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從小,我爸就說我是“吃石頭把沙子”的女孩。把,就是新疆土話裡的“拉”,大概是說我的腸胃特別好,全家拉稀唯我倖存的那種

我認同老父親的話,相信自己就是屹立在大西北的鐵胃傳說,行走江湖,專挑辛辣刺激的東西吃到過癮。而我的胃就像不存在似的,從不鬧一點點脾氣。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本人為資深炒米粉愛好者,越辣越快樂。聲明:此次生病和米粉沒有任何關係~

然而,成年之後的幾場急性腸胃炎,終於讓我從鐵胃傳說,變成了熟悉腸胃炎“一疼二吐三躥稀”的選手。

急性腸胃炎本來已經是我的“認知天花板”了,萬萬沒想到,生活就像教導處主任,總是能在你最掉以輕心的時候,教你做人。

吃了辣椒,“腸胃炎”又來了!

那是9月6日,下班到家,我飢腸轆轆,點了一份加辣黃燜雞米飯外賣,美滋滋。剛吃完,肚皮還圓鼓鼓呢,些許灼熱和隱痛開始顯現。

我想起了一年前被急性腸胃炎支配的恐懼,剛才手指翻飛在外賣app上選擇“重辣”的時候,可沒想過這後果。倒吸一口涼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著了再說!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由遠及近的絞痛,將我從睡夢中一把撈起,緊接著衝上來一陣噁心。我在黑暗中驚坐起,光著腳丫七個隆咚鏘咚鏘跑進廁所,抱著馬桶就——得昏天黑地。

重辣的黃燜雞米飯,又原路從食管退回,給我二次刺激,嘔吐物混著我的眼淚一起衝出地球。自從2017年底髒手指樂隊演出散場之後喝大酒,我就再也沒有吐得這麼狼狽過了。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圖丨giphy

此刻的我已經暈頭轉向,只想讓這一切快點過去。在家人此起彼伏的鼾聲中,我爬去小藥箱,吃了三四種鬼知道是什麼的腸胃藥。

我後來才知道,吞這麼多藥,是又一波刺激……我開始了爬上床、驚坐起、鏘咚鏘、嘔吐、爬上床……的循環。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幾乎難以走到廁所。最終不得不決定去醫院,叫醒了我媽——謝天謝地她在家。我當時的樣子究竟有多慘?我媽後來說,她這輩子都沒清醒得這麼快過。

點兒背的深夜就診

“哎喲,姑娘!您要是腸胃問題的話,我們醫院可看不了,您去附近的XX醫院吧……”急診護士睡眼惺忪,滿臉不好意思。

好不容易來到離家最近的醫院,卻得到如此噩耗……我又不得不重新叫車。

不得不說,這次的腹痛,比以往時候來得更猛一些。我坐在車裡,疼加噁心,晃來晃去著根本坐不住。每一個減速帶,都是對我的一種酷刑。雖然好心的司機車開得超穩,我依舊疼得一片混沌。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圖丨giphy

到了XX醫院,也順利不到哪裡去。

醫生讓我躺著,按著我肚子的不同部位不斷地問問題,除了“這疼嗎?”,我還記得那句“近三個月有沒有性生活?”,我媽在一邊東張西望,假裝耳聾。

經過數小時的折磨,我對“打針”的渴望已經超越一切。我“確認”這是急性腸胃炎,並且開始不遺餘力地瞎咧咧。

我一遍遍地強調,晚飯吃了黃燜雞,加辣,而且雞肉八成不新鮮。我甚至和醫生直說:“我之前有過三次急性腸胃炎,就這個感覺!”但是醫生還是給我開了B超和血檢。

還沒走到採血室,我就已經去廁所吐了兩回。B超就更刺激了,本來躺著就難受。還要被儀器按壓腹部,我幾乎很難保持平躺姿勢,東倒西歪大叫不止。

最要命的是,XX醫院十分寬敞,而我媽最大的萌點就是路痴。再加上半夜帶我看急診的巨大壓力,讓她懵得根本看不到指示牌。

一個很滑稽的場面出現了:我媽在前面大步走著,三步一驟停,左顧右盼滿頭問號;我捂著肚子彎著腰,龜速跟在後面,用盡全力大聲指揮“媽媽~右邊、右邊!對對對,就是那兒,直走!”

等血檢和B超結果的時候,我一邊徒勞地找著舒服的姿勢,一邊和我媽叨叨:“急性腸胃炎怎麼還B超呢?直接開藥不好嗎?我疼啊,媽媽,我疼啊……”

我萬萬沒想到,醫生不是檢查開多了,而是開少了,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四天急診,竟然不是腸胃炎

我終於拿到檢查結果,又爬到了醫生面前,一隻手捂著肚子,一隻手撐著桌子,腦袋耷拉著,緊緊咬著後槽牙。

B超顯示一切正常,血檢結果一塌糊塗。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當聽說我“今天正是月經第二天”的時候,醫生似乎如釋重負:“月經期的時候免疫力比較低下,難怪血檢結果這麼差。”終於下了診斷,急性腸胃炎,開了點滴。

距離我從睡夢中被疼醒已經過去了四個小時,凌晨三點半,我終於如願以償爬進點滴室。

護士捧起我的手時,我只說了兩句話,一句是:“請問可以先打止痛藥嗎?”另一句是針扎進我手背時發自肺腑的:“謝謝。”

以我的經驗,我只需要靜候疼痛感減弱,這次的急性腸胃炎,就算熬過來了。

是我太天真。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邊躺著打針,邊拍下這張照片,不是發給微信裡的誰,而是用來在釘釘上提交請假申請

第二天,高燒不止依舊腹痛,去急診打針;第三天,低燒腹痛範圍逐漸縮小,依舊在急診打針。每天都是不一樣的坐診醫生,每天都是躺著打完點滴。

第四天,覺得好些了,不想去醫院,昏昏沉沉躺了一天。

第五天,事情發生改變。

我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量體溫。38度,真是令人失望。我已經喝了四天粥,躺了四天,整個人都扁了,沒力氣,也沒脾氣。很多簡單的事情變得費勁:翻身、起身、走路、吃飯……

腹痛倒是好了很多,並且明顯轉移到了右下腹。我和媽媽說,感覺自己快好了。我們達成共識,再去打一次針。

這次的坐診醫生很年輕,他詳細詢問了我哪裡不舒服。我早就習慣了,照例說了我吃了雞肉不新鮮的黃燜雞米飯、之前有過急性腸胃炎、處於月經期間,也明確說了腹痛轉移。

“你這個有可能是闌尾炎。”醫生詢問加觸診之後,有了這個猜測,“做個CT檢查吧。”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闌尾炎的典型症狀是右下腹疼痛丨Power of Positivity

我渙散的注意力瞬間集中:“什麼?闌尾炎?”我媽也靠近了桌子:“我們第一天來就做了血檢和B超,後來幾乎每天都血檢。怎麼今天突然說是闌尾炎?”

醫生解釋說,急性闌尾炎初期,也是整個腹腔劇烈疼痛,而且B超其實無法排除闌尾炎的可能。我的血檢結果很差,還有發燒的跡象,好得很慢,但由於處在月經期間,所以前幾位醫生沒有懷疑是闌尾炎。

我和我媽從診室出來,根本回不過味來,只憋出一句:“先做檢查吧……”

吃消炎藥吧,三個月以後再說

這位年輕的醫生看了我的CT結果,確認是闌尾炎,當下給他的老師打了個電話。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我心裡已經決定第二天去三甲醫院看門診了,心如死灰。

醫生掛了電話,給出的建議更是嚇人。“你這是比較嚴重的炎症型闌尾炎。如果剛開始診斷出來,應該立即手術才對。幸虧炎症控制住了,否則壓力太大闌尾破裂的話,整個腹腔都有可能受到炎症波及。現在你有兩個方案,第一種方案是,立即手術,但是由於有炎症,不確定百分百可以割除闌尾炎。手術打開看看能不能割除,如果膿水之類的太多,得處理一下,下次手術再割闌尾。第二個方案是,你繼續消炎,至少三個月之後,再做手術。”

我驚得啞口無言,我媽更是當時就急了:“打開看看能不能割?不能割下次再割?”我趕緊抓了抓我媽的胳膊,和醫生說還是先開點消炎點滴,還主動要求多開個營養液,畢竟我已經沒什麼力氣了。

從診室出來,我和我媽半天說不出話,兩個人臉上都浮現怪異的笑容。急性腸胃炎突然變成急性闌尾炎,還有這個嚇人的“打開看看”,都讓人不知道說什麼好。三天的急診突然變得十分荒誕。

每天我都想著“再打一天針就好了”、“後天就能回去上班了”,不知不覺在急診打針四次了。仔細想想,這次的“急性腸胃炎”,不僅從頭到尾沒有腹瀉,還發燒疼痛也漸漸往右下腹轉移,和前幾次的區別不小。

而我,都沒有重視。黃燜雞和經期似乎解釋了一切。更重要的,我好像打心眼裡覺得急性腸胃炎是我這個“鐵胃傳說”的極限了,我的腦袋裡壓根冒不出別的猜測。

生病第五天中午,我們終於打車前往朝陽醫院。在這裡必須要感謝下現在醫院的自助式服務,即便是很多人來來往往,我還是很快就進了診室,坐在那裡陳述我的問題,這次是單獨就診,再也不怕被問到性生活了。

面前的醫生看起來年過半百,笑盈盈地。在看了我的片子,詢問和觸診之後,他告訴我不用擔心。

“你現在已經過了該做手術的時候了。既然你已經不發燒,疼痛也不是很嚴重,那就吃藥消炎,至少三個月以後再做手術吧。”

看到我面如菜色,他還專門告訴我:“你現在腸胃已經沒有不適了,原則上什麼都能吃了。肉蛋奶什麼的,都可以。別太刺激就行。”

聽到“肉蛋奶”,我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圖丨giphy

這位醫生無疑散發著可信賴的氣質,邏輯清晰、表達清楚,態度上也非常輕鬆。讓虛弱的我感到安慰。我忍不住問他那個“打開看看”的手術建議是怎麼回事。

醫生又笑了,告訴我說,在炎症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的確應當先做手術處理膿水,不過現在的闌尾炎手術大多是微創。而且以我現在的情況來看,已經不需要這樣操作了,繼續服藥消炎就可以。但是他也叮囑我,我的闌尾已經有了糞石,如果不割闌尾,復發是遲早的事。

從診室出來,我把醫生的意思轉達給媽媽,兩個人的心情輕鬆了許多。我倒是在後怕之餘,有個深刻的感想,可不敢再給醫生瞎咧咧了,免得醫生又信了我的邪

在取藥窗口,我拿到了兒童版的頭孢,看著幼稚的包裝盒,不禁一陣開心:我知道兒童版的藥是甜的,嘿嘿。

我被誤診了!看病的時候別胡說,小心醫生信了你的邪

醫生點評

夏鵬,北京協和醫院 內科住院醫師

疾病是人體自身或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變化過程。

疾病的診斷需要藉助於翔實的病史採集準確的體格檢查必要的客觀檢查支持(血化驗或影像學等)。

由於疾病屬於動態發展,每個個體的體質和耐受程度不同,所以某一疾病在特定時間表現出的症狀體徵並非均如書本記載那樣典型和顯而易見

如果疾病為常見病,表現典型,基本上大部分醫師的判斷和決策會趨同;但是如果是少見疾病,或者為常見疾病的少見表現,又或者是在疾病初期表現較為單一輕微,則由於醫生專業和經驗的不同,判斷決策時有差異,也是正常現象。

在疾病不明朗階段,客觀輔助檢查和密切的病情觀察,就是非常重要的。

疾病診斷後的治療,也並非唯一,不同的療法效果如何,需要大樣本的臨床試驗和觀察揭曉,並非一定對錯之分。

就診過程中,對症狀和病史的客觀描述,將專業判斷留給專業人士,相對耐心的配合,可能是醫生所期待的患者就醫態度。

作者:小金牙

編輯:odette,luna,李小葵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