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婦產醫療與產後康復的涇渭,構築更完備的婦產醫療服務體系

產科 婦科 產後護理 新生兒 醫日快報 2017-06-13

如果定位為婦產醫療的延伸性服務,以母嬰康復為核心的“月子中心”被納入醫療的版圖或者與醫療達成深度融合,是具備合理性的。

打破婦產醫療與產後康復的涇渭,構築更完備的婦產醫療服務體系

雲南省昆明市婦幼保健院

2017年2月底,雲南省昆明市婦幼保健院自辦的月子服務中心開始試運營。院長李震向記者表示,此舉是為了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適應“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生育變化趨勢,滿足社會多元化、多層次的母嬰保健服務需求。目前,中心共有81間母嬰專屬休養房,28位專業護士。

與民營的月子中心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心所有看護人員全是護士和醫生,“‘婦產醫生+兒科醫生+育兒師+營養師’的人員組合,凸顯了我院月子服務中心注重的是康復護理的科學性與專業性。“醫院院辦張主任向記者強調說道。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多數婦產專科公立醫院表示,受限於場地、收費以及婦幼基本醫療資源的緊張,開辦月子中心不太現實。

打破婦產醫療與產後康復的涇渭,構築更完備的婦產醫療服務體系

2012年即有過相關嘗試的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宣傳科彭科長向記者介紹,位於番禺的新院區開業之時,曾將住院部五樓設為省婦幼月子中心,推出為產婦和新生兒提供“優生、優孕、優娩、優育、優教”一站式的服務,收費為“4萬元30天”,但最終受到政策的壓力而關停。

談及具體的阻力,彭科長表示有價格、場地以及醫療資源的緊張等各方面綜合因素,“基本醫療的病床已十分緊張,醫護人員忙基本醫療都忙不過來,做‘月子中心‘顯得不合時宜。”

的確,自“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婦幼醫療被定位於“基本”的色彩更濃。2016年10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等五部委發佈的《關於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即明確,在推進改革過程中,要保持婦幼保健機構穩定,堅守婦幼健康公益性服務的主陣地。

正因此,儘管花費數年時間投入到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產後母嬰康復機構管理和服務指南》的編寫,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徐叢劍和同事們仍然認為,公立的婦產專科醫院應與產後母嬰康復機構(俗稱“月子中心”)保持距離。

打破婦產醫療與產後康復的涇渭,構築更完備的婦產醫療服務體系

“公立醫院專家以專業性和公益心,制定、完善行業標準,從而達到規範行業發展的目的,也是公立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途徑。”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公立醫院的婦產醫療資源對接母嬰康復有天然優勢,但當前政策下只能保守以待。

聞及昆明婦幼保健院的實踐,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陰赬宏則表示,醫院搬遷新院區有了場地優勢之後,會考慮這方面的項目。人員安排上他表示,產科40歲以上的護士,具備專業知識和很好的耐心,完全可以發揮更好的效能。

與其觀點類似,與昆明婦幼保健院同城的一家婦產呈優勢學科的三級綜合醫院院長表示,“月子中心”在政府劃定的特需醫療份額中可以做,既能順應市場需求,又能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延展服務體系,值得探索!

這位院長表示,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居高不下的剖宮產率以及對產後康復構成了極大的需求。2014年,中國的總剖宮產率高達46.5%,部分地區甚至高達70%~80%,超過世界警戒線3~5倍之多;有資料顯示剖宮產產婦產褥感染率為陰道分娩產婦的10至20倍。

儘管我國產科床位需求空缺較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項目數據顯示,應對2016~2020年的生育高峰,我國大約缺73478~99004張產科床位;但現實同樣包括產後專業醫療康復的空缺。

如果公立醫院與民營醫療機構可以打破婦產醫療與產後康復之間的涇渭,彼此更加協調發展,相促相長,將構築更完備的婦產醫療服務體系。

文/記者 黃柳


本文系《中國醫院院長》雜誌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須註明出處

平臺運營:卓信視媒

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僅供參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