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陳丹青老師在土耳其邊走、邊畫、邊寫,用藝術手法展現了這個東西方文化交融之地獨特文明,我們隨老師一起踏上這神奇之旅吧!

撰文、攝影、繪畫:陳丹青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伊斯坦布爾西郊羅馬城牆,延綿十餘里,建於公元三、四世紀左右,至今保存完整。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舊皇宮內考古博物館院落。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聖索菲亞大教堂院落的拜占庭柱頭和殘雕。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遠眺塞爾柱城堡遺址。坡面上種滿橄欖樹。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古希臘城邦以弗索港口遺址。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城邦殘柱。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吉普賽大娘和塞爾柱小夥子。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十幾個小孩圍著我,要我畫他們,這位男子把孩子們攆開,坐在我正對面,我只能畫他。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被夜燈照亮的藍色清真寺


伊斯坦布爾。破曉時分,曙色初動,晨光曦微。古城的小街,鵝卵石路面,店戶人家停在清早的靜謐中,天色轉為青白:藍色清真寺巍然在望,照耀全寺的夜燈猶未熄滅。稍遠處,被清真寺遮沒的那邊,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寺塔與老樹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寺院東牆下供信徒禮拜前淨手的迴廊

極目四望,伊斯坦布爾市容以西亞民族與發展中國家的全部形態,密集展開,雜錯的民居大致三五層高,或精或陋,五色斑斕,到處晾出洗過的衣服,街頭巷尾是嘻戲的孩子或呆坐的閒人,半數婦女包著伊斯蘭世界的花頭巾,那掩飾性別的扮相,格外性感而良善。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藍色清真寺北院迴廊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北院中庭的小殿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北院迴廊天頂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藍色清真寺北院寺牆


座於四根塔柱之間,聖索菲亞已被清真寺造型儼然包圍,凝固為永久的劫持。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聖索菲亞北門入口,古老的磚石,任其裸裎,何等大氣。遠處是穆斯林改造後加建的清真高塔。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聖索菲亞院落被棄置的拜占庭石柱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畫到這幅速寫,手氣略微順暢了。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近世油畫的惟妙惟肖是在期待人間的目光,那目光因科學知識——也即人類那點可敬可憐的小聰明——而兌現了視覺的所謂真實,導向文藝的理性。而早古信眾在密密實實的鑲嵌石縫中認出耶穌的臉龐與目光,我猜,他們確信那是神蹟。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陳丹青《西藏組畫》的時代意義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西藏組畫 牧羊人


《西藏組畫》的時代意義


《西藏組畫》是陳丹青在中央美院的畢業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全畫共七幅,1979至1980年間在拉薩和北京完成。它放棄了當時流行的強調主題性思想性的做法,以寫生般的直接和果斷,描繪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片段,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轟動,很難再有另外一幅油畫作品能夠在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上與之等量齊觀並且持續地發生影響。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西藏組畫 朝聖


《西藏組畫》七幅畫作幅面均在一平米之內,這樣的尺寸也自然地避免了泛英雄主義、革命主義的壯闊激烈,使得日常生活的呈現可親可信。畫面中人物形象似乎是信手拈來,無論是朝聖的信眾,憩息哺乳的母子,都如同目擊般真實自然。曾經被極力迴避的愛情主題首次出現在畫布之上,並且如此直露、毫不迴避,毫不修飾。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康巴漢子

從繪畫的角度來看,《西藏組畫》直接引領了國內向歐洲正統油畫溯源的風氣,大幅度地超越了蘇俄的油畫技法及單一美學。


跟隨陳丹青走走畫畫


西藏組畫 母與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