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

好大的園子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可是,這園子,一石,一樹,一花,一草,一牆,一路,都是看似隨意剪養,隨意擺置,實則用心至極高妙至極,哪一處都讓人移不開眼挪不動步。

尤其一進草堂南門,院子裡左右各有一株巨大黃葛,沒個四五人伸臂拉手怕是不能環抱。端直向上戳出二三十米,枝杆長伸,葉蔽雲天,如同佛寺裡威武的金剛,守護柔弱而愛民的“詩聖”安寧——可憐杜甫,一生大半流離;可敬聖哲,身後世人永記。

甚至衛生間,是的,衛生間,也超出我的想象:男女分隔的去處之外,另設小院,院中有花樹,有假山,有古意燦然的連廊。溫馨恬靜,自然雅緻,與整個園子和諧統一,絕無突兀生硬之感。

說不盡的,所有的描寫都不可能詳述,甚至有可能錯漏,只一字:好!

後來又去武侯祠,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大的園子,略小於杜甫草堂而已;同樣豐厚的文化積澱,一樣的園林藝術。又恰逢武侯祠廟會,園裡有個花卉展,很是飽了眼福。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可是,這園子,一石,一樹,一花,一草,一牆,一路,都是看似隨意剪養,隨意擺置,實則用心至極高妙至極,哪一處都讓人移不開眼挪不動步。

尤其一進草堂南門,院子裡左右各有一株巨大黃葛,沒個四五人伸臂拉手怕是不能環抱。端直向上戳出二三十米,枝杆長伸,葉蔽雲天,如同佛寺裡威武的金剛,守護柔弱而愛民的“詩聖”安寧——可憐杜甫,一生大半流離;可敬聖哲,身後世人永記。

甚至衛生間,是的,衛生間,也超出我的想象:男女分隔的去處之外,另設小院,院中有花樹,有假山,有古意燦然的連廊。溫馨恬靜,自然雅緻,與整個園子和諧統一,絕無突兀生硬之感。

說不盡的,所有的描寫都不可能詳述,甚至有可能錯漏,只一字:好!

後來又去武侯祠,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大的園子,略小於杜甫草堂而已;同樣豐厚的文化積澱,一樣的園林藝術。又恰逢武侯祠廟會,園裡有個花卉展,很是飽了眼福。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武侯祠遊轉中,疑惑於劉備墓——“漢昭烈陵”(劉備及二位夫人合葬處)的設置早,且君臣有序,而竟至於圍擋於武侯祠之一隅,何哉?與妻子探討,大致共識:

後世流傳中,諸葛大名漸超劉備,世人皆知諸葛亮,有人不識劉玄德。況自古帝王何其多矣,諸葛亮這樣集智慧與忠誠為一身的頂級臣子能有幾人?

關於諸葛亮,正史《三國志》上說他:“長於治國,少於智謀。”這應該是事實,但老百姓看的是大戲,聽的是故事,久而久之,神話了諸葛的智慧;歷朝歷代,治國也必得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臣下。時日久了,諸葛亮聲名逐漸大於劉備,以至君臣合祀(裡面還有劉備二位夫人,諸葛亮之子之孫,關羽,張飛等的祠位)之祠,竟以“武侯祠”而名,並將劉備陵墓包圍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偌大祠園中,劉備墓前石像的風格,與歷代帝王所用大有不同,有點“萌萌噠”,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天轉游的都江堰,被我完全小看了。以為就一個水利工程,兩三個小時夠了。但誰曾想早上九點正門進入,下午三點左右才從城隍廟方向出來。

又一個好大去處!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可是,這園子,一石,一樹,一花,一草,一牆,一路,都是看似隨意剪養,隨意擺置,實則用心至極高妙至極,哪一處都讓人移不開眼挪不動步。

尤其一進草堂南門,院子裡左右各有一株巨大黃葛,沒個四五人伸臂拉手怕是不能環抱。端直向上戳出二三十米,枝杆長伸,葉蔽雲天,如同佛寺裡威武的金剛,守護柔弱而愛民的“詩聖”安寧——可憐杜甫,一生大半流離;可敬聖哲,身後世人永記。

甚至衛生間,是的,衛生間,也超出我的想象:男女分隔的去處之外,另設小院,院中有花樹,有假山,有古意燦然的連廊。溫馨恬靜,自然雅緻,與整個園子和諧統一,絕無突兀生硬之感。

說不盡的,所有的描寫都不可能詳述,甚至有可能錯漏,只一字:好!

後來又去武侯祠,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大的園子,略小於杜甫草堂而已;同樣豐厚的文化積澱,一樣的園林藝術。又恰逢武侯祠廟會,園裡有個花卉展,很是飽了眼福。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武侯祠遊轉中,疑惑於劉備墓——“漢昭烈陵”(劉備及二位夫人合葬處)的設置早,且君臣有序,而竟至於圍擋於武侯祠之一隅,何哉?與妻子探討,大致共識:

後世流傳中,諸葛大名漸超劉備,世人皆知諸葛亮,有人不識劉玄德。況自古帝王何其多矣,諸葛亮這樣集智慧與忠誠為一身的頂級臣子能有幾人?

關於諸葛亮,正史《三國志》上說他:“長於治國,少於智謀。”這應該是事實,但老百姓看的是大戲,聽的是故事,久而久之,神話了諸葛的智慧;歷朝歷代,治國也必得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臣下。時日久了,諸葛亮聲名逐漸大於劉備,以至君臣合祀(裡面還有劉備二位夫人,諸葛亮之子之孫,關羽,張飛等的祠位)之祠,竟以“武侯祠”而名,並將劉備陵墓包圍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偌大祠園中,劉備墓前石像的風格,與歷代帝王所用大有不同,有點“萌萌噠”,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天轉游的都江堰,被我完全小看了。以為就一個水利工程,兩三個小時夠了。但誰曾想早上九點正門進入,下午三點左右才從城隍廟方向出來。

又一個好大去處!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浩浩岷江水,巍巍玉壘山,串連分佈了好多大大小小可看可品的景點。堰功道、伏龍觀、寶瓶口、碑亭、飛沙堰、魚嘴、安瀾索橋(小長假,人多,百米索橋用了四十來分鐘)、秦堰樓、玉壘觀、二王廟(李冰父子合祀)、禹王宮、王壘關、西關……太多了,怎麼好一一去說呢?

印象最深的是寶瓶口和二王廟。

寶瓶口處,將高高一座石山切割開來,引岷江入成都平原,用今天的工程水平,大約需要20年,史傳李冰率領百姓,大家一起,卻只用了幾年時間,不能不令後人咋舌。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可是,這園子,一石,一樹,一花,一草,一牆,一路,都是看似隨意剪養,隨意擺置,實則用心至極高妙至極,哪一處都讓人移不開眼挪不動步。

尤其一進草堂南門,院子裡左右各有一株巨大黃葛,沒個四五人伸臂拉手怕是不能環抱。端直向上戳出二三十米,枝杆長伸,葉蔽雲天,如同佛寺裡威武的金剛,守護柔弱而愛民的“詩聖”安寧——可憐杜甫,一生大半流離;可敬聖哲,身後世人永記。

甚至衛生間,是的,衛生間,也超出我的想象:男女分隔的去處之外,另設小院,院中有花樹,有假山,有古意燦然的連廊。溫馨恬靜,自然雅緻,與整個園子和諧統一,絕無突兀生硬之感。

說不盡的,所有的描寫都不可能詳述,甚至有可能錯漏,只一字:好!

後來又去武侯祠,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大的園子,略小於杜甫草堂而已;同樣豐厚的文化積澱,一樣的園林藝術。又恰逢武侯祠廟會,園裡有個花卉展,很是飽了眼福。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武侯祠遊轉中,疑惑於劉備墓——“漢昭烈陵”(劉備及二位夫人合葬處)的設置早,且君臣有序,而竟至於圍擋於武侯祠之一隅,何哉?與妻子探討,大致共識:

後世流傳中,諸葛大名漸超劉備,世人皆知諸葛亮,有人不識劉玄德。況自古帝王何其多矣,諸葛亮這樣集智慧與忠誠為一身的頂級臣子能有幾人?

關於諸葛亮,正史《三國志》上說他:“長於治國,少於智謀。”這應該是事實,但老百姓看的是大戲,聽的是故事,久而久之,神話了諸葛的智慧;歷朝歷代,治國也必得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臣下。時日久了,諸葛亮聲名逐漸大於劉備,以至君臣合祀(裡面還有劉備二位夫人,諸葛亮之子之孫,關羽,張飛等的祠位)之祠,竟以“武侯祠”而名,並將劉備陵墓包圍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偌大祠園中,劉備墓前石像的風格,與歷代帝王所用大有不同,有點“萌萌噠”,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天轉游的都江堰,被我完全小看了。以為就一個水利工程,兩三個小時夠了。但誰曾想早上九點正門進入,下午三點左右才從城隍廟方向出來。

又一個好大去處!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浩浩岷江水,巍巍玉壘山,串連分佈了好多大大小小可看可品的景點。堰功道、伏龍觀、寶瓶口、碑亭、飛沙堰、魚嘴、安瀾索橋(小長假,人多,百米索橋用了四十來分鐘)、秦堰樓、玉壘觀、二王廟(李冰父子合祀)、禹王宮、王壘關、西關……太多了,怎麼好一一去說呢?

印象最深的是寶瓶口和二王廟。

寶瓶口處,將高高一座石山切割開來,引岷江入成都平原,用今天的工程水平,大約需要20年,史傳李冰率領百姓,大家一起,卻只用了幾年時間,不能不令後人咋舌。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二王廟,如此廣大,竟是一處古建築群,供奉李冰父子、李冰夫人,及其他一些神靈,並有相關文物展覽。叩拜的人一撥接一撥,燃著的香燭一柱挨一柱(大如手臂,小比竹筷)。整個廟群,繚繞在濃濃的香氣之中——愛民者,民恆愛之。

廟門頂端,是馮玉祥在民國三十年寫的“二王廟”幾個大字,楷隸相用,方正敦實;廟門臺階下,迎面大照壁上,鄧小平以他常用的字體書寫“造福萬代”,精練質樸,一語概括了李冰父子的偉大。

其餘歷代名人刻的碑勒的石題的詞送的匾,均寬綽厚朴,字裡存情,有得一觀。

李冰,身為蜀郡(今成都方圓)太守,為成都平原的灌溉,四川“天府之國”的形成,投入了高度智慧,付出了巨大心血。現在灌區更有擴大,達30餘縣市,面積約千萬畝,是世界範圍內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聽人說,李冰生前,甚至令工匠仿自己身形模樣,刻石像而立於岷江之中,以測水位。以區區一身而永懷民生,生以系之,死以系之,此等愛民敬事之情,不由人不動容。

給李太守鞠個躬吧!

近幾年,見神佛廟宇,觀聖賢塑像,有了想拜一拜的衝動了。至少也要鞠上一躬的。出去行走,先後敬過孔子像、鬼谷子像、杜甫像、岳飛像等。孩子見我給李冰坐像鞠躬,疑惑地問我這不是迷信嗎?我的解釋是,人,還真該迷一些事物信一些事物的,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美好的追求聖賢的業績。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也如人家一樣短長,為什麼人家有那麼大的功業,而我們就甘於平庸?即使我們最終可能也沒做出多大的功業,但至少要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者而內自省也”的意識,不斷鞭策、修正自己,爭取做最好的自己。有了這樣簡樸的思考,人才能學會敬畏,學會不懈奮鬥。

出都江堰景區後,青城山在望,近在咫尺,可惜天色不早,時間上不允許,只得作罷,算是此次四川之行一大遺憾了。

趁著離天黑尚有幾個小時,匆匆驅車趕往劍門關,夜宿關外古鎮,準備明日登越雄關。


"

好大的園子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長途行車,累了,一夜好睡。

次日早晨八時左右醒來,拉開窗簾,外邊燈火依然通明,街上行人、車輛稀稀拉拉,天色將明未明。竟有些疑惑,這時間,我家鄉早已天亮,這裡怎麼還未脫去夜的影子?

仔細一算,成都的經緯度,尤其經度,與我們白水有些區別,大概差半個時區的吧?一查網絡,近幾天,這裡早7:50才能初見太陽。我們住的房間窗子又朝向西方,背對東方,天亮得遲些,自然就是正常的。

成都的一天,從這件有趣的事情開始。

街上,好聽的川地口音直往耳朵裡灌,糯糯甜甜,帶著綿綿的拖音,惹得我一張口竟也學了起來:“你這弄的啥子喲!”“辣哉!”“坐好了,走起!”……

不遠千里(實則一千公里)來成都,最想去看的是杜甫草堂。

第一站,草堂。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24公頃,換算下來360畝。好大的園子,哪裡還是區區“草堂”所比?

當然還有草蓋的房子,十幾間,顯出點意思就是了。當年的草堂,系杜甫攜家人流落至成都,友人嚴武資助而來,聊以寄身而已,不可能有這麼大面積的。

成都畢竟大氣,歷代而來,竟能闢出這樣大的面積饗敬一個詩人,實在是件了不得的事。杜甫也曾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也曾為官,為左拾遺,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品級算不得高,政績也說不上大,卻在後世享有如此大的園子。在中國這個唯官是上的社會裡,這也算是個奇蹟了。

杜甫,絕無這樣的奢望;世人,卻給予詩人極大的崇敬。

這應與杜甫詩裡透射出的聖人情懷大有關係:“窮年憂黎元,嘆惜腸內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不須掉書袋的,詩文自己會說話。

整個園子轉過,建築內外,歷代以題詞、撰聯、書畫等形式展示杜甫的詩歌或其意境的,隨處可見,為之者幾乎全是聲名鼎鼎。

遠的不說,近現代文化名人就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劉海粟、吳作人、李苦禪、王雪濤……長長一列,都是令人仰望的高山巨峰。當然,“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郭沫若及其這幅專門寫給杜甫的楹聯更是人所共知。

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中,朱德、陳毅、葉劍英、張愛萍等,也特為先生吟詩擬聯宏延志向:“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這是朱德於一九五七年所撰;“新鬆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一九五九年,陳毅借杜甫原詩以抒懷;葉帥、張愛萍將軍也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詩人,砥礪前行。

字裡畫裡的歎賞以外,整個草堂的園林風味也給我們以新奇,以震撼。

我承認我的孤陋少見,我家鄉,方園幾百裡,這樣面積廣大層次豐富元素多樣的園子,實在太過少見,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可是,這園子,一石,一樹,一花,一草,一牆,一路,都是看似隨意剪養,隨意擺置,實則用心至極高妙至極,哪一處都讓人移不開眼挪不動步。

尤其一進草堂南門,院子裡左右各有一株巨大黃葛,沒個四五人伸臂拉手怕是不能環抱。端直向上戳出二三十米,枝杆長伸,葉蔽雲天,如同佛寺裡威武的金剛,守護柔弱而愛民的“詩聖”安寧——可憐杜甫,一生大半流離;可敬聖哲,身後世人永記。

甚至衛生間,是的,衛生間,也超出我的想象:男女分隔的去處之外,另設小院,院中有花樹,有假山,有古意燦然的連廊。溫馨恬靜,自然雅緻,與整個園子和諧統一,絕無突兀生硬之感。

說不盡的,所有的描寫都不可能詳述,甚至有可能錯漏,只一字:好!

後來又去武侯祠,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大的園子,略小於杜甫草堂而已;同樣豐厚的文化積澱,一樣的園林藝術。又恰逢武侯祠廟會,園裡有個花卉展,很是飽了眼福。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武侯祠遊轉中,疑惑於劉備墓——“漢昭烈陵”(劉備及二位夫人合葬處)的設置早,且君臣有序,而竟至於圍擋於武侯祠之一隅,何哉?與妻子探討,大致共識:

後世流傳中,諸葛大名漸超劉備,世人皆知諸葛亮,有人不識劉玄德。況自古帝王何其多矣,諸葛亮這樣集智慧與忠誠為一身的頂級臣子能有幾人?

關於諸葛亮,正史《三國志》上說他:“長於治國,少於智謀。”這應該是事實,但老百姓看的是大戲,聽的是故事,久而久之,神話了諸葛的智慧;歷朝歷代,治國也必得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臣下。時日久了,諸葛亮聲名逐漸大於劉備,以至君臣合祀(裡面還有劉備二位夫人,諸葛亮之子之孫,關羽,張飛等的祠位)之祠,竟以“武侯祠”而名,並將劉備陵墓包圍起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偌大祠園中,劉備墓前石像的風格,與歷代帝王所用大有不同,有點“萌萌噠”,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第二天轉游的都江堰,被我完全小看了。以為就一個水利工程,兩三個小時夠了。但誰曾想早上九點正門進入,下午三點左右才從城隍廟方向出來。

又一個好大去處!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浩浩岷江水,巍巍玉壘山,串連分佈了好多大大小小可看可品的景點。堰功道、伏龍觀、寶瓶口、碑亭、飛沙堰、魚嘴、安瀾索橋(小長假,人多,百米索橋用了四十來分鐘)、秦堰樓、玉壘觀、二王廟(李冰父子合祀)、禹王宮、王壘關、西關……太多了,怎麼好一一去說呢?

印象最深的是寶瓶口和二王廟。

寶瓶口處,將高高一座石山切割開來,引岷江入成都平原,用今天的工程水平,大約需要20年,史傳李冰率領百姓,大家一起,卻只用了幾年時間,不能不令後人咋舌。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二王廟,如此廣大,竟是一處古建築群,供奉李冰父子、李冰夫人,及其他一些神靈,並有相關文物展覽。叩拜的人一撥接一撥,燃著的香燭一柱挨一柱(大如手臂,小比竹筷)。整個廟群,繚繞在濃濃的香氣之中——愛民者,民恆愛之。

廟門頂端,是馮玉祥在民國三十年寫的“二王廟”幾個大字,楷隸相用,方正敦實;廟門臺階下,迎面大照壁上,鄧小平以他常用的字體書寫“造福萬代”,精練質樸,一語概括了李冰父子的偉大。

其餘歷代名人刻的碑勒的石題的詞送的匾,均寬綽厚朴,字裡存情,有得一觀。

李冰,身為蜀郡(今成都方圓)太守,為成都平原的灌溉,四川“天府之國”的形成,投入了高度智慧,付出了巨大心血。現在灌區更有擴大,達30餘縣市,面積約千萬畝,是世界範圍內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聽人說,李冰生前,甚至令工匠仿自己身形模樣,刻石像而立於岷江之中,以測水位。以區區一身而永懷民生,生以系之,死以系之,此等愛民敬事之情,不由人不動容。

給李太守鞠個躬吧!

近幾年,見神佛廟宇,觀聖賢塑像,有了想拜一拜的衝動了。至少也要鞠上一躬的。出去行走,先後敬過孔子像、鬼谷子像、杜甫像、岳飛像等。孩子見我給李冰坐像鞠躬,疑惑地問我這不是迷信嗎?我的解釋是,人,還真該迷一些事物信一些事物的,要有敬畏之心,尤其是美好的追求聖賢的業績。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也如人家一樣短長,為什麼人家有那麼大的功業,而我們就甘於平庸?即使我們最終可能也沒做出多大的功業,但至少要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者而內自省也”的意識,不斷鞭策、修正自己,爭取做最好的自己。有了這樣簡樸的思考,人才能學會敬畏,學會不懈奮鬥。

出都江堰景區後,青城山在望,近在咫尺,可惜天色不早,時間上不允許,只得作罷,算是此次四川之行一大遺憾了。

趁著離天黑尚有幾個小時,匆匆驅車趕往劍門關,夜宿關外古鎮,準備明日登越雄關。


川行手記之二:遊覽成都景區,印象只有一個字:大


作者簡介:閆楊虎,文學愛好者,文字裡修行,文字裡美好,文字裡走著芳香的路。

前文鏈接

川行手記之一:在草長鶯飛的成都,火鍋,全是火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