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常思 王陽明 三國 鄱陽湖 蘇軾 明朝 國學智慧生活 2019-09-06
"

人活著,誰都不完美。你做的再好,看不慣你的人依舊會在背後議論紛紛……


這世間沒有不被批評的人,當你受到批評時,不要抱怨,應該第一時間反省自己。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1

靜坐常思己過


王陽明的一位弟子常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遷怒他人,往往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因此王陽明勸誡他:“一個人無論何時,都得學會自省,若是一味地指責別人而不自我反省的話,那永遠都不會成長。”

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也同樣如此,自己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遇到問題只會指責他人。若是自己用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再多的是非也不會將你壓垮。

古人總結出一句修身格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當一個人有了反省自己的心以後,就不會把重心放在對他人的議論上,同樣也能修煉自己,提升品德和修養,能夠嚴於律己,善待他人。

明代大儒王陽明在成為心學專家之前,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鄱陽湖大戰寧王就是他的經典事例!

當年兩人對戰,寧王聚集了手下的五萬餘兵準備反擊,他將所有的戰船連成一線,決定所有人同進退,共存亡。王陽明則採取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計策“巧借東風”,用火攻一計來對抗寧王。

寧王的船隻連成了一個整體,火攻足以一舉殲滅。戰後的境況可想而知,寧王兵敗被俘,大部分將士慘死鄱陽湖,還有叛軍餘黨潛逃。王陽明經過兩天兩夜的追捕,終於將他們剿滅了。

儘管此次一站,王陽明軍隊是大獲全勝,但戰役中死傷無數,導致很多家庭支離破碎,王陽明很是自責。

在其他將領舉行慶功宴歡慶勝利的時候,王陽明一個人陷入了沉思。他想:“我立志要成為一名聖人,可現在卻成了朝廷的‘劊子手’,無辜的生命枉死,我該如何彌補呢?”

幾經思索之後,王陽明決定要安頓城中的百姓,畢竟他們失去了親人,留下的孤兒寡母日子很難過下去。他用自己的善行去彌補過失,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

正因為王陽明能夠常思己過,時刻反省自身,才能不斷修煉自己,最終悟得正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由此看來,凡成大事者,必先自省,通過自省不斷地提升自我,走向成熟!

"

人活著,誰都不完美。你做的再好,看不慣你的人依舊會在背後議論紛紛……


這世間沒有不被批評的人,當你受到批評時,不要抱怨,應該第一時間反省自己。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


1

靜坐常思己過


王陽明的一位弟子常因為控制不住情緒而遷怒他人,往往意識不到自身的問題。因此王陽明勸誡他:“一個人無論何時,都得學會自省,若是一味地指責別人而不自我反省的話,那永遠都不會成長。”

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中寫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也同樣如此,自己看不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遇到問題只會指責他人。若是自己用功,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再多的是非也不會將你壓垮。

古人總結出一句修身格言:“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當一個人有了反省自己的心以後,就不會把重心放在對他人的議論上,同樣也能修煉自己,提升品德和修養,能夠嚴於律己,善待他人。

明代大儒王陽明在成為心學專家之前,還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鄱陽湖大戰寧王就是他的經典事例!

當年兩人對戰,寧王聚集了手下的五萬餘兵準備反擊,他將所有的戰船連成一線,決定所有人同進退,共存亡。王陽明則採取了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計策“巧借東風”,用火攻一計來對抗寧王。

寧王的船隻連成了一個整體,火攻足以一舉殲滅。戰後的境況可想而知,寧王兵敗被俘,大部分將士慘死鄱陽湖,還有叛軍餘黨潛逃。王陽明經過兩天兩夜的追捕,終於將他們剿滅了。

儘管此次一站,王陽明軍隊是大獲全勝,但戰役中死傷無數,導致很多家庭支離破碎,王陽明很是自責。

在其他將領舉行慶功宴歡慶勝利的時候,王陽明一個人陷入了沉思。他想:“我立志要成為一名聖人,可現在卻成了朝廷的‘劊子手’,無辜的生命枉死,我該如何彌補呢?”

幾經思索之後,王陽明決定要安頓城中的百姓,畢竟他們失去了親人,留下的孤兒寡母日子很難過下去。他用自己的善行去彌補過失,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

正因為王陽明能夠常思己過,時刻反省自身,才能不斷修煉自己,最終悟得正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由此看來,凡成大事者,必先自省,通過自省不斷地提升自我,走向成熟!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2

閒談莫論人非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呢!人生在世,我們遇到的是是非非太多了,說也說不清,但人們總會被這些是非困擾,走進一個死衚衕,想出都出不來。

大家曾經都看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從前有對夫妻,他們帶著毛驢上街趕集。一開始兩人牽著毛驢往前走,路人看見了紛紛指責:“這兩人是不是傻,有驢不騎還走路?”

夫妻倆一想,就讓丈夫騎上驢,妻子牽著往前走,路人又議論了:“這男的也太不疼愛老婆了吧,自己騎著驢讓老婆走?”丈夫聽見後感覺面子有點掛不住,於是兩人都騎上毛驢繼續往前走。

這個時候路人們依舊在議論:“這倆夫妻也太不愛惜動物了吧,你們看那毛驢又瘦又小,他們怎麼捨得這樣?”夫妻倆聽完生氣地乾脆都下來了,把毛驢扛在肩上去趕集了。

故事中的倆夫妻原本可以開開心心地趕集,就因為路上在背後的議論紛紛,導致最終身心疲憊。人的“是非”永遠也議論不完,但是世人卻總被“是非”所累,沒有任何的意義。

最令人生氣的是那些搬弄是非,議論他人的人。原本背後的議論就不是正人君子所為,做人應該行得端坐得正,有事說事,絕不在背後搞小動作。只知道搬弄是非的人,不僅無法提升自己,久而久之,他們還會被別人瞧不起。

喜歡議論別人的人往往自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不想正視自我,只想指責別人,通過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然而越掩蓋,自身的缺點就越多,缺點得不到修正,那自身怎麼能提高呢?唯有“正己才能正人”,不能嚴於律己,又何以要求別人呢?

聖人王陽明認為是與非之間僅有毫釐之差,然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看似差距很小,卻足以毀掉一個人。是非對錯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有閒暇時間不妨多思己過,多察自身,不要總在他人背後談論是非,這既是在浪費時間,也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負責。

俗話說:“自省拭心心自明。”當我們不斷地反省自我,檢視自我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才會被洗滌,從而變得更加清明!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