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順之年再出發——觀陳寶國

時間鋒銳地塑造人。可以把一個人變得粗陋、渾濁,滿身戾氣;也可以把人變得清澈、透明,和藹可親。看那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的表演,常常產生如上的感嘆。比如陳寶國,他演過好多耳熟能詳的角色,但是過了耳順之年,依然給人驚喜。他在《老中醫》中扮演的翁泉海,是對自己的一個超越。竊以為,一個優秀演員,演著演著,就把角色演成了自己。翁泉海這個角色走入了陳寶國的內心深處。

耳順之年再出發——觀陳寶國

翁泉海的形象不好演,他身上承載的東西太多,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是內斂的,要表現出來,得靠內功。在戲裡,肢體語言相對較少,大段的臺詞,也是個考驗。陳寶國比較好地完成了角色塑造。他說:“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我用心去體驗,讓人物從我的心裡流淌出來。當喊預備、開始的那一瞬間,我的心力、心緒一定要調整到跟角色一致,也就是演員常說的‘氣口’,這個‘氣口’對了,後面的戲就會很順利。”這個狀態,就如躍出戰壕的吶喊著的勇士,就如出膛的呼嘯著的子彈,就如吹號者,使號角發出衝鋒,常常有細到看不見的血絲,隨著號聲飛出來……

“氣口”來自於平時的積累,更來自於自我否定。1956年出生的陳寶國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他本是一名話劇演員,曾出演話劇《報童》,隨後在經歷了三年話劇舞臺的磨鍊後,陳寶國迎來了人生的轉折,在1981年,主演個人的首部電影《大渡河》,隨後又憑藉《赤橙黃綠青藍紫》獲得首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一路前行,2001年,在家族劇《大宅門》中飾演白景琦;2007年,在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神祕另類的嘉靖帝。2015年,憑藉農民史詩劇《老農民》獲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作為一個成熟的演員,演出經驗豐富,但塑造的一個個成功的角色,也成了自己往前走的障礙,必須忘掉、打碎,從頭再來,絕不重複自己,不依賴於既有的經驗。他塑造的翁泉海,醫術高超,醫德高尚,不仰慕權貴豪門,不追求名譽地位,不求醫治天下之病,但求無愧天下之心,用一言一行詮釋了“大醫精誠”的精髓。“望聞問切”的陳寶國拿捏到位,可圈可點。

“氣口”來自於對演藝業的敬與誠。對“敬”,梁啟超在《敬業與樂業》中說:“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說:‘主一無適便是敬。’用現在的話講,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便是敬。”陳寶國自己敬業,也非常鄙視不敬業的藝人。2017年,當被問及“數字小姐”話題時,他先是很差異:“有這種事嗎?”在確定確有其事後,陳寶國霸氣的迴應道:“哼!不要臉了。”絲毫沒有掩蓋他對這樣劣等藝人的不屑。

為了準備翁泉海這個角色,陳寶國瘦身13斤,使外形更加貼合醫者仙風道骨的形象。在拍攝的4個月中,陳寶國沒有一次請假或遲到。他就是兩點一線,從酒店房間到拍攝現場,晚上再回酒店房間,就這麼一條簡單的生活軌跡,他是讓自己安定下來、平靜下來,從而更接近翁泉海。走心,很累,但不走心,演出的人物就是扁的,無根的,漂浮的。

耳順之年再出發——觀陳寶國

由陳寶國,我想起作家賈平凹給《西遊記》的8字評價:“取經唯誠,伏怪以力。”唐僧師徒九九八十一難,靠的是什麼呢?是誠。陳寶國還讓我想起北大校園裡的一塊石頭,上面刻著楊辛教授書寫的句子:“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這句話,來自《中庸》。陳寶國40多年的演藝生涯,擇善而固執之,這需要持久的耐力,固守住自己的原則。談到翁泉海,他說:“我正好是這個年紀,這個角色可以說來得正是時候,或者說我一直在準備著遇到這麼一個角色。” “這麼一個大夫,當外國侵略者進犯的時候,他為了中醫,為了患者,為了自己的親人,傾盡全力保護中醫這一國之瑰寶,我覺得他很偉大。我有這份運氣,讓這一角色落在我身上,我就有這個責任,把這種感受傳遞出去,以儘可能強的信號傳遞出去。”把大半生的經歷,融入一個角色,把演技、激情灌注在一個角色裡,就跟作家一樣,把所有的智慧傾注到所塑造的人物身上,是多麼得幸福。

藝術之火,是生命之火,或者說,是生命之火,點燃了藝術之火。激情碰撞出激情,細節碰撞出細節。拼力、傾情塑造的角色,是自己的知己、老友,或者就是另一個自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或許這就是陳寶國說的“氣口”的含義,找到“氣口”,就找到了人物的靈魂,得到一種大快樂,大愉悅。

耳順之年再出發,陳寶國還值得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