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2014年4月29日,成都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成都市地名管理條例》。這個條例,為保護成都地名的純潔性做了一些規定,如禁止以國外地名、國內外企業名、產品名和商品名,為道路、橋樑、隧道、軌道站點等城市公共設施命名。有人說,這個《條例》也被稱為成都“史上最嚴”的地名管理法規。

說到成都地名的“純潔性”,其實應該回到城市的文化基因上,或者說回到城市的歷史傳承和文化特色上。地名裡,自然最主要包含了成都的街道名。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成都是一個有著濃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古城,許多街道名稱都與文化淵源和歷史背景相關,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地域性的文化氛圍的滲透和繼承。於是,成都的街巷也極多,名字也“稀奇古怪”了。

有權威機構統計過,成都目前的街道大約有600多條,巷道240條,以“路”名街的212條,以橋樑為名的共33處,還有以裡、壩、村、溝、灣、道、坊、池、堰、碾、山、口、廟、坡等等為名的共80多處,街巷名稱變動很大。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成都街道的得名,有專家把它們劃分為以下各類:祠廟堂所類、衙署兵營類、姓氏家族類、市場作坊類、橋樑水系類、地貌風物類、經傳辭語類,祈祥祝願類、名人遺址類、方位字序類以及新舊民主革命詞彙類等。

但不管哪種類型,關於成都街道的掌故是不得不說的,尤其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街道,裡面藏著的好玩龍門陣更是“捂”也捂不住的。

高筍塘:孝子崔沔挖塘栽高筍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高筍塘是成都出北門的主要通道。相傳在唐朝時,這裡還是一片田地,只稀稀拉拉地住了十幾戶人家,其中有一戶姓崔,他家有個孩子崔沔,一天,他們去館子吃飯,崔沔拈了菜給老媽吃。他媽咂咂嘴問:“這是啥子菜?”崔沔說,是高筍。他媽說好吃。為了讓母親時常能吃到高筍,崔沔就請人在家門前挖塘栽上了高筍,並在周圍栽上果樹。崔沔進士及第,官越做越大,始終不忘母親養育之情。後來母親去世了,崔沔回到自家裡為母守孝,塘裡遍種高筍,每年清明總不忘給母親送上一份高筍。為感念兒女對父母的孝心,後人就把這地方取名“高筍塘”。

紅牌樓:明嘉靖中蜀王於此建坊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據《華陽縣誌》記載,“紅牌樓堡距縣南十里,明嘉靖中蜀王於此建坊,名曰紅牌坊。”相傳當時在紅牌樓場鎮南北街頭各建有一處牌坊,蜀王建坊的目的是迎接西藏前來送貢禮、做生意的藏族同胞,故按藏族的風俗習慣將牌坊塗成紅色。牌坊設三道龍門,門柱雕有龍鳳圖案,中間大門通車輛,兩邊過行人。進了牌樓,兩旁皆為紅色街面,場中又有一過街紅樓,場尾(南街頭)有紅恩祠,祠內亦有一排紅樓,真可謂街頭紅牌坊,通街紅樓宇。

因此,紅牌坊亦被稱為紅牌樓,它作為紅牌樓場鎮的標誌性建築和民族和睦、商貿繁榮的象徵,雄踞街頭,壯觀達遠,盛名累世。可惜這樣一個曾光耀久遠的一方勝景,不知何年何月因何而坍毀了。

青龍街:前蜀皇帝以“神”命名。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古代神話傳說,仙人居住天空星宿上。在北半球東方,有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共七個星宿組成龍形的東方天神。古代又把青、赤、黃、白、黑稱為正色,代表東、南、西、北、中央五個方向。所以,東方為龍,稱為青龍。後代都把青龍、白虎、朱雀(紅鳥)、玄武(黑龜或龜蛇合體),合稱四方之神。又按《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因此,左邊方位一般是以青龍作為代號。傳說前蜀皇帝王衍在乾德元年(919)在成都城內西北角修有亭臺樓閣,常住其內。由於他是皇帝,住地外面可以用四方四神命名,故取了青龍、白虎等地名。以後街道多次遭受兵燹,白虎街名似為不吉,故宋以後續建城市時未予恢復,僅青龍街留傳下來。

金河街:本為襟河,因自城內斜出,狀如衣襟,故名。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唐節度使白敏中改為金河。又雍正《四川通志》稱此河為禁河。天啟《成都府志·關樑》所謂“金卞河……舊名禁河”。對舊字未指出上限年代,但這個稱呼,可能起於明初。以其鄰於蜀王宮禁之地,故有此稱。可是習慣上大家仍稱這條河為金河,靠著金河的這條道,稱為金河街。金河邊街,即過去的御河邊街。御河兩字是叫錯了的。是把“沿河”叫做“御河”了,以致常常與城裡的御河混淆,現已正式定名為金河邊街。

督院街,明代為巡撫察院衙門。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清初的四川,是由川陝總督或川湖總督兼管。雍正九年設四川總督,裁撤四川巡撫,以撫署為督署,稱制臺衙門。街名督院,是因為總督例掛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頭銜。這些職務,是屬於部院大臣的等級,所以總督的衙署,就稱為督院。

君平街,因紀念漢代學者嚴君平得名。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原來的君平街,在今天的支機石街那裡,因修建滿城以後,就改成君平胡同。民國初年,又改成支機石街。但感覺得君平街的名稱,還是應當保留,所以才把陝西街挨著的那條街定名為君平街,這就是現在的君平街了。

桓侯巷因紀念張飛得名。

巷內有桓侯廟,附近還有桓侯墓。但墓是假託的。經過發掘,證明是一座“成漢”時期的墓葬遺址。時代比張飛要晚一百多年,因為墓裡發現了李壽發行的錢幣—“漢興錢”,所以可以斷定時間,原來的桓侯巷新村,現改名桓新巷。

衣冠廟因紀念關羽得名(廟內埋有紀念關羽的衣冠)。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狀元街因紀念明代狀元楊升庵得名。

玉泉街原名老關廟街。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過去軍閥強佔廟產,把老關廟賣給豪家修建公館。老關廟沒有了,街名就得變更,於是就改為玉泉街。故《三國演義》中“玉泉山關公顯聖”的意思,以資紀念。

石室巷因紀念漢代文翁石室興學得名。此處原名何公巷,系紀念明代成都府學教授何忠夫婦死於此處的關係。(是當年藏書的地方,因防火災故用石頭修建)

點將臺街屬西安路辦事處。關於點將舊有兩說,一說是諸葛亮點將,一說是張獻忠點將,現有東、西、橫三街。

諸井街這條街並是紀念諸葛亮的,因為它的正式名稱,在明、清兩代都叫錦江街(清稱東錦江街)。街上有門井,大家都叫它諸葛井。時間久了,慢慢地這條街就叫諸葛井街了。

撫琴臺街相傳為諸葛亮撫琴的地方,但經過發掘,證明是五代時前蜀王建的陵墓。

成都故事 | 老街背後的老故事


過街樓因街上有天橋式的過街樓得名。

花牌坊街因有石質雕花牌坊一座得名。(系舊時的貞節牌坊,為表揚一位劉姓州女未嫁守節而建立的。)

書院街因系大益書院的舊址得名。現按方位又分東、南、西三街。

光華村街因光華大學分校1938年由上海遷此得名,而光華大學即是如今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

商業街因國民初年辦商業專門學校於此得名。

實業街清代名官學街。民國初年曾辦實業講習所於此,因而得名。

同仁路民國初年因辦同仁工廠招收旗民學藝的關係得名。同仁,故一視同仁之義。

培根路因路南有培根火柴廠的關係因而得名。

武備街因武備學堂設此的關係得名。

天成街因吳夭成氏在此辦有天成化工廠的關係得名。

樹德里因樹德中學(今九中)在此得名。

樹德巷因樹德小學在此得名。

鬆如巷因鬆如中學在此得名。

蜀華街因蜀華中學(今十四中)於1932年創建於此得名。

義學巷因此巷位於協臺衙門附近,乾隆年間,候缺者多寓於此。常倡義學,以造聲譽,此巷亦因此得名。


轉自長鬆寺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