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沒有那麼牛逼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談論產品經理像什麼,而非真正是什麼。

產品經理,沒有那麼牛逼

這是一篇嚴肅的文章。

從事產品經理這些年來,深感當中不易。似乎見得到的知識,產品經理都有必要學習一下。產品經理的能力圖譜,展開面積是一般職業的十倍。產品經理的工作像在打荒野求生,但是這個地圖永遠不會縮圈。

多數從業多年的產品經理,在被問到產品經理是幹什麼的時候,竟然一時半會講不出來。本人一直在思考:這個職業究竟為何會存在?這個角色賦予團隊的是何種能力?

人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產品經理只是個職業。迴歸其本質,我會試圖從社會分工角度解構這個職業;還會談到產品經理職業困境產生的原因;以及當前環境下,產品經理應建立怎樣的認知來實現內心自洽。

一、產品經理怎麼來的?

而就連賣房的萬科都開始了產品經理培養計劃。

每個工種,都是歷史進程下社會分工細化的產物,產品經理也是。

首先,甩掉你腦中那些高大上的意象,先給這個職業祛魅,去除情感化、詩意化的想象,以客觀的立場,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解構這個職業。

上世紀初,消費品行業出現了巨頭型企業,多品牌戰略、跨行業經營使這些大企業的產品體系日益龐雜。同時,企業外部的經營環境變得十分複雜,竟爭強度也更大了。

這種背景下,對用戶需求變化的把握顯得至關重要。為適應變化,企業的組織形態產生了一些變革,出現了矩陣式組織(按職能劃分的垂直型的組織形態之上,增加一種橫向的領導系統)和職業經理人。

而產品經理及其管理體制,最先在寶潔誕生了。

1927年,公司推出一種佳美牌(camay)香皂,但銷售業績較差。剛好公司新啟用的一名叫麥古利的年輕人在一次會議上提出:如果公司的銷售經理把精力同時集中於camay香皂和lvory(寶潔的一種老牌香皂)的話,那麼camay的潛力就永遠得不到充分發掘。

同時,他提出了“brand man”(品牌人)的概念,一個品牌人應該有一個銷售小組的幫助,每一個寶潔品牌應當做一個單獨的事業在經營,與其它品牌同時競爭。麥古利贏得了寶潔高層的支持,同時他的成功表現使公司認識到產品管理的巨大作用。

之後,寶潔便以“產品管理體系”重組公司體系,這種管理形式為寶潔贏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亦成為全球產品管理的典範”,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牌”,一個產品經理對這個品牌負責。

在寶潔,一個品牌更像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經濟體,產品經理的存在更像是職業經理人

由此看出產品經理制的核心就是產品經理的角色定位:產品經理就是一種產品的“總經理”,對產品的市場成功負責。

產品經理也並非可獨立存在的一個技能型工種,與之配套的還得有一個有共同目標的全功能團隊,各個部門應圍繞產品經理來開展工作。

這是一個體系,產品經理是這個體系下的中心角色。

產品經理的這種定位,彌補了傳統組織結構下合作緊密度低、靈活性差的狀況。產品經理制管理模式提供了巨大的竟爭力,成為了寶潔的法寶。

產品經理,沒有那麼牛逼

每個品牌都可單獨運作

二、此產品經理非彼產品經理

寶潔素以培養體系完備著稱,向世界輸出了成千上萬名產品經理。他們一般在寶潔內部負責某一個產品線的運營,走出寶潔後又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有的甚至同樣做出了足以改變世界的產品。

不誇張地說,相對於海飛絲、沙宣和飄柔,產品經理本身才是寶潔為世界生產出的最重要的產品。有興趣可以看看,大廠裡面的高管,有多少是寶潔出來的。

但讓產品經理在大眾商業世界開始流行,併成為最炙手可熱崗位之一的卻不是寶潔,而是以谷歌、蘋果、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先驅企業。以致於提起產品經理絕大部分人想到的鼻祖會是喬布斯,馬化騰、雷軍等也成為新一代產品經理無可爭議的偶像,微信的成功更是讓張小龍在產品經理的職階中步入神壇,成為神一般的存在。

產品經理,沒有那麼牛逼

產品經理巨頭們

看過太多對產品經理文學化的描述,以及勵志文般的宣言,從描寫“大牛”的文章裡,我們獲得了產品經理的最初印象。

大牛們像是這個時代的孤膽英雄,以一己之力開闢了屬於自己的版圖。

從這些言論中,你並不知道他是如何進行日常工作,如何與團隊協作。或許是因為這種文章怎麼講都不會錯,且顯得有高度,很多人樂於傳播這樣的玄學。你受到他們的感召(也許是因為工資高),碰上了迷糊的老闆,進入了這個行業。

後來知道,他們與你完全不同:他們是老闆,團隊為他服務而非為你服務。他們更像傳統的寶潔式的產品經理,而你,更像一個打雜的。

三、狗一般的互聯網產品經理

總結一下寶潔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可以得出:

  1. 產品經理是業務人員也是管理者:需要懂市場,懂產品,懂營銷。
  2.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跨越邊界的:既要看到外部市場的變化,還得清楚組織的實力,以找出最優解決方案。具體工作過程中,還需要通過溝通及管理工具調動各功能團隊進行合作。
  3. 產品經理對產品的盈利狀況負責。

沒錯,看到這裡,你還覺得需要用“產品經理是條狗”來自嘲嗎?產品經理是“小CEO”不是名正言順嗎?

但如你這些年所體會的,產品經理大多數情況下的確像條狗。

國內大多數公司的現狀是這樣的:

  1. 互聯網產品經理並不是管理者。
  2. 一般並不會對產品的盈利狀況負責。
  3. 對於過程的把控,更多是通過溝通,而非管理。大多數情況下也只能管到UI這一塊,到了與代碼相關的工作,有技術負責人來管理過程。

據從業多年觀察,遇到過兩種類型的互聯網產品經理:

  1. 一種是理想型:有產品經理的理想主義姿態,會談論一些玄乎的觀點。通常是沒有互聯網相關知識儲備的職場新手,或是從其他行業轉入。剛開始,邏輯思維和各個領域的專業能力都會差一些。
  2. 一種是技能型:類似於需求分析師與業務設計師,更多地定位自己是一個職能性的角色。這種一般早先是從業者,做過代碼或其他相關工作。

如你所見,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負責人,更不是管理者。這並不是產品經理個人出了什麼問題。

前面就講到,產品經理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崗位,而是一種組織形式。可能國內也沒有幾個老闆真正能認識到產品經理這個分工出現的原因及其職責,並不是以寶潔的產品經理來對標進行崗位設置。

從各互聯網企業的招聘需求描述中可以看出,產品經理基本上是幾個職能角色的重合:需求分析師(售前)、交互設計師、項目經理、培訓人員。而且在組織結構上,產品經理也並非管理者。

我們似乎僅僅沿襲了產品經理這個頭銜,但卻並沒有成功建立“產品經理”所需的認知及環境。

寶潔運作的是一個完備的體系,在這樣的環境下,或許自然就會產生產品經理。

反過來,大多數互聯網產品經理在心態上面會把自己當成產品的主人,會盡全力去處理產品相關的事務。甚至很多產品經理為了產品能順利完成,會去做設計、文案、測試等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

產品經理,沒有那麼牛逼

全能的產品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撕裂,所以“產品經理是條狗”的調侃才能引發這麼強烈的共鳴

國內大多數公司的產品經理的確活得很慘。管理上來看,產品經理責、權、利三角嚴重傾斜。而從工作屬性來看,產品經理似乎應該要調動所有人,但事實是,你使喚不了任何人。

大多數的產品經理都是十分焦慮的,一是來自業務層面對各類能力的要求,二是來自人員及過程方面的不可控。所以,他們是最需要知識和雞湯的一群人。

產品經理努力想要給用戶提供確定感,而他們本身卻是最缺乏確定感的一群人。雖然,大多數時間,產品經理看起來只是在畫原型、寫文檔而已。

四、為什麼互聯網產品經理更像是設計人員?

為什麼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畫原型,還要懂技術?寶潔的產品經理難道要做配方實驗嗎?

答:因為產品的形態不同。

1. 用戶獲取、使用產品的過程不一樣

實體產品的設計有一定專業門檻,設計與製造需要專業人員來完成。

消費者獲取、使用實體產品時,必須獨佔用戶的時間和空間。打個比方,你要看電視,你可能需要去商場選購,選好後付款,搬回來放到客廳。你要使用它,你就需要回到家,坐到沙發上,打開電源才能享用。如果覺得不好,你不可能一下就把它換掉。

而互聯網產品則不一定,你可以用手機、平板,隨時取用你想要的服務。而且切換成本極低,一個設備上可能同時存在多個同類型APP。用戶的心智成本有限,輪番試用後,只會留下一個。

同類型應用要做出差異,就得在細節上下功夫。這意味著互聯網產品更需要深入理解用戶需求,抓住其細微的心理,才可能留住他們。

2. 生產過程不一樣

實體產品的更迭受制於製造過程及銷售渠道,過程可能較長。用戶拿到手的產品就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產品。而互聯網產品則不一樣,很早就提出了敏捷開發,一週就更新一次,可能並不存在什麼“完成”的產品。

互聯網產品更像是一個持續循環更新迭代的服務,我甚至覺得“服務”比“產品”這個詞更恰當。市場要求快速響應,這也決定了互聯網產品經理的工作強度是非常大的。

互聯網產品經理,想方設法做的一件事, 就是爭奪用戶的時間片段,儘量讓用戶與自身業務產生交互。

交互設計映射的是用戶的任務流程。頁面交互過程就是滿足需求的過程,要想出色,就得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狹義上說,很大一部分就是指頁面體驗。通過精心組織的可視化頁面,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還能給用戶以愉悅,這樣的產品至少及格了。

這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工作,需要深度揣摩用戶心理。魔鬼在細節,細節可以決定成敗,工具類產品尤其如此。很顯然,這個工作,在團隊裡,只能是由以滿足用戶需求為己任的產品經理來做。

原型相當於施工圖,作為交付物會輸出到技術部門,他們會就此進行可行性分析。你需要知道交互規範,你還得有一定審美,你還得懂一些技術原理,不能一問三不知。

而交付原型過後,接下來的工作週期都是圍繞原型在展開,即使不是出於產品經理的職責要求,客觀上你也不得不在部門間做溝通協調。

所以你每天這麼忙。

五、以前只想酷,現在只想Go die

國內的產品經理絕大部分為80後、90後,現在,我們把視角切回童年。

小學、初中逃課到網吧玩QQ、傳奇是我們的共同經歷,而後又親身經歷了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轉變的大潮。但是,我們並不是互聯網的原住民。

童年時代的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還是以書本、電視、收音機為主,與上一個世代的差別並不大。電腦在那個時代,絕對是新奇之物。

我還記得小學時,第一次在計算機課上摸到電腦時的興奮心情。

老師在臺上一個勁地強調:“不要亂動,弄壞了你賠不起!”

平時最頑皮的同學,面對眼前這個精密、神奇的物體,都屏住呼吸,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彷彿眼前是一個易碎的魔盒,一不小心,魔法就跑掉了。老師繼續在臺上喊著:“不要亂動,第一步,按下面那個方盒子上的圓圓的按鈕,按一秒就放開,那是開關……”

你可以回想,那時的電腦幾乎是被供奉在每個學校裡的“微機室”裡。計算機是我們童年時代的神奇寶箱,想去弄清楚,又不知從何下手,只敢跟著老師的指令一步步去點擊。

很快,隨著網吧的發展,電腦、網絡又變成父母、老師眼中的洪水猛獸。整個屏幕散發出來的都是墮落的氣息,它們只不過是新型的電子遊戲機。

我們對計算機的認知充滿了好奇和敬畏,同時我們對計算機軟件工業瞭解甚少,我們完全不知道屏幕上面的程序是如何被製作出來的。而現在,這一批人,怎麼就進入了互聯網,變成了這個行業的靈魂角色?

很多非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多是受到了感性的感召,才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比如:我自己。

對此,蘋果功不可沒。

2007年1月9日,劃時代的iPhone橫空出世,完成超越了人們對手機的想象。對比之下,以前的手機就像是石器時代的產物。

當時的iPhone就像是我們童年時的電腦一樣,充滿了吸引力。跟上一次的土鱉不同,這次你知道了,iPhone的關鍵人物叫產品經理,並且他也不懂代碼。

喬布斯作為產品經理,其事蹟慢慢為人所知。他追求極致的個性讓人著迷,他簡約的生活方式像個異類,他的品味像個藝術家。最重要的是,他的產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路陸續為人所知的“大牛”也熱衷於公開宣稱以喬布斯為師,表明自己是一個產品經理。老羅、馬化騰、丁磊、周鴻禕、張小龍、傅盛等,他們談用戶體驗、談人性、談設計、談審美。

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推崇幾乎沒有停過。“產品經理是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產品經理是公司的小CEO”,“用戶體驗為王”……這類口號般的說法隨處可見。彷彿產品經理全知全能,隨時可以扮演救世主。

而現在,有這樣的高科技互聯網公司在招這樣的崗位,看起來並沒有啥門檻。這時,你心動了:要不轉行去幹一下,成為喬老爺那樣牛逼的人物?當然,工資還不錯。

於是,你看了網上的一些文章,買了幾本書,學了幾天軟件。於是,你下決心投出了簡歷。

文科生產品經理,你是這樣入的行嗎?

六、誤會已經發生,如何自洽?

入了行,你發現這可能是個誤會。

哪有什麼高大上,這活哪是人乾的?

從“大牛”口中,你只知道產品經理“像什麼”,而不是“是什麼”。你很難知道,互聯網作為一個生產工具,到底是怎麼回事。

他們中大多數是這個行業的老兵,通常還是技術大牛。或許對大牛們來說,這是不言自明的,而且這些東西也沒有什麼能說得出彩的地方。

你對互聯網的理解更多地是延續了童年時代的“酷炫”這類偏情感化的認知,而他們作為從業者,更多是從商業、工業角度來理解這個行業及其分工。這個差別非常大。

我們看老羅,以喬布斯為師,他的偏好更多地是表現層的、交互層面、感性的東西。

我們大多數產品經理跟老羅也差不多,先有感性認識,但缺乏產業認知。這跟中國歷史有關,中國小孩缺乏工業化思維薰陶的環境。

很多產品經理剛開始並不知道產品究竟是個什麼東西,而把很大的興趣放到了看得著的表現層,自信自己的獨特品味及對人性的把握能設計出一個偉大的產品,隨時改變世界。

你不懂業務,不懂設計,不懂技術,沒關係,你還是可以做產品經理。

就我本人看到的,很多產品經理先學習了一些Axure操作技能後,找機會面試入了行。

學會了畫原型,但是你並不知道什麼是柵格系統、設計規範、UML、什麼叫MVC、什麼叫敏捷開發,什麼叫同步、異步,甚至在過了三個月後才終於理解了什麼叫API。

見過太多從業數年的產品經理,對軟件工業的常識性認知都沒有,僅憑著對自己思考能力及審美的自信,就幹上了產品經理這個行當。從老闆角度來看,這是對公司資源的巨大浪費,且風險極大。很多老闆對這一點並沒有深刻認知,所以這樣的產品經理應該感恩遇到這樣的老闆。

我主張,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進行祛魅,去除一些感性的、文學化的想象,迴歸其本質。

這個職業跟廚師、會計沒有本質區別,不高一點,也不低一點。

結合國內現狀,產品經理可將自己定位為:服務設計人員——為了滿足用戶需求,用互聯網的手段,提供有竟爭力的服務。而其他的工作,是為了服務被更好地實施而需要做的。

理解了上面這一點,你的思路或許會清晰一些

當前的組織架構下,產品經理也無需將自己架上高臺,隱隱約約帶著一點兒優越感,擺出一副高姿態。真讓你當CEO,還不一定真當得了。

我們只互聯網工業中的一份子而已,可以理想主義,但不要過於自嗨。

請記住這一點:提供的服務能否被市場接受,是團隊綜合能力的體現,而服務設計人員仍是關鍵。

我們不能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

請不要崩得那麼緊,產品經理們!少給自己灌雞湯,少關注玄學,多關注方法論及專業知識。將自己的工作落到實處,解決好每一個問題,畫好每一個流程圖、寫好每一個文檔,不斷總結工作方法,這些東西才能真正幫助你幹好工作。

作者:申少鵬Sean

來源:https://www.jianshu.com/p/26ba386460dd

本文由 @申少鵬Sean 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