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才是實力派暖男!來聽聽產科男醫生們的絕招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沙瓊】剛剛過去的父親節,或許讓每個父親都回想起當初第一眼看到孩子降生的畫面,事實上,每個孩子的誕生,大多是母親第一眼見到,父親似乎總是排在第二,但有這麼一群男人,親手迎接了一個又一個的新生命——他們就是婦產科男醫生。

據調查,國內目前有十幾萬名婦產科醫生,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為男醫生,他們常年“周旋”在女人堆裡,親手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新生命。

作為北京婦產醫院婦產科的男大夫,他們是萬花叢中的那一點綠,總是那麼亮眼,甚至在有些患者眼裡覺得彆扭,但是作為婦產科的大夫,他們自己又是怎麼樣的感受呢?跟著記者去聽聽他們的故事吧!

他們才是實力派暖男!來聽聽產科男醫生們的絕招

“我多了一個幹外甥”

伍紹文,37歲,婦產科醫生從業11年,副主任醫師

第一次約伍大夫採訪是在病房裡,已經是下班時間了,但他仍然在忙碌,聽到有人找他,手裡還拿著病例檔案,匆匆起身,走路帶風……

好不容易在病房裡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採訪,伍大夫說話就跟走路一樣:語速超快!

回憶起當初為啥選擇婦產科?他的回答也是乾脆利落:“我在大學實習的時候,婦產科導師做病例分析時,對我的解答比較滿意,建議我考慮婦產科方向。當時我也看到實習的醫院裡也有很多男性婦產科醫生,男性在婦產科中體力較好,是有一定的優勢,也可以做出成績,所以,當時考研究生時就主動選擇了婦產科。我屬於是勇於吃螃蟹的那個人。”

從業多年,難啃的“螃蟹”總會遇到,有不少經手的特殊病患讓伍紹文大夫記憶猶新,但有一個格外親切:因為那個他接生的孩子成了他的幹外甥!

“我曾在門診遇到一個28周的孕婦,其實這已經是她第五次懷孕,第一次懷孕因為羊水少沒保住胎兒,25周左右做了引產,第二次是因為妊娠高血壓導致胎盤早剝,孩子沒保住,第三次還是羊水少,孩子沒了,第四次懷孕也是沒保住,她已經是35歲高齡了,急切地想要保住這個孩子,於是從內蒙轉到北京來,通過同事轉介過來,其實我也很能理解她的心情。通過多科會診後,我懷疑她本身就患有慢性高血壓,所以在我的門診隨診過程中我一直密切監控她的身體狀態,做一些輔助治療,控制高血壓,同時給胎兒做促肺治療,就是因為防止她出現早產,孩子發育不全。我一直關注她的孕期指標變化,幫她一關關往前闖,希望能幫助她平安生下孩子。

到了27周我就趕緊讓她住院,這樣方便我們監控,住院到28周後,她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出現了妊高症以及併發症,出現肝酶升高,血小板降低,出現溶血,這些都可能會導致產婦腦出血,所以我很果斷地在產婦出現這些嚴重後果前,29周趕緊給她做了剖宮產,孩子出生大概1000克左右,住了一個多月的新生兒科,預後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症,健康存活,產婦預後也不錯。

“直到現在,她逢年過節都要帶著孩子一起問候我,或者發微信,孩子叫我舅舅,每次看到孩子健康長大,我就很開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我常常跟她說照顧好孩子更重要,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這種職業成就感對於我來說就很滿足了。”

得益於社會接受程度不斷放開,越來越多的孕婦們能接受男產科大夫了。“其實,我很慶幸,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已經贏得了不少患者的信任。越來越多的患者通過朋友或者同事主動找到我來就診,有很多孕婦後來生二胎都跑來找我,要求我加號,我認為這種信任就是對我最好的鼓勵,這種職業成就感是金錢無法取代的。所以,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也很樂意為孕婦們解決問題,讓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生孩子。

他們才是實力派暖男!來聽聽產科男醫生們的絕招

“因為遺憾所以更有動力去探索未知 更期待患者理解”

任明保,49歲,從業20年,副主任醫師

“我是在協和醫院實習輪轉,當時導師建議我去婦產科,也有過很猶豫,我還特別去婦產科問了男大夫和師兄們,協和婦產科的男大夫不算少的,他們都很支持我去婦產科,所以我也走上了這條職業道路。”作為一個在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磨鍊過的醫生,任明保表示,婦產科男醫生的專業能力要求會更高。

真正做了婦產科大夫後,更能理解孕婦的身體變化和情緒變化,作為男醫生,也會盡量多的給予幫助,但有很多時候,醫生也不是萬能的。在任大夫的記憶中,他參與搶救的2位羊水栓塞患者至今印象深刻,也讓他更敬畏醫學,更有動力去持續研究學習。

其實羊水栓塞是一個發病率很低的疾病,一旦出現病死率非常高。“我曾經統計了一下我們醫院近7年來的羊水栓塞的病例,共計14例,平均每年2例,及時救治後存活率為100%。判斷羊水栓塞有三個基本特徵:1、低氧血癥,2、低循環低血壓,3、凝血功能障礙,尤其是凝血障礙,是非常凶險的。”

2009年,有一例羊水栓塞的患者讓任明保夫印象特別深刻,當時的他還是主治醫師。

“一位28歲左右的產婦在自然分娩後子宮收縮不好,一直出血,總是止不住,醫生立馬組織搶救,我也有幸參與其中,從產房轉入手術室後,突然出現心臟停跳,趕緊進行心肺復甦搶救,上呼吸機、腎上腺素等,很快產婦恢復了心跳,但手術還沒結束,又出現了二次心臟停跳,並出現了室顫,當時現場的醫生們都很緊張,我建議做除顫,配合藥物阿托品、腎上腺素等注射,給藥後患者恢復了意識,經過兩輪搶救和治療,從晚上搶救到第二天中午,最後還是不得已切除了子宮,患者的命是搶救回來了,但患者痊癒出院後出現了席漢氏綜合徵(由於產後大出血,尤其是伴有長時間的失血性休克,使垂體前葉組織缺氧、變性壞死,最終導致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的綜合徵),主要表現為畏寒、無汗等症狀,大夏天還要穿棉襖,因此,患者與醫院打了官司,現在醫院還需要賠償她的康復醫療費。”

說起這個病例,任明保也飽含很無奈,“醫生是一腳在醫院,一腳在法院,但是救命是首要的,併發症誰都不希望出現,但誰也無法預測,我們希望獲得患者更多的信任和理解,但作為醫生,我也不會停止對醫學探索的腳步。”

他們才是實力派暖男!來聽聽產科男醫生們的絕招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姜海利,38歲,婦產科醫生從業14年,副主任醫師

美國醫生特魯諾的墓誌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道出了為醫的三個境界,這句話也讓姜海利醫生特別認同。

我第一次看到姜大夫,感覺是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總是笑容滿面的,但當他跟患者交流的時候立馬變得溫和而嚴謹,因為那些患者的眼神裡都是期盼著姜醫生的笑容,那就意味著母胎平安,一切安好;如果是表情嚴肅或眉頭緊鎖,那可能意味著胎兒出現了問題。

作為一個婦產醫院的男大夫,特別是從事胎兒醫學產前診斷的醫生,不可避免的總要面對那些“問題”胎兒的孕婦,她們可能需要終止妊娠,做流產,“面對傷心的孕婦和家屬,作為一個男人有時候也是很難開口說出拒絕的,但是作為專業醫生,必須給患者正確的治療方向。”

在姜大夫這裡就診的孕婦中,有很多是胎兒出現異常,經常是患者家屬也陪著來就診。所以,他除了要為患者解釋醫學專業知識,給出專業建議,還需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心理疏導,讓他們有信心,重新嘗試懷孕。

姜大夫說起來就診的一名孕婦,也是充滿遺憾的:“這個30多歲的孕婦其實已經備孕好久了,而且做過幾次輔助生殖都失敗了,這次好不容易自然懷孕了,但是25周胎兒檢查出來是複雜性先心病,我也通過自己的朋友諮詢過兒童心臟病的專家,這個先心病的複雜程度很難在孩子出生後治療,未來孩子的康復情況很不樂觀,預後差,因為孩子的心臟器官是“擰成麻花”的形狀,無法正常供血,從而危及孩子的生命。

夫妻兩很難接受,也很難做出選擇,一直都在拖延時間,想多看幾家醫院,是否可以留住孩子,但是多家醫院的意見都是不建議保留胎兒的。其實,我也很遺憾,我也是一個父親,能理解他們的渴望,但是我更希望他們能獲得一個健康的寶寶。”

在診室裡,姜大夫給患者做了很詳細的解釋,並且形象地給她解讀了醫學專業名詞,建議孕婦做一個基因篩查,並且主動幫孕婦申請科研免費的基因檢測。因為胎兒醫學涉及多個學科,這類患者需要產科醫生、超聲科醫生、小兒心臟外科醫生和遺傳科醫生的共同診斷和建議。為了方便患者的診斷與治療,他還給孕婦留了電話,告訴孕婦如果在其他學科診治過程中有問題或者需要幫助的,可以隨時找他;他還為她預留出病床,建議儘早引產,避免大孕周引產對於孕婦健康影響更大。

看著他如此自然的一系列安排,我能感受到這或許就是他日常對待每個患者的樣子。但我很好奇為啥要主動留手機號給患者?

姜海利笑著說:“他們肯定會有很多糾結和擔憂,包括住院的時間,病床安排,他們有問題可以隨時跟我聯繫,我會盡我所能地幫助他們,也希望能幫他們減輕些精神壓力。”

剛送走一對夫妻,診室裡又進來了一家人,夫妻倆帶著兩位老人一起來諮詢。35歲的孕婦懷孕18周,檢測出胎兒為唐氏綜合徵,面對著家屬和孕婦難以割捨的選擇,姜大夫雖然心有遺憾,但仍然堅定地給出專業的建議:不建議保留胎兒,孕周還不大,對孕婦本人身體影響較小。

面對老人和小夫妻倆的擔憂,一方面他從醫學專業角度解釋了唐氏綜合徵的孩子未來,以及育兒壓力;另外,他也解釋到,孕婦本人身體條件很好,完全不用擔心下次懷孕的情況。一旁的老人也連連點頭,理解醫生的專業建議,看著小夫妻倆都紅了眼眶,姜大夫忙寬慰說,“以你們的身體條件,調養半年就能準備懷孕了,你們沒有家族遺傳史,這次的情況屬於偶發機率,下次懷孕多數情況下會是個很健康的寶寶,你們放鬆心情就能很快懷孕的。到時候你們還可以來找我,我幫你們建檔隨診。”一番寬慰的話,讓孕婦逐漸放下心理重擔,準備儘早入院終止妊娠。

在短短的採訪時間裡,記者多次聽到姜大夫說到“幫助”,其實在他的內心和實際工作中,一直恪守著這句醫學界的名言:“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他認為,不論是治癒疾病還是精神安慰,都是在幫助患者遠離疾病痛苦,提升生活質量。而對於婦產科來說,更多一層意義就是幫助每個家庭實現有一個健康孩子的夢想。

產科男醫生們有絕招:專業和人文關懷

在採訪和跟診了3位男婦產科大夫後,我發現他們的門診患者很多,經常是主動有孕婦來找他們諮詢專業問題,並非如同大家想象的那樣,孕婦都不願意看男大夫。

從業了十餘年的伍紹文大夫表示,隨著中國人的觀念在不斷更新和發展,孕婦群體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他也親身感受過這些變化過程:“剛開始獨立出門診時,隔壁女專家一下午掛了90多個號,我這裡才掛了16個,雖然很多是衝著老專家去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是男性。在當時,差不多十個女患者中有三四個人會主動要求換女醫生,甚至有的人很粗暴地說要求退號。說心裡話,也是有心理落差的,也希望被理解,當然更多的是提醒自己不斷提高專業性,提高專業知識。”

在很多孕婦心裡,認為男人沒生過孩子,怎麼能體諒到女性孕期的痛苦呢?因此,男大夫就被自然劃歸到無法交流的群體中。曾經在香港澳門工作學習過的姜海利醫生認為,雖然我們是男性,但更是一個專業的產科醫生。

在這個被接受的過程中,除了患者教育外,男醫生們也沒有放棄努力,他們用更專業的知識和職業操守不斷獲取患者的信任和理解。

姜海利認為,專業性應該是所有產科醫生的立足之本,而男醫生需要更多的融入到女性患者和她們的家人的溝通之中;其次,人文關懷會幫助我們消除與女性患者的距離,化解尷尬。

伍紹文大夫對此很贊同:女醫生有天然的性別優勢,易於交流溝通和親近,所以,男大夫想要獲得女患者的信任,首要的就是專業性,讓患者感受到你的專業,比如詳細諮詢他們的孕史,基本身體情況,月經週期等,並且會告訴患者我這麼問是為什麼,給她解釋原因,在解讀檢查報告和解釋病情時需要更專業,更準確,並且更易於理解,這是很關鍵的。

此外,3位男大夫都表示,以心換心,就醫細節都是獲取孕婦信任的小竅門。比如孕婦們本身行動不便,當她們檢查時注意保護隱私,每次檢查拉好簾子,讓她們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覺,面對比較拘謹的孕婦,可適時讓女助手幫忙,會緩解很多尷尬。大肚子的孕婦上下檢查床都比較費勁,他們都會適度地幫扶一把,這些溫暖的小細節都會增加患者的信任。

在醫療行為中,除了保持專業性之外,很多溝通交流都是無聲的,是通過你的行為來體現的,比如,行為要端莊,語言上避開隱私,在檢查操作時更輕柔一些,多做一些換位思考,這些都是可以感動患者的。

當然,男婦產醫生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男性多數態度樂觀,抗壓能力好,邏輯思維方式也與女性有所差別,遇到緊急情況時也比較冷靜,所以,他們也期盼通過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機能可以幫助更多的女性和她們的家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