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

"
"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1.

今年雨水多,叢林密佈的霧靈山,所有的山谷都有流水,懸崖處形成瀑布。

空氣清新,溫度涼爽,

高山流水,訇然作響。

這在中國北方,也是很難再找到第二處了。


霧靈山,原來叫伏凌山,清代的《水經注疏》對酈道元的《水經注》進行詮釋:

霧靈山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南距邊四十里,本名伏凌山,後訛為霧靈。舊志一名萬花臺,高峻為諸山之冠。山上常有霧蒙之,四時不絕。


元朝的時候還設有霧靈山伐木官。

那個時候山上還有宋代時的廟宇,相傳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規模宏大。

偶爾還有走穴的高僧名道來此做法事。


《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位於遵化的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

風水寶地,不許平民踏進,

從此,寺廟荒廢,樹木參天。


康熙皇帝有詩: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

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

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

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

霧靈山是燕山主峰,海拔2118米。現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個,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就在這高山之巔,還有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

"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1.

今年雨水多,叢林密佈的霧靈山,所有的山谷都有流水,懸崖處形成瀑布。

空氣清新,溫度涼爽,

高山流水,訇然作響。

這在中國北方,也是很難再找到第二處了。


霧靈山,原來叫伏凌山,清代的《水經注疏》對酈道元的《水經注》進行詮釋:

霧靈山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南距邊四十里,本名伏凌山,後訛為霧靈。舊志一名萬花臺,高峻為諸山之冠。山上常有霧蒙之,四時不絕。


元朝的時候還設有霧靈山伐木官。

那個時候山上還有宋代時的廟宇,相傳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規模宏大。

偶爾還有走穴的高僧名道來此做法事。


《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位於遵化的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

風水寶地,不許平民踏進,

從此,寺廟荒廢,樹木參天。


康熙皇帝有詩: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

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

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

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

霧靈山是燕山主峰,海拔2118米。現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個,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就在這高山之巔,還有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2.

1960年春夏之交,承德電臺的同志從火車站接回來兩臺比收音機大一點的電視機來,這是承德地區最早的兩臺電視機,距今也快60年了。

這是河北省局調撥給承德臺用來收測北京電視臺(後來的中央電視臺)節目信號的機器。

有電視機了,但電視信號不好找。

因為承德儘管距離北京近,到周圍都是大山,電波受群山阻隔,根本沒有信號。

原任承德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顯增寫了一篇《承德電視史話》,記錄了承德電視最初的發展歷程。

1990年代初,老羊上班的時候,還是小楊,當時單位辦公和家屬樓在一起,每天大家一起去開水房打水,每天就能見到這位老人,很胖,耳背,非常和善。

很多年以後讀到這篇文章時,感嘆老人文筆之美,思維之細,對廣播電視感情之深。

文章很長,挑梗概說。


電視機有了,電臺抽調技術人員找信號,喇嘛寺後山、佟山沙子樑、離宮內的南山積雪、離北京最近的興隆縣城後山等等,電視機、蓄電池、天線等共計二百多斤,辛苦異常。

1960年10月1日,終於在南山積雪上收到北京國慶遊行的圖像了,張顯增興奮的跑下山來,向在德匯門上的市領導彙報,幾位市領導興沖沖的登上南山積雪時,信號又沒了。

技術人員很尷尬,

市領導一通鼓勵。

"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1.

今年雨水多,叢林密佈的霧靈山,所有的山谷都有流水,懸崖處形成瀑布。

空氣清新,溫度涼爽,

高山流水,訇然作響。

這在中國北方,也是很難再找到第二處了。


霧靈山,原來叫伏凌山,清代的《水經注疏》對酈道元的《水經注》進行詮釋:

霧靈山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南距邊四十里,本名伏凌山,後訛為霧靈。舊志一名萬花臺,高峻為諸山之冠。山上常有霧蒙之,四時不絕。


元朝的時候還設有霧靈山伐木官。

那個時候山上還有宋代時的廟宇,相傳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規模宏大。

偶爾還有走穴的高僧名道來此做法事。


《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位於遵化的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

風水寶地,不許平民踏進,

從此,寺廟荒廢,樹木參天。


康熙皇帝有詩: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

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

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

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

霧靈山是燕山主峰,海拔2118米。現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個,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就在這高山之巔,還有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2.

1960年春夏之交,承德電臺的同志從火車站接回來兩臺比收音機大一點的電視機來,這是承德地區最早的兩臺電視機,距今也快60年了。

這是河北省局調撥給承德臺用來收測北京電視臺(後來的中央電視臺)節目信號的機器。

有電視機了,但電視信號不好找。

因為承德儘管距離北京近,到周圍都是大山,電波受群山阻隔,根本沒有信號。

原任承德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顯增寫了一篇《承德電視史話》,記錄了承德電視最初的發展歷程。

1990年代初,老羊上班的時候,還是小楊,當時單位辦公和家屬樓在一起,每天大家一起去開水房打水,每天就能見到這位老人,很胖,耳背,非常和善。

很多年以後讀到這篇文章時,感嘆老人文筆之美,思維之細,對廣播電視感情之深。

文章很長,挑梗概說。


電視機有了,電臺抽調技術人員找信號,喇嘛寺後山、佟山沙子樑、離宮內的南山積雪、離北京最近的興隆縣城後山等等,電視機、蓄電池、天線等共計二百多斤,辛苦異常。

1960年10月1日,終於在南山積雪上收到北京國慶遊行的圖像了,張顯增興奮的跑下山來,向在德匯門上的市領導彙報,幾位市領導興沖沖的登上南山積雪時,信號又沒了。

技術人員很尷尬,

市領導一通鼓勵。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3.

於是,市臺領導帶隊,向霧靈山挺進。

人揹著電視機,僱了兩個毛驢馱著電池、天線和生活用的糧食、水上山。

還向公安部門借了槍支彈藥。

因為那個時候,霧靈山還經常有狼、熊和豹子出現。


傍晚,到達海拔2116米的霧靈山頂峰的“七眼井”,這裡能看到北京城的燈火輝煌,天線架上後,收到的北京臺節目圖像清晰,伴音洪亮,與在北京市內沒有區別。

1964年5月,時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董林(曾任承德新華廣播臺第一任臺長)率廣播科研所的技術人員到霧靈山進行考察選點,經過勘測、研討、論證,一致認為,霧靈山頂峰是建設廣播電視轉播臺的理想地點。

經國家計委批准,這個項目列入了國家三線工程,投資八百萬,定名為六四七一工程〇五工地,當年土建施工,次年安裝設備,使用九頻道,試轉北京電視臺節目,向秦皇島、北戴河定向發射。

從此,承德市區和部分縣區用室外天線能收到北京電視臺的節目,但信號很差。


不過,當時承德市內也沒有幾臺電視機。

4.

"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1.

今年雨水多,叢林密佈的霧靈山,所有的山谷都有流水,懸崖處形成瀑布。

空氣清新,溫度涼爽,

高山流水,訇然作響。

這在中國北方,也是很難再找到第二處了。


霧靈山,原來叫伏凌山,清代的《水經注疏》對酈道元的《水經注》進行詮釋:

霧靈山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南距邊四十里,本名伏凌山,後訛為霧靈。舊志一名萬花臺,高峻為諸山之冠。山上常有霧蒙之,四時不絕。


元朝的時候還設有霧靈山伐木官。

那個時候山上還有宋代時的廟宇,相傳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規模宏大。

偶爾還有走穴的高僧名道來此做法事。


《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位於遵化的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

風水寶地,不許平民踏進,

從此,寺廟荒廢,樹木參天。


康熙皇帝有詩: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

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

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

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

霧靈山是燕山主峰,海拔2118米。現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個,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就在這高山之巔,還有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2.

1960年春夏之交,承德電臺的同志從火車站接回來兩臺比收音機大一點的電視機來,這是承德地區最早的兩臺電視機,距今也快60年了。

這是河北省局調撥給承德臺用來收測北京電視臺(後來的中央電視臺)節目信號的機器。

有電視機了,但電視信號不好找。

因為承德儘管距離北京近,到周圍都是大山,電波受群山阻隔,根本沒有信號。

原任承德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顯增寫了一篇《承德電視史話》,記錄了承德電視最初的發展歷程。

1990年代初,老羊上班的時候,還是小楊,當時單位辦公和家屬樓在一起,每天大家一起去開水房打水,每天就能見到這位老人,很胖,耳背,非常和善。

很多年以後讀到這篇文章時,感嘆老人文筆之美,思維之細,對廣播電視感情之深。

文章很長,挑梗概說。


電視機有了,電臺抽調技術人員找信號,喇嘛寺後山、佟山沙子樑、離宮內的南山積雪、離北京最近的興隆縣城後山等等,電視機、蓄電池、天線等共計二百多斤,辛苦異常。

1960年10月1日,終於在南山積雪上收到北京國慶遊行的圖像了,張顯增興奮的跑下山來,向在德匯門上的市領導彙報,幾位市領導興沖沖的登上南山積雪時,信號又沒了。

技術人員很尷尬,

市領導一通鼓勵。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3.

於是,市臺領導帶隊,向霧靈山挺進。

人揹著電視機,僱了兩個毛驢馱著電池、天線和生活用的糧食、水上山。

還向公安部門借了槍支彈藥。

因為那個時候,霧靈山還經常有狼、熊和豹子出現。


傍晚,到達海拔2116米的霧靈山頂峰的“七眼井”,這裡能看到北京城的燈火輝煌,天線架上後,收到的北京臺節目圖像清晰,伴音洪亮,與在北京市內沒有區別。

1964年5月,時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董林(曾任承德新華廣播臺第一任臺長)率廣播科研所的技術人員到霧靈山進行考察選點,經過勘測、研討、論證,一致認為,霧靈山頂峰是建設廣播電視轉播臺的理想地點。

經國家計委批准,這個項目列入了國家三線工程,投資八百萬,定名為六四七一工程〇五工地,當年土建施工,次年安裝設備,使用九頻道,試轉北京電視臺節目,向秦皇島、北戴河定向發射。

從此,承德市區和部分縣區用室外天線能收到北京電視臺的節目,但信號很差。


不過,當時承德市內也沒有幾臺電視機。

4.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5.

1975年,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決定擴建霧靈山廣播電視轉播臺。

當時上山的路剛剛開始動工,計劃修完需要五年,眼前的路還都是羊腸小道。

鐵塔、電視發射機等大型設備運不上去。

時間不等人,怎麼辦?

於是,大家想到了直升機。


不過又想,這行嗎?!

大家心裡很忐忑。


原承德地區行署、省廣播局請示省政府並報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當時的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很快批准簽字,並指派空軍支援,用大型直升機一架,向霧靈山頂運送大型設備。


得到消息後的施工人員興奮異常,很快就在霧靈山頂峰東西兩個山頭之間修建了一個平臺,作為簡易機場。時任地委副書記張華、地革委會副主任趙雨霖到機場慰問機組同志,並參加試航。


霧靈山頂的氣候變化萬千,一會兒是雲,一會兒就是雨,濃霧瀰漫更是經常。

前兩天,我們在和現在的〇五技術人員交流時,他們說,現在儘管機房、值班室、宿舍等工作、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氣候條件改不了。

有時需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下,爬上鐵塔維修,手都凍壞了。

有時濃霧,一週都看不見太陽。

四十年前也是一樣。


試航成功第二天,直升機開始裝上大型設備向頂峰飛去。

途中突然大霧瀰漫,飛行員看不見降落的臨時機場,濃霧中前面出現了山頭。飛行員緊急避險,無奈返航。

第三天,飛行員又認真研究地形,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防範措施,載物飛行,安全降落,獲得成功。


時任承德地區廣播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的張顯增全程參與此事,飛機作業成功以後,他作詩一首:

銀燕落到霧靈山,

驚走飛鳥問神仙;

霧靈雲巔降何物,

電視鐵塔與高山。

從此,承德市大多數地區都能接收到電視信號,還為唐山、廊坊、秦皇島及北京地區提供良好的電視信號源。

改擴建項目還包括修路二十五公里,

解決了山上職工背米背鹹菜上山、幾個月才下一次山的歷史。

"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1.

今年雨水多,叢林密佈的霧靈山,所有的山谷都有流水,懸崖處形成瀑布。

空氣清新,溫度涼爽,

高山流水,訇然作響。

這在中國北方,也是很難再找到第二處了。


霧靈山,原來叫伏凌山,清代的《水經注疏》對酈道元的《水經注》進行詮釋:

霧靈山在密雲縣東北一百八十里,南距邊四十里,本名伏凌山,後訛為霧靈。舊志一名萬花臺,高峻為諸山之冠。山上常有霧蒙之,四時不絕。


元朝的時候還設有霧靈山伐木官。

那個時候山上還有宋代時的廟宇,相傳紅梅寺“有名和尚三千六,無名和尚賽牛毛”,規模宏大。

偶爾還有走穴的高僧名道來此做法事。


《昌平山水記》記載“文宗(元)命西僧於霧靈山作佛事一月,而其絕頂可瞰塞內”。

清順治二年,霧靈山被劃為位於遵化的清東陵的“後龍風水禁地”,封禁長達270年。

風水寶地,不許平民踏進,

從此,寺廟荒廢,樹木參天。


康熙皇帝有詩:

《曉發古北口望霧靈山》

流吹凌晨發,長旗出塞分,

遠峰猶見月,古木半籠出,

地迥疏人跡,山回簇馬群,

觀風當夏景,澗草自含薰。

霧靈山是燕山主峰,海拔2118米。現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我國共有林業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4個,霧靈山是河北省唯一的一個,也是距首都北京最近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就在這高山之巔,還有一座廣播電視轉播臺。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2.

1960年春夏之交,承德電臺的同志從火車站接回來兩臺比收音機大一點的電視機來,這是承德地區最早的兩臺電視機,距今也快60年了。

這是河北省局調撥給承德臺用來收測北京電視臺(後來的中央電視臺)節目信號的機器。

有電視機了,但電視信號不好找。

因為承德儘管距離北京近,到周圍都是大山,電波受群山阻隔,根本沒有信號。

原任承德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的張顯增寫了一篇《承德電視史話》,記錄了承德電視最初的發展歷程。

1990年代初,老羊上班的時候,還是小楊,當時單位辦公和家屬樓在一起,每天大家一起去開水房打水,每天就能見到這位老人,很胖,耳背,非常和善。

很多年以後讀到這篇文章時,感嘆老人文筆之美,思維之細,對廣播電視感情之深。

文章很長,挑梗概說。


電視機有了,電臺抽調技術人員找信號,喇嘛寺後山、佟山沙子樑、離宮內的南山積雪、離北京最近的興隆縣城後山等等,電視機、蓄電池、天線等共計二百多斤,辛苦異常。

1960年10月1日,終於在南山積雪上收到北京國慶遊行的圖像了,張顯增興奮的跑下山來,向在德匯門上的市領導彙報,幾位市領導興沖沖的登上南山積雪時,信號又沒了。

技術人員很尷尬,

市領導一通鼓勵。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3.

於是,市臺領導帶隊,向霧靈山挺進。

人揹著電視機,僱了兩個毛驢馱著電池、天線和生活用的糧食、水上山。

還向公安部門借了槍支彈藥。

因為那個時候,霧靈山還經常有狼、熊和豹子出現。


傍晚,到達海拔2116米的霧靈山頂峰的“七眼井”,這裡能看到北京城的燈火輝煌,天線架上後,收到的北京臺節目圖像清晰,伴音洪亮,與在北京市內沒有區別。

1964年5月,時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副局長董林(曾任承德新華廣播臺第一任臺長)率廣播科研所的技術人員到霧靈山進行考察選點,經過勘測、研討、論證,一致認為,霧靈山頂峰是建設廣播電視轉播臺的理想地點。

經國家計委批准,這個項目列入了國家三線工程,投資八百萬,定名為六四七一工程〇五工地,當年土建施工,次年安裝設備,使用九頻道,試轉北京電視臺節目,向秦皇島、北戴河定向發射。

從此,承德市區和部分縣區用室外天線能收到北京電視臺的節目,但信號很差。


不過,當時承德市內也沒有幾臺電視機。

4.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5.

1975年,河北省廣播電視局決定擴建霧靈山廣播電視轉播臺。

當時上山的路剛剛開始動工,計劃修完需要五年,眼前的路還都是羊腸小道。

鐵塔、電視發射機等大型設備運不上去。

時間不等人,怎麼辦?

於是,大家想到了直升機。


不過又想,這行嗎?!

大家心裡很忐忑。


原承德地區行署、省廣播局請示省政府並報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當時的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代總參謀長楊成武很快批准簽字,並指派空軍支援,用大型直升機一架,向霧靈山頂運送大型設備。


得到消息後的施工人員興奮異常,很快就在霧靈山頂峰東西兩個山頭之間修建了一個平臺,作為簡易機場。時任地委副書記張華、地革委會副主任趙雨霖到機場慰問機組同志,並參加試航。


霧靈山頂的氣候變化萬千,一會兒是雲,一會兒就是雨,濃霧瀰漫更是經常。

前兩天,我們在和現在的〇五技術人員交流時,他們說,現在儘管機房、值班室、宿舍等工作、生活條件改善了,但氣候條件改不了。

有時需要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下,爬上鐵塔維修,手都凍壞了。

有時濃霧,一週都看不見太陽。

四十年前也是一樣。


試航成功第二天,直升機開始裝上大型設備向頂峰飛去。

途中突然大霧瀰漫,飛行員看不見降落的臨時機場,濃霧中前面出現了山頭。飛行員緊急避險,無奈返航。

第三天,飛行員又認真研究地形,考慮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防範措施,載物飛行,安全降落,獲得成功。


時任承德地區廣播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的張顯增全程參與此事,飛機作業成功以後,他作詩一首:

銀燕落到霧靈山,

驚走飛鳥問神仙;

霧靈雲巔降何物,

電視鐵塔與高山。

從此,承德市大多數地區都能接收到電視信號,還為唐山、廊坊、秦皇島及北京地區提供良好的電視信號源。

改擴建項目還包括修路二十五公里,

解決了山上職工背米背鹹菜上山、幾個月才下一次山的歷史。

四十年前的時候,承德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可是沒有電視信號...


6.

官方講歷史,民間編故事。


一九八零年代,老羊第一次看電視時,正好演新聞聯播。

邊上一個不靠譜的小夥伴兒指著男女播音員說:

他們演電視都在興隆的一個很高很高的高山上,

每天直升飛機接他們上下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