斷分工,越分工生產效益越高。知識信息集聚在一起產生化學效應,區別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物理效率所在。

共享效應、匹配效應、化學效應這三大效應體現出報酬遞增,在城市裡體現出專業化的空間。例如阿里和騰訊人均產值300多萬,這些輕資產的企業、平臺型的企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報酬遞增。這樣的情況下有兩個法則值得被關注:一是超密集法則:城市規模每擴大一倍,人均生產效率提高15%到30%;二是亞密級法則:城市規模每擴大一倍,人均基礎設施消耗成本降低15%。例如,1986年北京市當時有1028萬人口,年消耗用水36.6億噸,截止到2017年北京統計局統計:北京市人口2117萬,用水是39.5億噸,人口增長一倍用水增長不到10%,這對於下一步智慧城市的建設特別重要。

不同類型的產業在空間上和交通基礎設施是有新的對應關係,按照不同類型的集聚產業和交通運輸成本的敏感度相關性,可以將產業劃分為資源、資本和信息三大類型。資源能源型的產業的基本特點是,運輸成本通常佔生產成本的比例達到30%以上,需要低成本的運輸方式,就是港口、水運、貨運鐵路,像以鋼鐵、化工為代表的資源能源產業,基本就是沿海沿江佈局。資本密集型產業要求快速流通,流通的效率越高,資本利潤率越高,對產品的要求是能夠快速實現從工廠門口到客戶門口,比如所以很多地方搞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都是在高速公路沿線佈局。信息密集型產業,需要信息快速流通,但對信息經濟來講,僅僅有信息的快速流通是不夠的,因為信息的載體主要是人,人和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沒有哪種方式能取代。所以,在信息經濟時代作為信息的載體——人,需要更加快捷流通,所以這類產業發展對應的運輸方式就是航空和高鐵。現在城市模式正在由“房地產+園區+港口/高速公路+寬馬路” 轉變為“公共/服務業+TOD/街區+機場、高鐵/軌道”。具體而言就是從重視房地產業和工業發展的城市空間擴張模式轉化為促進產城融合和發展服務業的城市空間優化模式轉變。

對於城市空間優化模式來講,作為信息載體的人,在空間上更加高效的轉移,交通網絡的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在空間的服務範圍會大大延伸,但是這類產業的空間集聚會更加重要,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經濟,會讓城市之間的經濟變得更加陡峭,這類產業只能在這些地方集中,不會再像製造業一樣隨著交通基礎設施延伸會輻射過去。

工業文明時期是“人找活幹”,人跟著產業園區、工業園區走。;科技文明時期是“活找人幹”資本和產業跟著人才走,人才跟著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走,哪兒更宜居,知識分子的家選擇在哪兒居住,知識分子選擇在哪兒居住,人類的智慧將在哪兒集聚,人類的智慧在哪兒集聚,最終的財富將在哪兒集聚,這是美國學者喬爾·科特金的理論。

未來的智慧城市很重要的是以交通網和互聯網作為承載平臺,整合城市數據資源,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產業轉型和空間組織優化,創建智慧、綠色、互動的城市才是我們的未來。信息化的建設會助力城市公共服務升級,包括城市各方面的運營以及大數據的管理如何和政府、企業構建服務關係,其實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

發展的過程中政府如何進行相應的改革?需要解決打破行政、地域壁壘,實現互聯協同的發展,過去政府是一畝三分地,一個行政區劃的調整,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都市圈、城市群的戰略會打破對外的壁壘。同樣在城市內部也要靠政府的體制改革,打破信息孤島和壁壘。下一步如何提高部門的協同性?協同性提高了才能把工作做好。

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未來的智慧城市發展還要放在全球的超級版圖中理解,全球的超級版圖下,全球的供應鏈、超級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未來競爭,以互聯網+交通網為代表基礎設施是打破傳統地理疆界的戰略設施,是爭奪資源贏得競爭力的重要利器。新型經濟版圖包括,供應鏈上的國家、沒有邊界的社區、自我城市的管理、和擁有權力超過政府的企業。

未來,信息化建設助力城市公共服務升級,首先在指定區域、行業展開試點;再建立社會化的城市數據運營體系,實現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再構建政府+企業合作,政府引導和監管,企業運營和實現增值的服務模式 ;最終建立新商業邏輯,實現大數據閉環。

到底是阿里巴巴成就了杭州還是杭州成就了阿里巴巴,到底是騰訊和華為成就了深圳,還是深圳成就了騰訊和華為,高效的協同智慧城市才能走好,讓我們的產業從絕對優勢真正走向可持續的競爭優勢,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活空間宜居適度,這才是智慧城市和信息化高效協同努力的方向。

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張國華:有了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也不能走計劃經濟的道路

2019(第五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將於6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展覽館盛大啟幕。本屆智博會以“共建綠色和智慧的未來城市”為主題,展覽面積23000平米。參會參展報名請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智博會官方小程序“智慧城市雲會”。

本文來源:城市中國網

: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雨影晨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