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消瘦的他與馮友蘭

文革後,有學生向他道歉說:

“對不起,我在文革時批鬥了您。”

他哈哈大笑:

“你當時批判過我嗎?我不記得了。”

6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曾在校園散步時摔倒,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

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消瘦的他與馮友蘭

文革後,有學生向他道歉說:

“對不起,我在文革時批鬥了您。”

他哈哈大笑:

“你當時批判過我嗎?我不記得了。”

6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曾在校園散步時摔倒,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

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岱孫先生晚年在燕南園,穿著何其樸素

如此風流韻極,居然孤獨一生,從未婚娶。

對於他終身未娶的原因,外界始終有很多揣測。

晚年岱老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記者採訪時說:

“為什麼沒有結婚,一是因為沒時間,二是因為愛情需要兩情相悅。”

他將自己所有的光和熱,都留在了中國的講臺上,留給了千千萬萬的清華學子。

陳岱孫教書生涯長達70年,90歲生日時,還給200多個學生上課。

他曾對《北京日報》記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教課?客觀上,培養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主觀上,我對青年有偏愛。常和青年們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輕了。」

1994年,陳老給《教育藝術》雜誌題詞: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二者其教育之本乎。”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消瘦的他與馮友蘭

文革後,有學生向他道歉說:

“對不起,我在文革時批鬥了您。”

他哈哈大笑:

“你當時批判過我嗎?我不記得了。”

6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曾在校園散步時摔倒,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

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岱孫先生晚年在燕南園,穿著何其樸素

如此風流韻極,居然孤獨一生,從未婚娶。

對於他終身未娶的原因,外界始終有很多揣測。

晚年岱老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記者採訪時說:

“為什麼沒有結婚,一是因為沒時間,二是因為愛情需要兩情相悅。”

他將自己所有的光和熱,都留在了中國的講臺上,留給了千千萬萬的清華學子。

陳岱孫教書生涯長達70年,90歲生日時,還給200多個學生上課。

他曾對《北京日報》記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教課?客觀上,培養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主觀上,我對青年有偏愛。常和青年們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輕了。」

1994年,陳老給《教育藝術》雜誌題詞: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二者其教育之本乎。”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30年代,陳先生為法學院院長,一個月工資400大洋,400大洋是什麼概念?

放在今日,就是一個月5萬的月薪!

但是1995年,陳岱孫的工資860元人民幣,按國家規定超過800元部分需要納稅,他堅持納稅,行動不便時依舊託付晚輩辦理,不忘公民的義務與責任,高潔之風令人仰止。

95歲高齡,還自己主持博士的畢業答辯。學生遍佈海內外,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回顧過去的一生,他卻簡單的總結:“在過去這幾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學校教書。”

恰逢陳岱孫先生95大壽,朱鎔基親筆恭賀華誕,仰仗其為:一代宗師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消瘦的他與馮友蘭

文革後,有學生向他道歉說:

“對不起,我在文革時批鬥了您。”

他哈哈大笑:

“你當時批判過我嗎?我不記得了。”

6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曾在校園散步時摔倒,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

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岱孫先生晚年在燕南園,穿著何其樸素

如此風流韻極,居然孤獨一生,從未婚娶。

對於他終身未娶的原因,外界始終有很多揣測。

晚年岱老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記者採訪時說:

“為什麼沒有結婚,一是因為沒時間,二是因為愛情需要兩情相悅。”

他將自己所有的光和熱,都留在了中國的講臺上,留給了千千萬萬的清華學子。

陳岱孫教書生涯長達70年,90歲生日時,還給200多個學生上課。

他曾對《北京日報》記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教課?客觀上,培養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主觀上,我對青年有偏愛。常和青年們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輕了。」

1994年,陳老給《教育藝術》雜誌題詞: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二者其教育之本乎。”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30年代,陳先生為法學院院長,一個月工資400大洋,400大洋是什麼概念?

放在今日,就是一個月5萬的月薪!

但是1995年,陳岱孫的工資860元人民幣,按國家規定超過800元部分需要納稅,他堅持納稅,行動不便時依舊託付晚輩辦理,不忘公民的義務與責任,高潔之風令人仰止。

95歲高齡,還自己主持博士的畢業答辯。學生遍佈海內外,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回顧過去的一生,他卻簡單的總結:“在過去這幾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學校教書。”

恰逢陳岱孫先生95大壽,朱鎔基親筆恭賀華誕,仰仗其為:一代宗師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97年7月9日,先生因病住院,在家門口從容登車時,親人勸他換一件衣服,先生笑微微道:

“不必了,過兩天就回來。”

7月27日,陳岱孫先生去世。彌留之際,依舊惦記心中所想,對醫院的護士說:這裡是清華...

清華,這片園中有他半生年華,是他心中不改的情結。

報章稱:「中國最後一代知識分子走了」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陳岱孫先生——20世紀最後的貴族。

"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任教清華之初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代末。

他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拼才華的國民男神;

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

殫精竭慮於中國教育,卻一生未娶,被朱鎔基總理仰仗為“一代宗師“。

出生名望世家,情操高潔、德越其才,他被譽為“20世紀最後的貴族。”

1

1900年,陳岱孫出生於福州閩侯縣赫赫有名的“螺江陳氏”,兄弟三進士,同榜雙奪魁”是“螺江陳氏”家族的殊榮。

10月20日這一天,是農曆閏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恰恰是孔子的誕辰,彷彿冥冥中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志業——教書育人。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家族世代官僚,有刑部尚書陳若霖,海軍中將 陳慶甲。陳岱孫祖伯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外祖父,舅父都是清政府位高權重的駐外公使。陳岱孫可謂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螺江陳氏宗祠

陳岱孫六歲入陳傢俬塾,在祖父督促下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傳統儒家教育和陳氏家風浸染,塑造出剛正、持守、謹嚴、自律的個性。而十分洋派的外祖父又為他請了英文教師,所以當15歲陳岱孫考入當地有名的鶴齡英華學校時,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校長甚至直接免修了他的中文課和英文課,只需參加期末考試。讓校長更想不到的是,四年的課程陳岱孫竟兩年半就輕鬆修完。

深厚的家學淵源,使得學貫中西的陳岱孫,既有中國學者風度,又有英美紳士派頭。

升學之際,陳岱孫想都沒想就直接選擇了當時最難考的清華學堂。

1918年,他又成功考入清華留美預科班,而那時在上海蔘加清華考試時的一次經歷,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在結束了緊張的升學考試之後,曾去黃埔灘散步,當要步入黃埔公園時,

突然看到了一塊,“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他徹底驚呆了。

在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土地上,卻被外國人限制自由,這是多麼地欺人太甚!

倍感屈辱的陳岱孫,萌生了“經濟救國”的志向,從那以後,他更是加倍努力讀書,誓要振興中華。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前夕的陳岱孫,攝於1920年

1920年夏天,陳岱孫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學校畢業,並且突破嚴格的淘汰制,成為當時公費留學生就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作為華人,他竟還被授予美國大學生最高榮譽獎——金鑰匙獎,他的學術生涯可以稱得上一帆風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赴美留學的清華學生在上海登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校園,攝於1922年。

畢業之後,他又進入哈佛大學深造,成為經濟學系的研究生。

來到哈佛後,陳岱孫第一次感到自己的學識大不如人,暗暗下誓:“這種落後的情形必須改變。”

於是他嚮導師申請在校圖書館的書庫裡使用一個擺有一小書桌的專用研究小隔間的權利。沒有寒暑假,沒有周六日,時光都在那張小書桌上慢慢流逝。

除了攻讀經濟學的專業書籍以外,他還常常閱讀其他社會科學、哲學等名著,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知識結構。

4年後,以《馬薩諸塞州地方政府開支和人口密度的關係》一文拿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哈佛期間,他還通過了法、德兩個語種的第一、第二外國語考試(在美國大學,英語自然不算是外國語)。畢業後,他孤身遊學,到英、法、意等國遊學一年,做短期考察。

晚年的陳岱孫回憶那日子說:“這四年是我平生一次最長期的、密集式的讀書時間,也是我的專業知識最迅速長進的時間,更是我感到讀書最有興趣的時間。”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貴族,不是簪纓世家所賦予榮耀,不是祖輩千萬財產的繼承,而是對知識的渴求,對學術的鑽研。學富五車才是“貴”。

2

1927年,陳岱孫回到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時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邀請他出任財政部長,而此時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函也已送達。對陳岱孫而言,教書育人、經濟救國才是平生志向,因此毫不猶豫選擇進入清華大學擔任經濟系教授。

自幼英文嫻熟,又留學多年,陳岱孫的英文水平不在話下,但是陳岱孫堅決不用英語授課。他發現清華園裡教授都愛用英文講課或夾雜英文,他認為這殖民地心態,並沒有擺脫對西方的崇拜。每次上課前,陳岱孫總會把經濟學中的名詞全都翻譯好,至今沿用。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園。

陳岱孫講課,是出了名的時間精確。他每次講課,總是提前2分鐘站在黑板前,講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正好下課。有一次他課講完,下課鈴卻還沒響。他自信的對學生說,絕對是下課鈴錯了。果然,那天的下課鈴延遲了幾分鐘。

著名經濟學家平新喬回憶,陳先生對學問要求是非常嚴格的。當年他論文初稿寫出來後,交給先生。結果陳岱孫寫滿二十多頁批註,共六、七千字。平新喬第二遍修改後,陳岱孫又寫了六頁批註。第三遍陳岱孫才說“可以打印了。”平新喬感慨道,“看了他的東西,才知道什麼叫威嚴,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真正的貴族,不是享用資料荒度人生,而是既有著真才實學,還能嚴格苛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次年升任經濟系主任,後兼任法學院院長,成為同時期清華園裡最年輕的院長。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0年陳岱孫先生在清華圖書館門前。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32年度清華校務會議合影(左起葉企孫、陳岱孫、馮友蘭、梅貽琦、楊公兆、張子高)

3


1937年,平津淪陷,教育部商定北大、清華、南開聯合在長沙成立臨時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委託陳岱孫去長沙,開會校務會後,陳岱孫竟然連校寓都沒回,穿一身薄衫就南下。如此堅定的意志和為教育而行的果敢之心,讓人無不動容。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7年陳岱孫先生在長沙下麻園嶺準備南遷。

聯大時期,陳岱孫先生的翩翩風度,更是讓學校的女學生為之痴迷。

陳岱孫擅長足球、網球、游泳、狩獵、高爾夫、

曾在報紙上發表狩獵遊記,一套高爾夫球杆收藏了60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時西南聯大流傳著這麼一句“名言”:“以後戀愛,必須要比著陳先生的模子找。”

不可置否,陳岱孫的長相放到今天依舊是“國民男神”。

一米八幾的個頭,體型偉岸,身材修長,衣著永遠整齊。即使在西南聯大破落的茅草校舍裡,陳岱孫也一樣西裝革履,襯衫袖口永遠雪白,腳上一雙羊皮靴子,手持一根手杖,整個人不苟言笑,頗有中國學者之儒雅,又有英美紳士的風度翩翩。

即便是後來環境所迫,穿平常衣衫,也能被他穿出一身別樣風度。挺直的背,稜角分明,眉骨透出一種剛強堅毅的氣質。他在的地方彷彿總有一束光打在他身上,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38年,西南聯大教授合影,左起周培源、樑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與樑思成林徽因一家在昆明

4


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梅貽琦讓陳岱孫先返京重建清華,當年清華校園,被日軍破壞得滿目瘡痍。

全校屋館設施損壞高達75%,學生、老師宿舍高達80%。日軍將無數化學儀器、打字機搬走,將體育場變成了馬廄、伙房,把老師的校舍變成“慰安”,更讓人心痛的是圖書館的藏書,四萬多本書籍都被日偽單位瓜分。

卻又來了國民政府,國軍極其蠻橫,封存一切物資,強佔清華全部醫療器械、藥品,賴著不走。不少地方的百姓感嘆道:“剛送走了日本鬼子,又來了一幫畜生!”

陳岱孫眼看學生就要返校,卻交涉未果,只能四處奔走,大聲疾呼:“甚盼其能本維護教育之旨即行遷讓,不再延宕,否則不惟摧殘教育,責有攸歸,而軍令不行,紀律何存?”

清華修復十分困難,而戰後政府的撥款少得可憐,陳岱孫四處奔走,找施工隊修復,去市場將日軍盜賣的舊物一一購回,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8個月後,清華學子返校,一踏進學校,個個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8年過去,山河慘遭踐踏,這裡卻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水清木華,一切如故。

開學後,清華將國軍遺留雜物,通過抽籤分配給大家,陳岱孫只得到一條軍毯作為紀念,從此墊在床下,相伴終身。

看到這樣一個清華,校長梅貽琦感嘆:“能像陳先生一樣辦事的,清華找不出第二人。”

校務長潘光旦看到重新修復的校園感嘆:“九年噩夢,已成雲煙,今日歸來,恍若離家未久。”

回清華後,他與一代物理學宗師葉企孫同住,亦是相交甚篤。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1946年陳岱孫先生在工字廳做覆校接管工作。

1948年,清華園解放前夕,他和進步師生一道堅決抵制國民黨政府將學校南遷。

1949年,他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去與留的選擇。

國民黨三番五次力勸他去臺灣,可他卻始終堅持留守在北京。

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陳岱孫離開了清華但他對清華的熱愛之情從未改變。

5

文革期間,對於陳先生這個出生於官宦世家,祖上屬於大官僚階級,母系又有清朝外交官,

最應該是首當其衝的批鬥對象。

他被抄家、審查、所編教材都被停止使用,可他仍然泰然自若,耕讀不懈。

但是因為先生一生平和,與人無爭,那十年間居然沒受到過於激烈的批判,旁人無非是給他戴了“資產階級趣味”的帽子,連工宣隊的人都尊稱其“先生”,簡直不可思議。

70多歲時,他被下放到江西鯉魚洲,那裡的勞動慘無人道,許多知識分子都死了。

本來先生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結果臨行前突然不用去了。

隨後他被安排到豐臺龐各莊收割麥子,先生個子高,彎腰割一會兒腰就劇痛,但最終他還是忍受了過來。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3年,消瘦的他與馮友蘭

文革後,有學生向他道歉說:

“對不起,我在文革時批鬥了您。”

他哈哈大笑:

“你當時批判過我嗎?我不記得了。”

6

晚年身體消瘦,但眼神深摯,精神矍鑠。85歲那年,曾在校園散步時摔倒,他就勢一個前滾翻,竟毫髮未傷。

1988年,墨西哥總統訪問北大,88歲的陳岱孫一身中山裝作陪,氣宇軒昂,風度依舊不減當年。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陳岱孫先生晚年在燕南園,穿著何其樸素

如此風流韻極,居然孤獨一生,從未婚娶。

對於他終身未娶的原因,外界始終有很多揣測。

晚年岱老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記者採訪時說:

“為什麼沒有結婚,一是因為沒時間,二是因為愛情需要兩情相悅。”

他將自己所有的光和熱,都留在了中國的講臺上,留給了千千萬萬的清華學子。

陳岱孫教書生涯長達70年,90歲生日時,還給200多個學生上課。

他曾對《北京日報》記者說:「我年紀這麼大了,為什麼還要教課?客觀上,培養學生是教師的職責;主觀上,我對青年有偏愛。常和青年們在一起,好像自己也年輕了。」

1994年,陳老給《教育藝術》雜誌題詞:

“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二者其教育之本乎。”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30年代,陳先生為法學院院長,一個月工資400大洋,400大洋是什麼概念?

放在今日,就是一個月5萬的月薪!

但是1995年,陳岱孫的工資860元人民幣,按國家規定超過800元部分需要納稅,他堅持納稅,行動不便時依舊託付晚輩辦理,不忘公民的義務與責任,高潔之風令人仰止。

95歲高齡,還自己主持博士的畢業答辯。學生遍佈海內外,真正的桃李滿天下。回顧過去的一生,他卻簡單的總結:“在過去這幾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學校教書。”

恰逢陳岱孫先生95大壽,朱鎔基親筆恭賀華誕,仰仗其為:一代宗師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1997年7月9日,先生因病住院,在家門口從容登車時,親人勸他換一件衣服,先生笑微微道:

“不必了,過兩天就回來。”

7月27日,陳岱孫先生去世。彌留之際,依舊惦記心中所想,對醫院的護士說:這裡是清華...

清華,這片園中有他半生年華,是他心中不改的情結。

報章稱:「中國最後一代知識分子走了」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陳岱孫先生——20世紀最後的貴族。

26歲哈佛博士,28歲清華院長,朱鎔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