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數據是最客觀的,綜上,Rome性價比領先對手1倍以上,TCO(總體擁有成本)則降低了25-50%。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數據是最客觀的,綜上,Rome性價比領先對手1倍以上,TCO(總體擁有成本)則降低了25-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合作伙伴站臺力挺

既然是面向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生態系統的支持甚至比產品本身的表現還更加關鍵。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EPYC(霄龍)的生態環境日益完善,合作伙伴的數量也在成倍增長。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數據是最客觀的,綜上,Rome性價比領先對手1倍以上,TCO(總體擁有成本)則降低了25-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合作伙伴站臺力挺

既然是面向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生態系統的支持甚至比產品本身的表現還更加關鍵。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EPYC(霄龍)的生態環境日益完善,合作伙伴的數量也在成倍增長。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谷歌宣佈他們已經在內部基礎架構生產數據中心環境部署了第二代AMD EPYC 處理器,並且還將於 2019 年晚期,在谷歌雲計算引擎上支持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的全新通用計算機。

Microsoft 今天宣佈通用應用的全新Azure虛擬機開始提供預覽,並開始提供基於雲的遠程桌面和高性能計算工作負載的限量預覽,全都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

聯想宣佈了可充分利用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所有增強功能的全新解決方案。 同步上市的ThinkSystem SR655和SR635是諸如視頻基礎架構、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等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HPE表示將繼續支持AMD EPYC系列處理器,計劃通過更多基於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系統,將其AMD平臺的服務器產品系列擴大三倍,包括HPE ProLiant DL385、HPE ProLiant DL325等。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數據是最客觀的,綜上,Rome性價比領先對手1倍以上,TCO(總體擁有成本)則降低了25-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合作伙伴站臺力挺

既然是面向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生態系統的支持甚至比產品本身的表現還更加關鍵。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EPYC(霄龍)的生態環境日益完善,合作伙伴的數量也在成倍增長。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谷歌宣佈他們已經在內部基礎架構生產數據中心環境部署了第二代AMD EPYC 處理器,並且還將於 2019 年晚期,在谷歌雲計算引擎上支持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的全新通用計算機。

Microsoft 今天宣佈通用應用的全新Azure虛擬機開始提供預覽,並開始提供基於雲的遠程桌面和高性能計算工作負載的限量預覽,全都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

聯想宣佈了可充分利用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所有增強功能的全新解決方案。 同步上市的ThinkSystem SR655和SR635是諸如視頻基礎架構、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等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HPE表示將繼續支持AMD EPYC系列處理器,計劃通過更多基於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系統,將其AMD平臺的服務器產品系列擴大三倍,包括HPE ProLiant DL385、HPE ProLiant DL325等。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Twitter 宣佈他們將於今年晚期在數據中心基礎架構上部署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從而減少 25%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

美國當地時間8月7日下午,AMD在舊金山正式發佈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這也是全球首款7nm工藝服務器處理器,至此AMD處理器全面步入到7nm時代。

兩年來,厚積薄發的Zen架構一路披荊斬棘,幫助AMD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從桌面到筆記本再到數據中心,每個領域都譜寫著濃墨重彩的篇章。產品本身性能強勁、能耗比高是毋庸置疑的,而Zen架構更大的意義還在於打破了x86處理器行業持續多年的沉寂局面,將PC與服務器重新推至IT產業的眼球制高點。

2019年的關鍵詞是Zen 2和7nm,這意味著AMD已經在架構與製程兩個方面都取得了領先地位,要知道友商那邊還用著萬年不變的14nm。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連同較早時間發佈的第三代銳龍,從多個維度看均明顯強於對手的同期產品,所以其存在的意義應該也遠不止於幫AMD爭奪一些市場份額了。

7nm加持的意義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在有著上百年曆史的舊金山藝術宮,AMD CEO蘇姿豐博士親自發布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7002系列處理器),之前我們已經知道這代霄龍的代號是Rome(羅馬),與第一代Naples(那不勒斯)同為意大利城市名。再往後看,第三代和第四代霄龍的代號也分別被確定為Milan(米蘭)與Genoa(熱那亞),命名傳統會一直延續下去。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跟桌面型號第三代銳龍處理器一樣,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也採用了臺積電7nm工藝,同樣的製程也被用在手機處理器驍龍855/855Plus上,這讓人不由得感慨臺積電才是7nm時代的最大贏家。如果將GF 14nm工藝的Naples作為比較對象,那麼從理論上講Rome的晶體管密度翻了一番。AMD官方還表示同等功耗下Rome的頻率能提升25%,或者同等性能下功耗只有上代產品的50%。

Rome與銳龍三代同為Zen 2架構,最高支持64核心128線程,如此"恐怖"的集成度很大程度上也得歸功於臺積電7nm工藝帶來的高晶體管密度與高能耗比,這也從物理角度決定了高門檻,很難被反超。目前英特爾至強平臺的最高規格是28核心56線程,價格極其昂貴,性能卻在現場演示中被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遠遠甩在身後。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具體到單核性能,Rome的單線程IPC較之前代產品的提升幅度平均為15%,在32核心64線程模式下提升幅度最高,達到了23%。與性能密切相關的L3緩存,Rome最多增大至前代產品的四倍。同時,Rome加入了大量的服務器、數據中心、雲計算等相關功能特性,互連、內存、安全、電源等環節都得到了相應的強化。

獨立的I/O控制單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這是Rome最重要的改進之一,即每顆芯片上有一個單獨的I/O Die負責輸入輸出,並集成DDR4內存控制器和PCIe控制器,再通過第二代Infinity Fabric總線連接所有的CPU Die,這部分沿用GF 14nm工藝製造。獨立I/O Die的好處是可以降低芯片的設計與製造難度,節省成本,提高良品率。同時,由於I/O Die與所有CPU核心平等連接,無論帶寬還是延遲都保持一致,更易於管理,系統、軟件調用起來也更方面。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內存方面依舊是八通道的DDR4,最高頻率3200MHz(Naples為2666MHz),單核心最大還是64GB,不過最大核心數翻番後,單路最大內存容量也翻倍達到了4TB。

錦上添花的PCIe 4.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儘管現階段能充分發揮PCIe 4.0的機會並不多,但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誰率先掌握了PCIe 4.0,誰就掌握了未來。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是全球首個支持PCIe 4.0的服務器平臺,每路最多支持128條PCIe 4.0總線,峰值總帶寬高達512GB/s。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相比消費級桌面平臺,PCIe 4.0對於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更加明顯,因為後者對存儲速度、網絡速度的要求更高,多個NVMe SSD並聯後的速度跟我們日常在PC上測試的數據完全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此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最多支持四路並行,每兩顆處理器之間的Infinity Fabric總線通道帶寬為18GT/s,比第一代的10.7GT/s整整提升了68%。

性能、成本雙重秒殺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第二代AMD EPYC(霄龍)系列處理器首發共19款型號,包括14款雙路型和5款單路型,其中雙路旗艦型號是7742,價格為6950美元。這個價格當然不便宜,但今年夏天英特爾發佈的28核56線程的至強鉑金系列的售價均超過了10000美元,最貴的8280L單顆售價達到了17906美元。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圖注:帶字母P的為單路型號,其他均為雙路型號。

單路旗艦型號是7702P,規格與7702完全一致,價格從6450美元降到了4425美元,作為64核128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這個價格很有誘惑力。

頻率方面,Naples的基準頻率最高只有2.4GHz,Rome提升明顯達到了3.1GHz,最高增強頻率也從一代的2.7-3.2GHz進化到了二代的3.2-3.4GHz。

再說說性能,按照AMD官方給出的數據,7742"單挑"至強鉑金8280L,SPECrate2017整數性能高出97%,浮點性能高出88%、SPECjob2015虛擬機性能高出84%,各項應用性能也是全面秒殺,綜合而言性能領先80-100%,成本(千片價格)則降低了40-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數據是最客觀的,綜上,Rome性價比領先對手1倍以上,TCO(總體擁有成本)則降低了25-50%。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合作伙伴站臺力挺

既然是面向數據中心的處理器,生態系統的支持甚至比產品本身的表現還更加關鍵。經過兩年時間的建設,EPYC(霄龍)的生態環境日益完善,合作伙伴的數量也在成倍增長。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谷歌宣佈他們已經在內部基礎架構生產數據中心環境部署了第二代AMD EPYC 處理器,並且還將於 2019 年晚期,在谷歌雲計算引擎上支持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的全新通用計算機。

Microsoft 今天宣佈通用應用的全新Azure虛擬機開始提供預覽,並開始提供基於雲的遠程桌面和高性能計算工作負載的限量預覽,全都基於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

聯想宣佈了可充分利用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所有增強功能的全新解決方案。 同步上市的ThinkSystem SR655和SR635是諸如視頻基礎架構、虛擬化、軟件定義存儲等應用的理想解決方案

HPE表示將繼續支持AMD EPYC系列處理器,計劃通過更多基於第二代AMD EPYC處理器的系統,將其AMD平臺的服務器產品系列擴大三倍,包括HPE ProLiant DL385、HPE ProLiant DL325等。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Twitter 宣佈他們將於今年晚期在數據中心基礎架構上部署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從而減少 25%的總體擁有成本(TCO)。

全面分析:最高64核128線程 AMD第二代霄龍處理器降臨

Cray宣佈空軍天氣情報機構將結合利用 Cray Shasta system 與第二代 AMD EPYC 處理器,為美國空軍和軍隊提供全面的陸地和太空氣象信息。

此外,戴爾和VMware等廠商也都紛紛表現出對第二代AMD EPYC(霄龍)處理器的肯定,並表示陸續會在自家的數據中心部署相關產品,以及設計和推出全新的服務器。

寫在最後

在PC處理器領域,AMD和Intel已經"打"了三十多年,Intel頗佔上風,特別是在架構和製造工藝這兩個環節,財大氣粗的英特爾一度領先,特別是從45nm進化到22nm的過程中。

不過,由於英特爾在14nm時代"意外擱淺",形勢開始急速逆轉。隨著Zen架構的面市,AMD終於在製程工藝方面趕上了對手,並在今年實現了正式反超。從2017年至今,不論是桌面級消費市場,還是服務器市場,AMD產品的市佔率都在節節攀升,尤其是服務器市場份額從不到1個百分點迅速攀升,並有望在今年年末突破兩位數關口。

結合目前的跡象,英特爾10nm遲遲無法量產,而AMD下一代Zen 3的7nm+已經納入藍圖,照此發展下去,大家在討論AMD桌面與服務器處理器時,"高性價比"即將成為一個過時的說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