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因為我在劇中會有一場抱小孩的戲,那個小孩的情緒怎麼哄都不好,一直在哭,凱威哥會教我怎麼安撫小孩。”第一次當“媽媽”的陳都靈在拍戲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過她對於角色的成長弧線卻瞭然於心,且看葉小白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尋找平衡,還是要多多期待陳都靈與劉愷威領銜主演的新劇《這就是生活》。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因為我在劇中會有一場抱小孩的戲,那個小孩的情緒怎麼哄都不好,一直在哭,凱威哥會教我怎麼安撫小孩。”第一次當“媽媽”的陳都靈在拍戲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過她對於角色的成長弧線卻瞭然於心,且看葉小白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尋找平衡,還是要多多期待陳都靈與劉愷威領銜主演的新劇《這就是生活》。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憶這次表演經歷的時候,陳都靈表示“經驗不夠,觀察來湊”,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來彌補自身對這部分生活的缺失。“我會去觀察身邊人的家庭,父母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包括孕婦怎麼走路,怎麼抱小孩等。”看得出來,嘟嘟為了塑造這個角色可是下了一番工夫。

回顧陳都靈演過的角色,似乎每一個角色的挑戰都非常大,她始於“小耳朵”,卻不等同於“小耳朵”,在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觀眾們也同樣見證了嘟嘟的成長。在與劉昊然合作的懸疑電影《雙生》中,陳都靈挑戰一人分飾兩角,她大部分的時候以青春無害的妹妹形象出現,但是隱藏在輪椅後的姐姐卻是一個反派。除了妝容上的明顯區分,陳都靈在眼神和語氣上都有做很大的調整,而她也憑藉良好的文學功底對劇本和人物都做了詳盡的解讀。她的表演之所以自然,是因為她在演戲的過程中很輕易便能抓住角色的“精髓”,就拿《雙生》來說,姐姐所有的“動機”都來源於“嫉妒”,而妹妹的行為動機則來源於“愧疚”,這種情緒也是貫穿始終的。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因為我在劇中會有一場抱小孩的戲,那個小孩的情緒怎麼哄都不好,一直在哭,凱威哥會教我怎麼安撫小孩。”第一次當“媽媽”的陳都靈在拍戲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過她對於角色的成長弧線卻瞭然於心,且看葉小白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尋找平衡,還是要多多期待陳都靈與劉愷威領銜主演的新劇《這就是生活》。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憶這次表演經歷的時候,陳都靈表示“經驗不夠,觀察來湊”,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來彌補自身對這部分生活的缺失。“我會去觀察身邊人的家庭,父母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包括孕婦怎麼走路,怎麼抱小孩等。”看得出來,嘟嘟為了塑造這個角色可是下了一番工夫。

回顧陳都靈演過的角色,似乎每一個角色的挑戰都非常大,她始於“小耳朵”,卻不等同於“小耳朵”,在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觀眾們也同樣見證了嘟嘟的成長。在與劉昊然合作的懸疑電影《雙生》中,陳都靈挑戰一人分飾兩角,她大部分的時候以青春無害的妹妹形象出現,但是隱藏在輪椅後的姐姐卻是一個反派。除了妝容上的明顯區分,陳都靈在眼神和語氣上都有做很大的調整,而她也憑藉良好的文學功底對劇本和人物都做了詳盡的解讀。她的表演之所以自然,是因為她在演戲的過程中很輕易便能抓住角色的“精髓”,就拿《雙生》來說,姐姐所有的“動機”都來源於“嫉妒”,而妹妹的行為動機則來源於“愧疚”,這種情緒也是貫穿始終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她還挑戰在《解憂雜貨店》中飾演“舞女”,這個角色與之前陳都靈的所有角色都形成了反差,煙燻妝、性感的鋼管舞,這一切似乎都和陳都靈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但是她卻將這個舞女演得楚楚動人。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成功讓觀眾們記住了她。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因為我在劇中會有一場抱小孩的戲,那個小孩的情緒怎麼哄都不好,一直在哭,凱威哥會教我怎麼安撫小孩。”第一次當“媽媽”的陳都靈在拍戲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過她對於角色的成長弧線卻瞭然於心,且看葉小白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尋找平衡,還是要多多期待陳都靈與劉愷威領銜主演的新劇《這就是生活》。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憶這次表演經歷的時候,陳都靈表示“經驗不夠,觀察來湊”,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來彌補自身對這部分生活的缺失。“我會去觀察身邊人的家庭,父母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包括孕婦怎麼走路,怎麼抱小孩等。”看得出來,嘟嘟為了塑造這個角色可是下了一番工夫。

回顧陳都靈演過的角色,似乎每一個角色的挑戰都非常大,她始於“小耳朵”,卻不等同於“小耳朵”,在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觀眾們也同樣見證了嘟嘟的成長。在與劉昊然合作的懸疑電影《雙生》中,陳都靈挑戰一人分飾兩角,她大部分的時候以青春無害的妹妹形象出現,但是隱藏在輪椅後的姐姐卻是一個反派。除了妝容上的明顯區分,陳都靈在眼神和語氣上都有做很大的調整,而她也憑藉良好的文學功底對劇本和人物都做了詳盡的解讀。她的表演之所以自然,是因為她在演戲的過程中很輕易便能抓住角色的“精髓”,就拿《雙生》來說,姐姐所有的“動機”都來源於“嫉妒”,而妹妹的行為動機則來源於“愧疚”,這種情緒也是貫穿始終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她還挑戰在《解憂雜貨店》中飾演“舞女”,這個角色與之前陳都靈的所有角色都形成了反差,煙燻妝、性感的鋼管舞,這一切似乎都和陳都靈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但是她卻將這個舞女演得楚楚動人。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成功讓觀眾們記住了她。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其實這個舞女不能只把她表面的風騷表現出來,她的內心還是非常純潔和正能量的。”對角色的詮釋不流於表面,而要深入靈魂,可見嘟嘟對自己塑造過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用心、用情至深的。而她除了對劇本內容在文字上的把控以外,還會通過觀察生活的方式補足自己的經驗,若想將角色飾演得自然傳神,離不開真實生活的感受。

陳都靈的武俠情結

“在娛樂圈裡有一直想要學習的偶像嗎?”

“楊紫瓊!”

陳都靈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假思索,而答案也出人意料。她笑稱,自己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現在演的都是現代劇,特別想挑戰年代戲和古裝戲,尤其是有打戲的那種,比如軍事題材的戲。這樣“不安分”的嘟嘟似乎與大家印象裡的乖乖女截然不同,但這樣敢於突破的決心才是一位好演員應該具備的素質。

如今陳都靈拍攝的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青春愛情題材,亦或是懸疑推理,在題材的選擇上未免過於單一,這也是陳都靈不希望看到的。不過據說,接下來陳都靈拍攝了一部人工智能題材的電影《熱湯》,具體的情節還不能過多透露,不過單從劇情簡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軟科幻+家庭倫理”題材的作品,似乎非常有看點。而另一部電影作品《怒水西流》則由黃渤監製,應該帶有一些無厘頭的喜劇元素。

"

作者 / 小章魚

乖巧、安靜、內向,這是陳都靈最初帶給觀眾的印象,也是她在影視作品中經常呈現的樣子。她從“小耳朵”走入觀眾的視野,卻也憑藉著《雙生》、《解憂雜貨店》、《求婚大作戰》等不同的作品不停刷新著觀眾們對自己的認知。在表演上,她並不希望演一成不變的角色,哪怕是兩個性情相同的人,她也會嘗試著找出不同,這或許和陳都靈本身的性格有關,風象星座的她喜歡“穩中求變”。

“你們都覺得我內向,但其實我是一個嚮往自由,並且本身也很自由的那種,我會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在採訪中,陳都靈自述真實的自己,言語間可以感覺出,生活中的陳都靈並不完全是屏幕中所看到的“乖乖女”,而是在乖巧中帶有一點叛逆,也很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追求,是一個柔中帶剛、很有主心骨的女孩子。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答記者問題的時候,陳都靈是執著的。每一個問題她都要將自己想表達的全部說完才能進入下一個話題,這一點和她所飾演的林七月有很大的不同。陳都靈和林七月的相同點在於,二人都恬靜、唯美,像畫中的人物,但不同就在於,陳都靈更加“折騰”一點。陳都靈版的七月是全新的,帶著自己的小個性,這個七月也許從一開始很難被已有思維定式的書迷們接受,但“相處”久了就會漸漸喜歡、心疼這個角色,而對於陳都靈來說,能夠飾演林七月也是一次很不錯的體驗。

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我看來,七月比同齡人早熟,她是家中的姐姐,她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有規劃,知道去關心別人,是比較早熟的女孩子。”導演選中陳都靈來飾演林七月是沒有任何疑慮的,雖說陳都靈之前帶給觀眾們總是“好學生”的印象,但陳都靈整個人的氣質非常成熟,很符合七月的特質。劇版的《七月與安生》大幅度縮減了學生時代的劇情,將大部分的情節都放置在了職場部分,“相對於學生時期,導演反而不擔心我演繹職場部分”,在演繹的過程當中,陳都靈盡力將學生時代與職場部分的七月區分開來,她表示技巧就在於“眼神”的感覺,學生時代的林七月眼睛裡會有一點單純,但是職場部分就需要更加沉穩和淡定。

《七月與安生》帶給觀眾的感覺是淡淡的,非常貼近生活的姐妹情誼,這也是劇本最吸引陳都靈的地方。或許是行雲流水的劇情讓一切的發展都變得非常合情合理,陳都靈表示,在演七月的過程中自己不是演繹七月,而就是七月。“因為劇組裡的演員,沈月和樑靖康我們都是年齡相仿的,所以在拍戲的過程中雖然都是第一次合作,但卻非常默契了,私下裡也交流地很多。”感覺戲內外,大家都就是那個角色。這一次拍戲的經歷似乎讓陳都靈找到了好朋友,而拍攝的過程也好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總有爭吵與和好的時候。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此前,記者在採訪製片人苗萌的時候被瘋狂安利了“七月與家明分手”的那場戲,苗萌女士一再強調陳都靈的哭戲演得很棒,而她也是一位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演員。當記者再度問及陳都靈對那場戲的印象時,陳都靈卻鬼馬地表示:“這場哭戲導演和我溝通了很多表現方式,最終導演希望我可以打破一下七月溫婉的常態,所以我們就想說用更加爆發的方式來演繹這段戲。所以那場戲,對我而言最吃力的是扔包。”原來,那場戲需要陳都靈一邊哭一邊將包扔出去,為了讓包顯得更加真實,導演在裡面塞入了很多文件夾讓包顯得更加有重量,但這卻無形中給瘦小的陳都靈增加了難度。“我要把包拋出很好看的拋物線,還要扔在人行道上,所以就嘗試了很多遍。”當演員真的是一個體力活,還要在付出體力的同時爆發情緒。

“其實我還是挺容易被點燃的人,只要聲音放大情緒就很容易被帶動出來。”回憶那場哭戲的拍攝過程,陳都靈也表示不僅對於自己來說,對於劇中的林七月來說也是一次“突破”。“我理解的七月哭的時候應該不是這麼‘鬧騰’,可能分手是默默流淚那樣”。

當不確定表演方向的時候,陳都靈都會和導演討論角色,雖然意見產生過分歧,但她最終還是會聽從導演的建議,“因為導演的經驗肯定比我更豐富,考慮的更全面,最後聽導演拍攝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果不其然,那場林七月的分手哭戲成功被觀眾們記住,這樣“撕心裂肺”的痛哭對於陳都靈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林七月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隱忍的,話不多,心思卻很沉重。包括對家明和安生的感情,她從高二的時候就清楚家明有可能愛上的是安生,但她為了得到家明卻選擇視而不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逃避的,以為這樣她就可以繼續維持著三個人之間的感情,一面和家明談戀愛一面和安生做閨蜜。七月在感情中的患得患失也來源於對自己的不自信,隱忍多年的她在爆發的那一刻才會覺得特別震撼。“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場戲就是七月去安生家裡找到了家明,我在推門看到家明的那一刻是沒有意外的,因為這是我早就預料之中的事情。”聽陳都靈解讀七月的心理活動,彷彿說的就是自己,雖然距離拍攝這場戲已經很久了,但七月就像刻在陳都靈的心裡一樣,她對人物的解讀是準確而到位的。

七月就像是一個緊繃的彈簧,在“觸底反彈”的那一刻迸發出了出人意料的火花,將這個人物演得如此立體而富有靈魂,有賴於陳都靈的努力。

對角色的細膩詮釋

就像以上所講,陳都靈對於角色的領悟和理解總是非常全面的,在演繹的過程中也將自己“沉浸”在角色的狀態裡,她和記者侃侃而談,看樣子,她對於林七月的每一場戲都是仔細琢磨過的。

“如果我拿到了一個新的劇本,我一般會先去翻看劇本中情感爆發的幾場戲,因為這幾場戲更能突出整個人物的狀態和情緒,也更能幫助我理解角色。”在演戲方面,陳都靈雖然沒有太多的經驗,但卻總結了一套自己進入角色的方法,她對於人物細緻入微的理解能力也更加有助於她進入到角色之中,以最真實的狀態處理每一處情節、情緒和細節。

當記者問陳都靈:“拍完《七月與安生》後你有什麼領悟嗎?”陳都靈卻說:“其實每次演繹完一個角色,作為演員的我都會有很多收穫。最近因為剛殺青《這就是生活》,格外有感觸吧。”陳都靈的新劇《這就是生活》在前幾日殺青,看來拍攝這部劇的經歷讓陳都靈獲得頗多感悟,不僅是演戲上的,還有很多生活上的。陳都靈透露,在《這就是生活》中,她將體驗前所未有的婚姻生活,從戀愛到結婚,從妻子到母親,這對於二十出頭的她來說是一次極大的挑戰,她也表示“從劉愷威身上學到了很多”。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因為我在劇中會有一場抱小孩的戲,那個小孩的情緒怎麼哄都不好,一直在哭,凱威哥會教我怎麼安撫小孩。”第一次當“媽媽”的陳都靈在拍戲的時候總是不知所措,不過她對於角色的成長弧線卻瞭然於心,且看葉小白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尋找平衡,還是要多多期待陳都靈與劉愷威領銜主演的新劇《這就是生活》。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在回憶這次表演經歷的時候,陳都靈表示“經驗不夠,觀察來湊”,通過觀察別人的生活來彌補自身對這部分生活的缺失。“我會去觀察身邊人的家庭,父母的關係,夫妻的關係,包括孕婦怎麼走路,怎麼抱小孩等。”看得出來,嘟嘟為了塑造這個角色可是下了一番工夫。

回顧陳都靈演過的角色,似乎每一個角色的挑戰都非常大,她始於“小耳朵”,卻不等同於“小耳朵”,在角色的成長過程中,觀眾們也同樣見證了嘟嘟的成長。在與劉昊然合作的懸疑電影《雙生》中,陳都靈挑戰一人分飾兩角,她大部分的時候以青春無害的妹妹形象出現,但是隱藏在輪椅後的姐姐卻是一個反派。除了妝容上的明顯區分,陳都靈在眼神和語氣上都有做很大的調整,而她也憑藉良好的文學功底對劇本和人物都做了詳盡的解讀。她的表演之所以自然,是因為她在演戲的過程中很輕易便能抓住角色的“精髓”,就拿《雙生》來說,姐姐所有的“動機”都來源於“嫉妒”,而妹妹的行為動機則來源於“愧疚”,這種情緒也是貫穿始終的。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她還挑戰在《解憂雜貨店》中飾演“舞女”,這個角色與之前陳都靈的所有角色都形成了反差,煙燻妝、性感的鋼管舞,這一切似乎都和陳都靈扯不上半毛錢關係,但是她卻將這個舞女演得楚楚動人。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成功讓觀眾們記住了她。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其實這個舞女不能只把她表面的風騷表現出來,她的內心還是非常純潔和正能量的。”對角色的詮釋不流於表面,而要深入靈魂,可見嘟嘟對自己塑造過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用心、用情至深的。而她除了對劇本內容在文字上的把控以外,還會通過觀察生活的方式補足自己的經驗,若想將角色飾演得自然傳神,離不開真實生活的感受。

陳都靈的武俠情結

“在娛樂圈裡有一直想要學習的偶像嗎?”

“楊紫瓊!”

陳都靈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假思索,而答案也出人意料。她笑稱,自己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現在演的都是現代劇,特別想挑戰年代戲和古裝戲,尤其是有打戲的那種,比如軍事題材的戲。這樣“不安分”的嘟嘟似乎與大家印象裡的乖乖女截然不同,但這樣敢於突破的決心才是一位好演員應該具備的素質。

如今陳都靈拍攝的大部分影視劇都是青春愛情題材,亦或是懸疑推理,在題材的選擇上未免過於單一,這也是陳都靈不希望看到的。不過據說,接下來陳都靈拍攝了一部人工智能題材的電影《熱湯》,具體的情節還不能過多透露,不過單從劇情簡介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軟科幻+家庭倫理”題材的作品,似乎非常有看點。而另一部電影作品《怒水西流》則由黃渤監製,應該帶有一些無厘頭的喜劇元素。

專訪陳都靈:在隱忍中爆發的“七月”

​做演員的,一定不希望自己總是演繹相同的角色,幸運的是,陳都靈演過的每一個角色都各具特色,沒有雷同。就算“小耳朵”與七月在某些性情上頗具一致性,比如她們都不善表達,比如她們都有一個叛逆的閨蜜,但為了演出二者的區別,陳都靈還是做了一些細節上的嘗試,七月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決定方面要比李珥更加成熟沉穩。

並非表演科班出身,對於陳都靈來說是遺憾的,但既然選擇了做演員這個職業,嘟嘟也同樣認真對待自己的事業。利用業餘時間,她也曾去山下學堂(陳國富、陳坤、周迅共同創辦的表演學校)學習表演,在演技方面,觀眾們能夠明顯地感受到她的進步。從學生時代便開始做演員,“莫名”入行的她如今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節奏,她再也不是《左耳》宣傳期時面對鏡頭都會緊張的小白了,而是面對記者的提問能夠對答如流、口齒伶俐。

出道四年,陳都靈的成長有目共睹,二十六歲的她未來可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