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莊峰71

2006年在成都人民公園後的君平街興建了主題遊園君平園,園內有嚴仙亭、指歸廊、通仙井等文化景觀。這個街道為什麼名叫君平街?君平何許人也?“嚴仙”、“指歸”、“通仙”有什麼掌故嗎?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嚴仙能算命

君平街,是為紀念被民間當作神仙,被文人視為高士的西漢隱士嚴君平而命名的街道。在成都老街名中的歷史人物中,嚴君平算最早的。

嚴君平(約前80年——約後10年),生於漢昭帝時,成名於漢成帝時,名遵,字君平。為避漢明帝劉莊諱而寫"莊"做"嚴",故後世也稱"嚴君平"。是西漢晚期著名的隱士式的思想家,稱為蜀四賢或蜀四君之一(司馬相如、嚴君平、揚雄、王褒)。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嚴君平為生活不得已而為人占卜餬口。他賣卜主要有兩處,一是成都市君平街,另一處是唐昌鎮小南街賣卜巷。據傳,他賣卜有兩個特點:其一,“每得百錢足以自養即閉戶下簾”,或讀書,或著作;其二,“寓教卜”,利用他對《易經》的研究,幫助人們去分析推斷吉凶禍福。勸善規過,教人成為忠臣、孝子、義友。通過占卜化解民間的糾紛,使“蜀地嚴化”,“風移俗易”。難怪當地人們對他依然記憶猶新。寄魂莊、賣卜巷、君平墓、讀書檯、通漢井、平樂祠、支機石——一個遺蹟一串故事,永遠被人們傳頌。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記載:“蜀有嚴君平……卜筮於成都市……才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也就是說他每天賺夠一百個銅錢維持一天生活,就收起小攤,回家閉門讀《老子》。其實,他就是以給人卜筮為名,宣揚忠孝信義和《老子道德經》。初唐滎陽人鄭證真有《過嚴君平古井》:“君平本高尚,遠蹈古人風。賣卜成都市,流名大漢中…”大詩人李白也有《古詩》:君平既棄世,世亦棄君平,觀變窮太易,探元化群生……。清初學者張庚也有《秋感詩》:“吾愛嚴君平,賣卜成都市。日午即垂簾,高論道德旨。推衍萬餘言,天地見終始……”清代許儒龍《君平墓》一詩寫道:“傍水沿邊碧草芳,春風吹柳客登堂。從前地止疑丘壟,自此人皆仰蜀莊。遺廟有情靈爽託,著書無恙妙玄昌。千秋享祀今重現,快與行人話夕陽。”晚唐詩人羅隱,名場失意,效嚴君平隱居橫山,曾在君平墓旁立一塊石碑,親書“蜀莊之壟”四字,本意是:蜀中的莊子所在之地。

嚴君平不僅給老百姓卜卦,還憑藉著自己對於《老子道德經》、《周易》的研究和對當時朝政的瞭解,還提前20多年預測了“王莽篡權”“光武中興”兩個重要歷史事件。

嚴君平賣卜主要於今郫都、成都、彭州、邛崍、廣漢、綿竹等地,據稱五十歲後歸隱、著述、授徒。

而嚴君平到底出生於何地,一般有三種說法,有“彭縣(今彭州)”說、“邛崍”說、“成都”說,權威史籍僅載其為蜀郡人。

而今天的成都附近的確有四個和“君平”有關的地名。成都君平街,就是為紀念嚴君平而命名的街道,說明人們對這位思想先驅者的懷念。在成都的郊區縣中還有三個地名與嚴君平有關,一是邛崍桑園鎮的原南君平鄉,二是彭州麗春鎮的北君平社區,三是郫都區的“橫山子”,其君平墓保存完好,還興修了平樂寺和君平塔。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筆者考證嚴君平出生在今成都彭州市與郫縣唐昌鎮平樂山交界處的北君平社區的洗心莊(又稱寄魂莊或祭文莊)。而彭州的“寄魂莊”、“君平鄉(後更名為北君平鄉,現為北君平社區)”以及他的安葬之地“橫山子”漢時都在繁縣境內(當時屬彭州,今郫都區境內),故出生於彭州較為可信。

所謂“莊”則是紀念莊君平而言,所以原彭縣民間也流傳過莊君平的叫法。寄魂莊亦稱洗心莊,清代為崇寧縣義興鄉治所,1940年義興鄉改,為君平鄉。建國後名稱沿舊,隨著崇寧縣建制撤消劃歸彭州。1981年地名普查中,為避免混淆,溫江行署憑地理位置決定把在溫江以南邛崍君平定為“南君平”,溫江以北的彭州君平定為“北君平”。1940年邛崍置君平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南君平公社,1981年改南君平鄉,2004年撤銷併入邛崍市桑園鎮。

君平寫指歸

嚴君平在生時就很有名。班固後來在《漢書》中讚賞他的才華:“嚴遵、揚雄之徒,文章冠天下。” 揚雄是他的學生,一心想做官,然而其貌不揚,加之口吃,不善談吐,長期未能如願。四十歲時,他到京師受到漢成帝接見,一時名顯京城。因為許多人都知道揚雄少年時從學於嚴君平,認為嚴君平的學識自然比他高深淵博。當時益州刺史杜陵和李疆等人曾先後登門聘請嚴君平出來做官,都被他婉言謝絕了。為了避免官府繼續糾纏,君平只好棄家出走,最後隱居於彭州寄魂莊。

嚴君平拒不出山,是他有先見之明。他看到了西漢王朝外戚專權,朝綱不整,正處於沒落崩潰之中,置身官場,必將大難臨頭。因而他甘居林下,靜心讀書,以著書立說,造福平民。

據傳,嚴君平對周易數理和老莊哲學有精深見解。著有《周易骨髓》一卷,《老子指歸》一卷, 《道德指歸論》六卷。據傳,《道德指歸論》中有一句名言:“天地億萬而道王之;眾靈赫赫而天王之。”就是說:天地間萬事萬物是按客觀規律發展的,眾多的生物是由自然界物質滋潤生長髮育的。他還針對揚雄說過:“言為禍匠,默為害官。”是說:話說多了可能遭致災禍,沉默不言也可能帶來不少害處。揚雄後來想盡辦法進入官場,也只作到了郎中和給事黃門,後來追隨王莽政權才作到了大夫。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嚴君平終身不仕,以卜筮和講授易經及老子之學為生,由於原本姓莊,所以,生前生後也都一直被人稱之為莊子。他寫的《老子指歸》一書,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學說,更加系統條理化,得以發揚光大。他又是個長壽者,活了九十多歲。揚雄從小隨嚴君平學習易老之學,揚雄成名之後,揚雄稱讚嚴君平說:"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雖隨和,無以加之。"由於揚雄的推崇,嚴君平學說開始在中國各地流傳開來,甚至影響到了後來道教的產生,象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神位,恐怕多半與川人崇敬嚴君平有很大關係。唐李白在《詠嚴遵》一詩有云:“觀變窮太易,探玄化群生”。

《老子指歸》在歷史上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很大影響,其對中國禪學的產生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但是,由於宋代朱熹認為揚雄仕王莽是賣漢,揚雄學說則被擠出了正統。嚴君平的學說也受到連累,在元明清三朝少見了,特別是《四庫全書》在收集《道德真經指歸》的時候,編輯者甚至認為這書可能是後代人偽造,《老子指歸》更為人鮮知了。1973年馬王堆老子帛書的問世,發現《老子指歸》中引用的老子言論,都與帛書老子相符合,所以,該書的確應該是嚴君平的作品,可以說是為嚴君平洗去了這一冤屈。現在學術界又重新開始發掘《老子指歸》中的新論。

春秋時代孔子開闢的民間私學和西漢漢景帝時代蜀郡守文翁在現在的成都市文廟街一帶開辦了石室精舍都有“學而優則仕”、"治國平天下"的教育思想。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但嚴君平不然,他治學的道路完全擺脫了儒家思想的束縛。在四川各地,都有嚴君平的教育遺蹟,如他在郫都區一帶開闢的"讀書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民間民辦學堂,一直到1971年才拆掉。嚴君平在四川許多地方都留下了十分豐富的傳說,這些傳說,反映出了嚴君平開辦學校和教書育人的旨趣,與孔子的"讀書做官"的教育旨趣完全是相反的,他提倡學習與勞動生產實踐相結合,他開辦的學校中的學生,全部是耕讀者,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半工半讀者,即使是嚴君平本人,也是先尋找職業去養活自己,然後再教書育人。而嚴君平的學生揚雄提出的"耕讀"思想,則成為了後來中國民間私塾學校和學生的重要宗旨,即使在今天,我們也可以在鄉村裡看到頌揚"耕讀"的遺蹟,還可以在很多姓氏族譜中看到頌揚“耕讀持家”的家訓、家風等。嚴君平的民間民辦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獨立知識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現代教育方向和現代知識分子要求。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隱士會通仙

晉代張華《博物志》卷十《雜說·浮槎》就是一個奇妙的神話:舊時傳說,天河與海相通。有個居住在海邊的人,年年八月見有浮槎(竹木筏)去來,忽生奇想,就帶了許多幹糧,乘槎而去。過了二十多天,到了一處城郭,房屋嚴整。遙望宮中有許多織女,又見一個男子牽牛到水邊飲水,便問這裡是什麼地方,回答說:“你回去後到蜀郡問嚴君平就知道了。”此人沒有上岸就回去了。後來到蜀郡問嚴君平,回答說:“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一計算時間,正是此人到天河的時候。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這個神話傳說反映了古代人類征服宇宙的大膽幻想。在成都文化公園保護著一塊不規則的方柱形石頭,高約兩米,上面刻有“支機石”三字,年代久遠,大有來歷,就與嚴君平有關。漢傳說為天上織女用以支撐織布機的石頭。傳說原文為“昔有一人尋河源,見婦人浣紗,以問之,曰:'此天河也。'乃與一石而歸。問嚴君平,雲:'此支機石也'。”隋代虞茂《織女石》一詩中寫道:“支機就鯨石,拂鏡取池灰。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來。”此詩有明顯的神話色彩,與前面的傳說有聯繫。

海內名隱士  成都嚴君平  ——君平街裡說君平

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晚年在成都度過,留下《卜肆》一首:“君平曾賣卜,卜肆著已久。至今杖頭錢,時時地上有。不在支機石,還在人間否?”唐代著名詩人宋之問有《明河篇》:"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明代詩人何景明《七夕》有:“乘槎莫問支機石,河漢年年此夜陰”。明代學者曹學佺在《蜀中廣記·人物記·嚴遵》也有支機石的記載。從李白的:“爾來四萬八千歲”、“開國何茫然”可以佐證支機石就是漫長曆史中遺留下的一個遠古紀念物,在三四千年後仍能見到的成都悠久歷史的"大石遺蹟"之一,和古蜀先民大石崇拜有關。

這個支機石被供奉在祭祀嚴君平的嚴真觀中,觀毀塌後,仍立在舊址的空地上。明清時,這裡成了街道,稱為君平胡同,民國時改為支機石街,支機石立於街旁的關帝廟中,1985年移入文化公園。嚴君平生前在成都生活地點應該就在支機石街,清初支機石街劃入了滿城,漢族不能隨便進入憑弔或祭祀,於是就將滿城外新建的街道命名為君平街。君平街南邊的一條小巷原名火巷子,因重名重新命名為君平巷。但目前成都的地圖、街道標識中都誤將“支機石”寫作“支磯石”,這裡需要說明一下。

嚴君平一生布衣,被民間當作神仙,被文人視為高士,流芳千古。


參考文獻:

1. 袁庭棟著.《成都街巷志·上卷》(全新修訂版)[M].532-533.四川文藝出版社.2017.6

2. 四川省彭縣誌編纂委員會.《彭縣誌》[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四川省邛崍縣誌編纂委員會.《邛崍縣誌》[M]. 199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4.(漢)嚴遵.《老子指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漢)嚴遵.《老子指歸》王德有點校[M].道教典籍選刊中華書局.1994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