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如果土地上的動植物都被賦予了足夠的尊重,都能夠開心自由自在地生長,那麼這片土地上的茶也一定會好喝。

坐在基地的初制所內,王東給我們泡了今年的春茶。

“當初基地的茶果都是從這附近收來的,新老班章、班盆、老曼峨,都有。茶苗育好之後才移栽過來。本來第四年就可以開採,我們等到了第五年。”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如果土地上的動植物都被賦予了足夠的尊重,都能夠開心自由自在地生長,那麼這片土地上的茶也一定會好喝。

坐在基地的初制所內,王東給我們泡了今年的春茶。

“當初基地的茶果都是從這附近收來的,新老班章、班盆、老曼峨,都有。茶苗育好之後才移栽過來。本來第四年就可以開採,我們等到了第五年。”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布朗山班章地區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地方,南邊硬朗的苦和北邊柔美的甜偶然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出甘苦同源的精彩大戲。第一口,就感受到茶本身無比的活力,苦與甜在嘴裡有力地迸發開來。這一片小天地都被巧妙濃縮在了一口茶湯中。

“在多年前,沒有人相信有機生態茶有市場,大家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但福海茶廠也正因秉持了那份最為原始樸素的自然主義觀念,才有了今天的高品質班章有機茶。可能有的人更重視茶葉的產量和銷量,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健康、安全和衛生。”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如果土地上的動植物都被賦予了足夠的尊重,都能夠開心自由自在地生長,那麼這片土地上的茶也一定會好喝。

坐在基地的初制所內,王東給我們泡了今年的春茶。

“當初基地的茶果都是從這附近收來的,新老班章、班盆、老曼峨,都有。茶苗育好之後才移栽過來。本來第四年就可以開採,我們等到了第五年。”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布朗山班章地區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地方,南邊硬朗的苦和北邊柔美的甜偶然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出甘苦同源的精彩大戲。第一口,就感受到茶本身無比的活力,苦與甜在嘴裡有力地迸發開來。這一片小天地都被巧妙濃縮在了一口茶湯中。

“在多年前,沒有人相信有機生態茶有市場,大家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但福海茶廠也正因秉持了那份最為原始樸素的自然主義觀念,才有了今天的高品質班章有機茶。可能有的人更重視茶葉的產量和銷量,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健康、安全和衛生。”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文 | 王娜、安然

圖| 安然、部分圖片來自福海茶廠

END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如果土地上的動植物都被賦予了足夠的尊重,都能夠開心自由自在地生長,那麼這片土地上的茶也一定會好喝。

坐在基地的初制所內,王東給我們泡了今年的春茶。

“當初基地的茶果都是從這附近收來的,新老班章、班盆、老曼峨,都有。茶苗育好之後才移栽過來。本來第四年就可以開採,我們等到了第五年。”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布朗山班章地區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地方,南邊硬朗的苦和北邊柔美的甜偶然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出甘苦同源的精彩大戲。第一口,就感受到茶本身無比的活力,苦與甜在嘴裡有力地迸發開來。這一片小天地都被巧妙濃縮在了一口茶湯中。

“在多年前,沒有人相信有機生態茶有市場,大家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但福海茶廠也正因秉持了那份最為原始樸素的自然主義觀念,才有了今天的高品質班章有機茶。可能有的人更重視茶葉的產量和銷量,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健康、安全和衛生。”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文 | 王娜、安然

圖| 安然、部分圖片來自福海茶廠

END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出品人:周重林

主編:楊靜茜

編輯:楊春 趙娟 陳朦 羅安然

美編:熊雄

運營:貓貓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

每週一至週五 更新原創文章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 茶業復興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福海茶廠位於勐海三公里的辦公室裡,最吸引我們注意的倒不是一進門那一摞摞緊壓茶,反倒是右邊牆上掛的幾張照片。

那是多年前有機基地剛剛種下茶樹時的樣子:荒山大片的紅土暴露在外,星星點點點綴著綠色的茶樹。這組照片對面,是有機茶園現在的模樣:植被茂密且高大,茶樹茁壯,一片鬱鬱蔥蔥。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你不得不佩服植物的生命力,好像輕易就能使荒地重新煥發出綠色。2019年2月12日,NASA發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推特,他們的衛星觀測到,過去20年中,世界變得越來越“綠色”了,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而這其中,茶樹的貢獻不小。

連綿的有機茶園基地,便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群山中的初制所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王東在帶領我們看有機班章基地

帶我們進山的是基地負責人王東,他是伴隨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從選址建立到如今見證茶園發展已成規模的人之一。福海班章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作為一名參與建設的普通員工,王東每週至少需要駕車從勐海縣城往返班章有機茶園兩到三次,遇上下雨天,車輪陷入稀泥,出不來是常事,“那時候,我們每次進山都要提前做好留宿基地的準備。”

王東在這條顛簸的山路上跑了已經不知多少次了,因此開起車來格外地野,以至於坐在後排的我們常常可以感受到臀部被拋離座位時在空中的漫長停頓。

10分鐘後,我們抵達基地。路邊正在玩耍的孩子,看見有車駛入,一個個聚攏,稍顯羞澀又禮貌地向我們招手、敬禮,眼睛裡滿是善意。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看到我們到來,小朋友主動向我們揮手,內心很受觸動

和很多茶園基地一樣,福海有機茶園建立之初也一樣面臨人員緊缺的問題。茶葉種植、採摘、加工都需要大量人的參與,而當時福海有機茶園面臨的更大挑戰是:如何在已經相對富裕的茶產區內招到合適的勞動力?好在用人問題最後得到了解決。福海茶廠採取“異地招工”的方式,去到紅河縣,把當地一些貧困的鄉親們招到班章有機茶園工作,讓他們擺脫赤貧的生活狀態。基地邊,向我們招手、敬禮的那些孩子,大部分就是當年通過異地招工來到茶園的工人後代,目前,一共有20多戶農戶在此長住。

作為基地最老一代的員工,48歲的基地管理員李在周全程參與了福海班章有機茶園的建設,在他看來,從進入基地至今,“這麼多年,茶園裡除了不斷長大的茶樹,別的幾乎沒有什麼改變。”李在周說,2006年,剛從紅河到勐海的他完全不知道“綠色、有機、生態”的概念,只知道茶是用來喝的,基地教授給工人們的也僅僅只是最傳統、簡單的勞作模式,不需要人的過多參與。在基地工作了13年,李在周最大的體會是:“有機茶園的管理很簡單,基本上只需要人工除草和一年翻一次土這兩個環節,多餘的事情不用做,讓茶樹自然生長,同時也減輕了我們的勞動力度。”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李在周在為我們講述基地狀況

此外,李在周還發現,在完全自然生長的情況下,有機茶園裡很少會發生病蟲害,他覺得這可能是與四周的自然生態鏈有關。其實,早在茶園建立之初,決策者就決定在茶地裡按照每畝200棵的比例套種香樟樹,這些香樟樹不但能減少水土流失與風蝕,還可以增加茶園生物多樣性,減輕茶園蟲害,提升茶葉質量和香氣;除此之外,茶園還允許農戶少量養雞,用來啄食害蟲;允許茶農養殖蜜蜂。據說,蜜蜂在茶園長期穿行、行授粉工作的作用下,能給茶葉帶來花蜜香味,“我們這邊,蜜蜂在茶園裡釀出的蜜都是偏黑褐色的,味道偏涼,品質也非常好。”

走進茶園,映入眼簾的是層層疊疊向四面山地展開的茶樹,由於沒有噴灑過除草劑,茶地裡的草已經長及成人膝蓋。雖然已是下午時分,站在茶園裡不會覺得炎熱,風拂過臉龐依然涼涼的,偶爾還聞得見不知名樹木散發出的香味。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雖然茶樹不會說話,也不能主動選擇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如果他們可以說話,一定會在這裡開心地唱起歌來。因為這裡給了茶樹最舒適的生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做有機茶的基礎條件,對於早年的王東來說,在山上巡查茶園是他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片土地他再熟悉不過,“我們基地的位置非常好,它處在在水源林保護區內,勐海縣人喝的水就是從這裡出去的。我們的茶園從開發到現在,一直沒有打過農藥,包括有機肥我們都不施,全部是自然生長。”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航拍納達勐水庫

茶樹和人的喜好其實很相似,大葉種尤其嬌貴:溫暖的氣候,溼潤的空氣,並不刺眼的陽光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供給。有機生態茶園基地位於北緯21°-22°的黃金產茶地帶,勐海縣水源地——布朗山納達勐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海拔1700至1900米山域,年平均日照超過2088小時,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平均19℃的恆溫天堂,是普洱茶的核心產區——勐海老班章村、新班章村、賀開、廣別古茶山中心,乃普洱茶的黃金產區。

而充足的生長空間和營養,來自我們腳下的土地。有機基地內少有人走動,即便一年只輕微翻土一次,腳下的土壤仍是鬆軟肥厚,讓樹根呼吸順差。從側面可以看到近1米厚的沃土層。最近,為了進一步提升茶葉的品質,王東和工人們又挖掉了一批之前栽種過於密集的茶樹,讓樹與樹之間的間距超過一米,也讓每棵茶樹的根系都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間和營養。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肥沃的土壤

行業內一直存在一個聲音:即大樹茶一定好於小樹。從農業角度講,其實是不一定的。大樹通常更好,就好在其吸收根發達,在單位面積土壤內營養吸收更多,從而根系更輸送給芽葉的營養成分,如氨基酸,也更多。而茶葉的特徵性成分:茶氨酸,也只能在茶樹根系內合成,茶氨酸合成越多,茶葉品質相應就會更好。這些留存下來的大樹,都是在曾經青年時期與其他樹競爭後的優勝者,在單位面積內,大樹茶對環境養分的攝入通常是高於更為密集種植的小樹,但這僅僅是針對密集型種植的茶園而言。

王東頗有遠見,他給我們算過一筆賬:之前基地每單位土地內如果有100棵茶樹可以收100公斤鮮葉,把空間留足之後,雖然可收穫茶樹的數目減少了,但因為養分供給充足,茶葉條索變得更加肥壯,身骨更重實,鮮葉總重量有時候甚至會超過之前。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土地是不會說謊的。每年,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的專家都會來到基地進行再次審核,在隨機地點裝取土壤1公斤以上,混合均勻後帶回中心檢測,除了檢測是否使用又害農殘外,土壤是否有足夠肥力維持其中的生物活性也是重要的檢測標準之一。

如果你蹲下來仔細觀察,你會看到茶果成熟落下後,經過時間與土壤的滋養,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冒出嫩芽的痕跡;你還會看到蟲蟻在這片微觀森林中穿行覓食,這片土地正在孕育新的生命。在中國土地汙染嚴重,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農村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更是高達19.4%的今天,尋一片純淨的土地給茶自由生長,著實不易。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小茶苗

茶樹形成的小型生態圈,給予小動物以棲息之所,滋養土地,還同時給茶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在有機蔚然成風的當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的安全,還有人與土地的關係。

美國保育運動先驅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在《沙鄉年鑑》中曾提出一種新的倫理學:土地倫理學。他認為,新倫理學需要改變兩個決定性的概念和規範:

一、倫理學正當行為的概念必須擴大到對自然界本身的關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

二、道德上"權利"概念應當擴大到自然界的實體和過程,賦予它們永續存在的權利。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如果土地上的動植物都被賦予了足夠的尊重,都能夠開心自由自在地生長,那麼這片土地上的茶也一定會好喝。

坐在基地的初制所內,王東給我們泡了今年的春茶。

“當初基地的茶果都是從這附近收來的,新老班章、班盆、老曼峨,都有。茶苗育好之後才移栽過來。本來第四年就可以開採,我們等到了第五年。”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布朗山班章地區是一片充滿傳奇的地方,南邊硬朗的苦和北邊柔美的甜偶然交織在一起,演繹出一出甘苦同源的精彩大戲。第一口,就感受到茶本身無比的活力,苦與甜在嘴裡有力地迸發開來。這一片小天地都被巧妙濃縮在了一口茶湯中。

“在多年前,沒有人相信有機生態茶有市場,大家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但福海茶廠也正因秉持了那份最為原始樸素的自然主義觀念,才有了今天的高品質班章有機茶。可能有的人更重視茶葉的產量和銷量,但我們更重視的是健康、安全和衛生。”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文 | 王娜、安然

圖| 安然、部分圖片來自福海茶廠

END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出品人:周重林

主編:楊靜茜

編輯:楊春 趙娟 陳朦 羅安然

美編:熊雄

運營:貓貓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在這裡,茶樹過得最舒坦

微信號:

1273545925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