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問題出在蕭淵明身上,當年侯景難逃時,梁武帝蕭衍一面積極接應侯景,一面積極準備北伐,蕭淵明當時就在北伐軍中。

但事與願違,侯景雖然接應了回來,但北伐軍被慕容紹宗打得大敗而回,蕭淵明被俘虜。成為俘虜之後,蕭淵明受到了東魏權臣高澄的優待。

魏將卒以紹宗之言為信,爭共掩擊之,樑兵大敗,貞陽侯淵明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虜,失亡士卒數萬人。——《資治通鑑》·樑紀十六

當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登基稱帝之後,北齊皇帝高洋派兵護送蕭淵明回國,並建議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登基,因為蕭方智還是個毛孩子,根本無力應對局勢。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樑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其實這是高洋在應對西魏宇文泰的威脅,此時宇文泰已經擁立蕭詧稱帝,史稱西樑。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戲,不甘落後的他也打算讓蕭淵明回國當傀儡。

王僧辯願意擁立蕭淵明嗎?當然不願意,誰願意自己擁立的皇帝是他國傀儡呢?但北齊大軍近在眼前,王僧辯無力抗衡,除了妥協之外還能怎樣呢?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不管王僧辯是否願意主動擁立蕭淵明,一個事實就是:只要王僧辯和蕭淵明聯手,再加上北齊大軍從旁協助,陳霸先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那不是隻能等死嗎?

再者,從王僧辯的反應來看,他應該也想借助北齊的手鏟除陳霸先,以期達到獨霸江南東部的機會。然後聯合蕭淵明,先收拾西部的王琳和西樑,再找機會幹掉傀儡皇帝蕭淵明。屆時,北齊又能怎麼樣呢?

西魏宇文泰之所以能擁立蕭詧,是因為益州和雍州已經到手,如果蕭詧不聽話,西魏完全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

可北齊高洋並不具備這種條件,江南東部處於長江下游,想滅掉這一地區的實力派就必須橫渡長江。北齊有機會橫渡長江嗎?難。

綜上所述,陳霸先出於自保的考慮,率先動手幹掉了王僧辯,這是一步險棋,但陳霸先沒有選擇。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問題出在蕭淵明身上,當年侯景難逃時,梁武帝蕭衍一面積極接應侯景,一面積極準備北伐,蕭淵明當時就在北伐軍中。

但事與願違,侯景雖然接應了回來,但北伐軍被慕容紹宗打得大敗而回,蕭淵明被俘虜。成為俘虜之後,蕭淵明受到了東魏權臣高澄的優待。

魏將卒以紹宗之言為信,爭共掩擊之,樑兵大敗,貞陽侯淵明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虜,失亡士卒數萬人。——《資治通鑑》·樑紀十六

當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登基稱帝之後,北齊皇帝高洋派兵護送蕭淵明回國,並建議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登基,因為蕭方智還是個毛孩子,根本無力應對局勢。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樑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其實這是高洋在應對西魏宇文泰的威脅,此時宇文泰已經擁立蕭詧稱帝,史稱西樑。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戲,不甘落後的他也打算讓蕭淵明回國當傀儡。

王僧辯願意擁立蕭淵明嗎?當然不願意,誰願意自己擁立的皇帝是他國傀儡呢?但北齊大軍近在眼前,王僧辯無力抗衡,除了妥協之外還能怎樣呢?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不管王僧辯是否願意主動擁立蕭淵明,一個事實就是:只要王僧辯和蕭淵明聯手,再加上北齊大軍從旁協助,陳霸先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那不是隻能等死嗎?

再者,從王僧辯的反應來看,他應該也想借助北齊的手鏟除陳霸先,以期達到獨霸江南東部的機會。然後聯合蕭淵明,先收拾西部的王琳和西樑,再找機會幹掉傀儡皇帝蕭淵明。屆時,北齊又能怎麼樣呢?

西魏宇文泰之所以能擁立蕭詧,是因為益州和雍州已經到手,如果蕭詧不聽話,西魏完全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

可北齊高洋並不具備這種條件,江南東部處於長江下游,想滅掉這一地區的實力派就必須橫渡長江。北齊有機會橫渡長江嗎?難。

綜上所述,陳霸先出於自保的考慮,率先動手幹掉了王僧辯,這是一步險棋,但陳霸先沒有選擇。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最初,陳霸先在與自己的四大親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稜)商量此事的時候,杜稜認為此舉過於冒險,陳霸先直接從身後把杜稜勒昏,然後關押起來。

九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稜謀之。稜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稜,悶絕於地,因閉於別室。——《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此時的陳霸先就像一個兩眼血紅的賭徒,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說。但等到軍隊集結完畢之後,陳霸先似乎又猶豫了。

侯安都急得破口大罵,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你又何必猶豫呢?冒險一擊的確未必成功,可一旦退縮必然失敗,賭一次吧!

甲辰,安都引舟艦將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在我看來,陳霸先並沒有猶豫,他最擔心的還是軍心。如果軍隊走到半路突然崩潰怎麼辦?如果行刺失敗怎麼辦?陳霸先都要顧慮周祥。

侯安都出面背書,這證明陳霸先全軍上下幾乎做到了齊心協力。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打消了一切顧慮,出發!動手!

這是一次可以寫進軍事教科書的突襲,其經典程度絕對能與東晉末年,劉裕突襲劉毅相提並論。當陳霸先進入都城建康的時候,王僧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陳霸先幹掉了。

很多人在提起政治鬥爭的時候,總認為只要快打慢,解決掉對方的首腦人物之後即可成就大事,然而事實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殺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殺人之後如何善後卻永遠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比如說:北魏元子攸通過突襲的方式幹掉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元子攸很快就給爾朱榮償命了。

陳霸先指揮得法,殺死王僧辯的過程非常順利,但應該怎麼搞定王僧辯的部下呢?這可太難了。

王僧辯被殺之後,他的幾位得力助手: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的女婿)、義興太守韋載和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的弟弟)立刻聯合起來,打出反對陳霸先的旗號。陳霸先派自己的四大親信之一週文育率兵出征,但周文育的進攻卻極不順利。

僧辯死,龕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守。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故每發輒斃一人,文育軍稍卻。——《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得到周文育進攻受阻的消息之後,陳霸先立刻率軍支援。結果還算順利,陳霸先收降了韋載,又打敗了王僧智,但當他正準備收拾杜龕的時候,就聽說建康出事了: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率軍攻打建康,並且已經攻破了門戶石頭城,局勢危在旦夕。更可怕的是:北齊大軍也準備南下了。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討。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翽齎書諭載,丁丑,載及杜北叟皆降,霸先厚撫之。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譟薄之。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及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將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入據石頭,遊騎至闕下。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長江天險確實了不起,但如果江南東部亂成這副德性,再了不起的天險也救不了陳霸先。權衡利弊之後,陳霸先果斷放棄收拾杜龕的打算,率軍趕回建康。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問題出在蕭淵明身上,當年侯景難逃時,梁武帝蕭衍一面積極接應侯景,一面積極準備北伐,蕭淵明當時就在北伐軍中。

但事與願違,侯景雖然接應了回來,但北伐軍被慕容紹宗打得大敗而回,蕭淵明被俘虜。成為俘虜之後,蕭淵明受到了東魏權臣高澄的優待。

魏將卒以紹宗之言為信,爭共掩擊之,樑兵大敗,貞陽侯淵明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虜,失亡士卒數萬人。——《資治通鑑》·樑紀十六

當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登基稱帝之後,北齊皇帝高洋派兵護送蕭淵明回國,並建議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登基,因為蕭方智還是個毛孩子,根本無力應對局勢。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樑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其實這是高洋在應對西魏宇文泰的威脅,此時宇文泰已經擁立蕭詧稱帝,史稱西樑。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戲,不甘落後的他也打算讓蕭淵明回國當傀儡。

王僧辯願意擁立蕭淵明嗎?當然不願意,誰願意自己擁立的皇帝是他國傀儡呢?但北齊大軍近在眼前,王僧辯無力抗衡,除了妥協之外還能怎樣呢?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不管王僧辯是否願意主動擁立蕭淵明,一個事實就是:只要王僧辯和蕭淵明聯手,再加上北齊大軍從旁協助,陳霸先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那不是隻能等死嗎?

再者,從王僧辯的反應來看,他應該也想借助北齊的手鏟除陳霸先,以期達到獨霸江南東部的機會。然後聯合蕭淵明,先收拾西部的王琳和西樑,再找機會幹掉傀儡皇帝蕭淵明。屆時,北齊又能怎麼樣呢?

西魏宇文泰之所以能擁立蕭詧,是因為益州和雍州已經到手,如果蕭詧不聽話,西魏完全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

可北齊高洋並不具備這種條件,江南東部處於長江下游,想滅掉這一地區的實力派就必須橫渡長江。北齊有機會橫渡長江嗎?難。

綜上所述,陳霸先出於自保的考慮,率先動手幹掉了王僧辯,這是一步險棋,但陳霸先沒有選擇。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最初,陳霸先在與自己的四大親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稜)商量此事的時候,杜稜認為此舉過於冒險,陳霸先直接從身後把杜稜勒昏,然後關押起來。

九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稜謀之。稜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稜,悶絕於地,因閉於別室。——《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此時的陳霸先就像一個兩眼血紅的賭徒,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說。但等到軍隊集結完畢之後,陳霸先似乎又猶豫了。

侯安都急得破口大罵,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你又何必猶豫呢?冒險一擊的確未必成功,可一旦退縮必然失敗,賭一次吧!

甲辰,安都引舟艦將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在我看來,陳霸先並沒有猶豫,他最擔心的還是軍心。如果軍隊走到半路突然崩潰怎麼辦?如果行刺失敗怎麼辦?陳霸先都要顧慮周祥。

侯安都出面背書,這證明陳霸先全軍上下幾乎做到了齊心協力。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打消了一切顧慮,出發!動手!

這是一次可以寫進軍事教科書的突襲,其經典程度絕對能與東晉末年,劉裕突襲劉毅相提並論。當陳霸先進入都城建康的時候,王僧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陳霸先幹掉了。

很多人在提起政治鬥爭的時候,總認為只要快打慢,解決掉對方的首腦人物之後即可成就大事,然而事實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殺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殺人之後如何善後卻永遠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比如說:北魏元子攸通過突襲的方式幹掉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元子攸很快就給爾朱榮償命了。

陳霸先指揮得法,殺死王僧辯的過程非常順利,但應該怎麼搞定王僧辯的部下呢?這可太難了。

王僧辯被殺之後,他的幾位得力助手: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的女婿)、義興太守韋載和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的弟弟)立刻聯合起來,打出反對陳霸先的旗號。陳霸先派自己的四大親信之一週文育率兵出征,但周文育的進攻卻極不順利。

僧辯死,龕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守。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故每發輒斃一人,文育軍稍卻。——《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得到周文育進攻受阻的消息之後,陳霸先立刻率軍支援。結果還算順利,陳霸先收降了韋載,又打敗了王僧智,但當他正準備收拾杜龕的時候,就聽說建康出事了: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率軍攻打建康,並且已經攻破了門戶石頭城,局勢危在旦夕。更可怕的是:北齊大軍也準備南下了。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討。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翽齎書諭載,丁丑,載及杜北叟皆降,霸先厚撫之。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譟薄之。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及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將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入據石頭,遊騎至闕下。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長江天險確實了不起,但如果江南東部亂成這副德性,再了不起的天險也救不了陳霸先。權衡利弊之後,陳霸先果斷放棄收拾杜龕的打算,率軍趕回建康。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在與這支北齊大軍對戰了一段時間之後,陳霸先的軍糧不夠了,只得與北齊大軍講和,並把自己非常看重的侄子陳曇朗送到北齊做人質。

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朝臣皆欲與齊和,請以霸先從子曇朗為質。——《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支北齊大軍有多厲害?其實並不厲害,因為他們被陳霸先打得一敗再敗,似乎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即便如此,陳霸先依然主動求和,並在萬般不情願的前提下,將自己的愛侄送到北方做人質,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北齊強,陳霸先弱。

就算陳霸先打贏了這支北齊大軍,萬一把高洋惹火了,繼續派大軍南下,陳霸先還有安寧的日子嗎?

更重要的是:此時王僧辯的餘黨還在上躥下跳,西部的西樑和王琳更是極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哪敢把精力耗在北齊身上呢?

北齊敗幾次無所謂,因為此時的西魏並沒有吞併北齊的實力,宇文泰還在可憐巴巴地扮演忠臣孝子的角色,並於一年後病逝。如果此時的北齊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陳霸先身上,陳霸先還有活路嗎?

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只能無奈地裝孫子,客客氣氣地送這幫屢戰屢敗的北齊大爺們回家。憋屈嗎?憋屈!

當這支屢戰屢敗的北齊大軍回到北方之後,高洋並沒有因為陳霸先送人質而感到高興,反而勃然大怒,直接幹掉了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的大軍統帥柳達摩,並再次派遣大軍南下。

辛酉,霸先陳兵石頭南門,送齊人歸北,徐嗣徽、任約皆奔齊。收齊馬仗船米,不可勝計,齊主誅柳達摩。——《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高洋的憤怒可以理解,他的目標是讓蕭淵明成為傀儡皇帝,自己可以遙控新樑國。現在可好,臨時合作人王僧辯被殺,自己的軍隊被打得大敗而回,陳霸先漸成氣候,這怎麼忍?

可不想忍也得忍,暫時解除北部危機的陳霸先,化憋屈為憤怒,盯著吳興太守杜龕和東揚州刺史張彪一頓猛揍,很快就把這兩個人打出了歷史舞臺。到此為止,建康和京口附近總算是穩定了下來。

北齊大軍雖然再次南下,但穩下心來的陳霸先主場作戰,經過一系列艱苦戰鬥之後,又一次打敗了北齊大軍。到此為止,高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承認陳霸先已成氣候的殘酷事實。

侯安都輕兵襲齊行臺司馬恭於歷陽,大破之,俘獲萬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一年,是公元556年的六月。

再次打敗北齊大軍的陳霸先並沒有休息,反而繼續作戰,幹掉了佔據江州的侯瑱,把王僧辯的殘餘勢力全部清除,後又幹掉了起兵反抗自己的蕭勃。

侯瑱在豫章,曇朗外示服從而陰圖之,及瑱敗走,曇朗獲其馬仗。——《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故曲江侯勃主帥蘭敱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敱,持勃首降。——《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此時的陳霸先,真有點“打遍江南無敵手”的意思,於是開始給自己加九錫。熟悉魏晉南北朝歷史的朋友應該明白,所謂的“加九錫”,其實就是權臣篡位的前奏。

公元557年九月,陳霸先加九錫;同年十月,陳霸先登基稱帝,國號為陳。

九月,辛丑,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陳國置百司。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辛未,梁敬帝禪位於陳。——《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問題出在蕭淵明身上,當年侯景難逃時,梁武帝蕭衍一面積極接應侯景,一面積極準備北伐,蕭淵明當時就在北伐軍中。

但事與願違,侯景雖然接應了回來,但北伐軍被慕容紹宗打得大敗而回,蕭淵明被俘虜。成為俘虜之後,蕭淵明受到了東魏權臣高澄的優待。

魏將卒以紹宗之言為信,爭共掩擊之,樑兵大敗,貞陽侯淵明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虜,失亡士卒數萬人。——《資治通鑑》·樑紀十六

當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登基稱帝之後,北齊皇帝高洋派兵護送蕭淵明回國,並建議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登基,因為蕭方智還是個毛孩子,根本無力應對局勢。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樑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其實這是高洋在應對西魏宇文泰的威脅,此時宇文泰已經擁立蕭詧稱帝,史稱西樑。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戲,不甘落後的他也打算讓蕭淵明回國當傀儡。

王僧辯願意擁立蕭淵明嗎?當然不願意,誰願意自己擁立的皇帝是他國傀儡呢?但北齊大軍近在眼前,王僧辯無力抗衡,除了妥協之外還能怎樣呢?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不管王僧辯是否願意主動擁立蕭淵明,一個事實就是:只要王僧辯和蕭淵明聯手,再加上北齊大軍從旁協助,陳霸先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那不是隻能等死嗎?

再者,從王僧辯的反應來看,他應該也想借助北齊的手鏟除陳霸先,以期達到獨霸江南東部的機會。然後聯合蕭淵明,先收拾西部的王琳和西樑,再找機會幹掉傀儡皇帝蕭淵明。屆時,北齊又能怎麼樣呢?

西魏宇文泰之所以能擁立蕭詧,是因為益州和雍州已經到手,如果蕭詧不聽話,西魏完全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

可北齊高洋並不具備這種條件,江南東部處於長江下游,想滅掉這一地區的實力派就必須橫渡長江。北齊有機會橫渡長江嗎?難。

綜上所述,陳霸先出於自保的考慮,率先動手幹掉了王僧辯,這是一步險棋,但陳霸先沒有選擇。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最初,陳霸先在與自己的四大親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稜)商量此事的時候,杜稜認為此舉過於冒險,陳霸先直接從身後把杜稜勒昏,然後關押起來。

九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稜謀之。稜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稜,悶絕於地,因閉於別室。——《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此時的陳霸先就像一個兩眼血紅的賭徒,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說。但等到軍隊集結完畢之後,陳霸先似乎又猶豫了。

侯安都急得破口大罵,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你又何必猶豫呢?冒險一擊的確未必成功,可一旦退縮必然失敗,賭一次吧!

甲辰,安都引舟艦將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在我看來,陳霸先並沒有猶豫,他最擔心的還是軍心。如果軍隊走到半路突然崩潰怎麼辦?如果行刺失敗怎麼辦?陳霸先都要顧慮周祥。

侯安都出面背書,這證明陳霸先全軍上下幾乎做到了齊心協力。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打消了一切顧慮,出發!動手!

這是一次可以寫進軍事教科書的突襲,其經典程度絕對能與東晉末年,劉裕突襲劉毅相提並論。當陳霸先進入都城建康的時候,王僧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陳霸先幹掉了。

很多人在提起政治鬥爭的時候,總認為只要快打慢,解決掉對方的首腦人物之後即可成就大事,然而事實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殺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殺人之後如何善後卻永遠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比如說:北魏元子攸通過突襲的方式幹掉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元子攸很快就給爾朱榮償命了。

陳霸先指揮得法,殺死王僧辯的過程非常順利,但應該怎麼搞定王僧辯的部下呢?這可太難了。

王僧辯被殺之後,他的幾位得力助手: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的女婿)、義興太守韋載和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的弟弟)立刻聯合起來,打出反對陳霸先的旗號。陳霸先派自己的四大親信之一週文育率兵出征,但周文育的進攻卻極不順利。

僧辯死,龕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守。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故每發輒斃一人,文育軍稍卻。——《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得到周文育進攻受阻的消息之後,陳霸先立刻率軍支援。結果還算順利,陳霸先收降了韋載,又打敗了王僧智,但當他正準備收拾杜龕的時候,就聽說建康出事了: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率軍攻打建康,並且已經攻破了門戶石頭城,局勢危在旦夕。更可怕的是:北齊大軍也準備南下了。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討。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翽齎書諭載,丁丑,載及杜北叟皆降,霸先厚撫之。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譟薄之。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及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將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入據石頭,遊騎至闕下。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長江天險確實了不起,但如果江南東部亂成這副德性,再了不起的天險也救不了陳霸先。權衡利弊之後,陳霸先果斷放棄收拾杜龕的打算,率軍趕回建康。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在與這支北齊大軍對戰了一段時間之後,陳霸先的軍糧不夠了,只得與北齊大軍講和,並把自己非常看重的侄子陳曇朗送到北齊做人質。

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朝臣皆欲與齊和,請以霸先從子曇朗為質。——《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支北齊大軍有多厲害?其實並不厲害,因為他們被陳霸先打得一敗再敗,似乎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即便如此,陳霸先依然主動求和,並在萬般不情願的前提下,將自己的愛侄送到北方做人質,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北齊強,陳霸先弱。

就算陳霸先打贏了這支北齊大軍,萬一把高洋惹火了,繼續派大軍南下,陳霸先還有安寧的日子嗎?

更重要的是:此時王僧辯的餘黨還在上躥下跳,西部的西樑和王琳更是極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哪敢把精力耗在北齊身上呢?

北齊敗幾次無所謂,因為此時的西魏並沒有吞併北齊的實力,宇文泰還在可憐巴巴地扮演忠臣孝子的角色,並於一年後病逝。如果此時的北齊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陳霸先身上,陳霸先還有活路嗎?

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只能無奈地裝孫子,客客氣氣地送這幫屢戰屢敗的北齊大爺們回家。憋屈嗎?憋屈!

當這支屢戰屢敗的北齊大軍回到北方之後,高洋並沒有因為陳霸先送人質而感到高興,反而勃然大怒,直接幹掉了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的大軍統帥柳達摩,並再次派遣大軍南下。

辛酉,霸先陳兵石頭南門,送齊人歸北,徐嗣徽、任約皆奔齊。收齊馬仗船米,不可勝計,齊主誅柳達摩。——《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高洋的憤怒可以理解,他的目標是讓蕭淵明成為傀儡皇帝,自己可以遙控新樑國。現在可好,臨時合作人王僧辯被殺,自己的軍隊被打得大敗而回,陳霸先漸成氣候,這怎麼忍?

可不想忍也得忍,暫時解除北部危機的陳霸先,化憋屈為憤怒,盯著吳興太守杜龕和東揚州刺史張彪一頓猛揍,很快就把這兩個人打出了歷史舞臺。到此為止,建康和京口附近總算是穩定了下來。

北齊大軍雖然再次南下,但穩下心來的陳霸先主場作戰,經過一系列艱苦戰鬥之後,又一次打敗了北齊大軍。到此為止,高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承認陳霸先已成氣候的殘酷事實。

侯安都輕兵襲齊行臺司馬恭於歷陽,大破之,俘獲萬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一年,是公元556年的六月。

再次打敗北齊大軍的陳霸先並沒有休息,反而繼續作戰,幹掉了佔據江州的侯瑱,把王僧辯的殘餘勢力全部清除,後又幹掉了起兵反抗自己的蕭勃。

侯瑱在豫章,曇朗外示服從而陰圖之,及瑱敗走,曇朗獲其馬仗。——《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故曲江侯勃主帥蘭敱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敱,持勃首降。——《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此時的陳霸先,真有點“打遍江南無敵手”的意思,於是開始給自己加九錫。熟悉魏晉南北朝歷史的朋友應該明白,所謂的“加九錫”,其實就是權臣篡位的前奏。

公元557年九月,陳霸先加九錫;同年十月,陳霸先登基稱帝,國號為陳。

九月,辛丑,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陳國置百司。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辛未,梁敬帝禪位於陳。——《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我個人認為:陳霸先稱帝的行為實在是有些不可理喻,因為他過於急躁了。

當陳霸先稱帝的時候,江南地區的實力派除了西魏之外,還有西樑蕭詧和江州王琳。此時此刻,陳霸先的兩位親信——周文育和侯安都正在率軍攻打王琳。

這個消息對於陳霸先的兩位親信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他們並不是反對陳霸先稱帝,而是陳霸先稱帝的這個時機實在太糟糕。

陳霸先攻打王琳之前,給出的藉口就是王琳不肯聽從朝廷徵召,擁兵自重形同造反。

可現在的問題是:說一千道一萬,王琳也只是形同造反,但你陳霸先可是實實在在地登基稱帝了。你說王琳亂臣賊子,那你陳霸先又是什麼呢?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將樊猛棄城走,周文育自豫章會之。安都聞上受禪,嘆曰:“吾今茲必敗,戰無名矣!”——《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陳霸先稱帝的消息傳到前方戰場,軍中輿論譁然,周文育和侯安都急著安撫軍心,卻在戰場上直接被王琳俘虜。雖然他們最終成功地逃回了建康,王琳卻在此次勝利中獲得了極高的名望。

安都、文育及裨將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皆為琳所擒,沈泰引兵奔歸。——《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許王子晉以厚賂,子晉乃偽以小船依絺而釣。夜,載之上岸,入深草中,步投陳軍,還建康自劾。——《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文育和侯安都之所以會慘敗而歸,主要是因為陳霸先在後方扮演了一回“豬隊友”。可結合陳霸先的生卒年,我大致也能理解陳霸先的想法。

陳霸先生於公元503年,公元557年十月,五十四歲的陳霸先登基稱帝;公元559年六月,五十六歲的陳霸先去世,只當了不到兩年的皇帝。

我認為:陳霸先大概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如果再不稱帝,被某個戰役拖上一段時間,自己或許就無法活到稱帝的那一天了。

比如說,萬一周文育和侯安都與王琳打成了僵持戰,陳霸先卻在僵持過程中病逝,那陳霸先後半生忙活了這麼久,又是為誰辛苦為誰甜呢?

所以,陳霸先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稱帝,讓自己的成果落袋為安。至於其他的事情,能管則管,管不了就留給後世吧。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僅供參考。

陳霸先去世之時,江州王琳還在活蹦亂跳;荊州蕭詧的傀儡皇帝也當得有滋有味;被北周(此時西魏已亡)佔據的雍州和益州更是沒有收復;當然了,淮南地區同樣在北朝手中。

陳霸先的繼承人陳蒨還算爭氣,最終打敗了佔據江州的王琳。但到此為止,陳蒨也無力繼續征戰了,南朝最弱小的國家就這樣戰戰兢兢地活著,直到被隋帝國征服的那一天。

"

​梁武帝蕭衍病逝之時,陳霸先雖然在廣州任職(西江督護、高要太守),卻不是廣州刺史。如果不是因為陳霸先投靠了湘東王蕭繹,那麼陳霸先的名字恐怕都沒資格寫在史書上。

投靠蕭繹之後,陳霸先收攏了一支較為可觀的軍隊,聯合蕭繹的另一位部下王僧辯共同打拼,終於成為南朝舉足輕重的軍閥之一。

由於陳霸先後來成為了南陳的開國皇帝,所以史書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大家說起陳霸先的一生,那就是忠君愛國的一生。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比如說,當陳霸先聽說侯景叛亂的消息之後,立刻決定北上勤王。

廣州刺史元景仲妄圖阻撓陳霸先北上,被陳霸先殺死;蔡路養和李遷仕試圖阻撓陳霸先北上,也被陳霸先打敗。等陳霸先進入江南主流社會時,已經是人人擁戴的英明領袖了。

西江督護陳霸先欲起兵討侯景,景使人誘廣州刺史元景仲,許奉以為主,景仲由是附景,陰圖霸先。秋,七月,甲寅,景仲縊於閣下,霸先迎定州刺史蕭勃鎮廣州。——《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時南康土豪蔡路養起兵據郡,勃乃以腹心譚世遠為曲江令,與路養相結,同遏霸先。——《資治通鑑》·樑紀十八

數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將兵入灨石,城魚梁以逼南康,陳霸先使周文育擊之。——《資治通鑑》·樑紀十九

關於這些內容,基本史實當然是沒問題的,但陳霸先為什麼要北上,卻可以說道一番。

當蕭衍被侯景包圍的時候,蕭衍的子侄和孫輩都不把他當回事。遠在廣州的陳霸先卻不遠萬里地趕來救駕,這種話可信度有多高呢?我認為是不高的。

或許有人會說我唐突古人,但結合陳霸先之後的種種表現來看,我實在沒法把他當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陳霸先雖然打著拯救樑國的大旗,但他至始至終都在發展自己的勢力,等他與侯景開戰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在他消滅侯景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把南朝變成了老陳家的天下,更是殺死了年僅十六歲的皇帝蕭方智。如果說陳霸先是品德高尚的忠臣,那誰是亂臣呢?

陳霸先的所作所為其實無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因為史書而相信陳霸先的忠誠,那就有些滑稽了。

陳霸先只是一個軍閥,借侯景叛亂起家,趁蕭氏皇族內訌發家。等蕭氏皇族喪失了對江南東部地區的控制力之後,陳霸先、王僧辯和王琳在這個地區開始了“友好切磋”。

陳霸先與王僧辯率先反目,據說他們反目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在蕭氏皇帝人選的問題上意見相左。

梁元帝蕭繹被佔據雍州的侄子蕭詧殺死之後,陳霸先和王僧辯聯手擁立蕭繹的兒子蕭方智為儲君。但是沒過多久,王僧辯卻要擁立從北齊回來的蕭淵明當皇帝。

陳霸先一再勸說王僧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但王僧辯心意已決。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決定冒險出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建康城,殺死了王僧辯。

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擊殺王僧辯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此時的陳霸先別無選擇。史書在解讀這件事的時候,總是說得冠冕堂皇:總而言之,陳霸先忠於蕭方智,是忠臣;王僧辯不忠於蕭方智,是奸臣。

事實上,陳霸先的做法是在自保。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很可能就會被王僧辯收拾出局。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問題出在蕭淵明身上,當年侯景難逃時,梁武帝蕭衍一面積極接應侯景,一面積極準備北伐,蕭淵明當時就在北伐軍中。

但事與願違,侯景雖然接應了回來,但北伐軍被慕容紹宗打得大敗而回,蕭淵明被俘虜。成為俘虜之後,蕭淵明受到了東魏權臣高澄的優待。

魏將卒以紹宗之言為信,爭共掩擊之,樑兵大敗,貞陽侯淵明及胡貴孫、趙伯超等皆為東魏所虜,失亡士卒數萬人。——《資治通鑑》·樑紀十六

當陳霸先與王僧辯擁立蕭方智登基稱帝之後,北齊皇帝高洋派兵護送蕭淵明回國,並建議王僧辯擁立蕭淵明登基,因為蕭方智還是個毛孩子,根本無力應對局勢。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樑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其實這是高洋在應對西魏宇文泰的威脅,此時宇文泰已經擁立蕭詧稱帝,史稱西樑。高洋看宇文泰玩起了控制傀儡的把戲,不甘落後的他也打算讓蕭淵明回國當傀儡。

王僧辯願意擁立蕭淵明嗎?當然不願意,誰願意自己擁立的皇帝是他國傀儡呢?但北齊大軍近在眼前,王僧辯無力抗衡,除了妥協之外還能怎樣呢?

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不管王僧辯是否願意主動擁立蕭淵明,一個事實就是:只要王僧辯和蕭淵明聯手,再加上北齊大軍從旁協助,陳霸先絕對沒有好果子吃。在這種背景下,如果陳霸先不率先動手,那不是隻能等死嗎?

再者,從王僧辯的反應來看,他應該也想借助北齊的手鏟除陳霸先,以期達到獨霸江南東部的機會。然後聯合蕭淵明,先收拾西部的王琳和西樑,再找機會幹掉傀儡皇帝蕭淵明。屆時,北齊又能怎麼樣呢?

西魏宇文泰之所以能擁立蕭詧,是因為益州和雍州已經到手,如果蕭詧不聽話,西魏完全可以從長江上游順流東下。

可北齊高洋並不具備這種條件,江南東部處於長江下游,想滅掉這一地區的實力派就必須橫渡長江。北齊有機會橫渡長江嗎?難。

綜上所述,陳霸先出於自保的考慮,率先動手幹掉了王僧辯,這是一步險棋,但陳霸先沒有選擇。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最初,陳霸先在與自己的四大親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杜稜)商量此事的時候,杜稜認為此舉過於冒險,陳霸先直接從身後把杜稜勒昏,然後關押起來。

九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稜謀之。稜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洩,以手巾絞稜,悶絕於地,因閉於別室。——《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此時的陳霸先就像一個兩眼血紅的賭徒,根本聽不進任何勸說。但等到軍隊集結完畢之後,陳霸先似乎又猶豫了。

侯安都急得破口大罵,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狀態了,你又何必猶豫呢?冒險一擊的確未必成功,可一旦退縮必然失敗,賭一次吧!

甲辰,安都引舟艦將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在我看來,陳霸先並沒有猶豫,他最擔心的還是軍心。如果軍隊走到半路突然崩潰怎麼辦?如果行刺失敗怎麼辦?陳霸先都要顧慮周祥。

侯安都出面背書,這證明陳霸先全軍上下幾乎做到了齊心協力。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打消了一切顧慮,出發!動手!

這是一次可以寫進軍事教科書的突襲,其經典程度絕對能與東晉末年,劉裕突襲劉毅相提並論。當陳霸先進入都城建康的時候,王僧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陳霸先幹掉了。

很多人在提起政治鬥爭的時候,總認為只要快打慢,解決掉對方的首腦人物之後即可成就大事,然而事實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殺人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殺人之後如何善後卻永遠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比如說:北魏元子攸通過突襲的方式幹掉了權臣爾朱榮,結果元子攸很快就給爾朱榮償命了。

陳霸先指揮得法,殺死王僧辯的過程非常順利,但應該怎麼搞定王僧辯的部下呢?這可太難了。

王僧辯被殺之後,他的幾位得力助手: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的女婿)、義興太守韋載和吳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辯的弟弟)立刻聯合起來,打出反對陳霸先的旗號。陳霸先派自己的四大親信之一週文育率兵出征,但周文育的進攻卻極不順利。

僧辯死,龕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守。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故每發輒斃一人,文育軍稍卻。——《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得到周文育進攻受阻的消息之後,陳霸先立刻率軍支援。結果還算順利,陳霸先收降了韋載,又打敗了王僧智,但當他正準備收拾杜龕的時候,就聽說建康出事了: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約率軍攻打建康,並且已經攻破了門戶石頭城,局勢危在旦夕。更可怕的是:北齊大軍也準備南下了。

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討。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翽齎書諭載,丁丑,載及杜北叟皆降,霸先厚撫之。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譟薄之。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及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將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入據石頭,遊騎至闕下。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長江天險確實了不起,但如果江南東部亂成這副德性,再了不起的天險也救不了陳霸先。權衡利弊之後,陳霸先果斷放棄收拾杜龕的打算,率軍趕回建康。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在與這支北齊大軍對戰了一段時間之後,陳霸先的軍糧不夠了,只得與北齊大軍講和,並把自己非常看重的侄子陳曇朗送到北齊做人質。

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朝臣皆欲與齊和,請以霸先從子曇朗為質。——《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支北齊大軍有多厲害?其實並不厲害,因為他們被陳霸先打得一敗再敗,似乎隨時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可即便如此,陳霸先依然主動求和,並在萬般不情願的前提下,將自己的愛侄送到北方做人質,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北齊強,陳霸先弱。

就算陳霸先打贏了這支北齊大軍,萬一把高洋惹火了,繼續派大軍南下,陳霸先還有安寧的日子嗎?

更重要的是:此時王僧辯的餘黨還在上躥下跳,西部的西樑和王琳更是極大威脅。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哪敢把精力耗在北齊身上呢?

北齊敗幾次無所謂,因為此時的西魏並沒有吞併北齊的實力,宇文泰還在可憐巴巴地扮演忠臣孝子的角色,並於一年後病逝。如果此時的北齊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陳霸先身上,陳霸先還有活路嗎?

在這種背景下,陳霸先只能無奈地裝孫子,客客氣氣地送這幫屢戰屢敗的北齊大爺們回家。憋屈嗎?憋屈!

當這支屢戰屢敗的北齊大軍回到北方之後,高洋並沒有因為陳霸先送人質而感到高興,反而勃然大怒,直接幹掉了負責此次軍事行動的大軍統帥柳達摩,並再次派遣大軍南下。

辛酉,霸先陳兵石頭南門,送齊人歸北,徐嗣徽、任約皆奔齊。收齊馬仗船米,不可勝計,齊主誅柳達摩。——《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高洋的憤怒可以理解,他的目標是讓蕭淵明成為傀儡皇帝,自己可以遙控新樑國。現在可好,臨時合作人王僧辯被殺,自己的軍隊被打得大敗而回,陳霸先漸成氣候,這怎麼忍?

可不想忍也得忍,暫時解除北部危機的陳霸先,化憋屈為憤怒,盯著吳興太守杜龕和東揚州刺史張彪一頓猛揍,很快就把這兩個人打出了歷史舞臺。到此為止,建康和京口附近總算是穩定了下來。

北齊大軍雖然再次南下,但穩下心來的陳霸先主場作戰,經過一系列艱苦戰鬥之後,又一次打敗了北齊大軍。到此為止,高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承認陳霸先已成氣候的殘酷事實。

侯安都輕兵襲齊行臺司馬恭於歷陽,大破之,俘獲萬計。——《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這一年,是公元556年的六月。

再次打敗北齊大軍的陳霸先並沒有休息,反而繼續作戰,幹掉了佔據江州的侯瑱,把王僧辯的殘餘勢力全部清除,後又幹掉了起兵反抗自己的蕭勃。

侯瑱在豫章,曇朗外示服從而陰圖之,及瑱敗走,曇朗獲其馬仗。——《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二

故曲江侯勃主帥蘭敱襲殺譚世遠,軍主夏侯明徹殺敱,持勃首降。——《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此時的陳霸先,真有點“打遍江南無敵手”的意思,於是開始給自己加九錫。熟悉魏晉南北朝歷史的朋友應該明白,所謂的“加九錫”,其實就是權臣篡位的前奏。

公元557年九月,陳霸先加九錫;同年十月,陳霸先登基稱帝,國號為陳。

九月,辛丑,進丞相為相國,總百揆,封陳公,備九錫,陳國置百司。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辛未,梁敬帝禪位於陳。——《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我個人認為:陳霸先稱帝的行為實在是有些不可理喻,因為他過於急躁了。

當陳霸先稱帝的時候,江南地區的實力派除了西魏之外,還有西樑蕭詧和江州王琳。此時此刻,陳霸先的兩位親信——周文育和侯安都正在率軍攻打王琳。

這個消息對於陳霸先的兩位親信而言可謂是晴天霹靂,他們並不是反對陳霸先稱帝,而是陳霸先稱帝的這個時機實在太糟糕。

陳霸先攻打王琳之前,給出的藉口就是王琳不肯聽從朝廷徵召,擁兵自重形同造反。

可現在的問題是:說一千道一萬,王琳也只是形同造反,但你陳霸先可是實實在在地登基稱帝了。你說王琳亂臣賊子,那你陳霸先又是什麼呢?

侯安都至武昌,王琳將樊猛棄城走,周文育自豫章會之。安都聞上受禪,嘆曰:“吾今茲必敗,戰無名矣!”——《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陳霸先稱帝的消息傳到前方戰場,軍中輿論譁然,周文育和侯安都急著安撫軍心,卻在戰場上直接被王琳俘虜。雖然他們最終成功地逃回了建康,王琳卻在此次勝利中獲得了極高的名望。

安都、文育及裨將徐敬成、周鐵虎、程靈洗皆為琳所擒,沈泰引兵奔歸。——《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王琳在白水浦,周文育、侯安都、徐敬成許王子晉以厚賂,子晉乃偽以小船依絺而釣。夜,載之上岸,入深草中,步投陳軍,還建康自劾。——《資治通鑑》·樑紀二十三

從這個角度來看:周文育和侯安都之所以會慘敗而歸,主要是因為陳霸先在後方扮演了一回“豬隊友”。可結合陳霸先的生卒年,我大致也能理解陳霸先的想法。

陳霸先生於公元503年,公元557年十月,五十四歲的陳霸先登基稱帝;公元559年六月,五十六歲的陳霸先去世,只當了不到兩年的皇帝。

我認為:陳霸先大概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如果再不稱帝,被某個戰役拖上一段時間,自己或許就無法活到稱帝的那一天了。

比如說,萬一周文育和侯安都與王琳打成了僵持戰,陳霸先卻在僵持過程中病逝,那陳霸先後半生忙活了這麼久,又是為誰辛苦為誰甜呢?

所以,陳霸先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稱帝,讓自己的成果落袋為安。至於其他的事情,能管則管,管不了就留給後世吧。當然,這只是我的推測,僅供參考。

陳霸先去世之時,江州王琳還在活蹦亂跳;荊州蕭詧的傀儡皇帝也當得有滋有味;被北周(此時西魏已亡)佔據的雍州和益州更是沒有收復;當然了,淮南地區同樣在北朝手中。

陳霸先的繼承人陳蒨還算爭氣,最終打敗了佔據江州的王琳。但到此為止,陳蒨也無力繼續征戰了,南朝最弱小的國家就這樣戰戰兢兢地活著,直到被隋帝國征服的那一天。

陳霸先成龍記:亂世野心家,擊敗強敵逐鹿江南,突襲盟友兩勝北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